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疫情不斷惡化的大背景下,國際社會普遍認識到,加緊實現廣泛的疫苗接種,是抵禦新冠病毒傳播的最有效途徑。中國早就明確表示,研發的新冠疫苗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目前,巴基斯坦、烏克蘭、埃及等多國都排隊向中國訂購。然而,疫情發生以來對我們百般抹黑的某些西方國家,如今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污衊與挑撥,散布所謂「中國疫苗外交」言論。
總結起來,這些中傷之詞主要包含幾層意思:其一,極力否定中國疫苗的有效性,一些西方政客毫無根據地宣稱中國疫苗是「無效」的,一些西方媒體則故意扭曲報導中國疫苗各期測試中的正常不良反應,聲稱中國疫苗安全性「不確定」;其二,極力詆毀中國希望與國際社會共享疫苗的真誠願望,公開造謠「中國以疫苗為要挾,懲罰與中國關係不好的國家」;其三,極力渲染「中國威脅論」,宣稱「中國借疫苗拓展地緣政治影響力」。
公道自在人心,事實勝於詭辯。一些西方國家針對中國疫苗的言論,帶著濃濃的酸味與惡意,一副小人嘴臉。而其自身處理疫苗問題時的做法,倒暴露出十足的自私自利、以鄰為壑與愚昧無知。比如,將本屬於科學的疫苗問題完全政治化。是否批准疫苗緊急上市、在何種範圍內使用、如何分發注射,這些專業化問題在一些西方國家成為兩黨纏鬥的政治議題,甚至連注射疫苗與否,都能成為一部分政客與對手互撕的焦點。即便疫苗已經研製成功,到了分發注射等管理環節,一些大國仍然雜亂無章、漏洞百出。美國曝出將試驗抗體當做疫苗注射、執業藥師故意破壞疫苗等恐怖新聞;手握56萬支疫苗的法國日均接種人數不足百人。與此同時,一些國家講求利字當先,罔顧社會正義,究竟誰能優先注射疫苗完全無章可循,誰有錢誰優先的粗暴邏輯大行其道,一些地方的疫苗黑市與黃牛現象呼之欲出。
在外交層面,一些西方國家的做法更是極度自私。第一,漠視世衛組織的協調呼籲,自行其是。儘管世衛組織已牽頭成立了旨在為國際社會整體利益服務的疫苗保障機制,但有的國家對此不以為然,在政治上大加貶斥世衛組織的努力,在融資上不願出錢出力。第二,囤積超量疫苗,不顧他人死活。有的西方國家財大氣粗,雖未研發自己的疫苗,但早在美國輝瑞和莫德納疫苗上市之前,就與這兩家藥企籤訂了專項定向購買協議,訂購量足夠本國所有民眾注射數次。第三,罔顧落後國家與地區衛生硬體現狀,大提不切實際的建議。美國疫苗需要極其低溫的運輸與保存條件,對全球絕大多數國家來說,根本難以辦到。相比之下,只需普通低溫冷藏的中國疫苗更具普適性。然而,一些西方國家罔顧上述現實限制,明示或暗示一些發展中國家要拒絕中國疫苗,但與此同時,根本給不出可行的替代方案。這無異於將廣大落後國家的民眾置於自生自滅的艱難境地。
此次新冠疫苗接種可能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公共衛生領域的應急合作行動,特別需要大國之間攜手攻堅。恰逢中、美、英等國的疫苗研發取得關鍵性突破,國際社會急需更好地協作,探索疫苗生產、配送、分發與注射的最佳方式,力爭取得全球公共衛生治理的成功。在這個問題上,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展現出了最大的誠心與善意。惟有更多國家加入其中,全球才能凝心聚力、共渡難關。
(作者系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副教授)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戚凱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