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客家人:為什麼我還要堅持講客家話?

2021-02-07 客家圈


很多資料表明,客家話是衰落最快的一種語言,一方面隨著新語言的融入,客家話沒有及時更新。其次,目前國內所有的學校都是用普通話教學,這導致會講客家話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不過,作為香港90後的年輕人,我依然每天講著客家話。去年的某一天,我和朋友吃飯時,由於有事要打電話回家,被一位朋友聽到我講客家話。那個朋友是個廣州人,在國外唸完書以後,來香港不太久,但很喜歡香港的生活方式。他等到我一放下電話,便很好奇的問我:「為什麼你還講客家話 ?」




『你為什麼還講客家話?』


『我是客家人,為什麼不講客家話?』


『哎呀!這是香港嘛,全部都是廣東人的地方,講其他方言很異相!』


『對,我也廣東人,而客家話也是廣東話的一種。』



...


國際大都會香港

香港是是全球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會,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管轄陸地總面積1104.32平方公裡,截至2014年末,總人口約726.4萬人。 1842-1997年間,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二戰後的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東西方文化在此交匯,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國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成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之一。

香港客家社團

英國殖民前,香港原住民在主要是廣府人和客家人,廣府人主要分布在港島、九龍,客家人主要分布在靠近深圳的新界,廣府人佔60%左右,40%左右是客家人。

香港客家話與深圳客家話一脈相承,語音與鄰近的惠陽話基本相同。

隨著香港在向國際化大都市演變的近百年裡,客家人這個族群也發生了巨大變遷。首先,居住地逐漸縮小,由於粵語在香港是強勢語言,使用粵語的人口也越來越多,在二十世紀出現幾次移民潮中,移民為適應香港環境,也被迫使用粵語;英國殖民期間,許多持外國護照的外籍人士也不斷湧入香港,外國人、當地廣府人、新老移民不斷擠佔客家地盤,擠壓客家人生存空間,原先的九龍城、荃灣、元朗等廣大客家人聚居地已經被「拔樁」,這些地區的客家人基本不知道或不想知道自己是客家人,客家人不斷被趕往新界北,客家地域只剩下從東北部的沙頭角到皇崗落馬洲一條狹長地帶。其次,客語在快速消失。據香港客家社團研究分析,香港客家話正在快速消失,講客家話的香港人在快速減少,香港客家人從最高峰時佔總人口7.5%近30萬人,銳減到7萬餘人還在使用客家話,客家人僅佔總人口750萬的0.01%還不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更有甚者大部分客家人在文化認同上已經不認為自己是客家人,平時日常交流基本使用粵語或英語。

香港客家話何去何從,會最終消失嗎?這個問題留待後人去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政府對客家文化的保護,客家話在不久的將來在香港將會永遠消失,成為香港人的記憶。

客家藝人曾志偉

客家藝人周潤發

客家藝人陳小春

客家藝人萬梓良

客家藝人鍾楚紅

客家藝人張國榮

..『但是,客家話是一種不標準的廣東話嘛,沒有教育的人才會講的,我才不會講!』


『那廣州話是不是一種不標準的中文?為什麼你還天天講?再說,你是廣州人,會客家話才怪嘛!』


『不對,其實我祖父是惠州人,算起來我也是客家人,但我就不想學它!』


『為什麼?就因為它低俗,不好聽?不標準?』


還有少數服從多數嘛,香港是講廣東話的地方,不應該當眾講些別人不懂的話,很沒禮貌。』


『那你在外國的時候,有沒有顧全自己的面子,大庭廣眾時不講中文呢?洋鬼子就不用給臉嗎?』這個... ...再說,香港本來是客家人的地方,廣州人只是後來者,客家人在香港講客家話就是在家裡說,不像中國人在外國說中文般沒禮貌呢。不信的話你看一下香港歷史,和香港的地名。



