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話與英語

2021-02-10 道眼看世界

《道眼看世界》-客家話和英語-

       人類最早是通過口語交流,後來才慢慢出現文字。

   客家話最早在唐朝是官方語言,唐朝也是中國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因此客家話就成了主流語言。唐代開始日語很多就借鑑了很多客家話的文字,最後成就了日語的文字。而遠在歐洲盎格魯撒克遜民族說英語的人,(現在的國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他們語言----英語,繼續保持著音讀拼寫。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英語有些發音和語法跟客家話非常相類似的,「道上行者」大膽的的推測,世界語言的源頭只有一個。

讓我們看看英語和客家話的比較。

首先第一點,不要被文字這一表象給騷擾,因為語言比文字要早得多。

第二點,這裡談及的相似,主要是指口語,不是字的讀法。

第三點,客家話的口語是指真正在民間流傳的口語或古代口語,而不是現代被其它語言同化或已演化後的字的讀音(70、80、90後出生的人不單不會說,連聽都未必聽過)。說得比較好的是3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也就是說,照著現代的漢字來念是不對的。應該說,目前在世的客家老人也沒有幾個會講。

先看下面的例子:

一、口形與讀音: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有很多讀音相似,口形相同我 I 他 he 耳 ear眼 eye

轉 turn 吃 eat 應(答) answer 路 road
樹 tree 花 flower 火fire 細小 little
這 this 那 that 飛 fly丟 lose
甕 urn 臉 mug 打broken鑿Chisel
休息 cease,投籃(客家音為 shu lan) shoot 

篩(客家音 si li)sieve 邊 ban  

媽媽(客家話 a mi )mummy  筷子(客家話叫箸) chopsticks

輪流(客家話音 kan chan)change 碾米(客家話音:chan  mi ) change 

我(客家話 ai) 英文 I  你(客家話:汝)you  他 (客家話  ki ) he 
等等。(懂客家話 的人在讀以上漢字時,請不要用書面語按字照讀,而應按該字面的意思用口語來念,如「轉」、「吃」、「應」、「小」等。)

二、語法中之時態:有多種時態的結構和讀音相同或相似在時態方面,英語和客家話的結構特點及發音簡直就是同出一轍:
1、進行時:英語動詞+ing
客家話動詞+[ging](音)
2、過去時:英語動詞+ed
客家話動詞+[e](音)
3、完成時:英語 have + 動詞客家話有 + 動詞
4、過去進行時
5、過去完成時
6、將來進行時等等。英語的16種時態,幾乎都有,而且結構和發音一樣(當然,經歷了上萬年,讀音肯定有點差別)。

三、語法中之比較式:比較式的結構和讀音有相似的地方客家話英語比較長的:長+[gai](音) long+er
  比較大的:大+[gai](音) big+ger
客家話裡不會有後綴,也沒有漢字,但卻有這個音,一樣的音。語法中之狀語:客家話裡的動詞狀語,與英語一樣,都是置後。

語言發展方面:愈是簡單的字,愈是口語化的語言,愈是常用的詞,讀音就愈相近,符合語言文字的發展規律。如人稱代詞、常用物品名稱及動詞等。如「我」、「他」、「這」、「耳」、「吃」等。

  我(客家話 ai) 英文 I  你(客家話:汝)you  他 (客家話  ki ) he 

   由此可見,人類的語言只有一個源頭!!!

