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和現實總存在偏差?80後法官楊倩:堅守信念

2020-12-13 澎湃新聞

理想和現實總存在偏差?80後法官楊倩:堅守信念

2020-12-09 16: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船小法 遂寧市船山區人民法院

今天小法要給大家介紹

船山法院一位80後的女法官—楊倩

當楊倩還是一名學生時

就深受TVB律政劇的影響

立志要做一名

高冷、專業、受人敬仰的法官

當楊倩成為一名法官時

她才發現法言法語是行不通的

冷靜自持是不存在的

「嬢嬢、叔叔聽我一句勸......」時刻掛嘴邊,「知心大姐姐」「婚姻調解員」「電話討債員」角色隨時變……擔任民事法官的楊倩每天都忙得雞飛狗跳、開庭開得懷疑人生,本來就是急性子的她脾氣越顯暴躁。到刑事審判庭成為一名刑事法官後,她更是變得不苟言笑。

可就是這樣一位看起來有點「不好惹」的法官,贏得了領導和群眾的一致好評,獲得了「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進個人」「四川省優秀庭審」「全市法院系統十佳法官」等榮譽,並被上級法院榮記「個人三等功」,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好法官。

舍小家為大家,埋首審判第一線

出生於80年代末期的楊倩有著近十年的民商事審判工作經驗,先後在民二庭、創新工業園法庭、立案庭(訴訟服務中心)速裁團隊工作,無論是辦理合同案件、家事案件,還是侵權案件都遊刃有餘。

2017年下半年,剛休完產假的她調至速裁團隊工作,面對「洶湧而來」的案件,她一邊照顧家裡嗷嗷待哺的女兒,一邊快速適應速裁團隊辦案壓力大、工作節奏快的環境,攻堅克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2018年結案756件、2019年結案712件,所辦理的案件無一發回重審,無一因適用法律錯誤改判,在保證辦案效率的同時,兼顧辦案質量。

好法官既要有信仰,又要有情懷

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楊法官一直踐行「司法有溫度、法官有溫情」的座右銘。在辦理的一起離婚案件中,原、被告雙方同意離婚,但是均拒絕撫養子女,並且在法庭上當著年僅10歲的兒子不停對罵,孩子的父親還衝動地把孩子往女方推,孩子的眼淚就在眼眶裡打轉,不敢哭出聲來。

看到這一幕,她火冒三丈,立即請旁聽的親友將孩子帶出,而後立刻對原、被告咆哮「你們是怎麼為人父母的?我真為你們感到丟臉!不撫養子女,還想離婚,沒門兒......」隨後,更是嚴肅地對雙方進行釋法明理,最終他們為自己不理智的行為感到自責,也對子女撫養達成了一致意見,並且還當著旁聽群眾的面向孩子誠懇道歉!

楊倩說:「雖然我知道大部分時候我不能讓他們的家庭回歸圓滿,但也希望能守護一份愛」。

公道辦案是本職,接收錦旗當鞭策

作為民事法官,雖經手過不少涉及幾千萬的合同或企業破產的「大案子」,但楊法官仍會被案子裡的小細節觸動。

還在速裁團隊時,剛結束上午的庭審,值班法警就告知她,有一個當事人從外地趕來等她,等了一上午沒等到就離開了。下午剛上班,法警通知她,那位當事人又來了,原來,這是一起追索勞動報酬案件的當事人,一名農民工,因為法院楊法官幫他追回了拖欠的幾千元工資,當天天還沒亮就從綿陽三臺縣出發,在法院等了大半天,就為了把一面錦旗親手送到她手裡。

有趣的是,楊法官的第一反應竟是「他是不是送錯了人」,她告訴這位當事人:「你的工資都是執行法官給你執行回來的,你的錦旗是不是想送給執行法官,我是審理法官哦。」但那位大哥對她說:「沒有你的判決,哪來的執行,你和執行法官我都要感謝!」楊倩說她當時不僅感動,還覺得不好意思,想著自己明明做的是份內的事,人家卻滿載感恩,她匆匆收下錦旗,眼眶溼潤地趕赴下一個庭審。

