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代青少年教育的缺失
當前我國的青少年教育存在著種種缺失,而體驗式教育可以彌補這些不足。體驗式教育的五大作用,包括教會孩子「適應社會」;「逼」出孩子的創造力;指引孩子承擔責任;用愛充盈孩子的內心;讓孩子體驗「苦樂」變得更強。在「體驗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青少年更有夢想,更有責任,更有能力。一當代青少年教育的缺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正在不斷地向前發展,但在這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種種缺失。
1.缺乏先進的教育理念
在義務制教育階段,學校囿於應試教育的怪圈,缺少素質教育應有的先進教育理念。
2.教育評價機制不夠完善
大多數學校教師、家長還是以分數論「英雄」,以中高考論「成敗」,終究逃脫不了應試教育的魔爪。
3.應試教育遏制了孩子們的天性
在應試教育的魔棒下,教師並不是以孩子的興趣愛好來對其進行培養的,一張試卷、一種模式磨滅了大多數孩子的天性,忽略了孩子個性的培養。
4.大多數學校和培訓機構以素質教育為擋箭牌
雖然當前政府以及相關教育機構也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是更多的人只是在應試教育的大房子旁建了一座素質教育小樓。這當然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而是進入了素質教育的誤區。
5.過分注重分數,忽略孩子內在精神的培養
唯分數主義者是短視的,他們嚴重忽略了青少年責任感的培養,忽視了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
6.學校對職業教育的缺失
青少年對生活和社會的認識僅僅還停留在電視、網絡、遊戲上,對自己的未來缺少規劃,更不用說有創意的規劃了。而學校教育如果一味地翻炒書本追逐分數,就會使受教育者淡漠職業意識。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脫離了青少年社會生活的教育,就會失去教育的本質意義。為了彌補當前義務教育的缺失,筆者覺得應當大力推進著名的「體驗式教育」,運用先進的教育理念,以「體驗」為主,從實踐出發,寓教於樂,才能打破應試教育的枷鎖,讓青少年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二、「體驗式教育」概況
近30年來,體驗式教育理念可以概括為一個關鍵詞—體驗。「體驗式教育」可以「給孩子一個舞臺,給孩子一點經歷,給孩子一點麻煩,給孩子樹立信心,給孩子一些責任,給孩子一個集體」為主導思想,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體驗活動,挖掘兒童、少年的各項潛能。孩子們在種種別樣體驗中樂不思蜀,因為體驗式教育總是有辦法讓他們感受到快樂與成功。接受過體驗式教育的青少年,自信、陽光,有令人驚嘆的寫作能力、表達能力、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更有令人折服的愛心、責任感和團隊意識。體驗式教育仿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喚醒了孩子們沉睡已久的鮮活細胞。讓家長們和教育工作者看到了使孩子成才的教育新思路和新方法,成為近年來全國不可多得的素質教育的寶貴案例。
大學生成長訓練注重為大學生提供從學校到社會的思維方式轉變和工作能力的提升;企業高管體驗式訓練專注於企事業單位企業高管管理能力以及團隊執行力的提升。
體驗教育面向成年人的教育領域也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體驗式教育」的作用
1.體驗式教育教會孩子「適應社會」
適應社會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孩子們邁進社會門檻的第一步,這一步走穩了,才好邁出接下來的第二步、第三步……
為了使孩子們真正強大起來,我們需要適時給孩子一些麻煩、
一些挫折甚至於一些苦痛,這些雖然會一時令孩子們無措,但是只要我們堅信,孩子們便會很快站立起來。《江海少年通訊》報,是體驗式教育的傑出成果。
每一期的報紙,除了打字和印刷,其他的採訪、組稿、編輯、排版、校對、發行……所有工作都是由我們的孩子們,即小記者、小編輯自己完成的。
有很多人不相信,其實一開始我也不是很相信,但是當我走進孩子們的工作室,孩子們的編輯部,我不得不相信!這,就是傳說中的江海少年,這,就是體驗式教育的巨大魅力!現今社會,獨生子女居多的社會現狀使得家長、老師們不想更加不敢對孩子們放手了,就怕他們一個不小心磕著、絆著。孩子們一個個變成了碰不得的瓷人兒。
但是,這樣的呵護真的是對孩子們好麼?鷹媽媽放手把小鷹推下懸崖,所以小鷹學會了自由的翱翔。