客家人在香港自宋始但是... ... 這個我不清楚... ...他看看別人的反應,其他香港朋友也似乎同意,因為香港的廣州移民是三十年代才漸漸多於原居民的客家人的。而客家人在香港的歷史從宋朝就開始。在英國佔領香港以前,廣州人根本就不知道有香港,而香港人也更不知道什麼是廣州話(現在俗稱廣東話)。而且,廣東省裡就有幾種不同系統的方言,它們都是中國方言,不是標準漢話,廣東的漢話,廣東省也沒有將廣州話列為廣東的標準,你說客家話是不標準的廣東話也沒理據,起碼廣廣東省當局也不會這樣說。客家話是客家話,粵語是粵語,各有自己的標準,就像法語和義大利語一樣。你總不能說義大利語是不標準的法語吧。書你是讀得比我多,但是形勢比人強,我還是認為客家話是一種不應存在的語言。那朋友不服氣地說。好,香港是個語言自由的地方,而且每個人有他自己的想法,我也不想大家在這裡老講這個問題,改天跟你再交流一下。或者,我將我的看法先寫一遍,讓你看見再談好嗎?


講客家話是權利和義務我還要講客家話的原因有幾個,其中最主要的是為尊嚴。士可殺不可辱,我是客家人是個事實,客家人就該有權利講客家話,更有義務講客家話,承擔自己的語言和文化。道理簡單得很:我是什麼人便應像什麼,應說什麼。如果我是生下來便是黑皮膚的,那我只能盡辦法去使人覺得黑皮膚的人不笨,有頭腦,有信心將黑種人的形象提高,贏得別人的好印象,而不是去想辦法將皮膚弄白,使別人認不出我是黑人。我既然是客家人,我就要證明客家話可以和廣州話、閩南語等兄弟方言平起平坐,可以登大雅之堂。用廣州話、閩南話,甚至是北京話都可以做的東西,客家話一定做得到。我堅信每一種語言都是平等,自足的,沒有尊卑之分。怪那種不在乎的態度客家人若要別人看得起,就要提起勇氣面對其他方言的族群,表現出客家人的優點,來提高形象。既然大家都是香港的一份子,就要將自己的形象提出來,不讓別人來醜化。讓別人知道客家人是勤勞、聰明,而且骨頭是硬的。客家話是個有智慧,有創作能力的語言。我不想提客家人以前怎樣光輝,什麼勤王抗蒙軍、反清、革命,我只想現在的客家敢抬起頭來面對現實,一個殘酷的現實,粵、閩兩種方言正在蠶食著客家人的地盤,挫折著客家人的心靈,但我覺得不應該怪罪他們,而是客家那種不在乎的態度,只有被動而毫無主動的做法。於是,香港在數十年間,由客家鄉村變了廣州人的大都會,原居的客家人只敢跟小孩講粵語試問這有誰會看得起客家?活得沒有尊嚴,那生命的意義還安在?所以我要講客話,去保存自己的尊嚴,不急著去被人同化,就是全世界的客家人都不肯講,不會講客話時,我仍要保持體內的骨頭能撐得起自己!因為放棄客語只會破壞客家人的形象,只會招來更大的羞恥!很多客家人有一種錯覺,以為客話低俗,不雅。首先他們就犯了一個循環論證的毛病。如果只在不嚴肅、不正式的場合才講的一種語言,在大學講壇、國會等又講另一種語言,那前者的詞彙,肯定會此後者粗俗得多。現在既然沒人用客話讀書、講學,那客話只能在日常生活上使用,便願得它不夠雅了。偏偏城市中的客家人又只講了粵語、閩語或北京話時,那客話也只能留給鄉下人去講一些有關耕田掘地的事,客話那有不俗之理,需知道語言是生活的一部份,是反映和溝通生活的工具若只將客話局限在鄉間,在不正式的場合,客話就無法提升到各個領域,各個階層的水平,肯定就是死路一條;隨著華南的城市化而消聲匿跡!


這一切也只能怪客家沒遠見,沒知識,使祖宗的語言蒙羞,使子孫含冤受辱。相反地,粵語不但進入了電臺,電視,是擠身進大學講壇,使廣州人覺得講自己的語言光榮,現代化。客家人若不在這方面『改善』客話,改善支客家人的形象,只會成為別人的笑柄。太有禮貌太客氣了客家人太有禮貌,太客氣了,所以,來了廣東八百年,去廣西、臺灣超過三百年還當自己是客人而非主人,讓別人有機可乘。於是,無論在家裡或在外頭,客家人只要碰上非客家人,都以對方的語言來以對方的語言來遷就,使別人沒有覺得尊重客家人的必要!客家人不將自己當是主人的苦果,便是讓大量廣州人遷入香港後,將廣州人視作『本地人』,自視為『客家人』,而將自己世代生存的地方視為『客地』,然後又叫自己的子孫去講廣州話,將客話斷送在自己手上。我們再看看廣州人,將香港不同族群來來源的人同化後,近年又移民加拿大、澳洲,竟然在那邊建立了了唐人街,自己的學校、電臺、電視臺!展示了廣州話無處不在的生命力。客家人能學廣州人的一成已經夠使客語生存下去了,偏偏客家人的心態就是那麼陳舊、落後,結果只有面臨淘汰的命運。


