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動物園內湖藍藻大暴發 換水300噸仍無效

2021-01-13 騰訊網

丹頂鶴站在涉禽湖中石頭上,周圍的湖水因藍藻暴發而變成了綠色(讀者黃先生供圖)

N海都記者 石磊磊 毛朝青

海都訊 福州市動物園裡的天鵝和丹頂鶴,最近的日子過得有些「茫然」。為啥?園裡的天鵝湖和涉禽湖,近期藍藻大暴發,形成綠潮,園方奮力除藻,為此甚至換了300多噸水,但頑固的藍藻時不時「復發」。於是,鳥兒們看著自己的家,昨天是茫茫然的綠色,今天有了水色,明兒可能又變綠了。

動物園的負責人張國霖說,眼看傳統除藻方式有些不給力,他們準備試試國外的益生菌技術。

換水300噸 仍治標不治本

早在2007年,太湖藍藻大暴發,整治耗費了較長時間,不少市民正是在那時認識了藍藻。2010年,福州的茶亭公園也出現藍藻;上周,福州市動物園裡的天鵝湖和涉禽湖等水域,開始出現藍藻,並迅速暴發。

園方介紹說,天鵝湖和涉禽湖兩處水域合計面積有3500多平方米。其中,涉禽湖水最深處只有1.1米,住在這兒的鳥類,所排的糞便都堆進了湖裡,水質因此富營養化。最近天氣一熱,水溫升高,給藍藻繁殖創造了極有利的條件。

動物園負責人張國霖表示,從上周五開始,園方對部分水域進行換水:「涉禽湖平時從八一水庫抽一部分水,因此本就是活水,這次出現藍藻後,我們又灌了300多噸自來水,眼看就要控制住了,可天氣太熱,藍藻又大量繁殖了。」

養魚吃藻失敗 將試益生菌除藻

據記者了解,針對藍藻暴發,目前較普遍的方法是用化學藥劑除藻、換水、人工打撈等,這些方法都是治標不治本。

2010年,福州茶亭公園遇到藍藻問題時,公園採用養魚除藻的方式,養殖非洲鯽魚、鰱魚等吃浮遊生物的魚種,此後5年,茶亭公園再未發生藍藻事件。

張國霖說,茶亭公園的治藻方法未必適用於福州市動物園。他說,「我們在湖裡養了鯉魚,雖也是吃水藻的,但目前看效果不佳。另外,和茶亭公園相比,動物園裡有一些遊客不文明投喂,加劇了水質富營養化。」

張國霖說,園方將開始嘗試用細菌除水藻,「有一家公司表示,可以引入日本的益生菌技術處理藍藻,不過一次要4萬元,價格比較高。不過,對方同意先在園裡免費做試驗,如果效果不錯,還是值得推廣的。」

□延伸閱讀

藍藻是原核生物,是最簡單、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水溫25℃至35℃時,藍藻的生長速度才會比其他藻類快,故溫度是藍藻暴發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量藍藻漂浮在水面會造成水中缺氧,從而導致魚、蝦、蟹等水中生物死亡。

(海峽都市報(微博))

