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身段表演為戲曲舞臺塑造人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0-12-19 沒法得到幸福的

戲曲身段課是形象教育和直觀教學,是每個從事戲曲演員必備的表演課程之一,戲曲演員在學習了本行劇目後,再通過學習戲曲身段功,能給所學劇目起到基礎輔助作用,同時又能掌握所學劇目以外的表演技術技巧,從而為戲曲舞臺上的創編積累元素而打下瓷實的基礎。戲曲身段訓練的必要性一個好的戲曲演員在藝術成長的過程中,身段功的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戲曲表演的「四功」一唱、 念、做、打是戲曲表演的基本表現手段,而「五法」一手、眼、身、法、步則是這些手段的具體運用方法和要領。

戲曲身段屬於「四功」裡的「做」,由於我們戲曲舞臺所演的劇目和所扮演的人物各自存在著不同和差異,所以在具體處理上也不能等同,無論演文戲或演武戲都離不開戲曲身段表演。如《廉錦楓》這齣戲,演員上場前內唱【反二黃導板】,以先聲奪人之勢,讓觀眾可欣賞到演員委婉動人的聲音,然後是演員的上場,通過演員的各種腳步、眼神、手勢、身段造型等一系列的戲曲舞蹈身段動作技巧,在伴以戲曲音樂的配合下,演員將廉錦楓像魚兒一樣地在水中自由潛泳的情景,活靈活現地呈現給觀眾,使觀眾仿佛覺得這個演員所扮演的人物就是真實的再現。

如果演員沒有經過戲曲身段功長期嚴格的訓練,那麼演員在戲曲舞臺上很難自如地表現人物,我們常說「臺上一步走,就知有沒有」,無論是走還是眼神等等動作,都離不開我們平常的戲曲身段課的嚴格規範練習,所以說戲曲身段功的練習,對於每個從事戲曲表演的工作者都是必學的課程,戲曲身段表演在戲曲舞臺上無處不在,為戲曲舞臺塑造人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戲曲身段教學的示範作用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和眾多現代化教學的設備出現,好的教學效果總是伴隨著科學的教學方法而取得,因時代的需求也產生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如:在一些其他教學中使用了多媒體輔助手段。

但在戲曲身段教學中,示範教學不但沒有被我們]戲曲教學者遺棄,反而繼續沿用,並發揮著其巨大的作用,作為戲曲的一種傳授知識和技能的主要教學方法,示範教學在戲曲教學中仍然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對於戲曲身段這類具有抽象的形式,在教學中,如果只用語言表達,學生是難以在短時間內掌握的,所以必須輔之以形象教材一示範, 教師以清晰規範的動作示範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去觀摩,通過模仿進行感知,再經過反覆練習才能理解掌握所學的技能。如,身段腳步的練習,慢步(青衣步)和快步(花旦步)的要領都是有所不同的,青衣步要求穩重大方、高貴典雅,而花旦步要求輕快活潑,婀娜多姿。

在教學中,示範首先起到主要作用,教師給學生示範手位、腳位的基本動作,並用語言給以輔助,其次講解並示範腳下以及頭、腰的運動規律和要領,同時讓學生學習掌握慢步與快步在速度上的不同之處,伴以身體和眼神的不同變化,讓學生能清楚地看到兩種不同步法的要領的直觀感覺。再如,三尺長水袖的動作要求指、腕、肘、肩相互協調統一,以提袖動作為例:從動作幅度來講是挑指、沉腕、收肘的運動過程,而手指的活動又在整個動作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這些要領對初學者來說是難以理解和掌握的,這就需要教師以具體的動作做出示範。

此時,教師可以不用穿著水袖,而是先給學生指明。技巧需要用力的膀臂部位,以及清楚的示範指、腕、肘、肩的動作,讓學生清楚地感受到整個手指直至手臂在袖內完成的整個動作,之後讓學生進行要領模仿,學生基本掌握後,教師再進行穿著水袖示範,如果沒有這個要領動作示範過程,而直接穿著水袖教學,就會給學生造成認識上的混亂,並出現理解上的偏差,學生的學習進度也會因此受阻。