大自然是神奇的,並且是公平的,連鷹都知道的自然法則,為什麼我們人類卻不能夠很好的領悟其中的奧秘呢?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孩子的成長,父母老師們,請適時的放手吧!家長和老師能保護孩子一時,卻保護不了他們一世。
以體驗促自保,以演練為常態,為孩子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
讓孩子們在體驗與演練中更好的認識周圍的世界,增強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不讓悲劇重演,讓孩子們的童年更加豐富多彩,絢麗多姿。
2.體驗式教育「逼」出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的創造力,因遊戲而迸發!一盒普通的回形針,在成年人的眼中可能只是整理的小工具,可是在孩子的眼中,卻代表了一個變化萬千的精彩的世界。
在現在這個大力提倡創新的時代,我們渴望孩子無窮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幼兒先天具備的想像力會隨著認知的成熟或年齡的成長一步步地磨損,但是豐富的生活閱歷、學習實踐的積累能夠為他們打開另一方學習的天地。
孩子們的創造力需要我們激發,更需要我們保護。
給孩子一個拓展思維的情境,讓他有意識的開動腦筋。
懂得欣賞他們眼中不同尋常的美,你便會有機會收穫特殊的驚喜。
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肯定會面對許多諸如「插花」之類的從未接觸過的新鮮事物需要他們去嘗試。新手上路的他們免不了會有些許擔心和顧慮,而此時,成年人總是喜歡按自己的思維方式強加給孩子一個完成某事的固定模式,以期許孩子將事情完成的「又快又好」。殊不知,這種「代勞」因為缺乏了對孩子的信任而很少被領情,相反的,失去興趣的孩子們在行動中表現得消極被動。不妨放開雙手,讓孩子們發揮他們獨特的創新思維。這對孩子來說或許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們的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鍛鍊,何樂而不為呢?
3.體驗式教育指引孩子承擔責任當
筆者第一次來到《江海少年通訊》社,第一個感覺是這些孩子都好忙碌。每個人都在做自己手頭的事情,充實的很。第二個感覺是這裡的分工好明確,這個部長,那個主任的,看上去還真有那麼回事兒。
原來孩子們都各有各的部門,各有各的任務,分工明確,責任到戶。其實,孩子在集體活動中,細緻的分工和明確的責任十分有必要。有任務才有目標,有目標才有動力。在孩子們完成工作的過程中,老師多給他們一些信任,也讓他們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相信孩子們收穫的不僅僅是能力,還有一顆責任心。教育是公平的,無論是學校教育也好,校外教育也罷,作為教育者,應當給每一個孩子創造一個平等的舞臺,讓他們盡情的展示自己,在不同的職責下,都有成功的體驗。比如值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是如何能讓嬌生慣養的孩子能夠「不令而行」,關鍵還在於培養他們的責任心。
當孩子們心存集體的時候,哪個能容忍有損集體榮譽和現象的發生呢?責任意識的培養並不是單純的說教就能解決的,將一件具體的事情交給孩子獨立完成,讓孩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當中學會有始有終,學會對自己負責、對集體負責,在一件件小事中將孩子的責任心慢慢培養出來。每個人的一生都要經歷或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孩子也不例外。當工作與學習時間起衝突時,如何選擇才能兩全其美,孩子會告訴我們,他們能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因為心中有強烈的責任感,在取捨之間,孩子們會對自己做的安排負責,更會對愛他們的父母、老師負責。既然選擇了抓住難得的機會去鍛鍊,哪怕犧牲休息的時間也不會落下學習。責任感就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對孩子來說,它遠比老師喋喋不休的說教更受用。而老師的信任和鼓勵讓孩子更有信心面對困難,在不斷超越自我的同時收穫了快樂和成就感。
4.體驗式教育用愛充盈孩子的內心
