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姑娘摘下口罩當場大哭:我還怎麼找男朋友丨庭審中男子這一...

2020-12-16 上遊新聞

【最無奈】

姑娘摘下口罩當場大哭:我還怎麼找男朋友

錢江晚報消息,杭州24歲姑娘婷婷(化名)一夜之間陷入崩潰:戴了三個多月的口罩臉怎麼突然就「爛」掉了?!

24歲的婷婷是杭州某社區工作人員,疫情期間一直堅持奮戰在社區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前幾日,婷婷上班時覺得臉莫名地發癢,但不敢摘下口罩撓。下班回到家後,她摘下口罩準備洗臉時被鏡子裡的自己嚇了一跳,臉上發滿了一片片紅疹,甚至還有點刺痛,愛美的婷婷以為是口罩帶太久,皮膚悶太久缺水導致的。

「哎咦!你的臉怎麼回事,都『爛』掉了!」第二天早上,婷婷媽媽看到女兒的臉著實嚇壞了,婷婷一照鏡子,看著滿臉的紅疹更嚴重了,有些地方還起了水皰。她當場就哭了:「怎麼辦?我毀容了!」

在媽媽的催促下,婷婷來到了浙大一院皮膚科。

「醫生,我的臉『爛』掉了!到底是怎麼回事?還有得救嗎?臉這樣我還怎麼找男朋友?!」婷婷眼裡噙著淚,對皮膚科主治醫師吳銀華醫生訴苦——她說自己的臉從未出現過這樣的情況,疫情期間由於工作太忙,都沒來得及好好關注「面子」問題,怎麼一下子就「毀容」了?

長期戴口罩

面部皮膚情況多多

吳銀華仔細問診檢查後,發現婷婷臉上大片紅斑伴脫屑,還散布著丘疹、丘皰疹,初步診斷是長期戴口罩導致的過敏性皮炎。

原來,婷婷日常護膚一直存在過度清潔的問題,本身皮膚屏障早就已經受損,再加上疫情期間臉部皮膚長期處在口罩潮溼溫熱環境內,導致皮膚過敏刺激,接觸口罩的面部皮膚出現紅斑、脫屑甚至丘疹、水皰等表現,還伴有明顯瘙癢灼痛。

「平時注意皮膚保溼,勤換口罩,要佩戴合格的口罩,不要戴太緊。」吳銀華表示,像婷婷這樣因為長期佩戴口罩而出現過敏性皮炎的患者不在少數,甚至還有不少醫護人員因為戴口罩出現皮膚問題前來就診。

△圖自視覺中國

「還有不少患者因為戴口罩狂長痘的。」吳銀華表示,戴口罩最容易加重的皮膚問題就是痘痘,由於是口周區域,口罩將面部捂得溫暖又潮溼,皮脂腺、汗腺分泌增加而排出不暢,正好給痘痘生長創造了「溫室」條件。

近期高發

多位網友中招

現在還不是摘口罩的時候!

保護皮膚,這兩點很重要

鍾南山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明確表示:現在還不是摘口罩的時候!

在密集型工作場所,洗手、消毒、戴口罩還得持續一段時間,因此皮膚科專家建議:

1、適度清潔和保溼

氣溫逐漸回升,皮膚新陳代謝加快,皮脂腺和汗腺分泌變得活躍,加之長期佩戴口罩,我們鼻腔呼出的溼氣、說話的飛沫、分泌的汗液和油脂混合後停留在皮膚表面,若不及時清潔,容易造成毛孔堵塞、細菌滋生。因此,做好日常的面部皮膚清潔,非常重要,但清潔務必注意適度,以免破壞皮膚屏障!

清潔之後要注意及時保溼,選擇溫和不刺激的保溼霜,同時還要適合皮膚的類型,比如油性皮膚切勿選擇過度粘稠的霜劑,應選擇清爽不油膩的霜劑或者乳液,保溼霜一般建議每天早晚使用,皮膚偏乾性的人群可以適當增加使用頻率。

2、正確使用合格口罩

春季是皮膚過敏的高發季節。疫情期間我們需要長時間戴口罩,嬌嫩的肌膚可與粗糙的材質摩擦受損,口罩中滋生的細菌,會破壞皮膚原有的菌群平衡,均導致皮膚更加容易出現過敏症狀。皮膚過敏症狀或輕或重,輕則可能出現乾燥瘙癢脫屑,重則紅斑、丘皰疹、水腫等。

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應當首先檢查口罩是否合格,若為不合格口罩應立即停用並更換。如果出現較為嚴重的皮膚問題,請立即前往正規醫院就醫。

【最奇葩】

庭審中男子這一動作驚呆全場 法官:罰款2000!

