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20顆牙,有18顆是爛牙,這事發生在一名4歲半男童的身上,但他卻又極不配合牙醫治療!怎麼辦?最終,他在江蘇省口腔醫院通過全麻技術,完成了治療。昨天是「920愛牙日」,記者在江蘇省口腔醫學會等聯合在江蘇省口腔醫院舉辦的大型口腔健康宣傳活動上了解到,我省5歲兒童的乳牙患齲率在70%左右,但70%沒達到有效治療,其中有一大原因是兒童不配合治療。
案例 4歲半男童20顆牙齒爛了18顆
用慘不忍睹來形容軒軒(化名)的牙齒,一點都不為過,雖然他只有4歲半,卻已是滿口蛀牙。家人直到他不肯吃東西,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據其家人介紹,軒軒在飲食方面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習慣,對於甜食,也沒有太大的偏好,但是,他自小不愛刷牙。「小時候睡前是一定要喝一瓶奶的,常常喝著喝著就睡著了,自然也不可能讓他漱口。」孩子大一點後,家長也曾有意培養他的刷牙習慣,但小朋友就是不配合,慢慢地,家長也就放棄了。但是,由於口腔衛生狀況太差,軒軒漸漸就出現了蛀牙,一開始情況還不算嚴重,但媽媽帶他到醫院補牙時,年幼的軒軒看到醫生就哇哇大哭,好不容易連哄帶騙躺上了牙椅,他就是死活不肯張嘴。從普通醫生看到專家,從這家醫院換到那家醫院,軒軒媽媽為了帶他看牙,真是煞費苦心,卻始終沒有成功。「乳牙反正要換的,隨他去吧!」最終,家人這樣勸軒軒媽媽,她也只能妥協。
再次帶軒軒走進江蘇省口腔醫院兒童牙病科時,媽媽實在是迫不得已,因為軒軒一吃東西就說牙疼,不肯吃飯,連零食都不肯吃,只喝點牛奶,原本肥嘟嘟的小臉明顯瘦了下來。媽媽好話說了一籮筐,軒軒自己也被牙疼折磨得很痛苦,終於接受了醫生的檢查,這一查把醫生都嚇了一大跳,他滿嘴20顆牙齒,竟然18顆都有問題。這麼嚴重的口腔問題,又遇到極度不配合的軒軒,要在門診治療,不知來來回回要跑多少趟,關鍵是每次治療都是一場「戰爭」。針對軒軒的情況,江蘇省口腔醫院副院長、兒童牙病科主任醫師梅予鋒告訴家長,該院新引進了兒童口腔全麻技術,通過全麻,讓軒軒安靜地接受治療。
考慮再三後,家長同意了梅予鋒的建議。「整個手術做了4個多小時,補牙、牙髓治療、上牙套……兒童牙科的治療方法他都用上了。」梅予鋒說,就牙髓治療,門診的話要分3-4次完成,因為兒童治療時張口時間最好控制在15-20分鐘之內,張口時間太長,一方面患兒的配合度會下降,另一方面,清醒狀態下張口時間太長,對患兒的肌肉也會有損傷,所以,門診牙髓治療都是分多次進行的。不過,梅予鋒表示,在全麻狀態下,肌肉處於放鬆狀態,即便張口時間長也不會有影響。
突破
吹個「氣球」患兒安然入睡
看了軒軒的情況,肯定有人會疑惑,看牙不配合的軒軒,又怎麼會配合醫生打麻藥呢?其實啊,給軒軒上麻藥,醫生並沒有像常規那樣給他打針,而是讓他吹了個「氣球」。
雖然軒軒是由媽媽陪著進入治療室的,但看上去還是有點緊張,不過,當醫生拿出一個形似橄欖球的藍色「氣球」時,好奇心很快就戰勝了恐懼。「來,小朋友,先吹個氣球,看看你厲不厲害,把氣球吹大。」省口腔醫院麻醉科主任孫強說。軒軒吹了不到1分鐘,就漸漸睡著了。
「這其實不是真的氣球,而是一個氣囊,我們會把面罩、氣囊接入麻醉迴路,氣囊裡面裝的是七氟烷,麻醉藥物的一種。當孩子通過面罩吹氣的時候,氣囊會鼓起來,裡面的麻醉藥就能被患兒吸入產生作用。」孫強介紹。隨著麻藥的作用顯現,醫生迅速為軒軒靜脈給藥,這是為了維持麻醉劑量,利於手術的順利進行。
正是有了全麻技術的配合,軒軒的18顆爛牙才得以一次搞定。孫強表示,由於是全麻下治療,除了治療的醫生和護士外,還有兩名麻醉師在現場「保駕」。
現狀
已有230多人預約全麻下治療
梅予鋒說,兒童口腔全麻技術是使用麻醉藥物(吸入氣體或注射藥物,或者二者聯合應用),使兒童進入無意識狀態,沒有能力自主保持生理功能,如呼吸和保護性反射等,在嚴密的監護下,由訓練有素的麻醉師和兒童口腔科醫師共同完成口腔治療。這項技術可以為兒童提供安全、有效的口腔治療,消除焦慮和疼痛,利於對精神上、身體上或醫學上不合作兒童的治療。
「北京、重慶、西安等地區,開展此技術的較多,華東地區我們是第一家。」梅予鋒說。雖然省口腔醫院開展此項技術才半年多,但是預約手術已經如潮水般湧過來,梅予鋒說,「現在有230多人在排隊,我們也在想辦法增加手術,滿足更多患者的需求。」