>

相關焦點

  • 福州動物園內湖藍藻大暴發 欲引入日本技術治藻
    福州市動物園裡的天鵝和丹頂鶴,最近的日子過得有些「茫然」。為啥?園裡的天鵝湖和涉禽湖,近期藍藻大暴發,形成綠潮,園方奮力除藻,為此甚至換了300多噸水,但頑固的藍藻時不時「復發」。於是,鳥兒們看著自己的家,昨天是茫茫然的綠色,今天有了水色,明兒可能又變綠了。  動物園的負責人張國霖說,眼看傳統除藻方式有些不給力,他們準備試試國外的益生菌技術。
  • 南湖新區:抓實水環境治理,南湖內湖治水再添「利器」
    原來,這是南湖新區開展內湖汙染治理,引入的新型推流式曝氣裝置,相比以往的立體噴流曝氣,推流式曝氣裝置更具美觀性,且能夠將靠近水岸的水面漂浮物推至水中央,便於打撈,曝氣無盲區。以往噴水曝氣裝置水柱隨風會飄灑至遊步道上,水腥味較大,給行人及遊客帶來不便,推流式曝氣平行水面曝氣,大大減少了以上不足。
  • 藍藻是如何殺死300頭大象的?
    當時,在波札那的國家公園裡,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陸陸續續死了300頭大象。△圖源:guardian因為沒有槍傷,象牙也沒丟失,所以排除了獵殺的可能性。因此,事件發生後,專家懷疑有兩種致死的原因,一種是化學中毒,另一種是病原體中毒,不過並沒有給出具體的結論。
  • 一到夏季就暴發 藍藻竟成太湖「標配」?
    藍藻水華是指在適宜的外界條件下,藍藻、綠藻、硅藻等藻類成為水體中的優勢種群,大量繁殖後並在短時間內從水中上浮到水表面,或是由於風的作用在局部地區大量聚集,使水體呈現藍色或綠色的一種現象。藍藻生長期較短,整個生命周期可分三個階段:生長期、高峰期、衰亡期。
  • 太湖藍藻再暴發?怎麼辦?
    太湖藍藻危機剛剛落定,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的衛星監測又發現,太湖水域中西部及北部出現大範圍藍藻,巢湖西北部也出現明顯的藍藻信息。經估算,前者範圍約800平方公裡,後者範圍約280平方公裡。(6月16日中新網)兩湖藍藻的再度大面積暴發,是否預示著我們為環境汙染付出慘重代價的時候到了?
  • 太湖藍藻爆發臭味瀰漫 蘸水寫字仿佛綠漆(組圖)
    「這些就是藍藻。」一位漁民告訴記者。湖州白雀鄉小梅口,是太湖邊的一個漁民聚集區。記者順著剛鋪好的沙子路走向湖邊,遠遠就望見一片綠色。走近後發現,在肉眼所及的範圍內,湖面上儘是綠油油的藍藻,囂張地漂浮在水面上,隨波蕩漾。去年藍藻大暴發引起無錫自來水危機,太湖一度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然而,記憶還未退去,「綠魔」又再次悄無聲息地襲來。
  • 藍藻的前世今生:提前防範遠比防控重要!思路和觀念更為重要!
    藍藻暴發多在高溫時節,溫度高時魚的吃食量大,在投餵時如果又投餵量過多,剩餘的飼料(魚類沒吃掉的餘糧殘餌)都會沉入池塘底部。我們都知道飼料都是蛋白含量非常高的,大量飼料沉入池塘底部就如同給池塘投入了大量的氮肥,從而造成氮磷比失調,導致藍藻暴發也就順理成章了。因此,投餵八成飽,配養底層魚,不失為養魚的一個科學策略。4.水體酸鹼適中。
  • 出現藍藻是補磷還是控磷 你做對了嗎
    出現藍藻是補磷還是控磷?首先我們得要了解到藍藻出現的原因,對於水生態環境來說,藍藻的生長也是受到一定條件的制約的。我們可以看到在沒有被汙染的清澈的水域,藍藻很少出現,而在汙染區域藍藻卻呈爆發式生長。所以這主要還是和水質有關。
  • 太湖治理 解決的不僅是藍藻問題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07年暴發的太湖藍藻危機,為太湖的水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按下快進鍵。此後的12年,從水中到岸上,城鄉汙水處理、工農業汙染源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以及太湖藍藻水華監測預警等舉措,漸漸讓太湖恢復本來面目。
  • 北京酒仙橋河段漂浮綠藻 居民誤稱藍藻暴發(圖)
    河內汙水泛濫 外加連日高溫 沉澱物迅速發酵 前天開始變綠(圖)  酒仙橋河段綠藻漂千米  昨日下午已開閘放水 出動快艇擊散河面漂浮物 並將於近日進行打撈  本報訊 (新聞觀察員胡光記者葉慧)從前天開始,在壩河酒仙橋河段,千米河面上漂浮著大面積的「綠色結狀物
  • 「嘭」的一聲,有毒藍藻變身高價值蛋白粉
    「嘭」的一聲,有毒藍藻變身高價值蛋白粉科技日報蘇州6月7日電 (記者張曄 通訊員施為)炎炎夏日將至,藍藻又開始暴發。記者7日從位於蘇州高新區的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獲悉,該院於政道研究員團隊自主研發出一項生物大分子瞬時降解技術及裝備。
