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今夏遭遇五年來最嚴重藍藻 將建多個藻水分離港

2020-12-24 鳳凰網

原標題:巢湖今夏遭遇五年來最嚴重藍藻但未出現「爆發」

本月初,安徽省環保廳向合肥市下發「重大環境隱患告知函」,稱藍藻集聚對巢湖市供水安全形成威脅,巢湖藍藻又一次進入公眾視野。

新安晚報、安徽網記者了解到,今年是近五年來巢湖藍藻最嚴重的一年,不過嚴格意義上而言,巢湖藍藻還沒有出現過「爆發」。由於短時期內無法消滅藍藻,只能通過建設生態溼地、對汙水處理廠提標升級等措施對藍藻進行治理。

現狀

藍藻五年來今年最嚴重

「我們對藍藻的監測開始於2007 年,往年的藻密度平均為2000萬個/升。」巢湖管理局環境保護監測站綜合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8月初巢湖出現藍藻集聚時,藻密度達到4000 萬~5000 萬個/升,個別監測點甚至超過1 億個/升。「以2010 年至2015 年的監測數據來看,今年是巢湖藍藻近五年來最嚴重的一年。」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該工作人員表示,藍藻的生長條件比較「嚴格」,溫度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去年合肥雨水多、颱風多,不利於藍藻的集聚,而2013 年夏季出現了連續幾十天的高溫,也不利於藍藻生長。」今年夏季「風平浪靜」,溫度適中,恰好為藍藻提供了溫床。

「巢湖屬於淺底湖,水量小,不利於自淨。」合肥市環保局法規宣教處處長、新聞發言人夏雲起表示,巢湖邊有磷礦,這表示巢湖區域本身就是個富磷地區,磷通過雨水衝刷進入巢湖,也給藍藻的生長提供了條件。

據了解,目前藍藻水華紅色預警已經解除。根據8 月25 日的監測數據,巢湖的藻密度平均為每升幾百萬個。

程度

巢湖藍藻未出現「爆發」

每年夏季,我們都會看到「巢湖藍藻爆發」的新聞,不過夏雲起告訴記者,嚴格意義上來說,巢湖藍藻還沒有出現過「爆發」。

據了解,水體中的藍藻快速大量繁殖形成水華,一般來說,水華程度分為無明顯水華、輕微水華、輕度水華、中度水華、重度水華。

「當藻密度在1 億個/升以上時屬於重度水華,同時藍藻的面積要佔巢湖總面積的60%以上,才能稱之為爆發。」夏雲起表示,藍藻通常在巢湖入湖口和湖灣處集聚,目前還沒有出現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大面積爆發情況。

「其實通過這幾年的監測發現,巢湖的總磷、總氮濃度還是呈下降趨勢的,這點很不容易。」夏雲起介紹說,巢湖的西半湖藍藻通常較嚴重,今年夏天東半湖也出現了藍藻集聚。「巢湖市自來水一水廠、二水廠的取水口在東半湖,藍藻的集聚可能會對飲用水造成影響。」夏雲起表示,因此,本月初省環保廳才下發了「重大環境隱患告知函」。

對策

將建設多個藻水分離港

「巢湖從解放前就有藍藻了,不過那個時候藍藻比較少,老百姓還會把藍藻打撈出來餵牲口,所以沒什麼影響。」夏雲起介紹說,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合肥快速發展、人口增加,特別是汙水的排放增多,藍藻的汙染才開始顯現。「再加上化肥、農藥也會通過雨水衝刷進入巢湖,導致巢湖的負擔越來越重,水質變差。」

夏雲起表示,藍藻多了確實會汙染水質,影響魚類等的生長,但短時期內確實還無法消除,只能通過建設生態溼地、對汙水處理廠提標升級等措施對藍藻進行治理。

「合肥從2000 年開始加大對藍藻的治理力度,根據計劃,環巢湖各鄉鎮一共要建設42 座汙水處理廠,目前,埋在合肥市地下的汙水管網達到了3000 多公裡。」夏雲起告訴記者,未來合肥新建的汙水處理廠都需要提標升級,確保最終排入巢湖的汙水不會加大湖體汙染。「針對藍藻容易集聚的區域,我們還在巢湖邊建起了藻水分離港,目前已經建成了兩個,未來要建成5、6 個,分布在派河口,塘西河等位置。」