客家話在三十名內

世界上現在僅存約六千種語言,約是上世紀末的一半,像不少的動植物一樣,有些弱勢語言只剩下幾個人講,馬上就要淘汰。但是若以人口計算,客語在頭三十名內,照算是沒那麼快會消失的。可是,客話每年流失的人口,也是世界之冠,這世是拜客家人落後的心態所賜。我堅持講客話,不是要反潮流;而是要迎合環保、文化保存的潮流。動植物絕種以後便不能再復活,同樣,語言死了也不能復生。若要對得起子孫,不僅要愛護環境,挽救瀕臨絕種動物,而且還要照顧弱勢語言,講弱勢語言,保存祖先積存下來的文化寶藏。我對客話的前途並不樂觀,因為多數的客家人心態仍未夠現代化。有些只有一百前的中原心態,認為自己是『僑居』在南方的中原人,根本不想與別人爭長短。有些只有三十年前的心態,以為自己的方言是鄉下話,低俗話,拼命去學別人的話言來將自己『現代化』,回過頭來又恥笑會講客語的人落後、卑劣。很少人會落實行動,將客話的地垃提高,與世界的脈搏共同進退。很少人會知道,丟掉了客話,不僅無法與祖先溝通,更無法面對子孫及別的族群,而且更是中華文化的罪人,世界文明的蠢蟲。我希望,在淘汰了那些陳舊、落後的客家人之後,還有足夠的客家人口,去維持客家文化和語言而我是永遠不甘心被『淘汰』的一個。


來源:安小九客家網




【精彩文章 推薦閱讀】

客家人物|牛逼梅州人(名單)

吳曉暉(女)  簡歷

黃明忠 簡歷

收藏‖廣東省各市縣得名的由來

廣東現任女市長名單

劉珊 簡歷

黃雁行 簡歷

王天廣 簡歷

市級黨委政府一把手都有誰?

李政華 簡歷

曾敬東 簡歷

他是梅州客家人,官職副國級領導人,仍講一口流利的客家話..