若是老師一味地只是為孩子們付出,那麼孩子們學會的只是不停地索取。而如果老師偶爾在孩子能力範圍內向孩子「索取」一番,那孩子們自然而然的也學會了付出。在體驗式教育中,孩子們懂得了一個道理:接受愛是幸福,付出愛同樣使內心充盈快樂。愛與被愛應當是一個相互統一的結合體,兩者的彼此呼應使這個世界走向和諧。被愛之後感恩,感恩的同時付出,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們的內心接受著比任何滋補品都有效的滋養,誰還能說他們是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呢?!禾苗吸收了養分以後可以更加茁壯地成長,但是給他施肥過多的話,結果只有一個——燒死。
貧困的年代裡,人們渴望吃上一頓肉,便是無上的享受,現在生活好了,但要每餐都是大魚大肉的話,不但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成長,還會容易使孩子厭食。
體驗式教育所灌輸的並不是讓家長吝惜對孩子的愛,只是想讓孩子懂得感恩。家長們要學會適當地愛、正確地愛,讓孩子發現你的愛,珍視你的愛。當你的愛不僅被孩子視為理所當然,還變成了他健康發展的負擔時,那不僅僅是家長的悲哀,更是教育的悲哀。
沒有國旗護衛隊莊嚴矯健的身姿,就沒有天安門廣場上五星紅旗升起的激動人心;沒有開幕式上的傾情演繹,北京奧運會恐怕也會少了一份精彩絕倫。
同樣的,不是親身經歷了一次嗇圓燒烤,只在飯桌上的孩子們是很難理解廚房裡的媽媽是多麼的辛勞。不需要多少熱情的揚頌,從孩子們的精心布置的活動現場,老師們已經感受到了被認可、被感恩的幸福。給孩子一點儀式感,給孩子一點鄭重感,也給他們一點激情感。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何況孩子的心是最柔軟、最敏感、也最容易被打動的。所以當你覺得為孩子們付出太多,孩子們卻不知道感恩時,先不要埋怨,先不要痛苦。請反思一下自己所謂的「愛」值不值得孩子的感恩,反思一下自己給孩子感恩的榜樣了嗎?給孩子感恩的教育與引導了嗎?給孩子感恩的機會了嗎?還有給孩子感恩的儀式了嗎……
5.體驗式教育讓孩子「體驗」苦樂變得更強
在體驗式教育裡,孩子們永遠不會缺少「體驗」,相反,各種各樣的體驗活動貫穿著教育事業的全過程,是他獨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集中體現。從孩子們眾多的「第一次」,到各式各樣花樣繁多的別樣體驗,有的是蓄謀已久的計劃,有的則是突發狀況時的靈感迸發。看似盡情地玩著「體驗式」素質教育的創意,每個創意的背後,實則包含著他潛藏於心的教育理想:他要把他的孩子們培養成敢於、能於面對挑戰的,自信、樂觀、堅強的,具有強大的內在力量的新時期優秀少年。相信孩子,他們就有辦法讓你相信;看到孩子,他們就有能耐讓你驚嘆;放開孩子,他們就有本領飛得更高!很多時候,正是我們成年人考慮得太多,才會有那麼多縮手縮腳的畏懼和擔憂。其實你試著相信孩子,他能做得比我們想像中更好!孩子要有體驗,在他們體驗的時候,我們要鼓勵他們,信任他們,多給他們成就感。但是,我堅決反對那些所謂的「多給孩子一些成功體驗」。如果成功僅僅來自家長和老師的幫助,這就是假成功!假成功讓孩子沾沾自喜,以為收穫很簡單,不需要付出努力,只需要守株待兔;他們以為有著大人的蔭罩,自己不論往哪走,都有好的結果在等待;甚至覺得生活本應該如此,不知坎坷和困難,而當真正面對它們的時候,就會手足無措。
體驗式教育帶給孩子的,是真實體驗,在真實的過程中他會遇到困難,但是他也會學會如何去處理困難。會在暗地裡給予孩子們適時地幫助,但並不會明著幫助他們,而是給予鼓勵和信任。當孩子們經歷層層磨難後得來成功時,收穫的碩果定會格外的甜潤。別人的鼓勵,會給孩子們信心,但是真正的信心,源於實力的證明。在孩子的人生中,總有部分是家長無法親身參與的,你所能做的,最多也不過幫助他們爭取機會,一切還得靠孩子們自己。只要他們勇於把握機會,創造機會,即便沒有大人的呵護,他們也能發揮出平時所學、所練,做到最好。讓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能行」,這即源自生活的歷練,也源自他們視野開闊、勇於爭取的強大的內心力量。
四、結語
當前中國的教育急需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新能量,為了青少年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更有能力在社會上獨當一面,更能夠以責任心來使自己成熟長大,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趕快讓孩子們加入到體驗式教育中來吧!在這裡,能給孩子一個舞臺,讓孩子化靦腆為自信;給孩子一點經歷,讓孩子從磨難中蛻化;給孩子一點麻煩,讓孩子內心更加強大;給孩子樹立信心,讓孩子遇事沉著冷靜;給孩子一些責任,讓孩子學會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給孩子一個集體,讓孩子在良好的團隊氛圍中找到團隊感和歸屬感。
本文轉自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論叢,如有侵權請通知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