看看新聞網消息,4月23日,官渡法院一庭審正在正常進行著,被告謝某突然從被告席站起來拿著手機拍攝庭審現場。

在法官喝止後仍未停止拍攝動作,還將視頻發到微信群。

連一旁的律師都滿臉問號......

網友不禁直言:「人類迷惑大賞!」、「法官喝止都沒有停下來是個狠人!」......

最終,謝某因擾亂法庭秩序,被罰款2000元。

【煲雞湯】

我在同學群,三年沒有說過話了

1

記得還是去年教師節的時候,沉默已久的高中同學群冒出了十多個同學,他們在群裡跟老師互動聊天,祝福老師節日快樂。  

若不是遇到了教師節,想必這個同學群還是安安靜靜的,沒有人說話。畢業之後,大家好像都在群裡保持著一種默契,不過多打擾彼此,也不再頻繁發聲。  

幾十個人的同學群,平時總是悄無聲息,沒有人發言,也沒有人聊天,大家都喜歡和關係比較好的同學私下聯繫。如果不是有重大事情,那麼幾乎所有人都在潛水。高中同學群如此,大學同學群亦然,一年都沒有幾條消息。  

想想,我也已經有三年沒在高中同學群裡發言了,和一些同學也好幾年沒見面了。不知道老同學再次見面時,還能不能像當年那樣無話不談、親密無間。

2

和朋友聊起這事,她也感慨道:「畢業以後,我們班的同學群就沒什麼消息了,只有過年的時候大家才會在群裡發發祝福、問候幾句,真懷念過去的日子啊。」  可不是嗎?同窗好友曾經朝夕相處,而今天各一方,連問候都少了。別說在群裡不說話了,就是朋友圈可能也看不到對方的動態了。  

遺憾嗎?惋惜嗎?難過嗎?這些情緒都有,可仔細想想,也有些無奈。  

大家身處不同的城市,進入新的環境,融入新的圈子,便有了更多新的朋友和同事。而老同學一旦分開了,互相之間不主動聯繫,關係自然會漸漸變淡。

3

前一陣子,我在朋友圈裡看到一位朋友的動態,才意識到他要結婚了。我和這位朋友是在大學社團認識的,他大我一歲,平時特別關照我,也很聊得來,和我說過不少心裡話,我是真心把他當作好朋友。  

我還記得幾年前社團聚餐的場景,他和我同坐一席,我們一邊吃飯一邊聊天,他那會兒還喝了點酒,臉頰通紅,憨憨地笑著說:「等我以後結婚,一定會請你還有社團裡的好朋友來喝喜酒,到時候,你們可別想逃……要給我禮金哦。」  

他的那番話,我從未當成他喝醉後的酒話,而是一直記在心上,想著他哪天結婚了,我一定會去捧場,祝福他找到對的人。  

可是畢業後,大家分道揚鑣,各自都有了新的生活。以前那個天天99+消息的群安靜了下來,漸漸沒人說話了,仿佛所有人都忘了那個群的存在,或者說無意識地屏蔽了群。以前的許多朋友也不再怎麼說話了,除非還在同一座城市生活的、關係特別要好的朋友,其他人漸漸都失去了聯繫。  

有些人,就這麼消失在了朋友圈裡,也消失在了我的生活中。

4

長大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得到與失去的過程,有得必有失。但我們之所以會這麼難過,是因為我們失去了曾經在乎的人與事。  

可這就是成長的必修課,誰也沒法拒絕。一個人總要學會接受失去,學會接受朋友的離開,學會與過去珍貴的人與事告別。

人來人往,都是日常。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你沒法強行挽留;有些關係久而久之就淡了,你也沒法阻止別人開始新的生活。這世界每天都有人不斷路過你,而你也會不斷錯過別人。你會遇見一些人,然後告別另一群人。  

如果可以,請對身邊的人好一點,主動聯繫朋友,哪怕遠隔天涯,也別忘舊時知音。若是朋友真的離你而去,也不必過多傷感、不停嘆息,我們總要學會接受、坦然面對。  

與其為失去的難過不已,不如活在當下,好好珍惜身邊所有愛你和你愛的人。如果真的捨不得,不想讓關係變淡,那就主動跟朋友聯繫一下吧:「嘿,好久不見,你過得還好嗎?我想你了。」

