說起孩子上學,家長們多少都會為孩子的校園生活操心,尤其是排座位這件事,家長們普遍認為老師會按照孩子們的身高來排,身高較高的孩子就避免不了要坐在後面,到時候上課看不清楚黑板,孩子又得不到老師的關注,學習成績也會受到影響。那孩子學習好壞跟座位有關?教室的座位有什麼講究呢?媽媽快看看。
1、最好的位置
就像前面我們提到的,家長們認為孩子坐的越靠前就看得越清楚,距離老師較近也能獲得老師更多的關注。實際上現在的老師在講課時為了照顧到全班同學,會在不需要使用黑板的時候走到二、三排的位置講課,而且老師上課避免不了要擦黑板,這就導致頭兩排的學生經常會吸到粉筆末,相比較而言,最好的位置就是三、四排靠中間的座位。
2、最差的位置
除了第一排,還有個比較差的位置,現在很多學校為了方便老師講課,都安裝上了投影儀和電子板,但是這種設備只能照顧到正對電子板的同學,如果座位太靠後且太靠邊,電子板就會反光,孩子看不清楚必定會影響學習,所以最差的位置就是距離電子板最遠且靠邊的座位。
3、特殊的座位
講桌旁邊一般會有一個空位,這個位置相比第一排,距離老師更近,所以被稱為特殊位置。老師們往往會把班上最淘氣的孩子放在這裡,因為這個位置距離老師最近,方便老師進行管理,同時也是為了孤立這個孩子,避免其影響到其他人。實際上這個位置非常好,因為坐在這裡的學生可以在不影響課堂秩序的前提下,隨時跟老師進行互動,是很多好學生求之不得的座位。
家長們可別小看了排座位這件事,老師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其實有很多,因為班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最適合坐在哪,只有老師最清楚。另外,現在的老師為了照顧每個同學的感受,還會實行定期換位或順序換位的排座位方法,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坐在中間,這麼一來也能減少家長的擔憂。
其實老師上課最重要的就是互動性,相信每個老師都不希望自己問問題的時候,沒有學生舉手回答吧。老師跟學生之間有互動,學生自然就能得到老師的關注,所以有時候,孩子的學習成績取決於他願不願意跟老師互動,而不是坐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