黃雪平簡歷

客家人摘捻子

名人家譜|黃華華的族譜

相關焦點

  • 厓系客家人,厓講客家話!
    客家話簡稱「客語」是我國的七大方言之一集中分布在粵東、閩西、贛南並被廣泛使用於中國南方以及馬來西亞等國的華人社區根據《寶安縣誌記載》改革開放前的深圳說客家話的人口佔56%,說粵語的佔35%原居民當中有近六成都是客家人而深圳本地的客家話又分為龍華客家話、龍崗-坪山客家話、羅湖-鹽田客家話大鵬客家話、西部客家話和中部客家話不說別的就說深圳的「圳」字就是客家地區中的常用字在客家地區,田地的水溝就叫「圳」
  • 客家人說客家話,為什麼廣東會有客家人,客從何處來
    那麼,對於廣東人所說的粵語,許多外地人是聽不懂的,但是客家人和潮汕人卻很輕易就能懂客家話被認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歷史上曾是蘭芳共和國境內主要流通語言之一;也曾是太平天國的「國語」,還被廣泛用於其官方文書中 。
  • 首領是客家人,太平天國的官方語言是客家話嗎?
    太平天國運動有一個特點:它的中上層領導人,那清一色都是客家人。太平天國集團形成的重要原因就是當時兩廣地區的土客械鬥。那麼:太平天國政權的官方標準語是不是客家話呢?不過,如果是這樣,那就很奇怪了,因為太平天國雖然起源於客家地區,但後來的統治重心是在長江流域,而且太平天國雖然高層是客家人,初期大部分人員也是客家人,但擴張後,其內部大部分人實際是湖廣人,廣西客家人並不多,而客家話又是相當難以理解的一種山地漢族方言,把客家話定為官方語言,真的能夠很好的通行全境嗎?
  • 「我是客家人 我說客家話」將在客家祖地寧化舉行
    現由寧化縣旅遊局、寧化縣文體廣電出版局和福建星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中國推介——我為家鄉代言》系列活動——「我是客家人  我說客家話」將於5月26日晚19點30分在寧化世界客屬文化交流中心廣場舉辦,活動將通過朗誦詩詞、唱客家山歌及童謠、小品表演等形式,向社會展示客家文化藝術,活動將全程用客家話主持和演出,屆時還將對揚州八怪之一伊秉綬的書法精神進行宣傳,主辦方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寧化人更了解寧化的客家文化
  • 會講不會寫的客家話
    繼承弘揚客家文化是客家人義不容辭的責任。面對日漸式微的客家文化,一些人積極呼議,一些人身體而力行。繼承、學習、使用、推廣客家話,成了很多人的共識。可是,在學習使用推廣客家話的時候,有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就是:會「講」不會 「寫」。因此,解決「客家話怎樣寫」是個很緊迫的問題。本文結合客家基本知識,作個拋磚引玉。 解決客家話怎樣寫之前,要先搞清楚什麼是客家人。
  • 拿什麼證明你是客家人?
    因為我在廣東出生?因為我父母是廣東人?還是因為我的戶口在廣東? 到底廣東人是根據什麼認定自己是廣東人的?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根據方言,其次是血緣關係,第三才是地緣關係。也就是說,人們是根據鄉音,從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同鄉的。人在廣州不講白話未必認同你是廣州人,就算你生活在梅州,但不會說客家話,你也不算客家人;你的戶籍是潮州,但你不會說潮州話,走到街上也不會有人當你是潮州人。
  • 客家人卻以講客家話為恥,算不算一種悲哀?
    「我們家鄉的很多人以說客家話為恥,他們到了珠三角打工竟然不願意和家鄉人說客家話,而是說白話,好像說客家話低人一等。」我們都知道,客家話(簡稱客語),是漢族客家民系的母語,分布區域非常廣泛,遍及中國東南沿海、南部、西部等省份、香港新界北區、臺灣、海外客家人移民地區(如新馬泰、印尼及歐美等國)。客家話被認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
  • 講客家話的人越來越少,拿什麼來保護我們的母語!
    客家話是作為判斷是否為客家人的最直觀的條件,而客家話也是客家人區別於種族或最顯著特徵。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講客家話的人越來越少,客家話正在慢慢流失。有資料顯示,客家語被認為是地球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之一!近20年,全球會說客家話的人由6000多萬減少到不足3000萬。
  • 經得起千錘百鍊,方能配得上客家人三個字
    在侯孝賢的半自傳電影《童年往事》(1985)中,祖父母輩和父母輩都講一口濃厚鄉音的客家話,家裡的年輕人多數時候都講國語,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少講客家話,甚至完全不會講。那麼,如果客家後代不會講客家話了,他們還是客家人麼?