相關焦點

  • 潮州話和客家話、粵語的區別
    本書還論及了三大方言詞彙古語詞的表現以及三大方言的關係,論述了粵方言對客家話和潮汕話的強勁的影響。 【代序】廣東境內分布著三種方言:客家話、潮汕話(閩語)和粵方言。客家話主要分布在粵東、粵中和粵北等客家地區,以梅縣話為代表。潮汕話主要分布在粵東潮汕地區,以潮州話或汕頭話為代表。粵方言主要分布在珠江流域的廣府地區,以廣州話為代表。
  • 龍泉山上客家話
    白桂斌攝(人民圖片)客家話是四川龍泉山一帶的語言之花,至今仍然在這塊土地上簌簌綻放,讓這片豐美的土地更加繽紛多彩,溫潤迷人。我與龍泉山的客家話結緣就像是命中注定的。大學畢業後,我到成都龍泉驛教書。後來我才慢慢搞清楚,這一帶及周邊的清水特別是洛帶等「東山五場」等都是客家人聚居區(「東山」是龍泉驛區及周邊的市民對龍泉山的稱呼),他們把300年前祖先「湖廣填四川」時從廣東、江西、福建帶來的客家話幾乎像傳家寶一樣完好地保存到現在。
  • 客家話主要特點
    客家話主要特點是:語音上:多送氣音,古全濁聲母,不論平聲仄聲,大多變讀為送氣清音,如,"別,步,抱"多讀作 [p'],"地,大,弟"讀作[ t'-],"在,字,坐"讀作[ ts'-],"舊,舅"讀為[ k'-]。
  • 「客家妹」蔡英文苦學客家話有成 為上陣做好準備
    2012年「大選」,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打著「客家妹」名號參選,但不會說、也聽不懂客家話。為拉近與客家鄉親的距離,蔡英文決心把自己的母語學好,一年多前拜師學客家話,經過每周的魔鬼訓練,現在已經能夠全程用客家話演講。蔡英文從小居住在臺北,不太有機會學習客家話。
  • 聽了客家話發音,世界安靜了!
    客家話翻譯:暗不看到明床頭有月光射入來,地泥下按像有一層雪,餓起頭看到月光,突然就想轉屋咔喂。客家話翻譯:春天頭睡目睡到唔想項,項床就聽到俺多刁餵叫,秋不暗按太風太雨,花餵都唔滴跌呸幾多。客家話翻譯:山賭餵磨刁誒,街項磨人,一搜船項有隻老人家,詞家一隻人釣魚。
  • 會講不會寫的客家話
    繼承、學習、使用、推廣客家話,成了很多人的共識。可是,在學習使用推廣客家話的時候,有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就是:會「講」不會 「寫」。因此,解決「客家話怎樣寫」是個很緊迫的問題。本文結合客家基本知識,作個拋磚引玉。 解決客家話怎樣寫之前,要先搞清楚什麼是客家人。 東晉以來,由於中原戰亂、饑荒等原因造成大量漢族南遷。
  • 漸漸失傳的中國方言:南方的客家話
    我和一些家人會使用客家話。」21歲的王中學時離開了他的農業小鎮,到縣城讀書,如今在中國國際大都市之一廣州上大學。一起說客家話,仍然是把王與他在沙口的祖父母和在佛山的父母聯繫在一起的紐帶,但是情況正在發生改變。他的弟弟給家裡打電話的時候,每個人都把語言從客家話轉向普通話。
  • 香港客家人:為什麼我還要堅持講客家話?
    其次,目前國內所有的學校都是用普通話教學,這導致會講客家話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不過,作為香港90後的年輕人,我依然每天講著客家話。去年的某一天,我和朋友吃飯時,由於有事要打電話回家,被一位朋友聽到我講客家話。那個朋友是個廣州人,在國外唸完書以後,來香港不太久,但很喜歡香港的生活方式。他等到我一放下電話,便很好奇的問我:「為什麼你還講客家話 ?」
  • 客家話:最不應該消失的方言
    近20年,全球會說客家話的人由6000多萬減少到不足3000萬,流失速度驚人。根據調查大部分從小在大城市長大的年輕一代客家人都不會講客家話。客家話已退縮為家庭使用的語言。新一代的客家人,客語使用率與流利程度不斷降低;不同語群的通婚家庭,也只有夫妻皆為客家人的家裡才有較高的客語使用率。
  • 客家話翻譯英文詩,令人叫絕!
    現在的小孩子幼兒園都開始接受英語的教育了,大家似乎都快忘了,我們的漢語有多美多強大!
  • 龍泉山上的客家話(上)
    龍泉山上的客家話(上)   □雍也一  客家話是龍泉山一帶的語言之花,它們至今仍然在這塊土地上競相綻放,讓這片豐美的土地更加落英繽紛,溫潤迷人。  我與龍泉山的客家話結緣就像是命中注定的。
