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系列之東漢末年張讓:史上最變態的太監,吃嬰兒補身體

2020-12-20 歷史臉譜

文/臉譜君

三國機密有一個橋段是張平假裝小黃門,潛入宮中頂替自己的皇兄,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對小黃門這個稱呼很陌生呀?其實它也是太監的一種稱呼,因為太監都是站在黃門下聽候差遣,所以稱之為「黃門」。

太監身體上有殘缺,導致心理發生扭曲,歷史上有很多的太監明明已經失去了生殖能力,卻依然要強娶良家婦女,以供玩樂。不過比起今天這位主角,他們還算正常些,東漢末年的大太監張讓,簡直是無惡不作,其罪行令人髮指,堪稱是史上最變態的太監。

01

張讓在漢恆帝時期就已經入宮當差,早年只是一名不起眼的小太監,經常被管事的大太監欺負。但張讓腦子機靈,在宮中很會說話,辦事利索,很快就得到了宮內各位主子的喜愛。也有了在漢恆帝面前露臉的機會,最後深得聖心。

後來漢靈帝即位,張讓升官加爵,被封為中常侍。當時的漢靈帝貪圖享樂,張讓為首的十常侍,變著法子哄他開心。張讓慫恿漢靈帝賣官賺錢,對朝廷官位明碼標價,在京官職的價格比地方官的價格高,各地縣官的價格不一。只要你給得起足夠的價錢,這個官位就是你的,那個年代才是真正地拼爹啊。

為了討好漢靈帝,張讓等人挖空心思,花樣百出。在宮內建了一個市場,仿造市井大街,讓宮女妃嬪假扮商人,兜售商品;漢靈帝則扮成顧客,與店主討價還價。不理朝政的漢靈帝每天都混在這人造的集市上,玩得不亦樂乎。

漢靈帝好色,荒淫無度,張讓獻計在西園建「裸遊館」。圓子內布置的猶如仙境,其中有一種名貴的荷花,名叫葉舒荷,晚上月亮出來了葉子才會展開。漢靈帝命宮女們都把衣服脫光了,裸體在園內嬉戲打鬧,漢靈帝每晚都來這極樂之地與她們廝混。

漢靈帝每天的生活都豐富多彩,他把這一切都歸功於張讓,還口口聲聲說「張常侍是我父」。

02

從此,張讓成了皇帝跟前的大紅人,仗著皇帝的寵愛,胡作非為,殘害忠良。不顧朝制,將自家的園子建得比皇宮還高,由於害怕被靈帝發現,騙漢靈帝說天子不能登高,會引來災禍。漢靈帝昏庸無道,竟然聽信了張讓的謊言。

有了權,有了錢,張讓希望自己可以長生不老,永遠享受這榮華富貴。為尋長生不老藥,張讓網羅天下奇士,有一個江湖術士號稱可以實現他的願望,他的秘方居然是日食嬰兒,啖其骨腦。張讓居然聽信了這個妖道的讕言,派人四處抓捕嬰兒,殺了做成美食,還吸食嬰兒腦髓,變態殘忍到了極點。

