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27日消息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渴望與男性享有同樣的權利,男女平等的觀念不斷被倡導。
8月25日,百合佳緣集團發布了七夕婚戀觀報告——《婚前婚後的那些事兒》(以下稱《報告》)。該《報告》從婚戀的整個過程深入調研,分析了戀愛、婚前、婚後等時期的婚戀觀念,通過青年男女對婚戀不同階段的認識,剖析闡述了婚戀變化的時代特性。
戀愛:意識獨立 追求幸福
婚戀觀是人生價值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考察社會變化與發展的主要角度之一。在婚戀生活中,女性一直努力尋求與男性同等的社會地位。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的全面普及是促進這種變化最直接的途徑。
近二十年來,是教育全面普及最快的時期,高等教育人口快速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水平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2010年的26.5%快速提高到2018年的48.1%。
從數據上看,男女教育公平已經達到了相對平等,教育知識的全面普及也推動了女性意識的覺醒,女性開始爭取自己的幸福和個人權利。因此,現代女性在情感關係中對於隱私信息方面越來越強調平等和空間感,對親密關係中的掌控欲和包容性的態度,較以往有著明顯的變化。
《報告》顯示:超過七成的單身女性不接受戀人翻看她的手機內容。在婚姻生活中,哪怕夫妻之間需要彼此間的信任,但也需要保留屬於自己的個人空間。因此,66%的已婚女性不願意對方翻看自己的手機。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天生喜歡探知,否則便會覺得缺少安全感,所以她們好奇戀人手機裡面的「秘密」。《報告》顯示:31%的單身女性曾私下翻看過戀人的手機,超過了男性的21%,而這一舉動均在已婚男女上有所上升,女性比例更是提升至43%。
在戀愛中,女性開始掌握更多的話語權。百合佳緣集團情感研究院督導師談檀表示,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女性賺錢能力也在不斷提升。經濟獨立決定了人格獨立,區別了以往大眾對女性的認知,讓女性在社會中有了更多的話語權和機會。
婚前:家庭牽絆 物質考驗
影視劇《北京愛情故事》裡有這樣一句話:沒有物質的愛情是不存在的,因為物質和愛情是密不可分、緊密相連的。
在如今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情況下,女生在婚戀中比男生擁有更多的選擇餘地,因此逐漸開始佔據主導權,所以她們更希望男性在經濟上擁有一定的基礎,以保障未來的生活質量。
戀愛是兩個人的事,而婚姻卻不再單純只是兩個人的簡單結合,更是兩個家庭的牽絆,它牽扯到家庭背景、經濟實力、思想觀念等諸多因素。《報告》表明,60%的男性與76%的女性都認為「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情」。
兩個人的婚姻,不僅涉及到不同觀念的碰撞與磨合,更要考慮到雙方家庭經濟實力的綜合對比。所以,彩禮、改口費、房子似乎一度成為了衡量婚戀質量的重要標尺,這無疑考驗著個人、家庭的經濟實力。《報告》顯示:60%的女性和48%的男性認為「結婚需要改口費」;按地域區分,東北女性最為在意,比例高達75%,而華南地區比例最低,僅有43%的女性堅持需要改口費。
在背井離鄉的城市裡,房子更是與人們的夢想掛鈎,它永遠是邁入社會所牽掛的話題。在很多女生看來,它代表著一個人的能力,一個安穩的小家和對未來的期盼,甚至在婚戀中把房子定為戀愛、結婚的重要標準。《報告》顯示:74%的女性只接受買房結婚,遠遠超過了男性的45%。其中,東北女性對購房結婚的執念最為強烈,比例高達85%。
戀愛只需要雙方開心即可,但婚姻需要更多的磨合,這也使得人們對待婚姻更加謹慎。隨著「離婚冷靜期」引起熱議,也一度引發了人們對結婚也需要冷靜期的討論。《報告》顯示:77%的單身男性與83%的單身女性認為「結婚需要冷靜期」。這個觀點,在已婚人群中被強烈認同,超過了九成的已婚人士認為「結婚冷靜期」很有必要。
對此,百合佳緣集團情感研究院督導師談檀認為,對於女性來說,學會認識在情感關係中的女性魅力價值和能夠提供的情緒價值,才能更好的梳理出自己的擇偶定位。在交往過程中,需要逐漸明確自己的核心需求,比如是需要對方提供賺錢養家的能力,還是需要對方提供情緒價值,給予充分的陪伴和浪漫的感情,往往二者不可兼得。
婚後:觀念轉變 家庭主導
戀愛都是甜蜜的,當走進婚姻後,便會容易逐漸褪去戀愛時的你儂我儂,直接面對柴米油鹽、婆媳關係、生兒育女等問題。
以往「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價值觀潛移默化的在人們的觀念裡,社會的普遍價值觀限制了她們的活動空間和意識發展。女性被要求承擔家務勞動、照顧家庭的職責,導致在情感關係裡處於弱勢地位,沒有足夠的能力提出自己的想法。
隨著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女性逐漸打破了以往傳統婚戀思想觀點的桎梏,開始尋求更多的個人追求和權利,不管是在職場,亦或是家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百合佳緣集團情感研究院督導師談檀認為,「經濟獨立決定了人格獨立,逐漸改變了『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目前社會中,女性不僅要兼顧職場,又要承擔家庭的責任,於是渴望在權力的掌控上有更多的訴求,家庭中的地位也就越來越高。」
對於男性而言,他們的家庭角色更多是精神、經濟的頂梁柱,支撐著家庭的存在。而絕大多數女性,則猶如是家庭的調和劑,扮演著妻子、母親、女兒的角色,除了為家庭的付出外,還有對生活事務的把握和判斷,更是影響著家庭的延續。
在傳統價值觀裡,孩子被視為延續婚姻、家庭最重要的連結。現如今,生孩子並不再是一道必選項,這個決定權也直接由女性所掌握。《報告》顯示:關於何時要孩子,62%的男性和77%的女性一致認為「由女性做主」。
重要的是,在孩子隨父姓還是隨母姓的問題,已經不再是絕對性。作為現代社會成長的一代,姓氏只是一個社會代號,不再是傳統意識觀念的價值體現,所以有不少女性也開始爭取相關的權利。《報告》表明,76%的女性接受孩子隨母姓,僅有不到四成的男性願意接受。
無論是從不接受戀人翻看手機,亦或是婚前的家庭意識、經濟條件的要求,還是家庭財政、生孩子權利等方面,都可以體現女性在婚戀中的角色地位逐漸上升,在社會上肩負起與男性同樣重要的責任。
對此,百合佳緣集團情感研究院督導師談檀認為,女性需要把控獨立自主意識和傳統價值觀的平衡點。「懂得取捨,才能夠正確的、更快的脫單,以及達到婚姻生活的平衡。感情關係裡的尊重和信任是相互的,理解和包容也是相互的,因此不斷提升自身的情商和溝通能力,將會為情感關係加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