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明末清初的重要歷史人物,我們要說到一個名氣極大人物,這個人的名字,叫吳三桂。說到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會想起,無數的文學作品,藝術作品裡都有這個人的名字,都被定義為大反賊。在歷史上,背叛國家的人不少,可是像吳三桂這樣,多次造反的可真不多。
今天就來講講,這吳三桂第一次背叛是為了什麼。他原本是大明朝崇禎時期的遼東總兵,但是在明朝最需要他的時候,他背叛了明,降於大順,就是李自成的那個政權;等順最需要他的時候呢,他又背叛了順,臣服於清。在大清的這麼三十多年,做到了平西王三藩之一,在雲南日子過得很不錯了,可以算是為大清效了不少力。
哎,他又在1673年12月份,反對大清復明,下場很慘,名聲也不好,活了66歲,病死了。他一去世,就有人評論他這個人呢,好比三國演義裡的魏延,就喜歡背叛,說他反覆背叛主子,他是為什麼呢?咱們今天就給各位老爺說說這個非常複雜的吳三桂。
我們一提到他呢,總覺得先天的把他釘到個恥辱柱上,包括剛才提到的大反賊大漢奸。金庸小說鹿鼎記裡邊,那不是江湖豪傑聚到一塊,定個殺鬼同盟,龜就是王八,諧音吳三桂的桂。就是天底下英雄好漢,包括什麼天地會啊丐幫的,聚到一塊,恨這吳三桂,要把他弄死。
而且吳三桂呢,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印象,就是他是一個小人。文學作品裡,描寫一個人物總要有些誇張,可以肯定的是,他雖然反覆,但絕不是一個天生反骨。他每一次背叛,都有當時形勢的迫力,都有身不由己。咱們全面想想,吳三桂幾次出名的背叛都有什麼原因。
吳三桂第一次背叛,是因為李自成率兵進了北京,而且他當時滅了明朝,逼得崇禎在景山上吊,也不是說他們的實力就強,他跟明朝作戰的時候多數被明朝軍隊壓著,說白了就是一遊擊隊,你怎麼跟正規軍打。他為什麼能打進北京呢?正趕上山海關明朝大部隊都在那跟後金打仗,北京鬆懈,李自成轉了個空子長驅直入,從商洛山一直打到北京。這個空子撿得讓人很難受,當時大半個天下還是明控制著,但是李自成直接控制北京。
明朝一些高級將領的家眷呢都在北京,包括吳三桂。他是大明駐山海關的遼東總兵,家人都在北京待著呢,這時候李自成手裡掌握著他全家之命,只得歸順。其實我們想想這事,這得大義滅親吶,怎能為了小家背叛大家,其實人和人想法不一樣,考慮到自己家人性命,沒辦法,在李自成手裡攥著,得了,為歸降了,我不跟你打了。吳三桂對明無情,對家有情,所以他為了家人性命背叛大明,歸順了李自成。
而背叛李自成,有人說他不就是為了他的女人陳圓圓嗎,其實不全是。那為什麼後來他又反李自成,歸順清呢?這其中有一個主要的變化,就是李自成手底下的農民軍,對吳三桂家裡人不好,吳三桂受不了。所以就反了李自成,歸順了多爾袞,歸順大清。
那麼為什麼他後來又反了大清,反清復明呢?難道他真的有反骨嗎?其實不是,吳三桂與大清之間本來就是你防著我,我防著你,互相心裡頭都拿對方當隱患。他手裡權力那麼大,握著百萬重兵,大清對他也不放心,所以拿他兒子當人質。後來吳應熊有兩個兒子,吳三桂孫子,這父子三人就只能在北京,作為人質。後來康熙為什麼有那麼大決心削藩,要收拾吳三桂,他就是覺得為手裡有人質。
你看你兒子你孫子都在我手裡,但他太小瞧吳三桂了,他的想法與別人不一樣。你看一開始吳三桂,三十多口人在李自成手裡,她也覺得這大明也沒啥希望了,很複雜的心態下反了。這時候他一衡量,這大清要對我下手啊,他偷偷摸摸的把其中一個孫子,帶回到雲南,然後吳三桂,一看你大清要對我動真格的,要收拾我,那得了,那我得反了。吳三桂61歲那年,挑大旗反大清,然後吳應熊和他其中一個兒子馬上被清朝處死了,然後雙方就開始打仗了。
本來吳三桂的日子過得挺滋潤,這反了不是作嗎,其實都是逼的,本來他就清楚自己遲早要被大清處置,我得避免你向我下手,所以我要強大。其實主要原因是為了自保,不是為了謀反。康熙削藩,吳三桂一看,完了,要對自己動刀了,反正都是死,乾脆吧,我反了得了。其實吳三桂反,也是當時康熙審視不清。吳三桂也犯了個錯誤,你打的旗號反清復明,你必須得至少假模假樣找個姓朱的當皇帝,結果他改國號為大周,自封為皇帝,這就不應該了,於是呢,大家就統一齊心來攻打他。
吳三桂不是有他那孫子被帶回雲南嗎,這會也是退回雲南自立為王,後來清兵大舉攻打雲南,逼得吳三桂的孫子自盡。至此,吳三桂一生的基業是煙消雲散,完了。其實我們都覺得吳三桂反覆背叛,是個大漢奸,但是其實這幾次背叛都有它的原因。
他反大明,是為了家人;他反李自成,是看到李自成不會太長久;他歸順大清是為自己找一好前程,最後被康熙逼得沒辦法了又反大清。所以說吳三桂這幾次造反都有很複雜的歷史原因,他不反不背叛,就得死,所以這個才是吳三桂多次背叛的根本原因。好了,各位老爺們對於吳三桂有什麼其他見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