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李清照
短短幾行文字,便可啟迪人生,這便是書籍的魅力。
書頁之間,承載的是作者關於人生的感悟,而書籍便是那承載讀者與作者進行溝通的橋梁,它跨越了時間的長河,從過去走向未來,啟迪著一代代讀者。
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人生成長之路上必讀的幾本書籍吧。
1、《不抱怨的世界》
這是比爾蓋茨強力推薦的一本書籍,作者是美國的威爾鮑溫,豆瓣評分高達7.3分。
抱怨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產生的一種情緒,跨越了年齡階級,小至孩子,大至老人,都會有著各種各樣抱怨的理由。小孩可能是因為學業繁重,丈夫也許是因為工作繁忙,妻子或許是因為家務繁多。而這種情緒最是能夠消耗一個人的精力。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我們放下「抱怨」的情緒,讓我們可以更加專注地投身於工作以及生活當中呢?
本書作者威爾鮑溫提出了一個「21天不抱怨」活動。一本書、一個手環就能夠改變愛抱怨的習慣。該活動的具體內容很簡單,就是我們將一個手環戴到手上,當我們發覺自己產生了抱怨的情緒,那麼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佩戴,以此往復,直到我們可以將手環持續的戴到一隻手上21為止。
在生活與工作日益變得快節奏的當下,容不得我們為抱怨情緒買單,因此「不抱怨」運動,正是我們現代人最需要的。
2、《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本書是美國作家斯賓塞詹森創作的寓言故事。
書中的兩隻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共同生活在一個迷宮中,奶酪便是他們共同的追求。有一天他們發現了一個藏著大量奶酪的倉庫,於是便在倉庫的周圍開啟了自己的幸福生活。但是,就他們為之高興的時候,奶酪卻不見了。兩隻小老鼠便繼續開始了它們的迷宮之旅,以期尋找到奶酪。但是兩個小矮人卻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只有其中的一位小矮人踏上了旅程,而另一位卻終日在原地怨天尤人。
書中無論是小矮人還是小老鼠身上都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縮影。奶酪的出現與消失,代表著我們這個不斷變化的社會,而最終只有適者才能夠生存,怨天尤人者自然是只能淪為失敗者。
3、《麥田裡的守望者》
這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創作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
本書創作背景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剛剛贏得了二戰勝利,伴隨而來的是國家的快速發展,但是在快節奏的生活下人們的精神世界是荒蕪的。
故事以第一人稱視角通過青少年說話的口吻敘述全書。通過主人公霍爾頓來折射出十幾歲的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所要經歷的憤怒與焦慮。而最終主人公所嚮往的那個「麥田裡的守望者」的夢想,便是他的精神追求。
人活著除了物質生活外,還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而在一個富裕的社會裡,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質生活更為重要。
#今日推薦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