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酒仙橋河段漂浮綠藻 居民誤稱藍藻暴發(圖)

2020-12-23 搜狐網

  河內汙水泛濫 外加連日高溫 沉澱物迅速發酵 前天開始變綠(圖)

  酒仙橋河段綠藻漂千米

  昨日下午已開閘放水 出動快艇擊散河面漂浮物 並將於近日進行打撈

  本報訊 (新聞觀察員胡光記者葉慧)從前天開始,在壩河酒仙橋河段,千米河面上漂浮著大面積的「綠色結狀物」,居民誤以為是暴發「藍藻」。

  環保專家稱,這是綠藻並非「藍藻」,與水汙染和高溫天氣有關。

  昨天中午,記者從酒仙橋上沿著河岸往東走,大片的綠色漂浮物漂在30多米寬的河面上。

  被汙染的河面足有1公裡長,浮著的綠藻短則兩三米長,最長的有五六米。「大片地黏在一起,不會是暴發藍藻了吧。」住在附近的居民擔心地說。

  記者發現,綠藻越是往東越嚴重,還瀰漫著陣陣惡臭味兒。岸邊的一家小餐館,因沒人光顧已經停業了,即使開業的餐館,老闆告訴記者,因臭味太重也沒有多少客人。

  在現場,將臺鄉城管人員說:「這兩天基本上都撈,可老是撈不完。」

  從昨天下午開始,河道管理所壩河管理段也開始採取治理措施。段長耿生告訴記者,他們已開閘放水,使河面水位升高,加強河水流動,以減少綠藻繁殖。

  另外,他們還派出快艇從駝房營水閘一直開到酒仙橋,加大馬力開了六七圈,將綠藻擊散,讓汙垢沉澱到水中,根據綠藻的沉澱情況,將於近日進行打撈工作。

  原因分析

  與水汙染及高溫天氣有關

  北京市環保局的工作人員說,造成綠藻大面積泛濫跟水汙染、高溫天氣有關。排入壩河的多數是沿河一帶的企業、餐館和居民等的汙水,他們私自接雨水管道將汙水排入河內。

  事實上,壩河一直沒有水源,由於水位低,河水不流動,高溫使河底長期沉積的沉澱物迅速發酵,形成沼氣散發惡臭,翻上河面後經陽光暴曬變成綠藻。

  攝/柴程記者葉慧

(責任編輯:張宬)

