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這樣的一個數據:
2020年本科應屆畢業生874萬
考研報考人數達350萬
比去年增加了60萬
「考研熱」再度被輿論聚焦。從2010年考研人數只有140萬,到今天的350萬,短短十年,考研人數竟然增加了近200萬。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考研?他們這麼說
不僅僅是「考研熱」,「國考熱」也在持續升溫。
根據10月26號晚,國務院發布的2020年國考報名最終數據表示,2020年度公務員招考共有143.7萬人報考,連續12年破百萬。
這樣的數據讓人不寒而慄,除了考研、考公務員,今年參加教師資格證的考試人數是590萬,參加CPA考試(註冊會計師)人數是170萬......
如果說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那麼「考研」「國考」就是過了獨木橋後繼續走鋼絲。可是為什麼還是有人不斷的選擇各種各樣的考試?
造成這樣考試熱的現象有兩點重要的因素:
1.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考試對自己的價值;
2.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考試是最簡單的、最公平的;
在這樣數據的事實後面有一個我們沒有辦法忽略的事實,本科畢業是前提。
所有想要考公務員、考銀行、考國企,考教師的人,都需要一張本科畢業的文憑紙。即使有少數大專生可報的公務員崗位也基本在偏遠地區。
說到底,我們讀書考試都是為了一個好的工作。
就業時,學歷到底多重要呢?
建議家長帶著還讀高中的孩子做一個調研,看看每年九十月份的秋招、三四月的春招,分別是什麼樣的企業去專科學校、普通本科,什麼樣的企業去985/211高校,去清華北大。
順便看看這些企業分別給畢業生的待遇如何、福利如何、上升空間如何。不用多說什麼,好好的比一比你就懂了。
這裡簡單截幾張圖大家感受一下,湖北某專科院校的招聘信息欄,以省內地方上的單位為主,外地的大企業寥寥無幾,有也是招的一線工作人員——
東北地區某普通本科的招聘信息欄,已經能看見一些國家級大企業、科研學術中心的身影,但依舊是當地企業居多——
北京某985、211高校的招聘信息欄,基本上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單位了,工作地點擴大至全國,甚至還有其他高校的招聘——
就業有一個怪圈,「中國幾乎所有的500強企業都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是他們不會去雙非大學開招聘會」。
進入工作的方式很多,考公務員考研究生是一種方式,而直接畢業是另一種方式。可是無論哪一種方式對學歷都有要求。
如果不愛讀書早早輟學,能幹什麼?當網紅要長得好看,自主創業要有資本有才智,幹體力活要拉的下臉面吃苦耐勞,都不容易......
如果高中學習差,只想讀個專科混一混,畢業不在乎收入,不在乎前途也沒什麼,混一混一輩子也就過去了;
如果努力一下讀個二本,還不錯,能參加各種考試,能參加好工作的面試,不一定多好,但是至少不差了;
再努努力考個重點大學,說不定一畢業根本不用受找工作的苦,有準備好的offer遞過來給你,前途和錢途自然也光明得多;
看到了嗎?不同層次的區別就在這裡。
而一切的起點是高考。
讀書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但確實是一條捷徑。為什麼別人說高考定終身?這句話不一定對,但是不無道理。在高中的時候多努力一點,多學一點,多考幾分或許真的不容易,但是比起畢業後幾十年受的苦可就真的輕鬆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