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共產黨人的根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針對一些黨員幹部身上存在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四種危險,特別強調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並多次對堅定共產主義理想、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作出重要論述。我們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關於理想信念的重要論述,夯實這個安身立命的根本,築牢理想信念的思想根基。
要素論:回答「是什麼」的問題
習總書記多次在不同場合對理想信念進行深入闡釋。2012年,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他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2014年,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談會上,他強調:「我們共產黨人錘鍊黨性,首要的就是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2015年,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體學習時又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的根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
對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內涵,這些論述大體涉及以下幾個基本要素:「馬克思主義」——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首先表現為對馬克思主義的政治信仰,堅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共產主義」——這是共產黨人的最高理想、最終目標,以實現無產階級和整個人類解放為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國共產黨」——即強化黨性原則和黨的意識,涉及黨員幹部對黨的忠誠、對黨的領導的擁護;「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道德信念和精神境界」——理想信念還包括一般意義的個人修養、道德情操、精神境界等。
在闡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基本要素的基礎上,習總書記又進一步提出了關於理想信念的衡量標準。他指出:「衡量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幹部是否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能否勤勞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鬥、去獻出自己全部的精力乃至生命。」他又強調,「對理想信念的檢驗,和平年代不像戰爭年代那樣直截了當,但依然可以分出優劣高低。領導幹部的一招一式、一言一行,都有理想信念的影子。特別是在關鍵時刻和重大考驗面前,公私是否分明,法紀是否嚴明,就是對理想信念是否堅定的最好檢驗。」這些重要論述,綜合起來至少包括六個方面:踐行黨的宗旨、具有政治定力、正確處理好吃苦和享樂的關係、勤勉與廉潔、勇於擔當、拒絕誘惑。
功能論:回答「為什麼」的問題
習總書記強調理想信念,是由於其對中國共產黨人具有特殊的政治意義。
理想信念關乎執政黨的生死存亡。習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種危險」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嚴峻,理想信念是解決這些問題的總開關,理想信念動搖、喪失或缺失,會給執政黨帶來「無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
理想信念關乎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理想信念可以將民眾團結起來,增強民族凝聚力。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國家和民族的生存、發展更需要理想信念和道德價值的支撐。習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一個人能不能把握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道德價值……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獨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獨立性就會被釜底抽薪。」
理想信念關乎黨員幹部的精神追求。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習總書記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堅定,骨頭就硬,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如何發展,作為黨員幹部,必須始終堅定理想信念,絕不能有絲毫放鬆和動搖。
方法論:回答「怎麼做」的問題
習總書記關於理想信念的重要論述還回答了「怎麼做」的問題,即如何補精神之鈣的問題。
一是抓好思想理論建設,掌握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習總書記指出:「我們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動搖,根本的就是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牢固。」解決這一問題,急需加強理論學習,打牢歷史唯物主義根基。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尤其是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提高「四種思維」能力,正確判斷形勢,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
二是抓好黨性教育,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習總書記指出:「要抓好黨性教育和黨性修養,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權力觀、事業觀,始終站穩政治立場,不斷增強宗旨意識,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真正經受住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要學習黨的歷史,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從中國革命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要向榜樣學習,尤其是學習革命先烈和革命領袖的堅定信念和人格風範。要以黨的作風建設為切入點,踐行黨的宗旨,增強黨員黨性,堅持政治定力,抵制各種誘惑。
三是抓好道德建設,彰顯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習總書記指出:「抓好道德建設,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模範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樹立良好道德風尚,爭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範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潔操守。」要處理好「公」與「私」的關係,自覺淨化「交際圈」「朋友圈」,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
四是強化理想信念的體制機制保障。習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是『主心骨』,紀律規矩是『頂梁柱』,沒有了這兩樣,必然背離黨的宗旨,做人做事就會走偏走邪,思想就會百病叢生,人生就會迷失方向。」堅定理想信念不能停留在「說教」層面,需要紀律規矩這樣的「硬約束」,需要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支撐與保障。2015年10月12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就體現了用黨紀黨規支撐理想信念、用體制機制保障思想道德建設的要求。
認識論:回答「如何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理想信念問題,習總書記提出了許多新觀點,這是對三大規律的新認識,更加深入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是共產黨執政規律的重要方面。價值——信仰是意識形態中最核心、最根本,也是最穩固的層面。習總書記強調堅定理想信念,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利於增強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人們生活方式多樣、思想觀念多元的今天,「中國夢」是一個「富有感召力的奮鬥目標」,中國共產黨以中國夢這一「最大公約數」來凝聚人心、匯聚正能量,有效提升了執政黨的整合力和引導力。
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一是「目標導向」。習總書記把理想信念當作社會主義建設所追求的重要目標,特別是他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導向的認識。二是「動力機制」。在「相對發展起來以後」的歷史階段上,習總書記特別強調思想解放對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力作用,通過理想信念來凝聚人心,調動人們的積極性,為社會主義建設注入強大的動力源。
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基礎之上,建立在馬克思主義揭示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習總書記以唯物史觀觀察社會發展趨勢,指出:「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分析沒有過時,關於資本主義必然消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也沒有過時。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同時也強調:「必須認識到,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我們必須立足黨在現階段的奮鬥目標,腳踏實地推進我們的事業。」這些論述,既是基於唯物史觀基本原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得出的正確結論,又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進一步豐富和深化。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