相關焦點

  • 杭州姑娘摘下口罩 當場大哭:臉這樣怎麼找男朋友
    杭州24歲姑娘婷婷(化名)一夜之間包圍崩潰:戴了三個多月的口罩臉怎麼突然就「爛」掉了?!前幾日,婷婷上班時覺得臉莫名地發癢,但不敢摘下口罩撓。下班回到家後,她摘下口罩準備洗臉時被鏡子裡的自己嚇了一跳,身上發滿了一片片紅疹,甚至還有點刺痛,愛美的婷婷以為是口罩帶太久,皮膚悶太久缺水導致的。「天哪,你的臉怎麼回事,都'爛'掉了!!」
  • 夜讀丨理想與現實 (值得深思)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    事後,人們議論紛紛。
  • 夜讀丨董明珠組建了一支「機器人樂隊」丨女模特額頭被人砸凹進去...
    青青酒量不錯,像這樣「陪喝酒」的活接過不少,當晚一到酒吧,她就陪著男子連喝三杯紅酒。不過,這次遇到的男子是個好酒量,「他比我想像中酒量要好,等我開始暈了,他還一點沒事,還一杯杯繼續跟我喝。」青青說,慢慢地她開始拒絕,但男子不同意,就勉強又喝了幾杯,但她心裡有點不爽,多次提出要走。
  • 夜讀丨這條社交原則,告訴你怎樣去交朋友
    前幾天突然打電話來,問我最近過得怎麼樣?說好久沒見了,周末約我吃飯。說實在的,我都快忘記她叫什麼了。見面那天,她穿著連衣裙,走到我跟前,我才認出來。在我印象中,她不是那麼熱情大方的人;但一想時間是會改變一個人的,況且一別已經十年了。
  • 夜讀丨世上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冷暖自知
    就像一棵仙人掌,忍著乾渴、迎著烈日,一樣能夠野蠻生長。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暖自知。我們對於別人抱有同情,那是因為我們體會過類似的苦難。用一雙堅強的手,支撐自己的生活;用一顆善良的心,體諒別人的苦痛。
  • 夜讀丨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萬般滋味,皆是人生《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今日過我廬,三日三會面。當歌聊自放,對酒交相勸。為我盡一杯,與君發三願。一願世清平,二願身強健。三願臨老頭,數與君相見。
  • 夜讀丨別讓壞情緒,趕走好運氣
    有這麼一個故事,老闆把員工罵了一頓,員工又委屈又生氣,回家便和妻子大吵一架。妻子很窩火,這時剛好兒子回家晚了,妻子「啪」地給了他一耳光。兒子捂住臉,無處發洩便狠狠踢了自己家的貓一腳。這就是心理學上經典的「踢貓效應」。說明情緒是可以傳染的,壞情緒不僅傷害自己,也很可能傷害自己最親近的人。
  • 夜讀丨人生八度,你有幾度?
    了解別人,這是智慧;了解自己,這是高明。當你漸漸克制,樸素,不怨不問不記,就能體會生命盛大。做事要有氣度事急則緩,事緩則圓。處事,一張一弛,輕重緩急分寸要拿捏得合適,太過用心,不僅自己勞心費力,別人也會怨聲載道。
  • 夜讀丨看似美味的「餡餅」背後,往往隱藏著意想不到的陷阱
    但現實是:「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天上掉下的餡餅,很可能是陷阱。」這便是社會學中的「餡餅定律」。生活中,我們會碰到一些巨大的利益誘惑,他們就像從天而降的「餡餅」,讓人垂涎三尺、難以抗拒。正巧,有一個攤販跟他講:「我這裡的鞋隨便穿,一分錢都不收你的,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三天內不許說話。」他心想:這有什麼難的,真是白撿了個大便宜。於是他挑了一雙500個銅錢的鞋子,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妻子問他:「這雙鞋花了多少錢?」他默不作聲。此後,無論妻子跟他講什麼,他都一言不發。
  • 師大夜讀 丨 輪椅上的追光者
    出生在陝西商洛一個小山村的鄧龍彥,家庭並不富裕,父親是一名煤礦工人,為了生計,全家離開家鄉跟隨父親居住在韓城市下峪口村煤礦上。小學六年級時的一次意外,讓鄧龍彥失去了行走能力。「雖然家庭貧寒,但父母從未放棄我的治療,每當聽到哪裡可以醫治我的腿,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帶我去」,鄧龍彥回憶說。然而一次次辛勞的奔波未能換來預期的結果,反而不斷加重家庭的負擔。