孫強說,適合全麻的主要是2-7歲的小孩子,對於低齡兒童,會通過吹「氣球」的方式實施全麻,而年齡相對大一點、能配合的孩子,則可以通過注射麻醉。「全麻下治療的患兒,基本上都是口腔問題相當嚴重,有大面積齲壞的。」梅予鋒說。
我省5歲兒童
七成有蛀牙
據江蘇省口腔醫學會會長、南京醫學會口腔醫學專委會主任委員、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王林教授介紹,兒童口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我省5年前就啟動了兒童護齒行動,每年投入500萬用於6齡牙免費窩溝封閉。
江蘇最近一次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省5歲兒童的乳牙患齲率在70%左右,平均每人有3.5顆齲齒。但兒童齲齒的治療率卻不到位,在齲齒患兒中,70%左右沒達到有效治療。「很多家長認為,乳牙齲齒沒關係,反正以後會換牙,其實,這種觀念是不對的。孩子在5-12歲會經歷一個換牙期,但不代表乳牙不用補。兒童口腔健康有問題,不但會影響孩子的進食,而且,對後續的牙齒和頜骨發育也會有影響。」王林教授說。
數據
調查
牙科畏懼症患兒成功治療曾僅六成
在沒有得到有效治療的齲齒患兒中,有一部分是因為患兒不配合,口腔科醫生把它稱之為「牙科畏懼症」。江蘇省口腔醫院兒童牙病科護士林琳曾做過這樣一個調查,2014年9月2日至2014年10月28日,她共收治了218例有牙科畏懼症的患兒,其中完成治療的只有132例,治療成功率為60.6%。江蘇省口腔醫院兒童牙病科周紅豔主治醫師告訴記者,臨床上有比較嚴重的牙科畏懼症的患兒,往往一看見牙科銳利器械或者一聽到鑽牙的聲音,就開始哭鬧、抗拒,給治療帶來一定的風險和難度。
為了幫助患兒克服牙科畏懼症,林琳說,該院醫生、護士除了提高技術,增強溝通外,還購置耳機,播放音樂,這樣可以很好地掩蓋住鑽牙的聲音和其他孩子的哭聲,減少周圍環境的影響;目前該科診室的每張椅位上方都安裝了電視機,不間斷地播放兒童節目;適當給予患兒鼓勵或獎勵,例如:五角星、貼花等,以增加患兒的自信心。
不過,招數使盡後,還是會有患兒不配合。2014年11月15日至2015年1月20日共收治的203例牙科畏懼症病例,完成治療182例,牙科畏懼症患兒治療成功率89.7%,雖然較改善前的60.6%有了較大提高,但還是有患兒無法接受治療。
據周紅豔主治醫師介紹,她曾遇到一名7周歲的患兒,因齲齒、牙齦發炎就診,一開始還配合醫生補過一兩顆牙,但因磨牙時鑽頭的嘶嘶聲讓他倍感恐懼,後面死活不肯再配合,有一個爛牙根一直處理不了,最終,家長只能為他預約全麻下拔牙根,現在還在排隊中。
■相關連結
全麻會不會損傷智力?
孫強說,全身麻醉下藥物在患者體內產生中樞神經系統抑制,使其進入意識消失的狀態。這種抑制是可逆的或可控的,手術完畢患者逐漸清醒。從目前的權威研究來看,沒有全麻會導致智力損傷的結論。專家介紹,從國外學術刊物的研究成果看,做過全麻等手術的孩子,跟蹤調查一直到長大成人,沒有發現有影響智商等方面的情況。
全麻下兒童牙病治療首先吸入麻醉藥物,數分鐘出現淺睡眠後,採用靜脈複合麻醉,這樣可以免除因喉部肌肉鬆弛及舌後墜造成的氣道梗阻,免除喉痙攣引起的窒息,防止治療時誤吸及嘔吐的危險,是進行氣道呼吸管理和控制呼吸的最好方法。患兒沒有任何痛苦,一次性完成治療。因配合度高,治療效果相對更好。
專家說,全身麻醉下行牙體治療有很高的安全性,但不是說一點風險沒有,這需要醫生進行詳細嚴密的監測以及對症處理。比如,術中併發症有喉痙攣和支氣管痙攣,術後併發症主要為頭暈、噁心嘔吐、體溫升高和術後疼痛。
三大原因致乳牙患齲率高
之所以現在兒童的齲齒率如此之高,專家表示,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很多寶寶喜歡晚上喝完奶再睡覺,奶粉偏甜,利於細菌滋生。二是吃飯速度太慢,一頓飯吃下來要一兩個小時,有的孩子喜歡嘴裡含著食物,食物殘渣易發酵產酸,侵蝕牙齒而產生齲齒。三是有孩子大量攝入糖分,喜喝碳酸飲料。
第一、二個原因可以通過刷牙來保護牙齒,而碳酸飲料則需要少喝甚至謹慎攝入。
另外,專家提醒,新生寶寶的口腔不需要頻繁清洗,每次給寶寶餵完奶後,媽媽可以再給寶寶喝少量溫開水,將口腔內殘存的奶液衝入消化道,以免食物滯留在口腔中,引起病菌繁殖。1歲左右的寶寶,可以用專用的矽膠牙刷配合可吞食的牙膏來清潔口腔。2到3歲時可選用小朋友專用的小頭牙刷刷牙。
通訊員 杜祥永 記者 華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