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錄音違法?符合這幾點就有證據效力!

2021-01-10 法律硬漢三叔

《民事訴訟訴法》第63條規定: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鑑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因此,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是我國法定的證據類型之一。

雖然錄音證據是得到認可的,但用不正當的手段偷錄音卻是違法的,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68條規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因此,若獲取錄音的手段不合法的,則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但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70條規定:「一方當事人提出的下列證據,對方當事人提出異議但沒有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確認其證明力:……(三)有其他證據佐證並以合法手段取得的、無疑點的視聽資料或者與視聽資料核對無誤的複製件。」

也就是說,以合法手段取得的錄音是可以作為證據使用的。

偷錄的錄音成為合法證據必須符合以下幾點:

一、不得(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

二、不得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

三、不得嚴重違背社會公序良俗。

倘若在私密場所錄製,涉及他人隱私、商業秘密,甚至通過逼迫手段獲得的錄音,都是不合法的,不得作為合法的證據材料使用。倘若情節嚴重,還可能涉及犯罪。

在錄音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錄音內容的雙方最好是案件當事人,且最好能在錄音當中直接點名雙方的身份信息,更直接也更有約束力。

二、聊天要有目的性,誘導對方說出自己需要的信息。

三、以協商的語氣進行交談,說話過於暴躁可能被認定為威脅、恐嚇、欺騙。

四、最終錄音材料提交的方式是「文字稿+光碟」,因此,錄音時長不能過長。

五、錄音應保證前後緊密連貫,排除剪接或偽造。

有問題歡迎給三叔留言~

喜歡三叔的話,記得點讚、分享、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偷錄的錄音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嗎?是否有法律效力
    錄音可以作為證據使用這個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偷錄的錄音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嗎?是否合法呢?當事人給對方錄音,對方明顯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偷偷錄音,這樣偷錄的證據是否合法?是否有侵犯對方隱私的嫌疑?這樣的情形在打官司比較常見。因為手中沒有證據,當事人就會覺得錄音就是鐵證,只要對方承認。所以就採用透露偷拍的形式來獲取證據。但是往往很多時候,因為獲取的途徑不合法,而使偷錄的錄音成為非法證據,仍然被排除使用。
  • 錄音錄像作為證據,應符合這些標準
    4.錄音錄像存在違法違法,獲取的手段侵犯了他人的隱私權等合法權益。5.單獨的錄音錄像如果不能直接看出與案件的關聯性則不能作為證據使用。6.其他法律要求的,不能作為證據採用的情形。二.作為證據,必須「不忘初心」錄音錄像想作為證據使用,首先就是要不忘初心。也就是說,證據要保證其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
  • 偷錄的錄音證據有法律效力嗎?律師是這樣說的,讓人受益匪淺!
    他們之間沒有打任何的欠條,偶爾有一次,他偷偷做了錄音,說清楚了所欠金額等要素。楊先生的意思是,從法律角度上講,這個錄音證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就此,記者採訪了貴州乾合律師事務所的龍律師。龍律師說,像這樣的錄音證據在法律上是有效力的,如果當事人在錄音中承認了借錢的事實和借款金額,在法律上就是一種自認,這種自認,會有利於法庭查清案件,這樣的錄音完全可以作為證據使用。
  • 偷錄取得的「證據」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嗎?怎樣才算合法有效
    2.偷錄取得的錄音證據是否合法?按法律規定,非法取得的證據是不可以作有效證據的,錄音證據如果是非法取得的,不能作為有效證據使用。那麼,在對方不知情、未同意的情況下,偷錄是合法手段還是非法手段呢?在司法實踐中,這要看具體情況分析:1)如果是與對方當面或電話溝通過程中,偷偷錄製雙方溝通的過程取得的視聽證據,一般認為屬於合法取得,有效。2)如果在他人居所、工作場所等安置偷錄設備採取,或者是以其他非法手段取得的視聽資料,一般認為不屬於合法取得,無效。
  • 我是資深律師鄧學平,「錄音」「偷拍」作為證據法律效力幾何,問我吧!
    」「偷拍」作為證據法律效力幾何,問我吧! 很多人會問「錄音」「偷拍」取得的證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這樣的行為本身是否違法?
  • 微信語音如何當證據?這幾點很重要
    現在越來越多人通過微信語音借錢、交易、約定達成協議......但是一旦發生爭議,微信語音能不能作為訴訟證據?什麼樣的微信語音才有證明效力?而證據的合法性,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首先證據形式要符合法律規定,微信語音作為錄音證據屬於證據類別中的視聽資料
  • 員工企業偷偷錄音,可作為證據嗎?如何錄音才有效?
    一、認為不能作為證據的依據很多人認為,與人談話時偷偷錄音,不能作為證據。這是因為最高人民法院在回復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關於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製其談話取得的資料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批覆》(1995年3月6日)中明確,「證據的取得必須合法,只有經過合法途逕取得的證據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 離婚訴訟中,錄音證據有法律效力嗎?