相關焦點

  • 兩座藻水分離港恢復運行 清理巢湖藍藻
    連日來,高溫造成巢湖藍藻暴發,記者8月5日從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受洪水影響,環湖藍藻固定打撈設備均遭到不同程度損壞,無法作業,導致短時打撈不及時,部分區段發生藍藻近岸堆積死亡發臭情況。截至8月5日上午,派河、塘西河藻水分離港正式恢復運行,但隨著高溫天氣的持續,巢湖藍藻防控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8月1日以來,溫度持續上升,巢湖藍藻快速生長,根據生態環境部遙感監測報告,巢湖湖區共監測到3次藍藻水華,水華面積分別為9.25、22.1和70.44平方千米,佔湖比均小於10%。
  • 直播錄像丨高溫致安徽巢湖藍藻爆發,藻水分離站已投入運營
    受高溫影響,安徽巢湖出現局部性藍藻
  • 「四種武器」劍指巢湖藍藻
    去年下半年起,合肥市科技局便組織科研院所、高校、企業,集中攻關藍藻治理,為決策部門提供科技支撐。日前,多套方案陸續出臺,有的希望用圍欄將藍藻一「網」打盡,有的準備用超聲波擊沉藍藻……據了解,這些方案有的已經報批,並將進行試驗,為剿滅巢湖藍藻提供新的「武器」。
  • 明年太湖藍藻打撈處置提檔 藻水分離站提升改造 近岸常態化清淤
    針對明年太湖藍藻發生態勢,無錫市藍藻打撈處置「提檔」:至少6座藻水分離站提升改造,太湖近岸實施常態化清淤,全力確保第14年安全度夏。這是昨日全市太湖安全度夏暨藍藻打撈處置工作總結部署會上獲悉的。今年受氣象、水文等因素影響,太湖藍藻發生時間早、發生量大。
  • 航拍高溫下巢湖藍藻:如綠色畫卷十分壯觀,打撈隊加班作業
    巢湖是五大淡水湖之一,然而隨著氣溫的升高,連日來藍藻開始抬頭。為了控制藍藻蔓延,當地緊急組織打撈隊加班打撈,幾個藻水分離站也滿負荷運轉。巢湖是全國重點防治的「三河三湖」之一,從2012年,當地開始啟動巢湖綜合治理工程,預計投資超過700億,通過六期工程徹底治療巢湖汙染。圖為巢湖岸邊的藍藻。
  • 「喝」進去藍藻水 「吐」出來清水
    撈藻又添新利器:磁捕船本報訊 「喝」進去藍藻水,「吐」出來清水!無錫又添撈藻新利器——藍藻「磁捕船」。不同於普通撈藻船,這艘船能在湖中「跟蹤」藍藻,用90秒就能把藻泥分離出來,日處理低濃度富藻水可達上萬噸。
  • 合肥藍藻磁捕技術走出安徽服務滇池
    這標誌著我省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技術——氮磷藻在線磁捕技術在服務巢湖的同時,開始走出安徽,為其他藻型湖泊開展除藻服務。藍藻水華是富營養化湖泊普遍面臨的水域生態環境問題,其主要根源在於湖泊流域農業面源汙染、城鎮生活汙染、工業汙染和大氣乾濕沉降以及湖泊內源釋放致使水體汙染負荷嚴重超標,導致藻華頻發甚至泛濫成災。
  • 藍藻成「難藻」 巢湖藍藻水華為何年年治年年發?
    今年上半年巢湖總氮濃度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總磷濃度提高7.32%,全湖藻類密度平均值較去年同期提高78.1%。8月11日,合肥塘西河藻水分離站工人正在藍藻處理電控櫃前觀察各種儀表。日本的琵琶湖被公認為藍藻治理成功的典範,歷時30年至今仍無法完全遏止藍藻暴發;太湖和滇池的藍藻治理相比巢湖而言起步早、投入多,也依然被藍藻所困擾。「現在巢湖確實是病了,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高斌友說。8月11日,合肥塘西河藻水分離站工人正在進行藻水分離。
  • 巢湖治理劃分五大「戰區」 明年可初步抑制藍藻
    在昨天開幕的第四屆中國湖泊論壇上,合肥環湖辦主任高斌友公布了巢湖治理保護的五大「戰區」和相應的戰略。據了解,根據治理目標,到2015年,環湖主要河道水質將趨於好轉,湖區藍藻爆發得到初步抑制。多位院士參加的中國湖泊論壇是湖泊治理的頂級智庫,雲集了全國各地的專家。昨天,高斌友表示,巢湖治理目前還存在藍藻防控、溼地構建等五大技術難題,並向專家學者發出英雄帖。
  • 中科大研究出一種巢湖藍藻「天敵」
    記者8月26日從中科大獲悉,該校周叢照教授和陳宇星教授團隊通過長期的努力,從巢湖中分離得到一株全新的長尾噬藻體Mic1,能夠特異性侵染巢湖水華的優勢藻種微囊藻。該研究闡明了噬藻體的組裝機制,為後續噬藻體的改造和人工合成,並應用於藍藻水華的幹預提供了理論指導。成果近日發表在著名期刊《結構》上。
