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蘇一醫院開展全麻兒童口腔治療 系華東首家
新華報業網訊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從江蘇省口腔醫院獲悉,該院正式對外開展全麻下兒童口腔治療,這是江蘇乃至整個華東地區有醫院「吃螃蟹」。專家告訴記者,以前低齡孩子補牙,不僅需要家長哄騙,甚至還有「五花大綁」的,現在有了全麻技術,讓孩子做個遊戲、吹個「氣球」就睡覺了,渾然不覺地做完口腔治療。專家提醒,這種手術必須經過嚴格的術前評估。
3歲女娃娃不配合治療
「孩子18顆牙都不行了,有的已經爛到牙根了。」3歲女娃娃倩倩(化名)的牙齒狀況,讓她媽媽很擔憂。最沒轍的是,倩倩到了醫院就哭,看見醫生就緊閉嘴唇。「醫生說這個補牙手術少說也要幾個小時,寶寶不配合,就做不起來。」倩倩媽媽說,看了多家醫院,都不敢治療。
「以往有家長按住小孩身體、護士使用開口器,強制打開孩子口腔進行治療,但目前已很少使用。」省口腔醫院的專家說,也有醫院讓孩子吸一點笑氣,但笑氣只能讓孩子鎮靜,不是全麻,孩子鎮靜後,大腦仍然是清醒的。這個方法只適用於有部分自控能力、輕度牙科恐懼症的患兒。如果孩子不合作,也沒效果。
因為孩子太小,強迫治療容易讓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更加拒絕治療。醫生說,孩子不配合治療,有可能導致口腔軟組織損傷,容易引起誤吸、誤咽等嚴重後果。
吹個氣球,問題解決了
上周,倩倩成為省口腔醫院全麻下實施口腔治療的第8名患兒。
儘管倩倩看上去還是有點緊張,但這一次醫生拿出一個形似橄欖球的藍色「氣球」。「來,小朋友,先吹個氣球,看看你厲不厲害,把氣球吹大。」省口腔醫院麻醉科主任孫強說。倩倩吹了不到1分鐘,就漸漸睡著了。
「這其實不是真的氣球,而是一個皮囊,裡面裝的是七氟烷,麻醉藥物的一種。」孫強介紹。
醫生迅速給倩倩靜脈給藥,這是為了維持麻醉劑量,利於手術的順利進行。
3個半小時後,倩倩的蛀牙全部用樹脂材料補齊,並戴上套子固定好。「如果是以前的方法,孩子不配合的話,3個半小時的手術,是根本沒辦法做下去的。」省口腔醫院兒童口腔科副主任醫師曹靈說。
現在預約手術可能要排半年
省口腔醫院副院長梅予鋒說,兒童口腔全麻技術是使用麻醉藥物(吸入氣體或注射藥物,或者二者聯合應用),使兒童進入無意識狀態,沒有能力自主保持生理功能,如呼吸和保護性反射等,在嚴密的監護下,由訓練有素的麻醉師和兒童口腔科醫師共同完成口腔治療。這項技術可以為兒童提供安全、有效的口腔治療,消除焦慮和疼痛,利於對精神上、身體上或醫學上不合作兒童的治療。
「北京、重慶、西安等地區,開展此技術的較多,華東地區我們是第一家。」梅予鋒說。
目前,省口腔醫院才做了8名患兒,但是預約手術已經如潮水般湧過來,「現在預約的話,估計排上手術要等半年。」曹靈說,「我們也在想辦法增加手術,滿足更多患兒的需求。」
為什麼運用這項技術的醫院這麼少?梅予鋒說,這是一個觀點的變化。以前很多家長認為乳牙不需要補,等孩子大了換牙,或者再想辦法。隨著低齡患兒就診需求的增大,這項技術有了用武之地。當然,這也離不開麻醉藥物以及技術的發展。
全麻下是這麼補牙拔牙的
(1)患兒治療前應保持身體狀態良好。治療的前一天應吃清淡食物,睡眠充足,排空大便。麻醉前需嚴格禁食8小時,禁水4小時。
(2)在預約治療當日提前2小時到院,使患兒適應環境,家長籤署治療同意書及麻醉同意書。
(3)以下情況應取消或延期手術:出現發熱、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狀;口腔受傷或感染;正在服用影響凝血或傷口癒合的藥物;檢驗結果明顯異常。
(4)吸入麻醉藥物,數分鐘出現淺睡眠後,採用靜脈複合麻醉。全程進行患者的心率、血壓、呼吸頻率以及血氧飽和度的監測。
(5)進行相關口腔治療,過程中患兒四肢和頭部適當固定,對角膜和口角注意保護,吸引注意防止誤吞和誤吸。
(6)治療結束後,待患兒呼吸、循環穩定後,留觀2小時。
這麼小的孩子,牙不補行不行?
