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巢湖今夏遭遇五年來最嚴重藍藻但未出現「爆發」
本月初,安徽省環保廳向合肥市下發「重大環境隱患告知函」,稱藍藻集聚對巢湖市供水安全形成威脅,巢湖藍藻又一次進入公眾視野。
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了解到,今年是近五年來巢湖藍藻最嚴重的一年,不過嚴格意義上而言,巢湖藍藻還沒有出現過「爆發」。由於短時期內無法消滅藍藻,只能通過建設生態溼地、對汙水處理廠提標升級等措施對藍藻進行治理。
現狀
藍藻五年來今年最嚴重
「我們對藍藻的監測開始於2007 年,往年的藻密度平均為2000萬個/升。」巢湖管理局環境保護監測站綜合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8月初巢湖出現藍藻集聚時,藻密度達到4000 萬~5000 萬個/升,個別監測點甚至超過1 億個/升。「以2010 年至2015 年的監測數據來看,今年是巢湖藍藻近五年來最嚴重的一年。」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該工作人員表示,藍藻的生長條件比較「嚴格」,溫度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去年合肥雨水多、颱風多,不利於藍藻的集聚,而2013 年夏季出現了連續幾十天的高溫,也不利於藍藻生長。」今年夏季「風平浪靜」,溫度適中,恰好為藍藻提供了溫床。
「巢湖屬於淺底湖,水量小,不利於自淨。」合肥市環保局法規宣教處處長、新聞發言人夏雲起表示,巢湖邊有磷礦,這表示巢湖區域本身就是個富磷地區,磷通過雨水衝刷進入巢湖,也給藍藻的生長提供了條件。
據了解,目前藍藻水華紅色預警已經解除。根據8 月25 日的監測數據,巢湖的藻密度平均為每升幾百萬個。
程度
巢湖藍藻未出現「爆發」
每年夏季,我們都會看到「巢湖藍藻爆發」的新聞,不過夏雲起告訴記者,嚴格意義上來說,巢湖藍藻還沒有出現過「爆發」。
據了解,水體中的藍藻快速大量繁殖形成水華,一般來說,水華程度分為無明顯水華、輕微水華、輕度水華、中度水華、重度水華。
「當藻密度在1 億個/升以上時屬於重度水華,同時藍藻的面積要佔巢湖總面積的60%以上,才能稱之為爆發。」夏雲起表示,藍藻通常在巢湖入湖口和湖灣處集聚,目前還沒有出現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大面積爆發情況。
「其實通過這幾年的監測發現,巢湖的總磷、總氮濃度還是呈下降趨勢的,這點很不容易。」夏雲起介紹說,巢湖的西半湖藍藻通常較嚴重,今年夏天東半湖也出現了藍藻集聚。「巢湖市自來水一水廠、二水廠的取水口在東半湖,藍藻的集聚可能會對飲用水造成影響。」夏雲起表示,因此,本月初省環保廳才下發了「重大環境隱患告知函」。
對策
將建設多個藻水分離港
「巢湖從解放前就有藍藻了,不過那個時候藍藻比較少,老百姓還會把藍藻打撈出來餵牲口,所以沒什麼影響。」夏雲起介紹說,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合肥快速發展、人口增加,特別是汙水的排放增多,藍藻的汙染才開始顯現。「再加上化肥、農藥也會通過雨水衝刷進入巢湖,導致巢湖的負擔越來越重,水質變差。」
夏雲起表示,藍藻多了確實會汙染水質,影響魚類等的生長,但短時期內確實還無法消除,只能通過建設生態溼地、對汙水處理廠提標升級等措施對藍藻進行治理。
「合肥從2000 年開始加大對藍藻的治理力度,根據計劃,環巢湖各鄉鎮一共要建設42 座汙水處理廠,目前,埋在合肥市地下的汙水管網達到了3000 多公裡。」夏雲起告訴記者,未來合肥新建的汙水處理廠都需要提標升級,確保最終排入巢湖的汙水不會加大湖體汙染。「針對藍藻容易集聚的區域,我們還在巢湖邊建起了藻水分離港,目前已經建成了兩個,未來要建成5、6 個,分布在派河口,塘西河等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