漢靈帝去世後,太子劉辯即位,此時皇室外強中乾,野心勃勃的袁紹帶兵進宮圍殺掌權的十常侍。張讓逃至黃河岸邊,見前無去路,而後有追兵,知曉自己命數已到,便跳河自盡了。

相關焦點

  • 古代太監怎麼宣洩欲望?有3種方法,最後一種最變態
    太監有沒有那方面的欲望?肯定是有的,因為太監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慾,雖然身體殘缺了,但是他們的內心是完整的,所以他們也有著自己的欲。那古代的太監怎麼宣洩欲望呢?有人不禁就會說,已經是太監了,被咔嚓過了,物件都沒了,還能怎麼宣洩!
  • 三國殺:三國殺的太監武將哪家強,東漢末年找張讓
    既然使用了三國時代作為遊戲背景,那麼三國中的各種文臣武將都出現在了遊戲中其中竟然還有以三國時期比較出名的宦官(也就是太監)做成的武將。今天大家就跟隨小輸的腳步一起來看看,在三國殺移動版中這幾個臭名昭著的太監又有怎樣的表現吧!
  •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太監排行榜第一雖然壞,卻撐起了半個明朝
    朱由校在生命最後時刻對魏忠賢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固然摻雜著個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認識到了魏忠賢在處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決,尤其是在維護大局、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的關鍵問題上  中國人誇獎一個人最高的讚美是什麼,就是前無高人後無來者的聖人,而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可是擔當起的沒有幾個人,可是這個魏忠賢絕對是其中的一個,當然在他身上不是誇獎,是嘲笑了,一直到1986年中國最後一個太監死去,
  • 太監宮女聯手坑掏空溥儀身體,長大後,溥儀反擊手段很噁心
    清朝末年,戰亂,饑荒,政治的崩塌,衝擊著中華大地。亂世之中自己能勉強自保就是天大的福氣,誰還能管的上別人!在這種搖搖欲墜的環境下,皇帝也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命運。溥儀在皇宮中一直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日子,太監想起來了就給一口吃的,想不起來就餓著。。到了1912年的時候,辛亥革命的爆發,更讓這個6歲孩子的生活雪上加霜。雖然溥儀依舊可以住在皇宮裡,但是已經不是當權者了。太監宮女徹底撕破了臉,經常早上到宮裡報個到就出宮去玩了,晚上對皇帝的照顧也更加變態。
  • 東漢怎麼搞得好?不會幹政的太監不是好宦官
    東漢的宦官問題又為何特別嚴重呢?又或者說,歷朝歷代都會有宦官的問題呢?本文試圖通過東漢的案例,為各位學友梳理一下「宦官」的問題。 從十常侍,到魏忠賢、李蓮英,太監的普遍形象是「奸」的。當然,偶爾也會出現蔡倫、鄭和這樣的「好」太監,但是總體上說,太監往往因為「把持朝政」,而成為「口誅筆伐」的「禍國殃民」者。東漢的傾頹,也與這個太監幹政有關。
  • 東、西二廠為何太監統領?中國太監機構演變史
    而在中國,最晚至西周時期,西周王室已經普遍使用閹人進行管理和服務工作。而宦官作為一種制度的確立,則是在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秦王朝時才真正確立的。秦朝建立之初,閹人地位低下,只是作為秦始皇身邊的家奴,負責後宮的內務雜役,沒有任何參政議政的權利。然而,秦始皇出在巡途中意外離世,掌握官僚集團最高權力的丞相李斯在這個時候犯下了致命的錯誤。
  • 到蘇州品味美食吃煞太監弄!太監弄裡真有太監嗎?
    太監弄位於江蘇省蘇州市最繁華的步行街觀前街中段南側,是觀前街的一條內街。也是蘇州著名的美食一條街。太監弄名的由來,與蘇州出產絲綢有一定的關係。在這裡,蘇州最有名的菜館依次排開。來蘇州必到觀前街,到觀前街則必去太監弄。你問理由?
  • 中國歷史上禍國殃民的六大亂政太監,竟有一位被封王
    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朱由檢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趙高,秦二世皇帝時丞相,著名宦官。秦始皇死後,趙高發動沙丘政變,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長子扶蘇自殺,另立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並自任郎中令。
  • 史上最為傳奇的太監,不僅恢復了生理能力,還被民間奉為神仙
    提起我國歷史上的著名太監(隋唐以前稱為宦官,為了行文方便,統稱為太監),可能很多人會想到趙高、張讓、魏忠賢等等。這些太監仗著昏君的寵信,專擅朝政、迫害忠良、禍國殃民,留下了千古罵名。當然,歷史上也有很多名聲不錯、很有作為的太監,比如東漢蔡倫、北宋李憲、明代鄭和等等。
  • 太監原來有這麼多種稱呼,古時候老公也是太監的叫法
