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膝不舒服、臀部下不去、身體不穩、扭轉轉不了......這些是不是你在做側角扭轉式(parivrtta parsvakonasana)時的真實寫照?
假設你已經進入右側的側角扭轉式了,你還需要這些調整:
*左腿外側去向左腳的外側,左髖的外側向前;
*右大腿內側去向右膝內外,右大腿外側推向內;
*左手推地,胸腔更多向上轉;
......
可以看到,大腿內外側的力的啟動和覺知是很重要的。身體如果還沒有準備好就去練習,這個體式很有可能就是一個陷阱。我們來往前推,通過其他一些體式來理解和做到這些力,再應用到側角扭轉式。
針對側角扭轉式的練習,可以先從退一步的練習方法進行準備。通過山式、樹式、三角伸展式、戰士2式、半月式、雙角式、手杖式、坐角式和倒箭式讓我們感受理解大腿內外側、腳踝以及體式與體式之間關聯的力。
下面,我們就通過對山式和樹式的學習探討,來找到需要應用在側角扭轉式當中的力。有時候退一步也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法。
01山式
學習要點:大腿內外側的拮抗力、腳踝向內向上的力、身體部位與部位之間的連接
【練習方法】
*第一遍:先把磚豎直夾在兩腿的內側,感受大腿內側的啟動和上提;同時可以感受到內側向外的力與外側向內的力是相互影響的。通過夾磚來找到來加深印象。
*第二遍:在大腿根綁一根伸展帶,儘量緊一些。如果在上面一種方法中大腿外側啟動的力不明顯,這種方式就明顯很多了。當大腿向外推伸展帶時,大腿內側的力也啟動了。這時候,你還可以感受到骨盆的端正、腹部和脊柱的向上。
*第三遍:山式站立,需要將腳外側壓得更多一點。對於足弓塌陷的人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保持上面藉助輔具找到的覺知,再試著外腳踝推向內,內腳踝提向上。這個調整也能感受到大腿內外側的力被啟動。
通過大腿內外側啟動的力這個橋梁,連接軀幹,達到骨盆端正、脊柱上提的目的,也實現了身體部位與部位之間的連接。
02樹式
學習要點:站立腳的內側下壓多一點,腳踝內側上提
【練習方法】
進入右側的樹式
觀察下方支撐腳的重心是否更多偏向於腳的外側?怎麼調整讓站立腳的內側下壓更多,站得更穩呢?
對於站立腿:腳踝的外側推向內,腳踝的內側提向上。右腿腳掌去推站立腿的內側,站立腿的外側就會被調動起來。
對於屈膝腿:右大腿的內側去向右膝內側,膝蓋去向地板方向,右大腿外側推向前,往大腿前貼。
(可以選擇任一個手臂的方式)
在山式時,前面說過需要將腳的外側壓得多一點,在樹式自然就做到了腳的外側壓得更多。這就是體式之間的關聯和相互作用,當你還在為上一個體式找不到這個力發愁時,下一個體式就不費力做到了,你要觀察要覺知。
這兩個都是入門體式,即使沒有瑜伽經驗的同學也能做出體式的樣子,但是艾揚格瑜伽強調體式的精準正位,一個看似簡單的體式也是藏著不少的細節。
如果你目前只能覺察到腿的力量,那就先覺知腿的力量,等你練習到一定程度了,再來覺察腳踝的力量,正確的練習,都是需要時間的。
艾揚格瑜伽Ⅱ級課程現場
相信練習過側角扭轉式的同學也試過藉助輔具來練習,輔具是一個很好的幫手,但需要警醒的是如果你不是真的掌握了做到側角扭轉式所需要的力或力的方向,你會依賴輔具讓你擺出側角扭轉式的樣子。有時候我們做不到這個那個體式,適當地退一步,退一步才能更好地進步。
希望上面這兩個入門體式拋磚引玉的練習方式能讓你找到體式之間的連接,以及如何將這些力應用到其它體式中。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