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作用

2021-02-19 明陽天下拓展

一、當代青少年教育的缺失

當前我國的青少年教育存在著種種缺失,而體驗式教育可以彌補這些不足。體驗式教育的五大作用,包括教會孩子「適應社會」;「逼」出孩子的創造力;指引孩子承擔責任;用愛充盈孩子的內心;讓孩子體驗「苦樂」變得更強。在「體驗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青少年更有夢想,更有責任,更有能力。一當代青少年教育的缺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正在不斷地向前發展,但在這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種種缺失。


1.缺乏先進的教育理念

在義務制教育階段,學校囿於應試教育的怪圈,缺少素質教育應有的先進教育理念。

2.教育評價機制不夠完善

大多數學校教師、家長還是以分數論「英雄」,以中高考論「成敗」,終究逃脫不了應試教育的魔爪。

3.應試教育遏制了孩子們的天性

在應試教育的魔棒下,教師並不是以孩子的興趣愛好來對其進行培養的,一張試卷、一種模式磨滅了大多數孩子的天性,忽略了孩子個性的培養。

4.大多數學校和培訓機構以素質教育為擋箭牌

雖然當前政府以及相關教育機構也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是更多的人只是在應試教育的大房子旁建了一座素質教育小樓。這當然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而是進入了素質教育的誤區。

5.過分注重分數,忽略孩子內在精神的培養

唯分數主義者是短視的,他們嚴重忽略了青少年責任感的培養,忽視了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

6.學校對職業教育的缺失

青少年對生活和社會的認識僅僅還停留在電視、網絡、遊戲上,對自己的未來缺少規劃,更不用說有創意的規劃了。而學校教育如果一味地翻炒書本追逐分數,就會使受教育者淡漠職業意識。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脫離了青少年社會生活的教育,就會失去教育的本質意義。為了彌補當前義務教育的缺失,筆者覺得應當大力推進著名的「體驗式教育」,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以「體驗」為主,從實踐出發,寓教於樂,才能打破應試教育的枷鎖,讓青少年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二、「體驗式教育」概況

近30年來,體驗式教育理念可以概括為一個關鍵詞—體驗。「體驗式教育」可以「給孩子一個舞臺,給孩子一點經歷,給孩子一點麻煩,給孩子樹立信心,給孩子一些責任,給孩子一個集體」為主導思想,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體驗活動,挖掘兒童、少年的各項潛能。孩子們在種種別樣體驗中樂不思蜀,因為體驗式教育總是有辦法讓他們感受到快樂與成功。接受過體驗式教育的青少年,自信、陽光,有令人驚嘆的寫作能力、表達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更有令人折服的愛心、責任感和團隊意識。體驗式教育仿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喚醒了孩子們沉睡已久的鮮活細胞。讓家長們和教育工作者看到了使孩子成才的教育新思路和新方法,成為近年來全國不可多得的素質教育的寶貴案例。

大學生成長訓練注重為大學生提供從學校到社會的思維方式轉變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企業高管體驗式訓練專注於企事業單位企業高管管理能力以及團隊執行力的提升。

體驗教育面向成年人的教育領域也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體驗式教育」的作用

1.體驗式教育教會孩子「適應社會」

適應社會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孩子們邁進社會門檻的第一步,這一步走穩了,才好邁出接下來的第二步、第三步……

為了使孩子們真正強大起來,我們需要適時給孩子一些麻煩、

一些挫折甚至於一些苦痛,這些雖然會一時令孩子們無措,但是只要我們堅信,孩子們便會很快站立起來。《江海少年通訊》報,是體驗式教育的傑出成果。

每一期的報紙,除了打字和印刷,其他的採訪、組稿、編輯、排版、校對、發行……所有工作都是由我們的孩子們,即小記者、小編輯自己完成的。

有很多人不相信,其實一開始我也不是很相信,但是當我走進孩子們的工作室,孩子們的編輯部,我不得不相信!這,就是傳說中的江海少年,這,就是體驗式教育的巨大魅力!現今社會,獨生子女居多的社會現狀使得家長、老師們不想更加不敢對孩子們放手了,就怕他們一個不小心磕著、絆著。孩子們一個個變成了碰不得的瓷人兒。

