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半個月中,中超聯賽的焦點不是球員與教練,而是裁判。以京魯大戰首回合開始,到魯能與河北華夏的排位賽。一方面,是重大誤判的不斷產生;另一方面,是球迷竭盡各種手段表達不滿。這次裁判風波暴露的不僅是專業能力的不足,也折射出溝通渠道的缺失。比起「查論文」與開罰單,更需要的是溝通渠道。
【國外昏哨的代價——停賽、迴避、下放】
中超裁判本賽季不止一次因為離奇的判罰失誤搶鏡,外國五大聯賽的裁判也不見得時刻都保持清醒。意甲第5輪米蘭與羅馬的焦點戰上,主裁賈科梅利就在聖西羅上演了災難性的執法。比賽的下半場他各判給兩隊一個點球,但事實上兩粒點球都不應該存在。視頻助理裁判納斯卡也犯了錯誤,並沒有及時的提醒主裁。
雖然義大利裁判員協會沒有相關公告,但是兩名闖下大禍的裁判受處罰是毫無疑問的事情。根據義大利媒體的報導,賈科梅利與納斯卡都將遭遇1個月左右的停哨處罰。主哨一場意甲的補貼在3000歐元-5000歐元之間,這意味著兩人要為自己的錯誤損失上萬的收入。作為「主犯」的賈科梅利還會被降級,復出之後要從意乙開始吹起。
而且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米蘭球迷都可能不會看到賈科梅利執法主隊比賽了。通常情況下,義大利裁判員協會會讓爭議主裁在一定時間迴避相關球隊,以免產生更多問題。2018-19賽季佛羅倫斯3-3國際米蘭的比賽,主裁阿比索最後時刻誤判給佛羅倫斯點球,導致藍黑軍團丟掉2分。為此,阿比索也付出了接近1個月禁哨的代價,而且當賽季不再吹罰國米比賽。
【比抗議更有效的,是溝通與反饋】
從中超第一階段開始,就不斷有俱樂部對裁判的判罰表示不滿,提交申訴文件,甚至在社交媒體上公開進行抗議。雖然說這種申訴現實意義不大,不會對已有的比賽結果產生影響,更多是向球員與球迷表達俱樂部的態度。但是也從另一面顯示,裁判與俱樂部、球員之間的反饋與溝通都不到位。
在這方面,有必要學習英超的經驗。英足總在2001年成立了「職業比賽官員管理公司(PGMOL)」,負責英格蘭各級職業聯賽裁判的培訓、選派與監督。每一場比賽,PGMOL都會對裁判的表現進行考核。過去是由前裁判、退役球員與退休教練組成的評分小組打分;現在逐漸交給專業的裁判評分軟體。
如果裁判執法的評分過低的話,輕則短期停哨,重則被「發配」到更低級別的聯賽執法。每場比賽結束之後,PGMOL也會將評分報告與專門製作的錄像光碟郵寄給當值裁判,供他們回顧與總結自己的執法。如果當值裁判在比賽中有什麼糟糕的決策,可能還要寫一份「觀後感」給PGMOL。
與此同時,PGMOL也重視裁判與俱樂部之間的溝通。每一位英超裁判在賽季開始之前,都要拜訪至少一家英超俱樂部,對教練與球員們進行規則講解,也負責收集他們的意見。在賽季的中期,PGMOL還會召開裁判與俱樂部官員的聯席會議,這種會議經常是主帥們「報復」裁判們的機會。裁判們會被要求對一些爭議判罰做出說明,解釋不通的話,少不了被申飭。
【裁判俱樂部對立,更突出「職業聯盟」的必要性】
過去半個月的時間中,魯能俱樂部、球迷和裁判之間的矛盾逐漸尖銳。為了討要說法,魯能球迷不惜「出圈」到球場之外,通過「查論文」、公開個人信息等方式對裁判進行抗議,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裁判的個人生活。與此同時,魯能在賽場上也不斷遭遇新的爭議判罰。與河北華夏幸福的比賽中,費萊尼最後時刻的絕殺球又被吹掉。
無論是論文存在問題的沈寅豪,還是擅自闖入VAR室的魯能工作人員,都必然會為錯誤付出代價。但是想要消解矛盾的話,幾張罰單遠遠不夠。裁判與俱樂部愈加尖銳的對立,根本原因在於缺少對溝通、交流與反饋的渠道。為了維護聯賽秩序與裁判權威,足協都不可能輕易質疑判罰;但另一方面,球迷與俱樂部也需要情緒的出口。
一定程度上,這次裁判風波,也折射出了中國足球成立「職業聯盟」的必要性。在英超的大框架下,PGMOL與俱樂部之間能夠建立起溝通、反饋的通道。就算無法避免,也能減少爭議。裁判風波不應以幾張罰單為重點,認真思考矛盾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矛盾的方法,才是更應該做的。
(LL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