既然補牙這麼麻煩,而且孩子今後還要換牙,很多家長想著「算了不補了」,但是醫生說,如果不補,問題會越來越嚴重,最後甚至傷及牙根。最重要的是,牙齒長不好,對頜面的發育影響很大。
曹靈說,不少人都有「換牙不需要補牙」的錯誤觀點。孩子5-12歲會經歷一個換牙期,但不代表乳牙不用補。比如倩倩,才3歲,壞了18顆牙,必須補。因為孩子經常牙痛,牙齦發炎,咀嚼功能出現問題,最起碼的吃飯都成問題。
「術後回訪,家長最高興的是孩子吃飯香多了。這對孩子生長發育太關鍵了。」曹靈說。
全麻會不會損傷智力?
曹靈說,全身麻醉下藥物在患者體內產生中樞神經系統抑制,使其進入意識消失的狀態。這種抑制是可逆的或可控的,手術完畢患者逐漸清醒。從目前的權威研究來看,沒有說全麻會導致損傷智力的結論。專家介紹,從國外學術刊物的研究成果看,做過全麻等手術的孩子,跟蹤調查一直到長大成人,沒有發現有影響智商等方面的情況。
全麻下兒童牙病治療首先吸入麻醉藥物,數分鐘出現淺睡眠後,採用靜脈複合麻醉,這樣可以免除因喉部肌肉鬆弛及舌後墜造成的氣道梗阻,免除喉痙攣引起的窒息,防止治療時誤吸及嘔吐的危險,是進行氣道呼吸管理和進行控制呼吸的最好方法。患兒沒有任何痛苦,一次性完成治療。因配合度高,治療效果相對更好。
專家說,全身麻醉下行牙體治療有很高的安全性,但不是說一點風險沒有,這需要醫生進行詳細嚴密的監測以及對症處理。比如,術中併發症有喉痙攣和支氣管痙攣,術後併發症主要為頭暈、噁心嘔吐、體溫升高和術後疼痛。
這種手術只適用於小小孩?
省口腔醫院的專家介紹,該手術沒有年齡的限制。只不過現在更多傾向於小小孩,因為他們對口腔治療容易有排斥心理。
專家告訴記者,兒童對牙科治療存在預期性恐懼,臨床上有多數兒童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不合作,有些甚至表現出「頑固性抗拒」行為。對頑固抗拒兒童,如果放棄治療,則會使乳牙失去治療的機會,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但類似「五花大綁」以及使用開口器等強迫性治療,會給兒童心理發展帶來損傷,所以還是建議有條件選擇全麻。
5歲兒童平均每人
有3.5顆齲齒
倩倩的壞牙這麼多,讓醫生感到驚訝。「一般孩子大概有20顆乳牙,這個女娃娃壞了18顆。」曹靈說,「我們最後判斷,這與寶寶口腔衛生做得不好,以及遺傳都有一定關係。」
曹靈說,10年前省口腔醫院有5個醫生專門看兒童齒科,患者數量「勉強吃飽」。現在科室裡有12名醫生,有時一天一個人能看40多號患兒。應該說,家長的保健意識提高了。
江蘇最近的一次調查顯示,5歲兒童的乳牙患齲率在70%左右,平均每人有3.5顆齲齒。另外,8歲兒童平均每人有一顆壞牙。
為什麼乳牙也會壞?有三個重要原因:
一是很多寶寶喜歡晚上喝完奶再睡覺,奶粉偏甜,利於細菌滋生。二是吃飯速度太慢,一頓飯吃下來要一兩個小時,有的孩子喜歡嘴裡含著食物,食物殘渣易發酵產酸,侵蝕牙齒而產生齲齒,導致細菌滋生。三是有孩子大量攝入糖分,喜食碳酸飲料。
第一、二個原因可以通過刷牙來保護牙齒,而碳酸飲料則需要少食甚至謹慎食用。
淮海路社區衛生中心牙科專家說,新生寶寶的口腔不需要頻繁清洗,每次給寶寶餵完奶後,媽媽可以再給寶寶喝少量溫開水,將口腔內殘存的奶液衝入消化道,以免食物滯留在口腔中,引起病菌繁殖。一歲左右的寶寶,可以用專用的矽膠牙刷配合可吞食的牙膏來清潔口腔。2到3歲時可選用小朋友專用的小頭牙刷刷牙。(杜翔永劉峻)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