  • 龍泉山上客家話
    白桂斌攝(人民圖片)客家話是四川龍泉山一帶的語言之花,至今仍然在這塊土地上簌簌綻放,讓這片豐美的土地更加繽紛多彩,溫潤迷人。我與龍泉山的客家話結緣就像是命中注定的。大學畢業後,我到成都龍泉驛教書。後來我才慢慢搞清楚,這一帶及周邊的清水特別是洛帶等「東山五場」等都是客家人聚居區(「東山」是龍泉驛區及周邊的市民對龍泉山的稱呼),他們把300年前祖先「湖廣填四川」時從廣東、江西、福建帶來的客家話幾乎像傳家寶一樣完好地保存到現在。
  • 客家話:最不應該消失的方言
    世界上現在僅存約六千種語言,約是上世紀末的一半,像不少的動植物一樣,有些弱勢語言只剩下幾個人講,馬上就要淘汰。但是若以人口計算,客語在頭三十名內,照算是沒那麼快會消失的。然而,有資料顯示,客家語被認為是地球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之一!
  • 比粵語更古老的客家話:最不該消失的方言,卻是衰弱最快的語言
    第三次:宋元之際客家人由贛南、閩西徙居粵東以及廣西欽州、廉州地區;宋末蒙古元人南下,客家人第三次遷徙,到達粵東、粵北,客家話隨之擴散到那一帶。「客家」之稱也許是相對於當地有土地的「主戶」而言,亦或是對當地少數民族「土家」而言。源自中原的客家人三次南遷長達千年,深刻地影響了所到之處的方言,至今仍能觀察到某些痕跡。
  • 尋根系列(序):漂泊的客家人,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叫客家人嗎?
    「我從深圳來啊。」「你是深圳人,為什麼來我們湖南呢?」「因為湖南是我媽媽的老家啊,我們跟媽媽回老家的。」「湖南是你媽媽的老家,那你的老家在哪裡啊?」「我的老家在梅州,我是客家人。」「你是客家人啊,客家人是少數民族嗎?客家話就是廣東話嗎?」然後Cathy便答不上來了。Cathy姐妹倆都出生在梅州,生長在深圳。阿公阿婆常叫她們客家妹,有時會跟她們講客家話,但家裡和幼兒園都是普通話環境,她們不會講客家話,也不了解客家的文化和習俗。
  • 粵語,客家話,潮汕話:廣東三大方言爭鬥史,客家人必須要了解
    同樣道理,多數北方人對「廣東話」的印象就是「一種我聽不懂的話」。其實,廣東的漢語主要分為三類:粵語、客家話和潮汕話,分別為廣府人、客家人和潮汕人使用,三種方言在歷史上進入廣東的時間和方式都有相當大的差別。
  • 四川有數百萬的客家人,至今講著客家方言,廣東客家人快來認親
    在四川,有數百萬人的客家人,他們都說客家話,他們的祖先來自廣東等地區。在湖廣填四川的時候,這些客家人舉家遷往了四川,並在四川生根發芽,繁衍至今有數百年。但是他們的語言一直保留有自己的特色,客家話也一直一代代的相傳,及至今天,四川地區的客家話依舊能和廣東地區的客家話順暢交流。
  • 客家話:一種廣泛而又「固執」的漢方言!
    客家話在廣東粵西湛江的吳川廉州等地也叫涯話,使用者達600萬人,之所以叫「涯」,來源可能是等同於客家話「我」的同義,比如客家人經常把「我是客家人」說「涯是客家人」,只不過不讀普通話的「ya」,而讀「Eai」,類似普通話的「捱」讀音。
  • 漸漸失傳的中國方言:南方的客家話
    我和一些家人會使用客家話。」21歲的王中學時離開了他的農業小鎮,到縣城讀書,如今在中國國際大都市之一廣州上大學。一起說客家話,仍然是把王與他在沙口的祖父母和在佛山的父母聯繫在一起的紐帶,但是情況正在發生改變。他的弟弟給家裡打電話的時候,每個人都把語言從客家話轉向普通話。
  • 客家話水平測試題!據說連正宗的客家人都不一定能全答對
    客家話,是客家人的母語。作為土生土長的梅州客家人,小編深感慚愧,受普通話及其他外語影響,小編已經說不出標準的客家話了,小編的客普話倒是很標準。突然冒出的「客普話」,雖然很好笑,但同樣很心酸,因為我們的語言文化正在不斷的流失。
  • 客家話你我他,你是怎麼說的,和我說的一樣嗎?
    客家常用人稱:你、我、他,是怎樣說的呢?普通話裡「我」在客家話裡該怎麼說呢?「崖」、「涯」或者下圖中的字呢?估計有些人從圖片已經看出來了,沒錯,那就是梅州客家博物館大門進去後第一眼看到的大字,這就是我們客家人的「我」字。不知道你們怎麼看,反正小編我就只認這個字。
  • 客家人遷徙了上千年,為何客家人的語言不會變,向心力如此強?
    客家人南遷,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旱災和黃河泛濫成災,大批居民以村莊為單位往南遷徙。所以贛南各村,有的只隔著一條河,說的話,都有不一樣的,因為他們是分兩批次,從不同的中原村落遷徙過來的。我是贛南寧都縣人,我們縣各個鄉鎮和各個村落,說的客家話,音調都有差別,一聽就聽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