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武器」劍指巢湖藍藻

2020-12-23 中安在線網站

 2012年08月06日 05:02  稿源:中安在線-新安晚報  

分享到:

  巢湖藍藻的打撈、應急、根治,仍是未解難題。去年下半年起,合肥市科技局便組織科研院所、高校、企業,集中攻關藍藻治理,為決策部門提供科技支撐。日前,多套方案陸續出臺,有的希望用圍欄將藍藻一「網」打盡,有的準備用超聲波擊沉藍藻……據了解,這些方案有的已經報批,並將進行試驗,為剿滅巢湖藍藻提供新的「武器」。

  武器:超聲波  作用:擊沉藍藻

  一旦遇到合適的光照和溫度,藍藻容易浮出水面,大規模聚集。怎麼防止大規模「水華」的出現,去年創建的合肥環境工程研究院給出的治理措施是,利用超聲波將形成「水華」的藍藻擊沉至水面以下,再將水中懸浮的藍藻收集上岸。

  研究人員告訴記者,水華」藍藻細胞「內存在氣浮系統,能為細胞提供浮力。而發射低頻超聲波,能破壞藍藻的氣浮系統,使其無法漂浮於水面,達到沉降於水底的效果。他說,超聲波抑藻技術投入小,效果明顯,特別適宜藍藻水華事件的應急處理。該研究院希望,將製造兩艘超聲波抑藻船及其他設備,於今明兩年開展試驗。

  武器:「天羅地網」  作用:收集藍藻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合工大將攜手合肥一家生物企業,計劃建立巢湖水華藍藻收集站。項目準備選址在合肥市濱湖新區萬年埠至塘西河湖濱帶,因為這裡是藍藻水華爆發後的主要聚集區域。研究人員計劃利用圍欄和風力,將漂浮在湖面的藍藻富集在喇叭口形狀的富集區的窄端,使水華形成「富藻水」。然後用吸藻器將富藻水送至岸邊固定式的藻水分離裝置,使富藻水濃縮為藻漿。再通過藻泥機脫水製成藻泥,最後對藻泥進行處理,變成生物有機肥。

  如果項目建成,每天預計能收集富藻水1000立方米,起到治標作用。

  武器:「淺水戰艦」  作用:打撈藍藻

  合肥一家公司還研製了凝藻淨化平臺,該平臺前端喇叭口收集水面漂浮藍藻進入平臺通道,通道內噴灑生態凝藻材料,使藍藻失去膠體特性,與生態凝藻材料相互纏結,使成團藍藻與水快速分離上浮,最後將這些漂浮的團狀藍藻濃縮,遷移到岸邊。

  今年,研究人員希望建造標準化平臺,使其機動性更強。標準化平臺底部將設計成可升降調節,使平臺能夠自由進入淺水區域,收集藍藻。按照計劃,每艘這樣的標準「船」每小時將能處理藻水5000立方米,藍藻清除率有望達到90%以上。

  武器:水葫蘆  作用:讓藍藻沒「吃」的

  氮磷超標,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是出現藍藻水華的根源。安農大與合肥一家公司的研究人員,希望用水葫蘆,吸走藍藻生長的「營養鹽」。

  據介紹,作為一種水生植物,水葫蘆對氮、磷等汙染物有著高富集性。研究人員希望引進在滇池治汙中發揮過很大作用的水葫蘆,在巢湖外圍湖區一定區域內,建成水葫蘆控制性種養示範區。合肥市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說,必須先在巢湖外進行試驗,檢驗其效果,不能直接放在巢湖裡試。

  研究人員說,如果按計劃建成30公頃水葫蘆等植物示範區,每年有望從巢湖帶出氮磷總量35到45噸。如果將種養區推廣到巢湖總面積的5%,大約6萬畝的面積,每年有望從巢湖帶出氮磷總量4620到5775噸,6年內就有望把巢湖裡的3萬多噸氮磷全部消除,從根本上解決巢湖藍藻爆發問題。(趙芳 記者項磊)

