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初級是一星級難度,那麼中級會計考試應該可以算作是3星級,而註冊會計可以算作是5星級難度,這樣可能更加直觀了吧!
難度往往和它的含金量的是成正比的,但是相比之下,中級會計和註冊會計師屬於兩種類別的證書,前者是職稱類的,後者是執業資格類的,所以考其中一個還是兩個都考並不影響。
簡單說一下二者的區別吧。
中級會計在考察內容上主要考三科,分別是《會計實務》、《經濟法》和《財務管理》,要求大專以上學歷並且有相應的會計工作年限才能報考,並且兩年內必須三科都過線60,審核之後下能順利拿證,所以這個限制可能會淘汰一批會計行業的工作者,但是相應可見它的含金量還是錯的,並且中級會計的通過率也不高,可能只有百分之十的樣子,在市面上的競爭力還是蠻大的,相比註冊會計師,它的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註冊會計在考察內容上分為專業階段考試和綜合階段考試,主專業階段要是考六科,分別是《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經濟法》、《稅法》,要求高等專科及以上學校畢業的學歷或者具有會計或相關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才能報考,並且五年內必須通過這六科,再加上綜合階段考試,才能審核通過,拿到證書,在時間上是比較漫長的過程,很磨練人,但是相應的它的含金量更高!每年註冊會計師的通過率可能只有百分之幾,不好考,但是一旦考上,優勢可見。
我還沒有考註冊會計師,因為目前暫時用不上,可能再過幾年有需要的話我還是會像備考中級會計一樣不餘遺力的去準備。不知道題主的「正準備從業」具體是指什麼,是在準備從業資格證還是準備從事會計會計行業了?就目前來看,會計從業資格證已經取消考試了,我假設題主正在準備踏入會計行業了,想要考證。
如果還沒有會計行業的經歷,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題主,中級會計目前是沒法考的!因為報考需要考生在會計行業的工作年限,另外中級會計和註冊會計師的難度是比較大的,如果沒有基礎的情況下貿然準備,就不說沒有會計思維的支撐,光是那些會計行業的專業名詞就是很難的一個挑戰。倒不如先考初級會計師,領證之後再一份合適的工作積累經驗。
我當時備考的時候比較忙,每天雖然三點一線,但是要考慮很多事情,一面是工作,一面是家庭,一面是自己備考中級會計,可以說是很難了,但是工作需要,自己也需要了,還是要考的。拋開做題技巧來說,中級會計主要難在知識點多,理解起來比較複雜,所以備考的時候很需要方法。
當時於我而言除了會計實務最難的就是《財務管理》,相關的題都是比較具有綜合性的,既需要會知識點還需要利用公式進行做題,對於我這種文科出身的來說,就是一個字:難!但是換個角度想想,再難能比實務難嗎,光是分錄就是搞得很頭疼了。
其實財務管理就是理解性記憶加多做題的過程,我過完一遍財務管理的時候就明顯得感覺到,特別是在聽完南文文核心800題之後。公式雖然複雜,但是也不是沒有規律可循,其實將其中的原理搞明白,弄通就很好記了,公式記清楚了,做題上就不難了。題雖然有千千萬,但是萬變不離其中,只要原理上搞明白了,條件分析清楚,答案自然就出來了。
經濟法對我來說還好,主要是背誦記憶的過程,同時它主要難也難在這裡,知識點也是相當多的,學起來也比較枯燥,更被說是記憶了。我當時備考的時候主要是一邊看南文文核心800題一遍在記筆記的過程中記憶那些知識點,先前張志鳳老師講的這章都比較深入,我聽著基礎還好,稍微深點我就覺得腦子不太夠用了。南文文老師講的比較重視基礎的打磨,常常利用典型的案例來講解知識點,或者代入例題中來聽就會理解的很快,一來二去,知識點就在腦海中有印象。每章節結束之後還可以練練題著重鞏固。
經濟法千萬不能死記硬背,這方法如果是以前背詩詞、單詞或許有用,但是應對這種出題比較靈活的中級會計試題,還是要通過方法來科學記憶。一是找規律,可以通過對比、歸納的方法記,沒有例題就結合實際案例來記,再不濟就是刷題背高頻考點;還有就是要最需記憶曲線的規律,反覆回顧知識點,重複記憶。
會計實務應該是其中最難的章節,也是具有很強綜合性的一門。另外,這科和財務管理與經濟法在知識上有一定的重合,所備考的時候應該做先備考會計實務再去學另外兩科比較好,另外還要注意例如長投、合併報表之類的章節,它們本身比較難不說,也是歷年都常見於試卷中的知識點,將這些章節有效的學會弄通,可以在沒有全面複習的情況下幫助大家贏的分數,這也是必須拿到的,一分都不能丟。
這科我在看南文文核心800題的時候能很明顯得感覺到老師強調的重點,以為在做題的時候就能感覺到,有很多題型和考點都是老師講過並反覆強調過的,這些都是每年都會必考的高頻考點,只要能把這部分知識點學好,過線基本上那個沒有問題。我那時候課聽完之後就去做試卷了,三科都在65+。
中級會計相比cpa要簡單不少,考試時間也相對較短,如果想要考可以參考上面我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一定幫助,我的分享就是這些了,願大家會計考試逢考必過!
喜歡的不要忘記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