    田某向法院提交了一份劉某名下的銀行流水單,顯示18萬元於三個月前轉至劉某弟弟名下,同時還提供一段劉某與其弟弟的通話錄音,囑咐弟弟保管好存款,不能讓田某得到一分錢。請問:田某提供的錄音具有法律效力嗎?本案分析:本案涉及錄音的證據效力問題。錄音文件在法定證據種類中屬於視聽資料,錄音證據做為一種證據形式,在我國現行法律中有著嚴格的限制。
  • 未經對方同意的錄音,是否能夠作為證據使用
    在矛盾、糾紛發生之前,雙方之間因信任、證據意識不強、倉促、礙於面子等因素,致使雙方沒有籤訂書面協議。在矛盾、糾紛發生後,一方就要為此買單,在維權的時候證據一無所有或零星,而對方對其主張和事實又予以否認,故難以形成有效的證明力,其可能承擔敗訴的風險。故守約方為支持其主張就自己私下偷偷進行對話錄音,那麼私下的錄音是否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能否作為證據使用呢?
  • 錄音在法律上作為證據的重要性!錄音時需要注意的幾點
    在證據不足或有瑕疵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錄音,但隨隨便便的錄音可能根本沒有證明力甚至沒有法律效力,本律師根據自己的辦案經驗與大家分享幾點錄音注意事項。一、把握機會錄音的時機很重要。一旦發現對方有有拖延、賴帳的情況就要開始考慮錄音,這點很重要。不要等到和對方完全翻臉或者對方不接電話了才想起要考慮錄音。
  • 淺析錄音證據的證明力
    在貸方的催要下,借方會有不同的反應。1、承認借款行為,並承諾還款,合理時間後還款;2、承認借款行為,承諾還款,但未予履行承諾;3、從頭到尾拒不承認借款行為  在第2種情況下,當事人要尋求法院訴訟途徑解決,會遇到法院以起訴無證據而不予立案的情況。為了取得證據,貸方會在最近一次討債時帶上錄音設備,把與借方有關借款的時間、數額等具體情況的對話私錄下來,以此為證據再提起訴訟。
  • 最高法院:錄音證據效力的司法解釋(重要的是取證技巧)
    張某讓介紹人寫了一份證據,並帶上了這份到李女家錄的錄音證據,到法院提起訴訟。最終,法院判定李女向張某借款3萬元的事實成立,並判決李女給付張某3萬元。張某的勝訴,錄音證據起到了關鍵作用,為此記者採訪了山東大正泰和律師事務所的周桂華律師,周律師說,在採取偷錄的方式收集自己所需的證據時,應當儘量採用先進的錄製設備,在錄音過程中,儘量選擇雜音幹擾少的地方錄製。
  • 這樣的錄音不但不能作為證據使用,還有可能違法
    隨著我國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識也逐步增強,多數人會在糾紛發生時會通過錄音錄像等方式方法保留相應的證據,以期待能夠證明案件待證事實,從而得以維護自身合法權利。但實踐中,並非所有的錄音都可以作為證據使用,部分錄音甚至可能違法。
  • 錄音證據怎樣才有效
    一、錄音證據取證的司法解釋  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音取得的資料能否作為證據使用問題的批覆》曾經規定: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音取得的資料不能作為證據使用,以違法證據排除規則排除使用。
  • 偷偷錄音必然違法嗎?
    ,但小宜一直對於私自錄音的合法性是存疑的,所以偷偷錄音是否違法呢?A:並非必然違法。一般而言,影響錄音合法性的因素包括:1)場合和手段。在公共場所取得的私自錄音,其合法性比較突出,若是以偷拍、偷錄、給手機植病毒等秘密竊取方式取得或在別人私密的談話空間中取得,不被採信為合法證據的可能性較大;2)內容。
  • 另一半有婚外情,如何取得有效證據?
    當然證人證言大多都來自親朋好友,一般與原被告一方會有利害關係,難免會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所以這類證據證明力度相對較低,需要其他類別的證據進行補強印證。第二類證據——郵件、聊天記錄等電子類證據這類證據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 主體是否經網絡實名認證;② 主體是否有關聯性;③ 證據取得是否合法;④ 證據是否經過公證。只有符合以上幾點,才具有法律效力。
  • 偷拍偷錄怎樣能既不侵權還有法律效力?
    現在幾乎所有的事情都講究證據,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比如說,別人欠我們錢,但是卻遲遲不還,我們又沒有借條,這樣的事,或者其他的權益糾紛,就算我們起訴,用法律來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也苦於沒有證據而無法維權。於是,很多人就想到了偷拍視頻或者偷偷錄音來作為證據,但是又怕,這樣屬於偷拍,怕因侵犯別人的權益而被他們反告。
  • 阮建華:刑事訴訟中私人不法取得證據之法律效力
    有學者認為,這兩條明確規定了刑事證據取得的主體資格及程序原則,故只有法定的國家機關才能依照法定的程序收集證據,其他任何國家機關、企事業團體以及個人都不具備法定的獲取證據的資格[1]。也有學者認為,法律僅是對審判機關、檢察機關、公安機關調查收集證據的授權,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因此而成為法定或者特定的取證主體,目的在於約束公權力的行使,故不能從這兩條規定中推導出收集證據的主體法定且特定[2]。
  • 拆遷中什麼樣的證據能有效證明拆遷方違法?
    但是法律是需要看證據的,雖然有些被拆遷人有比較高的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的意識,知道把相應的證據的保留下來,但最終卻被告知這些證據不能使用,白白費了一番力氣。那麼怎樣才能確保證據是有效的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吧。被拆遷的農民朋友最喜歡留存的證據是視頻和錄音,這兩種是最容易被認定為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據。
  • 錄音通話固定證據打贏官司
    阜南縣法院日前審結一起沒有任何書面證據的建設工程裝飾合同糾紛案件,直接採用錄音證據,確認案件事實成立,支持了施工人的請求。  一年多前,張玲與王龍(均系化名)達成口頭協議,約定將一水電裝修工程交由王龍施工,包工包料,合計2.3萬元。王龍按照約定施工並完成工程後,第三人張某經張玲授權付給王龍5000元,尚欠王龍工程款1.8萬元未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