但是,這樣的呵護真的是對孩子們好麼?鷹媽媽放手把小鷹推下懸崖,所以小鷹學會了自由的翱翔。

大自然是神奇的,並且是公平的,連鷹都知道的自然法則,為什麼我們人類卻不能夠很好的領悟其中的奧秘呢?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孩子的成長,父母老師們,請適時的放手吧!家長和老師能保護孩子一時,卻保護不了他們一世。

以體驗促自保,以演練為常態,為孩子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

讓孩子們在體驗與演練中更好的認識周圍的世界,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不讓悲劇重演,讓孩子們的童年更加豐富多彩,絢麗多姿。

2.體驗式教育「逼」出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的創造力,因遊戲而迸發!一盒普通的回形針,在成年人的眼中可能只是整理的小工具,可是在孩子的眼中,卻代表了一個變化萬千的精彩的世界。

在現在這個大力提倡創新的時代,我們渴望孩子無窮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幼兒先天具備的想像力會隨著認知的成熟或年齡的成長一步步地磨損,但是豐富的生活閱歷、學習實踐的積累能夠為他們打開另一方學習的天地。

孩子們的創造力需要我們激發,更需要我們保護。

給孩子一個拓展思維的情境,讓他有意識的開動腦筋。

懂得欣賞他們眼中不同尋常的美,你便會有機會收穫特殊的驚喜。

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肯定會面對許多諸如「插花」之類的從未接觸過的新鮮事物需要他們去嘗試。新手上路的他們免不了會有些許擔心和顧慮,而此時,成年人總是喜歡按自己的思維方式強加給孩子一個完成某事的固定模式,以期許孩子將事情完成的「又快又好」。殊不知,這種「代勞」因為缺乏了對孩子的信任而很少被領情,相反的,失去興趣的孩子們在行動中表現得消極被動。不妨放開雙手,讓孩子們發揮他們獨特的創新思維。這對孩子來說或許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們的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鍛鍊,何樂而不為呢?

3.體驗式教育指引孩子承擔責任當

筆者第一次來到《江海少年通訊》社,第一個感覺是這些孩子都好忙碌。每個人都在做自己手頭的事情,充實的很。第二個感覺是這裡的分工好明確,這個部長,那個主任的,看上去還真有那麼回事兒。

原來孩子們都各有各的部門,各有各的任務,分工明確,責任到戶。其實,孩子在集體活動中,細緻的分工和明確的責任十分有必要。有任務才有目標,有目標才有動力。在孩子們完成工作的過程中,老師多給他們一些信任,也讓他們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相信孩子們收穫的不僅僅是能力,還有一顆責任心。教育是公平的,無論是學校教育也好,校外教育也罷,作為教育者,應當給每一個孩子創造一個平等的舞臺,讓他們盡情的展示自己,在不同的職責下,都有成功的體驗。比如值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是如何能讓嬌生慣養的孩子能夠「不令而行」,關鍵還在於培養他們的責任心。

當孩子們心存集體的時候,哪個能容忍有損集體榮譽和現象的發生呢?責任意識的培養並不是單純的說教就能解決的,將一件具體的事情交給孩子獨立完成,讓孩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當中學會有始有終,學會對自己負責、對集體負責,在一件件小事中將孩子的責任心慢慢培養出來。每個人的一生都要經歷或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孩子也不例外。當工作與學習時間起衝突時,如何選擇才能兩全其美,孩子會告訴我們,他們能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因為心中有強烈的責任感,在取捨之間,孩子們會對自己做的安排負責,更會對愛他們的父母、老師負責。既然選擇了抓住難得的機會去鍛鍊,哪怕犧牲休息的時間也不會落下學習。責任感就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對孩子來說,它遠比老師喋喋不休的說教更受用。而老師的信任和鼓勵讓孩子更有信心面對困難,在不斷超越自我的同時收穫了快樂和成就感。

4.體驗式教育用愛充盈孩子的內心

若是老師一味地只是為孩子們付出,那麼孩子們學會的只是不停地索取。而如果老師偶爾在孩子能力範圍內向孩子「索取」一番,那孩子們自然而然的也學會了付出。在體驗式教育中,孩子們懂得了一個道理:接受愛是幸福,付出愛同樣使內心充盈快樂。愛與被愛應當是一個相互統一的結合體,兩者的彼此呼應使這個世界走向和諧。被愛之後感恩,感恩的同時付出,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們的內心接受著比任何滋補品都有效的滋養,誰還能說他們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呢?!禾苗吸收了養分以後可以更加茁壯地成長,但是給他施肥過多的話,結果只有一個——燒死。