  • 客家話吟誦的歷史和特點
    客家話是古漢語的活化石,我第一次聽到了用原汁原味的中州方言——客家話吟誦的詩詞。南方的客家話,保留了過去的詩風,很有欣賞價值。」專家對客家話吟誦的肯定,給了梅州客家話吟誦人極大的鼓舞。廣東人用粵語、潮汕話或客家話吟詩,福建人、臺灣人用閩南話吟詩,上海人用吳儂軟語吟詩;而湖南人的吟詩調,則有花鼓戲的味道。有人用湖南話學毛澤東吟詩,用四川話學陳毅吟詩,聽起來很有地方韻味。用客家話吟古詩特別能表達原作韻味,因為客家話保留了漢語古音,特別是入聲。
  • 客家話節目譯製中心 在梅州成立
    南方日報訊 (記者/梁時禹 唐林珍)6月18日,客家話節目譯製中心暨客家話節目融媒體傳播中心在梅州市廣播電視臺掛牌成立。該中心成立後,將致力把優秀的中國影視作品譯製為客家話節目,推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發揮客家文化特有優勢,助推中華文化走出去。
  • 20年來,會說客家話的人,由6千萬縮減到3千萬,最不該消失的方言
    目前世界上僅現存約6千種語言,是上個世界的一半,然而根據統計數據,在這改革開放快速發展的20年裡,會說客家話的人,由6千萬縮減到3千萬。客家話是最不該消失的方言。現在的00後們80%的人都不會說客家話方言,年輕的父母們也不會教孩子說客家話,教的都是普通話,英語。客家話都是以口口相傳的方式教給下一代,沒有文字,只有語言,這讓客家話的學習也變得更加困難,只能進行口口相傳。
  • 客家話:中原古漢語的「活化石」
    他們說的本是中原漢語,但南遷日久,又受到當地方言和其他各種因素的影響,便逐漸形成今天的客家話。由於所處閩粵贛山區,環境相對封閉,外來文化衝擊小,經過千百年時空變異,一些古漢語的音和義仍頑強地存留在客家話裡,在日常工作生活交流中還大量使用,成為語言的活化石。這一點在古漢語的詩詞和小說中,有許多例子足以明證。
  • 廣東方言對比,為什麼客家話和粵語如此相似?
    據著名語言學家徐通鏘對基本詞彙的統計,在全國七大方言中,粵語跟客家話的基本詞彙最相似。、「幾多」(多少)、「舊時」(過去)等,都通用於粵語與客家話。換而言之,客家話和粵語在詞彙上交集相當大,兩者很多東西的說法幾乎都是一致的,如粵語的「巴閉(baabai)」,客家話中是「巴貝(babui)」,意思完全一致,只是發音稍稍不同而已;部分詞彙說法不一致,但跟兩者共同詞彙比較起來,算少數。
  • 首領是客家人,太平天國的官方語言是客家話嗎?
    那麼:太平天國政權的官方標準語是不是客家話呢?從現代的一些史料來看,太平天國內部一些文獻記載確實有濃厚的客家話色彩,比如著名的「楊秀清逼封萬歲」時,有些資料記載楊秀清是這麼說的:東王有咁大功勞……這裡的「咁」字就是典型的客家話,雖然漢語書面語比較統一,但是有些方言還是帶有些特有的漢字。
  • 客家文化冬松說——《客家話的日常用語》
    《客家話的日常用語》客家話由於是古漢語的遺存,其語言,語調及日常用語的詞彙和現代漢語都有很大的不同。現代普通話是以北方話,特別是北京話為基礎的,而客家話其實也是古代的北方話,甚至可以說是古代的普通話,唐朝時日本韓國人來中國留學,學的就是以客家話為主的唐音,所以日語,韓語裡面還保留著客家話的成份。
  • 客家話:一種廣泛而又「固執」的漢方言!
    客家話在廣東粵西湛江的吳川廉州等地也叫涯話,使用者達600萬人,之所以叫「涯」,來源可能是等同於客家話「我」的同義,比如客家人經常把「我是客家人」說「涯是客家人」,只不過不讀普通話的「ya」,而讀「Eai」,類似普通話的「捱」讀音。
  • 鄧立峰:「春泉哥」和他的客家話快板
    張春泉:客家竹板歌提供了豐富的客家話資源。以前認為快板只能用北京話說,現在覺得只要觀眾聽得懂的語言都可拿來說快板。  梁厚民:主要是希望能為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為快板書藝術的發展多做一點點實實在在的事情,能讓快板書在臺灣傳承下去,為後人多留下一點學習欣賞快板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