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我是一個略為焦慮的母親,這種焦慮,當然也不是師出無名。
作為普通家庭,處於社會底層甚至中產,沒有達到將來孩子即使不努力、也可以讓他生活得很好的財力物力,可能或多或少都會有這種焦慮。
擔心孩子學習不好,上不了大學,將來沒有競爭力,養活不了自己和家人,生活清苦,過得不幸福等等。
當然也有個別佛系家長,他們一切隨緣,孩子怎麼樣看他自己的造化,北上廣深待不下去就回二線,二線生活不了就回小縣城住大別墅去,甚至覺得小城市生活更舒適愜意。
我尊重他們的選擇,但是不贊成。這樣的思路我覺得屬於降維打擊,所以我自己不會有這種想法,也不會給孩子傳遞這種觀念。
同屬焦慮那一款的,家長之間也各有不同。有的家長懂得將這種焦慮隱藏起來,有的就壓向孩子了。
我呢,說起來很不好意思,但又不得不承認,我偶爾第一種,時常第二種。大部分時間會藏不住焦慮,總想拖著小茗向前衝。
小茗是那種很傻很天真的孩子,完全沒開竅,不知道自己要學習,每天想的就是吃吃吃。
他的人生目標就是兩件事,賺很多錢和吃很多美食。而賺很多錢,還是為了買很多吃的。
所以想讓他主動學習,那是不可能的。只能我每天拿著鞭子在後面抽著前進。
而我,講真,我確實有些變態,我知道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小茗有小茗的優點,可還忍不住把他拆開了,和各個領域最優秀的孩子去比較。
圍棋我會拿棋院最厲害的孩子來比,數學我會拿那種一年級學完五年級奧數的超級學霸來激勵他,語文寫字和姐姐比,作文我甚至會讓他和我來比——就這幾句話,怎麼就是寫不出來呢。
我知道不對,但我真的忍不住。就是那種自己知道的,都恨不得塞進他腦子裡去的急切。
時間上面,我是那種分秒必爭的人,高三的作息時間才應該是一個學生該有的狀態。什麼都還沒學到頂尖,玩兒簡直就是罪惡,浪費時間是可恥的。
有這種想法打底,雖然平時生活學習中會給他休息玩樂的時間,但總有些咬牙切齒,知道該讓他玩兒了,一邊說你去玩兒吧,一邊又有些意難平。
小茗最大的優點大概就是我之前提到的缺點:傻或者說抗壓吧。
遇到我這樣強迫症的母親,他居然沒被我整垮:反正你急你的,我玩兒我的,你說我差那就差吧,只要你還給我買好吃的。
你讓我做,我就做,做的不好,你說重做我就重做,你說罰抄我就多抄幾遍,我不和你爭也不和你犟(大概也是不屑吧),誰讓你是我媽呢。
就這樣,暑假的鬥智鬥勇,我們差不多算兩敗俱傷。
我總是不滿意他的進步,他當然也不太如意,沒能撒著歡子玩兒盡興。
暑假每天給他安排得都很緊湊:語文、數學、英語,圍棋、吉他、體育,複習二年級的預習三年級的,書本上的以及課外的輪著來,總覺得還不夠。
但其實效果吧,真的很一般,太一般了。
我感覺他是在逆反,也許不是故意的,但內心深處潛意識在跟我對著幹:你不是要我做嘛,那我就做嘍,我也沒偷懶,可結果不也就這樣嘛。
我時常也會自省,覺得自己這樣為難孩子,大概也是在和自己較勁,和命運較勁吧。
可窮人最好的逆襲之路,除了學書,還有其他嗎?
我沒能去到的大學,希望孩子能替我走一遭。
這也許是很多父母的一種執念,但轉念一想,似乎也情有可原。沒有誰,希望孩子比自己差。
在家長看來,我知道那是一條辛苦的路,但那是通往更好的地方最好走的路了,沒理由不指引孩子往那個方向努力呀。
經過早幾年在快樂教育和激勵他成為學霸之間搖擺不定,現在我這個目標這幾年也慢慢堅定了。
我也知道條條大道通羅馬,但條條大道也都不好走。
而且對於小孩子來說,現在能做的也只有學習,不學習閒著也是閒著,就算不是學習的料,好歹死馬當活馬醫吧。
所以對我來說,反省也常常是反省自己方法不對,效果不好,並沒覺得我把羅馬定為他的目標有什麼不妥。
自從小茗上小學後,我就一直致力於找到一種提高他學習效率的方法,此類的書看了很多,大都華而不實,或紙上談兵式的過於理想化。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暑假快結束的一個星期。小茗突然拉肚子了。
我感覺也不是什麼大事兒,照樣執行我的「推娃大計」。可他也許是故意的,誇張地大叫肚子疼,要拉肚子。
我:OK,拉完怎麼樣?還疼不疼啊?
他:不怎麼疼了。
我:好,那趕緊去寫字去。
他:哎呀,一動好像還有點疼。
我:你想不想吃紅燒肉啊?大閘蟹,小龍蝦?
他:想吃!
我:那就沒事了,能吃是生命力旺盛的表現,想吃就能寫字。
就這樣過招了一兩天,他時不時拉拉肚子,中間的空隙我就催他去寫作業,他就跟我磨來磨去。
然後我就鬱悶了,有點洩氣,感覺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呢?讓你去學習又不是害你。
氣是氣,可他畢竟還是個病號,又不能揍他吼他。磨得沒脾氣了,我忽然就有點「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在這之前總覺得他這裡也不懂,那裡也不會,語文需要補,數學也要趕,簡直像個篩子,哪哪兒都漏。
但那天我就覺得,反正也快開學了,補啥都來不及了,都不補又能怎樣。
於是我就不給他布置任何作業了,我上班,他在家,愛幹嘛幹嘛。
結果,他並沒有因為不用做作業就開始放飛自我,每天在家裡就看課外書,下棋,聽評書,拼裝玩具,打球。
我忽然意識到,整個暑假效率低下,可能是因為給他布置的作業太多,這孩子就是「欠玩兒」。
肚子好了之後,我壓下自己的焦慮,試著每天只給他布置一點作業,其餘時間讓他自己安排。
沒想到,他做過之後大部分都記住了,甚至比之前做很多的時候,記得還要多。
學習效率高了,省下來的時間他基本上都是看課外書之類的,我的情緒也穩定了很多,家裡一派母慈子孝的和諧景象。
這兩天我聽到冬吳同學會(冬吳第三季開播啦)有一期節目。
梁冬提到他家有一棵石榴樹,第一年結了五十幾個石榴,他希望第二年能收穫更多,於是施肥澆水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最後並未如願。
後來他請教了一位苗圃師,苗圃師說,這很簡單,你把枝丫剪掉一半就行了。
梁冬恍然大悟,照做,果然石榴產量提升了一倍。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說出來我們可能都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的事情,我們卻總是意識不到,或者意識到了也會捨不得下手。
就好比我剛才說的,給孩子布置很多作業,希望他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往往不如給他布置適量的作業,讓他全部吸收消化。
再比如投資中,這個也想買,那個也想賺,買一大筐股票,最後收益往往還不如買點指數基金放在那裡。
提到管理的智慧,吳伯凡老師在節目裡一句話總結:管理的本質就是剪枝。
還真是這個道理啊,很多時候,少即是多。
人生很多事情,都像手中的沙,你越是想握緊,反而會失去的越多。這就叫用力過猛吧。
以後在小茗的教育問題上,我也要學放風箏那樣,把握住分寸,鬆緊結合。遠遠地把線牽在自己手中,牢牢掌握住方向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