貧困的年代裡,人們渴望吃上一頓肉,便是無上的享受,現在生活好了,但要每餐都是大魚大肉的話,不但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成長,還會容易使孩子厭食。

體驗式教育所灌輸的並不是讓家長吝惜對孩子的愛,只是想讓孩子懂得感恩。家長們要學會適當地愛、正確地愛,讓孩子發現你的愛,珍視你的愛。當你的愛不僅被孩子視為理所當然,還變成了他健康發展的負擔時,那不僅僅是家長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沒有國旗護衛隊莊嚴矯健的身姿,就沒有天安門廣場上五星紅旗升起的激動人心;沒有開幕式上的傾情演繹,北京奧運會恐怕也會少了一份精彩絕倫。

同樣的,不是親身經歷了一次嗇圓燒烤,只在飯桌上的孩子們是很難理解廚房裡的媽媽是多麼的辛勞。不需要多少熱情的揚頌,從孩子們的精心布置的活動現場,老師們已經感受到了被認可、被感恩的幸福。給孩子一點儀式感,給孩子一點鄭重感,也給他們一點激情感。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何況孩子的心是最柔軟、最敏感、也最容易被打動的。所以當你覺得為孩子們付出太多,孩子們卻不知道感恩時,先不要埋怨,先不要痛苦。請反思一下自己所謂的「愛」值不值得孩子的感恩,反思一下自己給孩子感恩的榜樣了嗎?給孩子感恩的教育與引導了嗎?給孩子感恩的機會了嗎?還有給孩子感恩的儀式了嗎……

5.體驗式教育讓孩子「體驗」苦樂變得更強

在體驗式教育裡,孩子們永遠不會缺少「體驗」,相反,各種各樣的體驗活動貫穿著教育事業的全過程,是他獨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集中體現。從孩子們眾多的「第一次」,到各式各樣花樣繁多的別樣體驗,有的是蓄謀已久的計劃,有的則是突發狀況時的靈感迸發。看似盡情地玩著「體驗式」素質教育的創意,每個創意的背後,實則包含著他潛藏於心的教育理想:他要把他的孩子們培養成敢於、能於面對挑戰的,自信、樂觀、堅強的,具有強大的內在力量的新時期優秀少年。相信孩子,他們就有辦法讓你相信;看到孩子,他們就有能耐讓你驚嘆;放開孩子,他們就有本領飛得更高!很多時候,正是我們成年人考慮得太多,才會有那麼多縮手縮腳的畏懼和擔憂。其實你試著相信孩子,他能做得比我們想像中更好!孩子要有體驗,在他們體驗的時候,我們要鼓勵他們,信任他們,多給他們成就感。但是,我堅決反對那些所謂的「多給孩子一些成功體驗」。如果成功僅僅來自家長和老師的幫助,這就是假成功!假成功讓孩子沾沾自喜,以為收穫很簡單,不需要付出努力,只需要守株待兔;他們以為有著大人的蔭罩,自己不論往哪走,都有好的結果在等待;甚至覺得生活本應該如此,不知坎坷和困難,而當真正面對它們的時候,就會手足無措。

體驗式教育帶給孩子的,是真實體驗,在真實的過程中他會遇到困難,但是他也會學會如何去處理困難。會在暗地裡給予孩子們適時地幫助,但並不會明著幫助他們,而是給予鼓勵和信任。當孩子們經歷層層磨難後得來成功時,收穫的碩果定會格外的甜潤。別人的鼓勵,會給孩子們信心,但是真正的信心,源於實力的證明。在孩子的人生中,總有部分是家長無法親身參與的,你所能做的,最多也不過幫助他們爭取機會,一切還得靠孩子們自己。只要他們勇於把握機會,創造機會,即便沒有大人的呵護,他們也能發揮出平時所學、所練,做到最好。讓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能行」,這即源自生活的歷練,也源自他們視野開闊、勇於爭取的強大的內心力量。

四、結語

當前中國的教育急需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新能量,為了青少年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更有能力在社會上獨當一面,更能夠以責任心來使自己成熟長大,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趕快讓孩子們加入到體驗式教育中來吧!在這裡,能給孩子一個舞臺,讓孩子化靦腆為自信;給孩子一點經歷,讓孩子從磨難中蛻化;給孩子一點麻煩,讓孩子內心更加強大;給孩子樹立信心,讓孩子遇事沉著冷靜;給孩子一些責任,讓孩子學會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給孩子一個集體,讓孩子在良好的團隊氛圍中找到團隊感和歸屬感。