  • 夜讀丨兩男子打架被趕下飛機:家屬回國又吵,他們卻在把酒言歡丨龔...
    (原標題:夜讀丨兩男子打架被趕下飛機:家屬回國又吵,他們卻在把酒言歡丨龔讀「gong」還是「jiong」老太差點回不了家)
  • 「疫」線心聲|「順意姑娘」,你摘下口罩的面容真美!
    奮戰了三十多天的她們,口罩仿佛成了她們的「第二張臉」,我們都希冀著她們能坦然摘下的那一刻。加油,順意姑娘,你們是最美的!馳援湖北 無怨無悔馬駿,女,35歲,本科學歷,於2006年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腫瘤放療科工作至今,是個地地道道的順義姑娘。
  • 一男子在車廂內摘下口罩竟還兩次吐痰
    圖說:乘客不文明行為被網友拍攝下來 來源/網友截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徐馳)在地鐵車廂內不但摘下口罩,還公然兩次在車廂內吐痰。今天上午,有網友爆料在軌交11號線列車上發生的這一幕。據爆料網友介紹,該事件發生在今天上午7時之後。
  • 夜讀丨害怕麻煩,是急於求成者的通病
    我們身邊不乏有朋友在處事中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本想著做某件事情,可是一想到得先去解決很多麻煩,就顧不上事情多麼重要,最後不了了之。因為怕麻煩,我們錯過了很多。蔡康永在《給殘酷社會的善意簡訊》中寫道:人生前期越是嫌麻煩,越是懶得去學習,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心動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越是怕麻煩,就越難過好這一生。怕麻煩,是一種懶惰導演陳小卿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 美國男子摘下口罩朝大爺吐口水,大爺氣急之下將其暴打一頓
    眼看就要到春節了,可是誰又曾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疫情的新聞鋪天蓋地,讓本來很歡鬧的節日變得那麼寂靜,即使現在疫情基本過去了,但人們都已經習慣要出門戴口罩了
  • 「摘下口罩的第一天,媽媽就逼我相親」
    ,反正疫情也好多了,摘了口罩吃頓飯,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俏俏沒想到大娘一語成讖,5年下來俏俏相親過的男生不下60個,卻沒有跟任何一個有過任何發展。24歲那年,眼看著要過了黃金期,媒人著急家人也著急了,七天時間裡相了十七個。一個男孩把車停到門口,進來嗑了幾分鐘瓜子,轉頭跟媒人說「我覺得可以」。俏俏愣住,找個藉口去鄰居家躲起來,沒再出門。
  • 夜讀丨越無能的人,越愛挑別人的錯
    我都回答你三遍了!」在人生的旅途上,人們往往背著兩個包袱,一個包袱上寫著他人的過失,另一個包袱上寫著自己的過失。然而很多人卻往往把寫著他人過失的包袱放到胸前,而把寫著自己過失的包袱放在了背後。所以這類人無論怎麼樣看也看不到自己的過失,但是一低頭,卻很容易看到別人的過失。
  • 夜讀丨 孩子被欺負了,我該怎麼辦?
    夜讀丨 孩子被欺負了,我該怎麼辦?可去看看這則新聞下面的跟帖,依然有巨大的爭議。有人論斷,「這不是一個父親的正義復仇,是一個心理不健康男性的故意殺人案件」;有人還在追問:「如果你女兒在學校被男生作踐,對方家長耍橫,老師不管,學校和稀泥,你只是個普通老百姓無權無勢,我想問問你,怎么正確對待?」類似追問是當初此事剛在網絡傳播時,很多人同情甚至支持這個父親的原因。
  • 夜讀丨夜深了,你為什麼還沒睡?
    夜讀丨夜深了,你為什麼還沒睡?此刻的你,為何還沒有進入夢鄉?捧著手機抑或盯著屏幕的你,又在想些什麼?親愛的「熬夜族」,你們還好嗎?《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指出,年輕人比老年人面臨更加嚴重的睡眠問題,84%的90後存在睡眠困擾。90後,儼然成了最「缺覺」的一代。其實,飽受睡眠不足之苦的,又何止是90後呢?
  • 樂法鏡頭日記①丨馬路邊的庭審
    樂法鏡頭日記①丨馬路邊的庭審 2020-08-18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