在教學中尤其是在對低、中年級的學生示範教學時更為重要,示範不準確會影響到學生將來的發展,教師應根據教的對象的不同而進行不同的示範教學方法。對於低年級的學生,教師應做到多做示範,對於高年級的學生示範同時應著重於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如果一味地只用一種示範教學方式,學生的求知慾和創新能力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戲曲表演身段基本功(一)
    前言我國戲曲藝術,有『唱,念,做,打』四種表演功夫。在戲曲的教學上,對於四種表演功夫,都有一套較完整的訓練方法。凡是學習戲曲的學生,都必須受到這些基本功的訓練,將來才能擔負起舞臺上的創造任務。這本教材的編寫,是戲曲舞臺上『做功』的基本訓練。所謂『做功』,即是演員在舞臺表演時,所運用的舞蹈動作和靜止『亮相』的身段。它是舞臺上表達人物思想感情,刻化人物性格必不可少的重要藝術手段。
  • 中國傳統文化,戲曲文化,現代戲塑造人物的成功範例
    戲曲觀眾通過演員的歌、舞、神情技藝,感受人物的命運和主題思想,這也是戲曲與話劇表演的根本區別之一。現代戲的導演和演員要展開豐富的藝術想像,把蘊藏在劇本中的「可舞點」挖掘出來,根據戲曲的美學精神創造身段舞蹈。
  • 打擊樂與戲曲表演相映生輝和節奏
    戲曲是以虛擬為主要表現形式、「四功五法」為主要表現手段的綜合性舞臺藝術,是我國特有的、獨具風格的戲劇形式。戲曲音樂是中國戲曲的重要組成部分,分為文場、武場,文場指管弦樂,武場指打擊樂。戲曲舞臺上,演員外在的形體動作和角色內在的感情變化通常是統一的。但是,也會出現動作和感情不相同的狀況,即內心感情非常激動而形體動作的節奏則相反。(二)交流感情藝術舞臺上人物的感情交流,是指「情感的交接傳遞,它起著適應感情和促進感情變化的作用。」
  • 淺談戲曲表演動作、節奏及情境的「韻律」美
    一、戲曲表演動作的"韻律"美戲曲表演是由"動源"向"動端"的連續表演,其中"動源"是指表演動作的發力點,即腰,稱之為中軸.腰不僅僅是舞蹈、戲曲動作的發力位置,也是生活中的一切發力源.戲曲表演者在舞臺上以腰部中軸為發力點,與眼睛神態緊密聯繫起來
  • 「戲碼頭開課了」戲曲舞臺上的表演功法
    一段婉轉悠揚的唱段可能無法引起戲曲「門外漢」的共鳴,但一段功夫活兒,肯定能夠引來叫好連連。今天的《戲碼頭》小課堂,將為大家講解戲曲舞臺上的功法,有別於我們之前科普的戲曲「四功」,這裡的功法主要指整體的表現形式,結合了「做」「打」和「舞」!
  • 戲曲的虛擬動作在創造虛實結合的舞臺形象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摹象戲劇憑藉寫實的布景、道具顯示劇情規定地點,舞臺空間是固定的;舞臺時間與劇情規定時間是同一的。意象戲曲不憑藉寫實的布景、道具顯示劇情規定地點,要通過演員的唱念做J和虛擬表演來體現劇情規定地點,舞臺空間是不固定的;舞臺時間與劇情規定時間是不統一的。因此,它們獲得了表現上的高度自由。在戲曲的舞臺時空形態中最引起人們關注的是舞臺空間形態。舞臺空間形態與戲劇環境的創造有關。
  • 戲劇表演中,對演員有怎樣的身段要求?
    戲曲,作為我國傳統的曲藝藝術,近些年得到重視與喜愛,新曲目的編排得到重視,許多具有文化內涵的節目登上舞臺,甚至是國際舞臺。戲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在新時代弘揚時代精神和傳統文化,受到不同年齡段觀眾的喜愛。戲曲表演形式不僅包括演唱表演,而且包括身段表演,如果將演唱表演與身段表演割裂開來,那麼不利於戲劇表演的欣賞,也不利於表演效果的充分發揮。
  • 戲迷界|戲曲表演藝術中的眼神運用分析
    戲曲表演最初在露天戲臺之上,演員通過眼神將人物的內心情感與個性特點與觀眾進行互動,可見眼神在戲曲表演中具有重要的畫龍點睛的作用,恰當的眼神應用可以將人物的內心活動表現出來,為人物的塑造創造更好的條件。因此優秀的戲曲演員都非常善於通過眼神的運用,來鮮活人物,來傳達感情,進而使觀眾產生情感的共鳴。
  • 追求神似,是戲曲塑造人物形象所運用的意象化方法的實質
    我國話劇舞臺上許多成功的人物形象,比如《茶館》中的王利發、常四爺、秦二爺、康順子、龐太監、松二爺、劉麻子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就是這麼塑造出來的。作為意象戲劇的戲曲,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強調主體情志的作用,以傳統藝術美學中的神貴於形的原則為指導,對神與形關係的處理恰與摹象戲劇相反,不把形似作為先決條件,而把神似作為先決條件;同時根據神似的需要,處理人物的外部形態,在選擇、加工時,不僅要求集中、誇張,而且允許對客體物象做變形處理,以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 淺談:戲曲導演如何指導戲曲演員進行角色創造