  • 藍藻給太湖亮紅燈 專家建議:跳出怪圈共同治理
    在營養豐富的水體中,藍藻常於夏季大量繁殖,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加劇了水質惡化。圖為太湖中的藍藻。丁煥新 攝    太湖藍藻暴發,無錫用水陷窘境    被太湖滋養了千百年的江蘇無錫,眼下正遭遇一場嚴重的用水危機!
  • 滇池藍藻是怎麼處理的2019年09月10日 星期二A08 公益_ 春城晚報...
    滇池的藍藻是怎麼處理的?從水中分離出來的藻渣都去哪了?8日,由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探秘母親湖」系列科普活動之2019年「見證滇池除藻 共護碧水清流」主題公益活動舉行,百餘名萌娃和家長走進除藻一線,開啟科普之旅。    上午9點,參加活動的家庭來到大清河入湖河段藍藻打撈處置點。「藍藻打撈處理車是怎麼運行的?」
  • 兩座藻水分離港恢復運行 清理巢湖藍藻
    連日來,高溫造成巢湖藍藻暴發,記者8月5日從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受洪水影響,環湖藍藻固定打撈設備均遭到不同程度損壞,無法作業,導致短時打撈不及時,部分區段發生藍藻近岸堆積死亡發臭情況。截至8月5日上午,派河、塘西河藻水分離港正式恢復運行,但隨著高溫天氣的持續,巢湖藍藻防控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8月1日以來,溫度持續上升,巢湖藍藻快速生長,根據生態環境部遙感監測報告,巢湖湖區共監測到3次藍藻水華,水華面積分別為9.25、22.1和70.44平方千米,佔湖比均小於10%。
  • 太湖藍藻爆發臭味瀰漫 村民打井取水(組圖)
    「這些就是藍藻。」一位漁民告訴記者。湖州白雀鄉小梅口,是太湖邊的一個漁民聚集區。記者順著剛鋪好的沙子路走向湖邊,遠遠就望見一片綠色。走近後發現,在肉眼所及的範圍內,湖面上儘是綠油油的藍藻,囂張地漂浮在水面上,隨波蕩漾。去年藍藻大暴發引起無錫自來水危機,太湖一度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然而,記憶還未退去,「綠魔」又再次悄無聲息地襲來。
  • 水產養殖過程中藍藻「水華」有哪些常見危害?如何防控?
    (2)防控措施1)換注新水(物理方法) 換注新水是養殖生產上用得較多的一種方法,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藍藻「水華」問題。常觀的養殖水體換注新水可以暫時緩解「水華「所帶來的危害和負面影響,但換注新水畢竟不能從根本上改變藍藻「水華」質形成的生態種群結構。而且這種緩解是短期的暫時的,非常有限。
  • 打通水路,重塑內湖生態!福州南公園下月封閉提升
    位於福州市臺江區國貨西路的南公園,有著300多年的歷史,2016年8月,南公園完成整治並重新開園。公園的路面,用不透水的地磚進行敷設,雨天容易積水,不少地磚還長了青苔,十分溼滑,還有的地磚出現沉降。遊客董先生告訴海都記者:「很多公園都是透水的園路,不會積水,南公園要是能換一下地磚就好了。」
  • 部分水域出現藍藻較大面積聚集,如何確保太湖「安全度夏」?
    「想要有效控制藍藻暴發風險就必須對藍藻生長機制及其影響因素有清晰認識。經過多年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國內學術界對此已有較清晰的認識。」蘇州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李勇教授說。日均氣溫高於20℃,光照充足,在順風向的湖灣和凹岸水域就具備了藍藻暴發的自然條件;二是藍藻快速生長所必需的氮、磷、有機質及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水體達到富營養化程度就為藍藻暴發提供了環境基礎;三是還必須有基數較高的藍藻種源,並成為優勢種群。「很多藻類具有自身固氮作用。
  • 明年太湖藍藻打撈處置提檔 藻水分離站提升改造 近岸常態化清淤
    針對明年太湖藍藻發生態勢,無錫市藍藻打撈處置「提檔」:至少6座藻水分離站提升改造,太湖近岸實施常態化清淤,全力確保第14年安全度夏。這是昨日全市太湖安全度夏暨藍藻打撈處置工作總結部署會上獲悉的。今年受氣象、水文等因素影響,太湖藍藻發生時間早、發生量大。
  • 科普—認識藍藻及藍藻水常見處理方案
    3、有過多藍藻的池塘呈現的顏色一般為翠綠色(由藍藻大類中的銅綠微囊藻和不定微囊藻產生)或者是藍綠色(由藍藻大類中的魚腥藻和顫藻產生),產生這兩種水色的同時,一般會在池塘四周(尤其是下風口)會浮有一層翠綠色的膜,太陽上其顏色呈綠色油漆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