相關焦點

  • 一到夏季就暴發 藍藻竟成太湖「標配」?
    日前,有媒體在網上報導,隨著夏季高溫來臨,無錫太湖出現大量淡黃色藍藻泛濫現象,遍布湖面十幾公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工作人員在打撈藍藻 受訪者供圖淡黃色藍藻是怎麼形成的?除了與高溫有關,與水中環境汙染有關係嗎?
  • 福州市動物園內湖藍藻大暴發 換水300噸仍無效
    丹頂鶴站在涉禽湖中石頭上,周圍的湖水因藍藻暴發而變成了綠色(讀者黃先生供圖)N海都記者 石磊磊 毛朝青海都訊 福州市動物園裡的天鵝和丹頂鶴,最近的日子過得有些「茫然」。為啥?園裡的天鵝湖和涉禽湖,近期藍藻大暴發,形成綠潮,園方奮力除藻,為此甚至換了300多噸水,但頑固的藍藻時不時「復發」。於是,鳥兒們看著自己的家,昨天是茫茫然的綠色,今天有了水色,明兒可能又變綠了。 動物園的負責人張國霖說,眼看傳統除藻方式有些不給力,他們準備試試國外的益生菌技術。
  • 福州動物園內湖藍藻大暴發 欲引入日本技術治藻
    園裡的天鵝湖和涉禽湖,近期藍藻大暴發,形成綠潮,園方奮力除藻,為此甚至換了300多噸水,但頑固的藍藻時不時「復發」。於是,鳥兒們看著自己的家,昨天是茫茫然的綠色,今天有了水色,明兒可能又變綠了。  動物園的負責人張國霖說,眼看傳統除藻方式有些不給力,他們準備試試國外的益生菌技術。
  • 藍藻不是病,爆發也很要命。蝦塘藍藻防、治方法
    圖為藍藻形成的油膜遇到問題先找結症所在,什麼樣的環境容易滋生藍藻,什麼情況下容易爆發,如何通過根源來解決問題。養殖中後期,水體呈現富營養化狀態,氮、磷過量積累,此時水溫達到28~35℃時,養殖水體中纖毛蟲、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大量繁殖,在池塘裡大量攝食小型藻類,如綠藻、硅藻、隱藻等,而藍藻個體較大,蟲體不能攝食。而此時蝦塘的水體環境正符合了藍藻生長的最佳條件,藍藻迅速大量繁殖,嚴重會形成「水華」,甚至「綠潮」。
  • 藍藻復甦溫度閾值略高於綠藻和硅藻
    該論文報導了太湖冬季泥樣的模擬升溫培養實驗,發現藍藻復甦的溫度閾值(12.5℃)略高於綠藻和硅藻(9 ℃),且藍藻在復甦後的比生長速率最高。隨著溫度的升高,藻類群落組成也逐步發生變化,藍藻在19.5 ℃以後佔優勢。藍藻以快速生長的r對策迅速佔據生態空間,獲得競爭優勢,並且隨著溫度的升高,DGGE條帶多樣性也逐漸降低,出現明顯的微囊藻基因型演替現象。
  • 科普—認識藍藻及藍藻水常見處理方案
    認識藍藻藍藻又名藍綠藻(blue—green algae),是一類進化歷史悠久、革蘭氏染色陰性、無鞭毛、含葉綠素a,但不含葉綠體(區別於真核生物的藻類)、能進行產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單細胞原核生物。這是因為藍藻屬於一種原始的真核生物,天生就有固定氮源的功能,也就是說藍藻在繁殖的過程中不需要氮源,只要有磷源就能快速的繁殖;另外藍藻在進化的過程中為了適應環境變化,產生了一種能使自己漂浮的特殊器官——偽空泡。
  • 太湖藍藻再暴發?怎麼辦?
    太湖藍藻危機剛剛落定,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的衛星監測又發現,太湖水域中西部及北部出現大範圍藍藻,巢湖西北部也出現明顯的藍藻信息。經估算,前者範圍約800平方公裡,後者範圍約280平方公裡。(6月16日中新網)兩湖藍藻的再度大面積暴發,是否預示著我們為環境汙染付出慘重代價的時候到了?
  • 長沙:桂花公園構建水中生態系統 控制水塘藍藻問題
    7月13日,桂花公園,為消除藍藻,工作人員將種上植物的浮床運輸到水塘中央。圖/陳日雯 謝長貴中國園林網7月14日消息:隨著溫度的不斷升高,藍藻也進入到了生長活躍期。7月13日,記者來到桂花公園,公園內目前正在開展「還碧於水」生態還原工程,通過構建水中生態系統,來控制公園水塘藍藻問題。13日上午,桂花公園水塘裡,兩名工作人員穿著防水的衣服正在撈水底的樹葉和垃圾。水整體呈現綠色,有些地方還呈現黑色,水面上還漂浮著少量的綠色漂浮物。工作人員走過的地方,水底的淤泥泛了起來,水立馬變成了黑色。站在水邊還能隱約聞到輕微的異味。
  • 藍藻給太湖亮紅燈 專家建議:跳出怪圈共同治理
    在營養豐富的水體中,藍藻常於夏季大量繁殖,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加劇了水質惡化。圖為太湖中的藍藻。丁煥新 攝    太湖藍藻暴發,無錫用水陷窘境    被太湖滋養了千百年的江蘇無錫,眼下正遭遇一場嚴重的用水危機!
  • 部分水域出現藍藻較大面積聚集,如何確保太湖「安全度夏」?
    「想要有效控制藍藻暴發風險就必須對藍藻生長機制及其影響因素有清晰認識。經過多年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國內學術界對此已有較清晰的認識。」蘇州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李勇教授說。藍藻水華是指在適宜的外界條件下,藍藻、綠藻、硅藻等藻類成為水體中的優勢種群,大量繁殖後並在短時間內從水中上浮到水表面,或是由於風的作用在局部地區大量聚集,使水體呈現藍色或綠色的一種現象。