    戲曲它是一門具有高度綜合性的表演藝術,是以演員唱、念、做、打的綜合表演為中心的藝術形式。「導演藝術」是創造戲劇舞臺演出的藝術。凡有戲劇性舞臺演出的地方,就應有「導演藝術」。   戲曲導演藝術的價值體現,應該說主要是通過戲曲表演藝術在舞臺上的完美呈現而得以最終體現的。可以說,表演和導演本身就是一對難以分割的孿生兄弟。導演的「導」和演員的「演」,都是建立在遵循戲曲藝術自身的美學原則與創作規律的基礎之上的。
  • 戲曲演員要結合人物的心理,用程式的外衣來表演和刻畫劇中人物
    由此可見,雖然戲曲具有的審美獨特的個性,在表演藝術教育中,卻都是以程式化為出發點或最終落腳點,可見程式化對於戲曲來說是何等重要。既然程式化在戲曲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那麼怎樣才能很好地運用它,並取得戲曲的精髓所在呢?活用程式是十分重要的。川劇藝術家周慕蓮有句名言「死學活用」。
  • 戲曲表演藝術的形式,以及如何發展,漲知識了
    豆汁加糖,不成其為豆汁;冰棍火煮,不成其為冰棍,抽象的製作法是沒有的。所以,從事戲曲實踐的人不研究戲曲藝術的特殊手段,只抽象地講從生活出發,抽象地講斯氏體系的科學理論,那都要壞事的。在戲曲舞臺上,脫離開戲曲表演的特殊手段,就沒有戲曲藝術的真實,因而也不能反映生活的真實。這裡,我談生活的真實和戲曲舞臺藝術的真實,主要是從表演的角度來談。
  • 關於戲曲舞臺上的「龍套」,你知多少?細說戲曲龍套的藝術魅力!
    出現在舞臺上的四衙役、四大兵、四家丁、四轎夫、四太監、四丫鬟,都不過是劇中所需生活內容的一種代表。因此,《空城計》裡司馬懿兵臨城下時帶領的大軍是四龍套;馬謖將人馬撥與王平一半到山下扎一小營時,王平的人馬也是四龍套;趙雲從列柳城回防的軍隊還是四龍套。所以說龍套在戲裡是生活的一種抽象化的表現,它不反映具體的生活內容。其次,龍套在舞臺上的表演,僅是起一種符號的作用。
  • 戲曲表演的程式性,應求戲曲表演必須照顧到形神兼備的內外關係
    沒有程式,就沒有戲曲的表演藝術。在戲曲舞臺上,生活的自然形態和任何-種表演因素,如果不轉化為程式,就不能統一於戲 曲的舞臺演出風格中。所以,演員不掌握程式技術和技巧,簡直就不能登上戲曲舞臺。我們的戲曲演員,從小要接受嚴格的程式訓練,打下堅實的唱、念、做、打的基礎。
  • 「戲曲知識」戲曲表演的四種基本功(唱、念、做、打)(續)
    戲曲的唱,從來不是穿插在戲裡的獨立的聲樂表演,而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優秀劇目,安排唱段是根據劇情的需要,人物性格、思想、情緒發展的需要。通過優美的音樂形象來豐富和加強文學形象,訴諸觀眾的聽覺感官,正象做和打通過優美的舞蹈形象訴諸觀眾的視覺感官一樣。因而戲曲的唱,演員的技巧和修養都是決定藝術創造得失、高下的重要因素。
  • 聊聊戲曲表演中的「絕活」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是說戲曲表演之不易,非須經過長期訓練不可。衡量一個劇種是大劇種還是小劇種、一個戲班是職業戲班還是業餘戲班、一個藝人是受過科班訓練還是半 路「下海」,其表演基本功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指標。然而,一個戲曲藝人要想走紅,成為有票房號召力的名角,僅有大家都須掌握的行當基本功還不行,還要有「絕活」。
  • 武戲——戲曲把子功
    把子功是衡量一個戲曲演員表演技術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把子功的基礎能力直接關係著戲曲武戲表演的質量。如戲曲中的倒右把、倒正步、刨把、打點、砍封點、踏右步等,從動作要領到基本套數,從表演規範到表演技巧,從正反把的多端變化到步法的頻繁進退,以及一些規範化要點、配合身段功和腿功的把子都應清楚明了,在表演時才能做到熟練運用。
  • 淺談:傳統戲曲中的小生角色表演教學
    我國傳統戲曲博大精深,它是民族文化的結晶,體現了民族傳統文化的價值體系和精神元素。傳統戲曲有數百種,每一個曲種都有許多不同的角色,其中小生角色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無論是京劇還是黃梅戲、淮劇、評劇,都有小生這一角色的應用。我們在舞臺上經常看到小生的表演。
  • 戲曲演員在戲曲表演藝術的教學中,要確立程式化的美學觀念
    當人們一談到戲曲的表演特性時,就必然會涉及程式性、虛擬性、綜合性、寫意性等。正因為是這幾點特性構成了戲曲藝術獨特的美學特色。其實,戲曲的美學特性最終都歸結到了「程式性」這一點上。戲曲表演程式來源於生活,經過了藝術的加工提煉後,成為搬上戲曲藝術舞臺的、被藝術化了的相對固定的生活表演方式。
  • 戲曲演員的表演是把內在東西變成外在的東西,從而創造了美的活動
    這類即興表演當然更是特殊情況,不足以表現戲曲舞臺藝術的規律性的東西。這只是證明戲曲演員舞臺意識是十分自覺清醒的,而且這正好證實了戲曲舞臺意識的另一個特徵:有規則的自由創造,意識清醒地顯露戲曲美學特徵,綜合性地利用戲曲藝術的表現手段。尤其是說明了,演員們在登臺之前,在他意識中就已經把某一個或某一些藝術形像構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