向學習要能力,重整行囊再出發

「你判的不是案件,是別人的人生」,這句話是楊倩到刑事審判庭後感悟最深的話。刑事法官看似威風凜凜,實則謹小慎微,那一紙判決影響的是別人的人身自由,未來前程。因為從未辦理過刑事案件,她剛來刑庭工作時倍感壓力,「掃黑除惡」「掃黃打非」「集資類案件」「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禁毒」等工作紛至沓來,她唯有不停學習,加班加點,才能跟上工作強度。

「5+2」「白+黑」成為常態,短短幾個月就熟悉了刑庭的工作模式和刑事法律,硬是把自己從「家長裡短」的民事法官逼成了「打擊犯罪」的刑事法官,還辦理了卷宗堆成小山一樣的船山區首例惡勢力犯罪集團案件。她知道自己還不是一名成熟的刑事法官,雖道阻且長,但行則將至。

楊倩說,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只要不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秉持司法公正的信念,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便能一身正氣、一往無前!

◆文圖丨船小法

◆審稿 | 王琴

◆出品丨船小法宣傳組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理想和現實總存在偏差?80後法官楊倩:堅守信念》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理想和現實總存在偏差?關鍵就是兩個字:概率
    這其中的關鍵是,如何解釋真實情況和理想中的概率之間的偏差。現實和理想概率有偏差幾百年前,法國數學家伯努利等人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就開始做一些最簡單的隨機試驗,這種試驗簡單到只有兩種結果,非A即B,沒有第三種狀態,而且在同樣條件下重複這種試驗,A和B發生的概率需要一致。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堅守理想信念中增強「四自」能力
    增強「四自」能力,從根本上講,就是要在堅守理想信念中 「審視自我」、「改造自我」「修煉自我」、「升華自我」。能不能達到和實現「四自能力」,這對於執政的中國共產黨來說,是一個新課題、新任務,更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堅定理想信念,解決的是「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的問題。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
  • 副院長黨課 | 堅定理想信念,強化責任擔當
    副院長黨課 | 堅定理想信念,強化責任擔當 2020-10-19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宅家心理學:偏見與信念——認識框架效應和信念偏差
    但實際上,我們的思想始終受到思維方式的影響,被一些因素左右著,不認清這些因素,我們的思想很難保持有邏輯、理性和客觀。就讓我們來一起看一看,影響我們判斷的思維方式——框架效應和信念偏差。然而,研究發現,雖然邏輯本身是理性的、正確的,但我們的信念往往卻有歪曲邏輯的傾向,這讓我們的思維中存在信念偏差(belief bias)。
  • 堅守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理想信念的...
    我們共產黨人的根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一些黨員幹部身上存在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四種危險,特別強調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並多次對堅定共產主義理想、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作出重要論述
  • 關於「80後」法官職業價值觀調查及對策分析
    ,對青年法官不能產生影響;四是從嚴治院落實不到位,重製度建設,輕落實的現象比較普遍;五是工資待遇與繁重的工作壓力和現實購房等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三、結果與分析  調查顯示,理想、信念、世界觀對於職業的影響,集中體現在職業價值觀上。「80後」法官的職業價值觀無不體現著法官對個人與他人、集體和社會關係的理解。此外,他們對當前嚴峻的形勢有所了解,對自身的要求也有更為清醒的認識,因此,職業目標比較務實。但是,在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心理素質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 現在的大學生,在物質的現實前,逐漸喪失了至純至真的理想和信念
    現在的大學生,在物質的現實前,逐漸喪失了至純至真的理想和信念理想信念是一個人精神世界的核心,有無理想信念,有什麼樣的理想信念,能決定人生會有什麼樣的境界。追求遠大的理想、堅定崇高的信念,是大學生成長、成才、創造未來的精神支柱和前進的動力。
  • 把好理想信念的總開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這一鏗鏘有力、深刻透徹的重要論述,充分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政治優勢,又一次向世人宣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堅定意志和堅守情懷。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各個歷史階段,實踐都反覆證明,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命脈和靈魂,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強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 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初心的本質要求
    在中央政治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的同時,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初心的本質要求。這一創新論斷,揭示了理想信念與共產黨人初心的內在聯繫。我們要認真學習、悉心領悟,不斷深化對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認識和理解。
  • 共產黨人如何堅定理想信念