本文轉自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論叢,如有侵權請通知立即刪除

相關焦點

  • 體驗式拓展培訓對當代青少年的意義
    俗話說,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國強。當代社會每位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都是望子成龍,同時在整個社會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孩子們現階段面臨的是越來越多的試卷、練習題、作業等。但是社會和國家需求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書呆子」往往不是必須的。所以在學習之外如何教育促進孩子全面發展,也是當下社會重大難題。
  • 《羅小黑戰記》:探究「灌輸式教育」和「體驗式教育」對孩子影響
    但是電影中呈現出來的還有關於教育的問題。《羅小黑戰記》中涉及到的有兩種教育方式:其一是"灌輸式教育",其二是"體驗式教育"。這兩種教育都用在了可愛的羅小黑身上,並且呈現出了不同的效果。這也讓我們開始思考,究竟怎樣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才是快樂的,才是最適用於孩子的。
  • 為青少年提供營地活動,童軍體驗式教育機構斯達營地
    隨著新一輪消費升級的浪潮,家長對於孩子接受體驗式教育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營地教育企業「青青部落」2017年營收已超過2000萬人民幣。據極客爸爸了解,斯達營地是一家童軍體驗式教育機構,專注於童軍文化研究,提供結合軍事、科技、自然、國學教育於一身的童子軍夏令營活動。
  • 體驗式教育是什麼
    體驗式教育是一種全新的培訓和教育形式。
  • 探究「灌輸式教育」和「體驗式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灌輸式教育啟發式教育的對稱。亦稱注入式教育。原指在社會教育中,不顧學生學習認識過程客觀規律和他們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識水平,把現成的知識結論灌輸給學生,主觀地決定教學進程,並強迫學生呆讀死記的教育方式。隨著科學文明的發展,在普通教育中已不提倡。
  • "體驗與成長"2015第三屆青少年情智教育峰會舉辦
    中國網12月23日訊12月20日,「體驗與成長」第三屆青少年情智教育峰會(2015)在北京好苑建國酒店盛大召開。全國婦聯宣傳部、中國兒童中心和中國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有關領導在大會上分别致辭,強調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鼓勵通過「體驗式學習」這種創新的學習方式來進一步推進青少年身心的全面發展。
  • 帝亞吉歐教育劇場登陸上海 帶來沉浸式體驗
    這場帶有「沉浸式體驗」的演出,不僅收穫了同學們的共鳴與掌聲,同時也讓他們在歡樂的氣氛和開放式的劇情中,加強對於未成年人不得飲酒和成年人理性飲酒相關知識的認知,明確自身在社會中理應承擔的責任,並對錯誤飲酒行為可能導致的潛在後果展開深思。
  • 「耕育體驗」促進青少年研學與親子生態教育
    「耕育體驗」理念與發展前景「耕育體驗」是依託耕育田園和中醫農業基地,通過耕育農業、三生農業、有機質農業與耕育農法生態種養殖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用田園牧歌式的農業體驗及生態教育理念,為青少年兒童勞育和嬰幼兒親子教育提供體驗實踐。打造嬰幼兒親子教育、青少年兒童研學旅遊、自然生態教育及康養示範基地。
  • 體驗式教育
    體驗式培訓體驗式培訓是有力量、有效且具影響力的培訓方式。 在二十世紀初的德國,在沒有多少人懷疑捧讀教科書和課堂授課的教學模式時,曾在牛津受教的教師科翰(Kurt Hahn)忽然向自己發問:有沒有更好的方式,讓教育更豐富?科翰覺得,這如同學遊泳、學腳踏車,因為經驗來自親身體驗,就會深刻得終身不忘。他希望建立一所學校,以「做中學」的方式來實踐他的教育思想。
  • 體驗•遊戲•學習——市十四中德國體驗式教育導師培訓
    >
  • 新時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識特徵對未來教育觀念的影響
    此前在京舉辦的「多視角分析追蹤新時期青少年人才成長因素」研討會中,《中國新時代青少年人才成長追蹤培養計劃》項目組專家曲池認為,青少年的成長受「信息自獲因素」的影響,這說明青少年到達一定階段本身就具有獲取自己所需信息的能力。在網際網路技術迅速發展的當下,各式各樣的信息接踵而至,在對青少年產生視覺衝擊的同時也對他們自我意識的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
