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說客家話,為什麼廣東會有客家人,客從何處來

2020-12-20 感悟生活品味人生

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要是沒有在一個地區長期生活過的人,想要聽懂當地的方言,那是非常難的。那麼,對於廣東人所說的粵語,許多外地人是聽不懂的,但是客家人和潮汕人卻很輕易就能懂

客家話被認為漢語七大方言之一。歷史上曾是蘭芳共和國境內主要流通語言之一;也曾是太平天國的「國語」,還被廣泛用於其官方文書中 。

儘管和少數民族長期交融,間接導致了客家話的多樣性,也在不同程度上夾雜了畲、瑤、黎等少數民族的方言成分,但是從整體上看仍保持著客家話的主體性。這也是因為客家人具有獨特的漢民系穩定群體的歷史淵源,特別是受嶺南山脈的阻隔,所受其他語言的影響滲透較少,才有可能保存一種較古的方音,形成客家話的特色,並且世代相傳至今。客家人不斷遷徙,在由北至南後又遷居全國乃至世界五大洲各地的過程中,在環境的壓迫下形成了吃苦堅強、團結進取的精神。

隨著了解的深入,發現大家雖然都為客家人,但所說的客家話卻都有所不同,特別是縣南部的和縣北部的,果然應了那句話: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然而即使如此,很多時候並不是非得需要普通話才行,這在上一輩中得到充分體現。我並不是抵制普通話,只是這樣的現象一直令我充滿疑惑,亦擔心這種廣泛存在並有著悠久歷史的漢語方言會逐漸消亡。

我們在研究苗瑤畬三族語糸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三族都存在「捱話」。在三族發源地的懷化地區特別明顯:外婆稱為「捱婆」,父母親稱為「捱公」「捱母」或「捱媽」。吃飯也叫「食」或「咔」,睡覺也叫「困」,與客家人發音幾乎一樣。這表明,畲語土話在客家人中保留不少。

而山東話和四川話非常接近普通話,尤其是山東話,幾乎沒有差別,所以,如我以前說過的。一種方言能聽懂60%以上,那麼不用學也可以交流了,而山東話屬於90%以上都聽得懂,可以這麼講,對於已經懂普通話的人來說幾乎是沒有語言交流阻礙的,是不用學也懂的方言。

