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能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無一不是學霸中的學霸,他們不僅智商高,在學習方面也很有天賦,而這些天賦看似是天生的,卻是都是後天培養的好習慣。
記得在去年高考的時候,就有一位這樣的學霸,名字叫做肖希軍,他以705分的高分考上了清華大學,他就是一個從小養成良好習慣,並且力爭上遊,肯吃苦才有這樣的成就。
當時記者採訪了這位學霸,問她自己的學習經驗,這位學霸一點架子都沒有,直接將自己的學習經驗分享給了學弟學妹們,他表示自己從小就有4個好習慣。
1、「從小就堅持閱讀」
堅持閱讀到底有什麼好處?為什麼學霸會選擇從小堅持閱讀呢?其實堅持閱讀可以幫孩子積累更多的知識,吸取書中的精髓,最後將這些知識東西轉化成力量,畢竟我們現在處於一個資訊時代,如果知識跟不上的話,以後也不會有什麼大成就,而讀書恰好是獲取知識的最佳方法。
一般來說從小堅持閱讀的孩子,長大之後在寫作文這一方面都會有獨特的天賦,而且經常閱讀也能夠增強孩子文科方面的接受能力,很多父母都知道閱讀的好處,但卻從不讓自己家孩子堅持閱讀,而這位清華學霸確實從小堅持閱讀,能有這樣的毅力,著實讓人佩服。
2、「做事從來不拖延」
做事拖拉絕對是學習的第一大禁忌,很多孩子都喜歡拖拉,老師布置好當天晚上要完成的作業,孩子硬是拖拉的孩子第二天早晨也寫不完,「明日復明日」,這一直煎熬著。
而相反學霸們都會有一個共同特質,那就是做事情不拖延,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玩的時候玩,能夠輕鬆的把控時間,控制好自己的欲望。
3、「學習時會很專注」
其實很多學霸都是這樣,不管是在做什麼的時候都非常專注,尤其是在學習的時候,上課45分鐘能夠專注聽完,絕對不允許自己溜號,這位學霸顯然也是這樣。
經常有父母發現,自家孩子學習時坐不住,做題的時候也總是會馬虎大意。父母將這些歸功於孩子粗心馬虎,其實並不是,粗心馬虎只可能是偶爾出現,如果總是頻繁的粗心大意,那就是在做事的時候不夠專注,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
那麼孩子的專注力如何培養?我家孩子就是一個好動的孩子,我為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耗費了很多心血,最後找到了這樣一套專注力訓練遊戲書《德國好奇狗陪你學專注力開發》,書中有很多有趣的專注力訓練小遊戲,
針對孩子馬虎大意不夠專注而設計,這樣一套書共有7本,每一本是一個訓練方法,我個人還是很推薦這套書的,裡面的遊戲既好玩又實用,我都喜歡別說孩子了,這套書對我家孩子有很大的幫助,今天分享給大家。
4、「喜歡問為什麼」
確實,瓊瓊見過不少學霸,他們都是勤學好問的,一旦遇到自己不懂別人知道的問題,就會虛心的向別人請教,不會顧及自己的面子。
我家孩子3歲那會就有這樣的特點,看到什麼都特別喜歡問,好奇心出奇的強,當時我感到很欣喜,孩子對新奇的東西抱有好奇心是好事,這樣他就能靜下心去探索書本中的知識了。
上面這4個習慣幾乎是很多學霸都共有的,在《加油未來》這一期節目當中,有一位清華學霸因為實力碾壓眾多天才,被稱作「鯤神」,原名叫陳鯤羽,他就曾自曝:「我只是從小喜歡讀書」。
也許很多媽媽都想將孩子培養成學霸,但畢竟別人的方法只能借鑑,不能抄襲,自己路還是要自己走,尤其是孩子小時候家長務必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習慣才是決定一個人成功的關鍵,而並非是什麼方法。
孩子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工作上,都會有很大的優勢,對於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我還是有發言權的,作為一位媽媽,我時刻都在為孩子著想,在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我除了培養他各項能力之外,還在潛移默化的幫他養成好習慣。
比如:吃飯的時候不許看電視;洗澡的時候不能灑水;吃飯時要老人先動筷子;自己繫鞋帶穿衣服……
我家鄰居都問我是怎麼做到的,畢竟3歲孩子還那麼小,怎麼能懂這些呢?其實我也沒有什麼絕妙的方法,只是每天給孩子講關於這些習慣的故事。畢竟故事更加容易讓孩子理解。
我給孩子看的是這套《0-6歲幼兒早教行為啟蒙》這套書不僅幫我家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更形成了勇敢、陽光、有擔當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