相關焦點

  • 中科大研究出一種巢湖藍藻「天敵」
    記者8月26日從中科大獲悉,該校周叢照教授和陳宇星教授團隊通過長期的努力,從巢湖中分離得到一株全新的長尾噬藻體Mic1,能夠特異性侵染巢湖水華的優勢藻種微囊藻。該研究闡明了噬藻體的組裝機制,為後續噬藻體的改造和人工合成,並應用於藍藻水華的幹預提供了理論指導。成果近日發表在著名期刊《結構》上。
  • 兩座藻水分離港恢復運行 清理巢湖藍藻
    連日來,高溫造成巢湖藍藻暴發,記者8月5日從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受洪水影響,環湖藍藻固定打撈設備均遭到不同程度損壞,無法作業,導致短時打撈不及時,部分區段發生藍藻近岸堆積死亡發臭情況。截至8月5日上午,派河、塘西河藻水分離港正式恢復運行,但隨著高溫天氣的持續,巢湖藍藻防控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8月1日以來,溫度持續上升,巢湖藍藻快速生長,根據生態環境部遙感監測報告,巢湖湖區共監測到3次藍藻水華,水華面積分別為9.25、22.1和70.44平方千米,佔湖比均小於10%。
  • 航拍高溫下巢湖藍藻:如綠色畫卷十分壯觀,打撈隊加班作業
    巢湖是五大淡水湖之一,然而隨著氣溫的升高,連日來藍藻開始抬頭。為了控制藍藻蔓延,當地緊急組織打撈隊加班打撈,幾個藻水分離站也滿負荷運轉。巢湖是全國重點防治的「三河三湖」之一,從2012年,當地開始啟動巢湖綜合治理工程,預計投資超過700億,通過六期工程徹底治療巢湖汙染。圖為巢湖岸邊的藍藻。
  • 巢湖今夏遭遇五年來最嚴重藍藻 將建多個藻水分離港
    原標題:巢湖今夏遭遇五年來最嚴重藍藻但未出現「爆發」本月初,安徽省環保廳向合肥市下發「重大環境隱患告知函」,稱藍藻集聚對巢湖市供水安全形成威脅,巢湖藍藻又一次進入公眾視野。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了解到,今年是近五年來巢湖藍藻最嚴重的一年,不過嚴格意義上而言,巢湖藍藻還沒有出現過「爆發」。
  • 巢湖治理劃分五大「戰區」 明年可初步抑制藍藻
    在昨天開幕的第四屆中國湖泊論壇上,合肥環湖辦主任高斌友公布了巢湖治理保護的五大「戰區」和相應的戰略。據了解,根據治理目標,到2015年,環湖主要河道水質將趨於好轉,湖區藍藻爆發得到初步抑制。多位院士參加的中國湖泊論壇是湖泊治理的頂級智庫,雲集了全國各地的專家。昨天,高斌友表示,巢湖治理目前還存在藍藻防控、溼地構建等五大技術難題,並向專家學者發出英雄帖。
  • 直播錄像丨高溫致安徽巢湖藍藻爆發,藻水分離站已投入運營
    受高溫影響,安徽巢湖出現局部性藍藻
  • 氮磷藻移出技術為巢湖「透析」
    記者3月22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由該院離子束生物工程學重點實驗室研發的「氮磷藻移出技術」將在巢湖1平方公裡水域進行大面積試驗。這項被比喻成為巢湖「透析」的技術,給徹底根除巢湖藍藻爆發隱患帶來了希望。  長期以來,水體中氮磷超標,導致藍藻過量繁殖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巢湖水汙染治理工作。
  • 藍藻成「難藻」 巢湖藍藻水華為何年年治年年發?
    「一起南風,藍藻就都被吹到北岸來了,溫度越高,藍藻越多,臭得也越狠。」許小剛告訴記者。今年入夏以來,巢湖藍藻水華形勢較為嚴峻,截至7月底,巢湖已發生藍藻水華29次。最大水華面積達到130平方千米,佔巢湖水域面積的17.1%。
  • 合肥藍藻磁捕技術走出安徽服務滇池
    這標誌著我省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技術——氮磷藻在線磁捕技術在服務巢湖的同時,開始走出安徽,為其他藻型湖泊開展除藻服務。藍藻水華是富營養化湖泊普遍面臨的水域生態環境問題,其主要根源在於湖泊流域農業面源汙染、城鎮生活汙染、工業汙染和大氣乾濕沉降以及湖泊內源釋放致使水體汙染負荷嚴重超標,導致藻華頻發甚至泛濫成災。
  • 太湖藍藻再暴發?怎麼辦?
    太湖藍藻危機剛剛落定,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的衛星監測又發現,太湖水域中西部及北部出現大範圍藍藻,巢湖西北部也出現明顯的藍藻信息。經估算,前者範圍約800平方公裡,後者範圍約280平方公裡。(6月16日中新網)兩湖藍藻的再度大面積暴發,是否預示著我們為環境汙染付出慘重代價的時候到了?
  • 漁網不捕魚 專盯藍藻「吃」