    原標題:共產黨人如何堅定理想信念 核心提示: 在中國共產黨不斷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黨員的整體素質逐漸提升,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個別環節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因此,如何將中國共產黨崇高的理想信念,作為共產黨人自身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新時期全體共產黨人更好凝聚戰鬥力的關鍵所在。
  • 關於這位用生命堅守初心的法官 他們有話說
    李慶軍同志生前的這句話看似質樸無華,卻凝聚了他赤誠的法治理想與信念,濃縮了他鞠躬盡瘁的25載法官生涯,也道盡了他對法治事業的無限熱愛。用滿腔熱愛踐行法官之義,這是李慶軍同志激蕩我們每一位法官內心的生命註腳,他讓我們進一步感悟到:  真正的熱愛是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堅守,忘我奉獻。李慶軍同志是大山裡走出來的青年,自強不息、敦厚實在是他身上具有的山的品格。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理想信念教育
    當代青年學生理想信念面臨哪些挑戰當今世界,隨著社會轉型和經濟改革深度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了巨大進步,大部分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是好的,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認同總體上呈現積極態勢。但也要認識到,當代青年學生中確實存在著理想信念缺失現象和功利化價值取向,理想信念教育面臨挑戰。
  • 讓我們共同理想信念的明燈永遠閃亮
    我們要在全黨全社會持續深入開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高揚主旋律,唱響正氣歌,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讓理想信念的明燈永遠在全國各族人民心中閃亮。」可謂語重心長、情真意切,對於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無疑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理想信念是立身處世之本。人生在世,「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
  • 以理想信念導航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總體性目標。核心價值觀既是精神理念,也蘊含著現實的目標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目標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它凝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義,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
  • 堅定理想信念 夯實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基礎
    六中全會重申了《中國共產黨黨章》提出的黨的理想信念,就是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指出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強調「必須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務。」  強調堅定理想信念,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 理想信念的含義、特徵與作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對社會發展規律和人的全面發展規律認識的逐步深化,人們也會不斷地調整、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理想。理想源於現實,又超越現實。理想所描繪的不是現狀,而是與奮鬥目標相聯繫的未來的現實,是人們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達,它激勵著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一步步地為實現理想目標而奮鬥。
  • 堅守法律初心 投身法治建設——記渭濱區法院法官寇建軍同志
    堅守法律初心 投身法治建設——記渭濱區法院法官寇建軍同志 2020-09-15 17: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理想、信念、信仰在價值觀中的地位及其意義
    信念、信仰、理想的關係信念、信仰、理想是超越現實,對未來美好遠景和遠大價值目標的自覺的價值追求,是超越自我、塑造自我、發展自我、面向未來、努力實現更高價值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是以自我為對象的意識,反映自我價值關係、價值追求,努力實現更高價值的意識。
  • 讓理想信念的明燈永遠在心中閃亮
    我們要在全黨全社會持續深入開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高揚主旋律,唱響正氣歌,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讓理想信念的明燈永遠在全國各族人民心中閃亮。(新華網2月28日)    理想信念是人們追求奮鬥的目標,也是堅韌不拔、執著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有了理想信念,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有了前進的方向,人們的精神上就不缺鈣,就能凝聚起全體人民共同為美好未來而奮鬥。
  • 楊倩:跨專業碩博連讀人大!優標是怎樣「煉」成的?
    每晚,楊倩會回想自己一天的生活,對當天做反思總結並安排好明天的計劃。高負荷的工作學習,常常伴隨而至的是壓力。楊倩熱愛藝術,因此在學習之餘,她會通過拿起小提琴與琴友們合奏一曲或安靜練習書法的方式來放鬆身心。因為熱愛,所以不斷前行。楊倩從大一便開啟了她的創業競賽之路,雖然最初並未獲得名次獎項,但卻打開了她參與各項競賽和實踐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