相關焦點

  • 客家人:「客」從何方來,「客」到何處去?
    「我不會,我是客家人,說客家話。」「客家人?少數民族嗎?」這是很多人的誤區。其實除了粵語,廣東還有客家話和潮汕話兩大語系,但因為說粵語的人數最多,加上經濟最發達的是講粵語的珠三角地區,因此很多人誤以為粵語是所有廣東人的母語,而客家和潮汕人常常就被忽略掉了。
  • 香港客家人:為什麼我還要堅持講客家話?
    其次,目前國內所有的學校都是用普通話教學,這導致會講客家話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不過,作為香港90後的年輕人,我依然每天講著客家話。去年的某一天,我和朋友吃飯時,由於有事要打電話回家,被一位朋友聽到我講客家話。那個朋友是個廣州人,在國外唸完書以後,來香港不太久,但很喜歡香港的生活方式。他等到我一放下電話,便很好奇的問我:「為什麼你還講客家話 ?」
  • 厓系客家人,厓講客家話!
    據估計,全球約有八千萬客家人有五千萬分布在中國南方各大省市而廣東省本地客家人數達到2500萬左右佔到廣東本地族群的三分之一客家人,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從這時起,大批的客家人從惠州、河源、興梅地區紛紛遷來深圳鹽田、大鵬、龍崗、坪山、龍華、觀瀾、西麗、石巖、布吉,蓮塘等地,開始了深圳客家人的創業史。大萬村的曾姓,就是在清朝康熙年間從五華遷來坪山的。客家方言很難懂!
  • 粵語,客家話,潮汕話:廣東三大方言爭鬥史,客家人必須要了解
    客家話顧名思義,即客家人說的方言。雖說有人認為客家人的南遷史可以追溯到東晉,但是就地方志書來看,客家人遷入嶺南的時間比廣府人和潮汕人都要晚。當時廣東各地肥沃的平原地區已經基本開發完畢,所以客家人往往聚居在開發不易的山區,如興寧、梅州等地。宋初《太平寰宇記》中記載興梅地區仍以畲瑤為主,梅州客家不過300餘戶,潮州更是沒有客戶。
  • 在廣東,客家人真的很強大,為什麼深圳對廣東沒多少歸屬感
    在廣東,客家人真的很強大,為什麼深圳對廣東沒多少歸屬感 廣府人是第一代移民,秦漢時期自關隴移民至此。潮汕人是第二代移民,隋唐時期自河間移民至此。客家人是第三代移民,宋元時期自錢塘移民至此,因為最後來,故被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稱為「客」。
  • 客家人屬於漢族還是少數民族?細談客家發展史:「客」從何方來
    在北方的廣東客家人經常會經歷以下對話:「我是廣東的」「那你教我一句粵語唄。」「我不會,我是客家人,說客家話。」「客家人?少數民族嗎?」其實除了粵語,廣東還有客家話和潮汕話兩大語系,但因為說粵語的人數最多,加上經濟最發達的是講粵語的珠三角地區,因此很多人誤以為粵語是所有廣東人的母語,而客家和潮汕人常常就被忽略掉了。
  • 客家人從何處來?客家為什麼不是少數民族?
    魏晉以來,那些依附在地主豪紳門下充當佃農的流民被稱之為「佃客」;到了宋朝,官府錄入戶籍時會依據有無田產將人口分為「主戶」和「客戶」;明清時期,為了和土著居民加以區分,那些寄居本地的外地人都被稱為「客籍」。與「主」相對,「客」總是一個無所倚恃,又疲於奔忙的形象。一聲「客家」也道出了這個背井離鄉的族群1700多年來顛沛流離的辛酸史。
  • 四川有數百萬的客家人,至今講著客家方言,廣東客家人快來認親
    在四川,有數百萬人的客家人,他們都說客家話,他們的祖先來自廣東等地區。在湖廣填四川的時候,這些客家人舉家遷往了四川,並在四川生根發芽,繁衍至今有數百年。但是他們的語言一直保留有自己的特色,客家話也一直一代代的相傳,及至今天,四川地區的客家話依舊能和廣東地區的客家話順暢交流。
  • 拿什麼證明你是客家人?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位廣州人,潮州人,梅州人,在廣東出生,吃廣東米,飲廣東水長大,從小到大你填寫簡歷時,籍貫一欄都是填廣東。但有一天,有人問你:「你有什麼證據證明你是廣東人呢?」你脫口而出的回答是什麼?因為我在廣東出生?因為我父母是廣東人?還是因為我的戶口在廣東? 到底廣東人是根據什麼認定自己是廣東人的?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根據方言,其次是血緣關係,第三才是地緣關係。
  • 首領是客家人,太平天國的官方語言是客家話嗎?
    古代和現代完全不一樣,大規模推廣普通話是近現代,工業化時代的事情,以古代的社會組織結構,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是待在自己的家裡種田,哪會說普通話啊。太平天國早期主力都是貧困的山地客家農民所以,古代絕大多數人是只會說自己家鄉的方言的,少量受過教育的人,商人等才會通用語——明清官話,也就是現在普通話的前身。
  • 經得起千錘百鍊,方能配得上客家人三個字
    他們的人數不如北方民系、吳越民系,在廣東也不如廣府民系、潮汕民系高調,廣府和潮汕的方言和美食聞名全國。如果你身邊有客家人,你會發現他們低調、實在、不排外,這也許是因為客家人在歷史上就常常「獨在異鄉為異客」,性格沉穩而不張揚。