    2012年03月12日 02:32  稿源:中安在線-新安晚報   分享到:   每年夏天,合肥各大景觀水體飽受藍藻之擾。為了還市民一池碧水,相關部門引進了很多技術。
  • 合肥新成立「巢湖研究院」 這個機構是做什麼的?
    1月30日上午,巢湖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合肥學院舉行。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宋國權,副市長王民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志峰,合肥學院黨委書記蔡敬民共同為巢湖研究院揭牌。省巢湖管理局局長餘忠勇主持儀式。
  • NASA通過太空技術監測五大湖區藍藻汙染
    NASA人員為什麼要參與監視藍藻預防呢?原來,他們是被美國海洋和大氣局(NOAA)請出來的。這是一次環保和太空技術的合作。 衛星圖片顯示,伊利湖和休倫湖的部分湖面已經被藍藻造成的水華所覆蓋。 五大湖也有藍藻 生態系統中大部分的藍藻都是無害的。但當藍藻過度生長,形成水華時就煩人無比了。中國太湖、巢湖、滇池等湖泊出現的藍藻暴發事件就是眼前的例證。藍藻產生的水華可能會導致飲用水惡臭。更糟的是,有些藻類水華可能產生毒素,在人體和動物體內積聚進而影響其健康。
  • 八百裡巢湖風光旖旎,湖中最大的「綠洲」,避暑之勝境
    巢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八百裡巢湖煙波浩渺,水天一色,是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個內湖,因為攬巢湖入懷,合肥才有了大湖名城的閃亮名片。如果想觀賞巢湖美景,去中廟的姥山是最合適不過了,即使炎炎夏日,到了姥山就會覺得是清涼世界。
  • Nature:藍藻細菌與藍藻的親緣關係
    藍藻細菌是在環境中無所不在的細菌,它在地球化學事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大氣早期的氧化,這是由於它具有生氧光合作用的能力。由於藍藻細菌很早就從其他菌株中分支出來,並且沒有其他有關的分類群被人們所發現,因此對它們的進化一直知之甚少。
  • 藍藻給太湖亮紅燈 專家建議:跳出怪圈共同治理
    在營養豐富的水體中,藍藻常於夏季大量繁殖,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加劇了水質惡化。圖為太湖中的藍藻。丁煥新 攝    太湖藍藻暴發,無錫用水陷窘境    被太湖滋養了千百年的江蘇無錫,眼下正遭遇一場嚴重的用水危機!
  • 藍藻:新能源的未來
    HelioBioSys一直在研究藍藻,直到20世紀初期以前,藍藻一直被誤認為是藻類,但是這些生物並不像藻類,它們可以直接把大量的糖類分泌到它們所在的水中。根據桑迪亞國家中心的生化學家Ryan Davis介紹,一般藻類每一升水能產一克生物量;而小範圍的測試證明藍藻每升生物量可以產生4-7克的糖類。因此,用藍藻來生產糖類比用來生產生物量有價值多了。
  • 藍藻爆發,如何防控
    藍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藍綠藻或藍細菌,在富營養水體中,夏季藍藻易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層綠色,叫「水華」,大規模藍藻爆發被稱為「綠潮」。藍藻爆發的原因:藍藻爆發主要因為水體富營養化。人為過度的施肥、汙染,大量剩料,爛草爛青苔,螃蟹、螺螄排洩廢物,都有可能造成水體富營養化而產生藍藻。
  • 藍藻不是病,爆發也很要命。蝦塘藍藻防、治方法
    養殖中後期,水體呈現富營養化狀態,氮、磷過量積累,此時水溫達到28~35℃時,養殖水體中纖毛蟲、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大量繁殖,在池塘裡大量攝食小型藻類,如綠藻、硅藻、隱藻等,而藍藻個體較大,蟲體不能攝食。而此時蝦塘的水體環境正符合了藍藻生長的最佳條件,藍藻迅速大量繁殖,嚴重會形成「水華」,甚至「綠潮」。
  • [視頻]"藍藻"究竟是什麼?
    [視頻]"藍藻"究竟是什麼?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31日 19:33 來源:CCTV.com 進入[新聞社區]>>     CCTV.com消息(新聞社區):「藍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