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汙水泛濫 外加連日高溫 沉澱物迅速發酵 前天開始變綠(圖)
酒仙橋河段綠藻漂千米
昨日下午已開閘放水 出動快艇擊散河面漂浮物 並將於近日進行打撈
本報訊 (新聞觀察員胡光記者葉慧)從前天開始,在壩河酒仙橋河段,千米河面上漂浮著大面積的「綠色結狀物」,居民誤以為是暴發「藍藻」。
環保專家稱,這是綠藻並非「藍藻」,與水汙染和高溫天氣有關。
昨天中午,記者從酒仙橋上沿著河岸往東走,大片的綠色漂浮物漂在30多米寬的河面上。
被汙染的河面足有1公裡長,浮著的綠藻短則兩三米長,最長的有五六米。「大片地黏在一起,不會是暴發藍藻了吧。」住在附近的居民擔心地說。
記者發現,綠藻越是往東越嚴重,還瀰漫著陣陣惡臭味兒。岸邊的一家小餐館,因沒人光顧已經停業了,即使開業的餐館,老闆告訴記者,因臭味太重也沒有多少客人。
在現場,將臺鄉城管人員說:「這兩天基本上都撈,可老是撈不完。」
從昨天下午開始,河道管理所壩河管理段也開始採取治理措施。段長耿生告訴記者,他們已開閘放水,使河面水位升高,加強河水流動,以減少綠藻繁殖。
另外,他們還派出快艇從駝房營水閘一直開到酒仙橋,加大馬力開了六七圈,將綠藻擊散,讓汙垢沉澱到水中,根據綠藻的沉澱情況,將於近日進行打撈工作。
原因分析
與水汙染及高溫天氣有關
北京市環保局的工作人員說,造成綠藻大面積泛濫跟水汙染、高溫天氣有關。排入壩河的多數是沿河一帶的企業、餐館和居民等的汙水,他們私自接雨水管道將汙水排入河內。
事實上,壩河一直沒有水源,由於水位低,河水不流動,高溫使河底長期沉積的沉澱物迅速發酵,形成沼氣散發惡臭,翻上河面後經陽光暴曬變成綠藻。
攝/柴程記者葉慧
(責任編輯:張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