  • 氮磷藻移出技術為巢湖「透析」
    記者3月22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由該院離子束生物工程學重點實驗室研發的「氮磷藻移出技術」將在巢湖1平方公裡水域進行大面積試驗。這項被比喻成為巢湖「透析」的技術,給徹底根除巢湖藍藻爆發隱患帶來了希望。  長期以來,水體中氮磷超標,導致藍藻過量繁殖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巢湖水汙染治理工作。
  • 藻水變清水!百餘名家長娃娃開啟滇池除藻科普之旅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受水體營養水平、河道湖泊水動力條件以及風向、氣溫等綜合因素影響,大清河入湖河段及滇池近岸水域常年藻生物量、葉綠素a水平較高,每年3月至11月份藍藻容易聚集形成水面浮藻。因此,滇投公司將該水域列為滇池藍藻重點防控打撈區域之一,常年堅守打撈處置。大清河藍藻打撈處置點服務水域約26公頃,單次藻華發生時藻水總量約1.5萬立方米。
  • 福州動物園內湖藍藻大暴發 欲引入日本技術治藻
    園裡的天鵝湖和涉禽湖,近期藍藻大暴發,形成綠潮,園方奮力除藻,為此甚至換了300多噸水,但頑固的藍藻時不時「復發」。於是,鳥兒們看著自己的家,昨天是茫茫然的綠色,今天有了水色,明兒可能又變綠了。  動物園的負責人張國霖說,眼看傳統除藻方式有些不給力,他們準備試試國外的益生菌技術。
  • 林澤聖泰介紹:藍藻與顫藻的區別 湖庫防藻控藻的方法
    藍藻與顫藻的區別有哪些?藍藻屬藻類植物,是指細胞中無成型的細胞核的一類低等藻類。顫藻是藍藻的一類,呈細絲狀。藍藻具有固氮能力,特別是與滿江紅魚腥藍細菌(Anabaena azollae)共生的水生蕨類滿江紅,是一種良好的綠肥。
  • 六抗培藻膏+黑金神:養水護底防藍藻 修復生態顯威力
    六抗培藻膏+黑金神:養水護底防藍藻 修復生態顯威力2014-04-28 17:0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        瀏覽量: 4068 次 我要評論   黑金神:一向以菌種新、菌種純、菌體壯、活力強、繁殖快、易培養、成本低、效果好,極易在新的環境裡形成優勢種群而深得用戶讚賞,更因多效高效(生物清塘、促進肥水、調養水質、改底護底
  • 福州市動物園內湖藍藻大暴發 換水300噸仍無效
    園裡的天鵝湖和涉禽湖,近期藍藻大暴發,形成綠潮,園方奮力除藻,為此甚至換了300多噸水,但頑固的藍藻時不時「復發」。於是,鳥兒們看著自己的家,昨天是茫茫然的綠色,今天有了水色,明兒可能又變綠了。 動物園的負責人張國霖說,眼看傳統除藻方式有些不給力,他們準備試試國外的益生菌技術。
  • 科普—認識藍藻及藍藻水常見處理方案
    藍藻在自然界中廣泛分布的,主要在淡水中生長,成為淡水中重要的浮遊植物,在溫暖的季節裡常大量繁殖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形成水華的藍藻主要有微囊藻、魚腥藻、色球藻、螺旋藻、擬項圈藻、腔球藻、尖頭藻、顫藻、裂面藻、膠鞘藻、節球藻、束毛藻等十多個屬,其中微囊藻水華最為常見。
  • 「特寫」太湖治理28年:藍藻像癌症,無錫猛吃藥|四十年再出發·環保②
    5月9日下午,藍藻打撈工董建在打撈船隻的轟鳴聲中向界面新聞記者比劃:「藍藻最厲害的時候,有幾十公分厚,船在水裡都開不動,臭得像糞坑。」打撈上來後,混有大量水分的藍藻被運送至位於無錫市電影膠片廠附近的臨時堆放點。吳元霖的車載重8噸,他每天要運送一至兩車,藍藻泛濫的時候,要跑五六趟。
  • 草缸有藻,還不知道是什麼藻,怎麼辦?
    4、將長綠斑的老葉片剪掉,並適當調整水草布局,將容易長綠斑的水草淘汰。5、使用除藻劑,可搭配減光、停肥縮短療程。綠塵藻形成一層灰塵狀的綠色黏膜,在嚴重的情況下會整個覆蓋住水族缸的玻璃。綠塵藻偏愛強光,將玻璃面的綠塵藻刮乾淨並無助於綠塵藻的再發。因為綠塵藻就在水裡面,況且能夠在水中漂浮 30-90 分鐘後,再度依附至玻璃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