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眼看世界》-客家話和英語-
人類最早是通過口語交流,後來才慢慢出現文字。
客家話最早在唐朝是官方語言,唐朝也是中國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因此客家話就成了主流語言。唐代開始日語很多就借鑑了很多客家話的文字,最後成就了日語的文字。而遠在歐洲盎格魯撒克遜民族說英語的人,(現在的國家(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他們語言----英語,繼續保持著音讀拼寫。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英語有些發音和語法跟客家話非常相類似的,「道上行者」大膽的的推測,世界語言的源頭只有一個。
讓我們看看英語和客家話的比較。
首先第一點,不要被文字這一表象給騷擾,因為語言比文字要早得多。
第二點,這裡談及的相似,主要是指口語,不是字的讀法。
第三點,客家話的口語是指真正在民間流傳的口語或古代口語,而不是現代被其它語言同化或已演化後的字的讀音(70、80、90後出生的人不單不會說,連聽都未必聽過)。說得比較好的是3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也就是說,照著現代的漢字來念是不對的。應該說,目前在世的客家老人也沒有幾個會講。
先看下面的例子:
一、口形與讀音: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有很多讀音相似,口形相同我 I 他 he 耳 ear眼 eye
轉 turn 吃 eat 應(答) answer 路 road
樹 tree 花 flower 火fire 細小 little
這 this 那 that 飛 fly丟 lose
甕 urn 臉 mug 打broken鑿Chisel
休息 cease,投籃(客家音為 shu lan) shoot
篩(客家音 si li)sieve 邊 ban
媽媽(客家話 a mi )mummy 筷子(客家話叫箸) chopsticks
輪流(客家話音 kan chan)change 碾米(客家話音:chan mi ) change
我(客家話 ai) 英文 I 你(客家話:汝)you 他 (客家話 ki ) he
等等。(懂客家話 的人在讀以上漢字時,請不要用書面語按字照讀,而應按該字面的意思用口語來念,如「轉」、「吃」、「應」、「小」等。)
二、語法中之時態:有多種時態的結構和讀音相同或相似在時態方面,英語和客家話的結構特點及發音簡直就是同出一轍:
1、進行時:英語動詞+ing
客家話動詞+[ging](音)
2、過去時:英語動詞+ed
客家話動詞+[e](音)
3、完成時:英語 have + 動詞客家話有 + 動詞
4、過去進行時
5、過去完成時
6、將來進行時等等。英語的16種時態,幾乎都有,而且結構和發音一樣(當然,經歷了上萬年,讀音肯定有點差別)。
三、語法中之比較式:比較式的結構和讀音有相似的地方客家話英語比較長的:長+[gai](音) long+er
比較大的:大+[gai](音) big+ger
客家話裡不會有後綴,也沒有漢字,但卻有這個音,一樣的音。語法中之狀語:客家話裡的動詞狀語,與英語一樣,都是置後。
語言發展方面:愈是簡單的字,愈是口語化的語言,愈是常用的詞,讀音就愈相近,符合語言文字的發展規律。如人稱代詞、常用物品名稱及動詞等。如「我」、「他」、「這」、「耳」、「吃」等。
我(客家話 ai) 英文 I 你(客家話:汝)you 他 (客家話 ki ) he
由此可見,人類的語言只有一個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