  • 客家人從何處而來?
    魏晉以來,那些依附在地主豪紳門下充當佃農的流民被稱之為「佃客」;到了宋朝,官府錄入戶籍時會依據有無田產將人口分為「主戶」和「客戶」;明清時期,為了和土著居民加以區分,那些寄居本地的外地人都被稱為「客籍」。 與「主」相對,「客」總是一個無所倚恃,又疲於奔忙的形象。一聲「客家」也道出了這個背井離鄉的族群1700多年來顛沛流離的辛酸史。
  • 廣東客家人這裡來!
    客家人是在中國長期歷史中形成的漢民族內一個特別民族。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文化是中原古文化的延伸和擴展。廣東客家是指廣東地區的客家,廣東是中國擁有客家人數最多的省份,他們大多位於河源、惠州、梅州,主要是講客家話。
  • 尋根系列(序):漂泊的客家人,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叫客家人嗎?
    「我從深圳來啊。」「你是深圳人,為什麼來我們湖南呢?」「因為湖南是我媽媽的老家啊,我們跟媽媽回老家的。」「湖南是你媽媽的老家,那你的老家在哪裡啊?」「我的老家在梅州,我是客家人。」「你是客家人啊,客家人是少數民族嗎?客家話就是廣東話嗎?」然後Cathy便答不上來了。Cathy姐妹倆都出生在梅州,生長在深圳。阿公阿婆常叫她們客家妹,有時會跟她們講客家話,但家裡和幼兒園都是普通話環境,她們不會講客家話,也不了解客家的文化和習俗。
  • 客家人是來自何方的「客」?這支龐大漢族民系,有哪些特點?
    有次去廣東,朋友問:「懂白話嗎?」還以為白話就是普通話,很自信的點點頭:「懂。」等他一開口,當場懵住了,原來「白話」所指是粵語。之後才了解,廣東存在三大地方語系:粵語、潮汕話、客家話。 說客家話的是客家人,沒有經過特別學習,一般人想聽懂相當難。
  • 客家人遷徙了上千年,為何客家人的語言不會變,向心力如此強?
    客家人,是逃荒,避難,戰亂所形成的一個群體。包括漢人部分少數民族在內逃難,流浪者。他們在所暫留居住的地方都有本地原來居民。所以他們的到來就稱為客家人了,這個群體就形成客家族群體。客家人南遷,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旱災和黃河泛濫成災,大批居民以村莊為單位往南遷徙。所以贛南各村,有的只隔著一條河,說的話,都有不一樣的,因為他們是分兩批次,從不同的中原村落遷徙過來的。我是贛南寧都縣人,我們縣各個鄉鎮和各個村落,說的客家話,音調都有差別,一聽就聽得出來。
  • 你知道,洛帶客家人的來歷嗎?
    2006年,剛來洛帶的時候,對洛帶客家文化一無所知,聽到客家人講話個咯個攏的就感覺好笑,後來多聽慢慢也習慣了,並且還能學著去聽懂客家話,去說一句客家話,對客家人的感受也更深一層。洛帶鎮政府著重在打造客家文化,在洛帶仿照福建土樓興建了博客樓土樓,打造了博客小鎮、中國藝庫、溼地公園等景區。
  • 「我是客家人 我說客家話」將在客家祖地寧化舉行
    現由寧化縣旅遊局、寧化縣文體廣電出版局和福建星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中國推介——我為家鄉代言》系列活動——「我是客家人  我說客家話」將於5月26日晚19點30分在寧化世界客屬文化交流中心廣場舉辦,活動將通過朗誦詩詞、唱客家山歌及童謠、小品表演等形式,向社會展示客家文化藝術,活動將全程用客家話主持和演出,屆時還將對揚州八怪之一伊秉綬的書法精神進行宣傳,主辦方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寧化人更了解寧化的客家文化
  • 客家人是少數民族?
    客家人不是少數民族,他們只是漢族的一個支系而已。客家人就是漢族人!他們是漢族的一個重要民系!客家人是以客家方言為母語的一個漢族民系,是中國南方廣東、廣西、福建、江西、臺灣等省的本地人之一。客家古居民客家語在非正式場合又被稱為客家話,按不同口音又可分為梅州話【包含梅縣話、蕉嶺話、興寧話、五華話(長樂腔)等,一般是以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的梅縣話作為代表。】、惠陽話、惠州話、河源話、贛南話、汀州話等。
  • 客家人為何自稱為客家,原來如此!
    客家是一個在福建和廣東遷徙數千年的沉默的群體,在兩百年前在廣東被喚醒並開始影響中國。從那時起,據說在有太陽的地方有中國人,在有中國人的地方有客家人。那麼,客家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只有這些會說客家話的人最終成為「客家人」?1815年,東莞、惠州、博盧發生多起戰爭,當時擔任惠州豐湖學院院長的徐旭應學生要求,解釋了為什麼客家人住在當地。幾百年來它一直被稱為「客人」。他說:「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中原衣冠舊族,忠義之後也……客者對土而言。土與客之風俗語言不能同,則土自土,客自客。土其所土,客無所客,恐再千數百年,亦猶諸今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