  • 太湖藍藻爆發臭味瀰漫 村民打井取水(組圖)
    「這些就是藍藻。」一位漁民告訴記者。湖州白雀鄉小梅口,是太湖邊的一個漁民聚集區。記者順著剛鋪好的沙子路走向湖邊,遠遠就望見一片綠色。走近後發現,在肉眼所及的範圍內,湖面上儘是綠油油的藍藻,囂張地漂浮在水面上,隨波蕩漾。去年藍藻大暴發引起無錫自來水危機,太湖一度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然而,記憶還未退去,「綠魔」又再次悄無聲息地襲來。
  • 滇池藍藻是怎麼處理的2019年09月10日 星期二A08 公益_ 春城晚報...
    滇池的藍藻是怎麼處理的?從水中分離出來的藻渣都去哪了?8日,由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主辦的「探秘母親湖」系列科普活動之2019年「見證滇池除藻 共護碧水清流」主題公益活動舉行,百餘名萌娃和家長走進除藻一線,開啟科普之旅。    上午9點,參加活動的家庭來到大清河入湖河段藍藻打撈處置點。「藍藻打撈處理車是怎麼運行的?」
  • 40年老舊小區問題多,酒仙橋居民盼整治!
    了解你不知道的酒仙橋事兒!酒仙橋在線(微信號:jiuxianqiao01)接受廣大網友各類求助、曝光、投訴、表揚、建議等的投稿,隨時推送酒仙橋周邊新鮮事兒!近日,有網友反映,在酒仙橋十一街坊小區內,有不少居民樓周邊,堆著垃圾沒人清理;一層住戶在窗外圈佔公共空間搭自家小菜園;私家車無序停放,甚至堵了通道。雖然小區很老,但是居民也盼著有一個相對整潔的生活環境,希望有關部門加強整治。5月20日,記者來到這個小區了解情況。
  • 太湖藍藻爆發臭味瀰漫 蘸水寫字仿佛綠漆(組圖)
    「這些就是藍藻。」一位漁民告訴記者。湖州白雀鄉小梅口,是太湖邊的一個漁民聚集區。記者順著剛鋪好的沙子路走向湖邊,遠遠就望見一片綠色。走近後發現,在肉眼所及的範圍內,湖面上儘是綠油油的藍藻,囂張地漂浮在水面上,隨波蕩漾。去年藍藻大暴發引起無錫自來水危機,太湖一度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然而,記憶還未退去,「綠魔」又再次悄無聲息地襲來。
  • 水產養殖過程中藍藻「水華」有哪些常見危害?如何防控?
    2)降低生物多樣性 當養殖水體中的藍藻形成絕對優勢種群時,藍藻的過度增殖加劇了養殖水體通風及光照條件的持續惡化。抑制了養殖水體中有益浮遊生物的生長繁殖,阻礙了其他藻類的光合作用。要真正控制藍藻的暴發,就要控制水中氮、磷的含量及有機物的濃度,而利用養殖水體中的有效微生物進行生物修復是可行的。
  • 太湖治理 解決的不僅是藍藻問題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07年暴發的太湖藍藻危機,為太湖的水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按下快進鍵。此後的12年,從水中到岸上,城鄉汙水處理、工農業汙染源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以及太湖藍藻水華監測預警等舉措,漸漸讓太湖恢復本來面目。
  • 山西:陽泉桃河綠藻瘋長 逐步"霸佔"河面(圖)
    從今(2009)年4月開始,山西省陽泉百姓注意到,橫貫陽泉市區的桃河河面上漂浮起了綠藻。隨著氣溫的上升,綠藻開始瘋長,並逐步「霸佔」桃河水面,大大影響了桃河公園的整體景觀。  這些綠藻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消滅這些綠藻?帶著這些疑問,記者7月7日上午進行了採訪。
  • 聽說最近有不少池塘爆發藍藻了,該如何處理呢?
    我想大家多少知道點,符合藍藻生長的條件有這幾個原因:藍藻=光照+溫度+合適的環境。那麼具體細節描述,請大家接著往下看:一是連續晴熱的高溫天氣,從藻相生態體系來看溫度是其主要影響因素。硅藻、金藻、黃藻適溫較低在14-18度,綠藻較高為20-23度,而藍藻更高,最喜歡生長在20-32的溫度階段。 其中危害最大的微囊藻類在10-40度都可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8-32度。二是因為光照浮遊植物生產的必要能源條件,故作為養殖用戶要對光照的把握。
  • 青島棧橋海面出現大面積藍藻
    網友報料稱青島第六海水浴場的海面上出現大面積藍藻 新民網網友供圖網友報料稱青島第六海水浴場的海面上出現大面積藍藻 新民網網友供圖網友報料稱青島第六海水浴場的海面上出現大面積藍藻 新民網網友供圖,稱青島第六海水浴場的海面上出現了大面積藍藻,而那裡緊鄰青島的標誌——棧橋,從網友的聲音中,記者聽出了失望與焦急。
  • 綠藻瘋長再襲陽泉桃河
    河中漂浮著大量綠藻  本報6月25日熱線消息(記者 霍雪飛)去年7月,本報曾以《陽泉桃河綠藻瘋長》為題,報導了陽泉桃河市區段內的綠藻瘋長的情況,今年5月起,綠藻再次侵襲桃河,其生長和傳播速度極快,大有超過去年之勢。  今天上午,記者來到去年曾報導的桃河公園少年宮至桃河橋段,只見深至大腿的河水裡,漂浮著大量的綠色絮狀綠藻,眼光所及河面,滿目皆是。此時,河對岸的水中,3名身著水褲的工人正用長臂撈網撈出綠藻,岸邊已堆放了不少綠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