    東漢之前,並非所有宦官都是閹人,宦官全面採用閹人是東漢之後的事。後來,宦官就等同閹人了。至於近代流行的太監一詞,最早出現在遼國的史書,原意泛指在政府機構裡工作的官員,閹人只是其中一部分。到了明代,太監才變得跟宦官幾乎等同,不過之間還是有差別的。所有太監都是宦官,但並非所有宦官都是太監!
  • 《清平樂》為何很少有太監的戲份?宋朝太監很守規矩
    細心的觀眾一定留意到,《清平樂》裡很少有太監的戲份。偶有出現,也是一晃而過。在古裝戲裡,太監往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清平樂》為何很少有太監的戲份?這與宋朝歷史上太監的「低調」密切相關。宋朝時期,太監很守規矩。太監,最初指的是高級別的宦官,後來泛指所有的宦官。
  • 史上最欠揍的穿幫鏡頭:太監吃沙琪瑪我忍了,這兩臺空調也穿越了?
    史上最欠揍的穿幫鏡頭:太監吃沙琪瑪我忍了,這兩臺空調也穿越了?穿幫鏡頭一:這個穿幫鏡頭出自電視劇《龍門鏢局》中,看見這位太監手中拿的是什麼東西了嗎?是沙琪瑪!!!小編就想問你這個沙琪瑪好不好吃呀,太監也愛吃沙琪瑪?小孩一眼看穿的穿幫鏡頭,網友:導演在侮辱觀眾智商吧?
  • 中國最後一位太監孫耀庭:割完過後昏迷3天,醒來得知大清亡了
    但很多人不知,蔡倫有著特殊的身份,是東漢的宦官。01宦官也稱「太監」,是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而且自東漢起,官宦全都是由閹人擔任。歷史上有名的宦官還有很多,包括曹操的祖父——曹騰,據《三國志》記載,曹騰是東漢末年的宦官,收養了曹嵩,也就是曹操的父親,在曹操建立曹魏政權之後,被追為高皇帝,也是史上唯一一位有著皇帝稱號的宦官。宦官是封建王朝的特殊產物,是對人性的滅失。
  • 有人自稱為明朝太監鄭和之後,有書為證,生活在泰國,人丁興旺!
    與中國帝五史相伴生的,還有一部中國太監史。自有皇帝始,皇權的身邊就沒少了太監的身影。比如,第一個稱皇帝的大秦始皇帝趙政,他的身邊就有一個最終亂政滅秦的大太監趙高。老趙指鹿為馬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其實,在歷史上留下罵名的太監並不在少數,比如劉瑾、魏忠賢之流,都是誤君禍國的典型。其實,淨身為奴的太監並不都是變態的奸邪小人,也人有歷史上留下清名的,比如發明了造紙術的畢升,對皇上忠心耿耿的高力士,還有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監鄭和,他們留給後人的,都是正能量。深受永樂帝朱棣信任的鄭和,其身世較為傳奇。
  • 太監的來歷是什麼,從哪個朝代開始興起的?
    明張萱在所著《疑耀》上說:「餘閱《黃帝針經》,帝與岐伯論人不生須者,有宦不生須之語,則黃帝時已有宦者。」不過黃帝的《靈樞經》,《素問經》,據說皆是後人偽託的,所以黃帝時已有宦官這句話未免不甚可靠。又有人說,堯舜時代已有「五刑」,即使沒有太監,這種被宮的「準太監」大概已經存在了。但周朝已經建立太監製度,卻是確定之論。
  • 太監可以有鬍子,可以還陽,可以娶妻,還可以生兒子?
    但正史中明說「陽氣通暢」的太監,只有東漢欒巴一人。欒巴,字叔元,東漢魏郡內黃人也。好道。順帝世,以宦者給事掖庭,補黃門令,非其好也……後陽氣通暢,白上乞退,擢拜郎中,四遷桂楊太守。————《後漢書》到了唐朝,同學們熟悉的唐玄宗時期權貴太監高力士,就娶了個有姿色的老婆。開元初,瀛州呂玄晤作吏京師,女有姿色,力士娶之為婦。——舊唐書高力士當時權傾一朝,李白醉酒讓高力士脫靴只是故事,大臣們如李林甫、楊國忠、安祿山個個巴結他才是真事,當時連王公公主都尊稱高力士為「阿翁」,對之畢恭畢敬。因為地位顯赫,高力士娶個貌美的妻子也不在話下。
  • 最奇葩的太監文,為了「合理」太監,結局作者把自己寫成了真太監
    記得當年看的第一部太監掉的小說是武俠大師古龍的一部小說,不要懷疑我說的這句話的真實性,古龍老爺子的處女作《蒼穹神劍》就是我看到的第一本太監掉的小說,想必這也是近幾十年來太監小說的鼻祖了吧。但是當我看到最後一頁的時候一口老血差點吐出來,主角自殺了,因為他覺得人生沒有了意義,最愛的人也沒了,於是乎主角就拔劍自刎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全書完。
  • 「洋人批評太監製度遭太監反駁」,這個故事是假的
    清朝末年,法國使臣羅傑斯覲見清朝皇帝時說:「貴國太監製度將健康男人變成殘疾,很不人道。」沒等皇帝開口作答,貼身太監姚鄖搶嘴道:「這是陛下恩賜, 奴才心甘情願,公使怎可詆毀我大清國律?」這個故事是真的嗎?這是個流傳甚廣的故事。
  • 古代為什麼那麼多人當太監,難道太監工資很高嗎?其實並不是這樣
    但在中國古代,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不但要和別人一樣,承擔勞動的重任,還要拿自己的一部分身體去換取「工作機會」,更要冒著生命危險,這個群體就是太監。談起太監,最初並不稱其為太監,直到明清兩代才出現這種稱呼。到了周代,稱閹割的人為寺;明清以前,稱閹人或中官,當然,稱得最多的是宦官。怎麼回事?
  • 清朝為啥沒有太監幹政?這個太監剛有幹政的苗頭就被慈禧弄死了
    清朝為啥沒有太監幹政?這個太監剛有幹政的苗頭就被慈禧弄死了.自古以來,外戚、權臣、太監都是威脅皇權的三大暗黑勢力。尤其是太監,一旦疏於管教,任其掌權,後果就會極其嚴重。很多王朝的衰敗,乃至覆滅,都與太監幹政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