  • 家長別再用「灌輸式教育」了,嘗試「體驗式教育」,孩子更優秀
    一、「體驗式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學習優勢1、在快樂中學習不得不說,體驗式教育裡的孩子,心情一定不會太差。心情看起來捉摸不定,可是它對於個體的影響非常大。小到自己的睡眠,大到對事件的判斷,心情的影響力從小都不弱。
  • 亞洲第一青少年職業體驗教育品牌
    沒錯,它就是藍天城——全球領先的職業體驗教育中心,亞洲第一青少年職業體驗教育品牌。藍天城面積18600平方米,高10.8米,建造規模在全球範圍內首屈一指。以工業製造、商業、傳媒、美食、金融、軍事、文化七大主題為中心,以「生存、創想、錘鍊」為理念,藍天城裡設置了近百種體驗項目,內容涵蓋社會的方方面面,是青少年兒童真正的第二課堂和實踐基地。
  • 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
    新時代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需要緊密結合時代特徵豐富教育內容、拓展教育途徑,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於青少年成長全過程和各環節,實現課堂內外、線上線下同頻共振,讓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發揮學校主導作用。學校是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履行好這一固本強基的育人使命,需要遵循青少年成長規律,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
  • 體驗式教育隨筆
    從事教育行業將近10年,要問問自己收穫到了什麼的時候,答案是不知道是收穫了什麼?收穫金錢,沒有,收穫團隊,也沒有,收穫了朋友,也沒有,可能最多的就是收穫了經驗吧!現在回頭看看這一路走來的9年幾乎沒有任何的收穫,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熬過來的。 體驗式教育是個新興的教育,是通過體驗、互動的教學方式,是邁向素質教育的新嘗試。
  • 「打擊式教育」引發的青少年抑鬱正在毀掉我們的孩子
    開學還不到一個月,網上就爆出了十幾個青少年跳樓的新聞,而前來諮詢即眠師的人中,青少年學生的人數顯著增加,焦慮、煩躁、興趣喪失、自罪感、注意困難以及失眠這些詞出現的頻率非常高,毫無疑問,這群孩子都抑鬱了。家長們可能會覺得奇怪,好好的孩子為什麼會突然抑鬱呢?抑鬱不是成年人才會有嗎?
  • 家庭治療:對青少年成長影響最大的人際系統是家庭
    對一個人成長影響最大的人際系統是家庭,因此,家庭治療近年來逐漸被拓展至所有人際系統,也被稱為系統式治療。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的Thimo博士團隊,通過對1968-2017年間發表的有關家庭治療文獻的系統分析,總結了青少年破壞性行為的系統式治療的機制、參數和幹預技術。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精神病學》2019年第10期。
  • 體驗式法治教育 讓憲法與小學生們走得更近了
    芙蓉區副區長梁汝嵐出席活動並致辭,她表示,燕山二小作為芙蓉區「法治教育」特色學校的代表,積極發揮學校地理優勢,聯合省高院、省高檢等友鄰單位,創新開展「體驗式」法治教育活動,將法治的種子植入學生心中,打造了特色,形成了品牌。
  • 營地體驗式教育能為孩子的成長帶來什麼?
    營地教育是區別於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一種創新體驗式教育,有些家長擔心它會讓孩子「玩物喪志」,與常規的教育方式發生衝突,其實恰恰相反,優秀的營地教育是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一些帶孩子參加過營地教育的父母說:「營地是一個沒有圍牆的學校,家長和孩子在這裡能夠得到共同的成長。」
  • 青少年法治教育寓教於樂要重視起來
    寓教於樂是我們教育的優良傳統,但是曾幾何時,隨著考試指揮棒的作用越來越大,一些學校和家長似乎等不及寓教於樂,更喜歡直接灌輸,青少年法治教育更是如此。普法宣傳在人們心目中一直難以擺脫枯燥刻板的印象,由政府部門單向進行填鴨式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但走進「星期8小鎮法治體驗館」,完全氣象一新,普法教育變身互動式參與體驗。讓我們家長再次懷念寓教於樂的重要性。  據法制日報報導,在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有一座法治主題兒童職業體驗館,在這座充滿童話色彩的城堡裡,40個小展館為孩子提供了扮演各類社會職業、成為守法用法小公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