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男女結婚率不斷下滑,離婚率卻逐步攀升,「男神」、「女神」被妖魔化,「90後」也步入被催婚的行列,傳統的婚戀觀再次受到新觀念的嚴峻挑戰。2月10日,國內最大的婚戀交友運營平臺世紀佳緣正式發布了《2014-2015年中國男女婚戀觀調查報告》,報告針對中國單身男女的戀愛觀、性愛觀、生活狀態及習慣進行了深入剖析,全面展現了當代中國男女的婚戀觀狀況。
本次報告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部分,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蘇州、廈門、瀋陽等城市舉辦了20多場單身座談會進行定性研究,邀請各地單身男女典型代表,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擇偶態度、及擇偶經歷,同時利用世紀佳緣與中科院心理專家聯合開發的、國內首個婚戀智能匹配系統——懂你婚戀智能匹配系統進行定量分析,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共有1605214人參與測試,通過嚴格的審核,最終共抽取128982個樣本進行分析,樣本規模在國內首屈一指。
90後「偽奔放」 70後「偽保守」
「非主流」、「任性」、「垮掉的一代」、「奔放」……這些都是貼在「90後」身上的標籤,談起90後的愛情,很多人也許會脫口而出「早熟」、「不負責任」,但世紀佳緣調查發現,跟70後、80後相比,90後的愛情觀卻最為保守,90後的奔放屬於「偽奔放」。
在能接受閃婚的群體中,佔比最大的不是以「任性」、「奔放」著稱的90後,而是以70後和70前的年齡群體為主,其中70後單身男女接受「閃婚」的比例最大,男女佔比分別達到63%和55%,其次是70前佔比分別為58%和47%,排名第三的是80後,90後同意閃婚的比例最小,只有29%的單身男和18%的單身女能接受「閃婚」。
不僅對待「閃婚」問題謹慎,同樣對待性的態度,90後也是最為保守的群體。世紀佳緣對單身男女性愛觀的調查中發現,年齡越大的男性對性的態度越開放,越希望配偶在性方面「經驗豐富」,其中90後在「希望配偶在性方面擅長和開放」的問答中所佔的比率最小,特別是單身男性僅佔17%。在對待婚前性行為的看法上,男女差異較大,男性贊成婚前性行為的比例普遍高於女性,近80%的男性贊成婚前性行為。按年齡段來分,無論男女,年齡越大越開放、越贊成婚前性行為,其中90後對婚前性行為的贊成比例最小,相比於70後近50%的單身女性贊成婚前性行為,90後單身女性只有28%贊成,90後男性贊成的比例也大大低於70後和80後。
看似「任性」、「叛逆」的90後,對待「閃婚」和性的問題表現的最為謹慎。對此世紀佳緣情感專家張佳芮表示,90後的愛情觀是最為保守的,與其說90後「奔放」、「任性」,不如說90後對待感情成熟,「90後是被標籤化的群體,網上對90後的評價大多都是表面的並不能代表真正的90後精神」張佳芮說,「90後的任性表現在感情裡就是敢愛敢恨,90後的心態相比於70後和80後的確更為開放,但他們也有自己堅守的底線和原則,在對待閃婚問題和婚前性行為的看法就證明了這一點,90的戀愛觀更為保守,因為他們愛的更為純粹、不隨便」。
「宅」成單身罪魁禍首 收入越低越愛「宅」
「宅男」、「宅女」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網絡詞彙,何謂「宅」?網上最新的解釋是:除了工作之外,基本足不出戶,生活圈子狹小,很少與人面對面交流,通俗點說就是吃、喝、拉、撒、玩全在家裡進行的人。網上所說的宅男宅女多是單身男女,而世紀佳緣調查報告顯示,「宅」正是廣大單身男女被剩下的主要原因。
據報告顯示,約5成的單身人士都是「周末愛宅族」,總的來看女性比男性更愛「宅」,單身女性喜歡周末「宅」在家的比例高達51%,男性比例為45%。不僅女性比男性更愛「宅」,報告還發現,年齡越大越不愛社交、學歷越低、收入越低越愛「宅」,其中收入在2000元以下單身男女「休息日宅在家」的比例分別高達53%和64%,而收入在2萬—5萬的群體「宅在家」的比例男性只佔36%、女性佔44%。按學歷來分,學歷越低越愛「宅」,其中中專學歷的單身男女中,喜歡「宅」的比例分別達到51%和60%,而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僅為42%和48%,可見學歷和收入跟「宅」與「不宅」也有很大關係。
收入越低學歷越低越愛「宅」主要是經濟上的原因,社交是需要一定費用的,收入越低能負擔的社交費用就越少,這也會導致低收入、低學歷人群喜歡「宅」在家。
來自北京的小李今年29歲,至今沒有女朋友,被同事稱為「技術宅」,小李是從事軟體開發工作,平時上班時每天都是對著電腦寫代碼,下班也沒什麼興趣愛好,朋友也不多,只能呆在家上網,「去年國慶一周的假,除了跟家人出去吃過一頓飯之外,就再也沒有邁出家門一步,看著同事紛紛子朋友圈裡秀旅遊的照片,自己心裡也很羨慕,但自己一個人好像已經習慣這種生活,一時半會改不過來」,談起自己的「宅」生活,小李說道。
對此張佳芮表示, 「喜歡宅」並不是技術男的專利,大多數單身男女都有這個特點:「死宅」,周末或假期一個人呆在家裡上網,不願出去參加任何活動,甚至連吃飯都叫外賣,不會主動去結交朋友,「因為單身所以宅在家」這是很多宅男宅女的藉口,「宅」才是導致單身的主要原因,「想要脫單,宅男宅女們首先要走到陽光下來,要多參加戶外活動,結識新的朋友,這樣才有可能遇到適合自己的人,這是實現脫單的第一步」,張佳芮說。
男人不愛女強人 男神、女神新畫像出爐
看見自己心儀的對象,人們免不了會大呼一聲「男(女)神」,但「神」的形象到底如何?是長發飄飄、笑容迷人的萌妹子,還是風度翩翩、溫文爾雅的長腿歐巴?在感情的世界裡,就算你顏值爆表也不能任性的自封「男神」「女神」,世紀佳緣調研數據為「男神」、「女神」畫了一幅新的畫像,顛覆了傳統「男(女)神的形象。
調查報告顯示,有52%的男性喜歡直爽的異性,32%的喜歡個性安靜的女孩,65%男性希望配偶會做飯,64%期待女性在相處中是「主動型」,同時近50%的男性希望配偶是「有點小個性」的可愛女孩,49%的男人希望找「出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完美妻子,28%男性希望找溫柔賢惠顧家的配偶,且收入越高越想找顧家的妻子,而對於能幹、有魄力的女強人類型,多數男人表示「不喜歡」。數據分析發現,大部分男性喜歡直爽、安靜、有點小個性的可愛女人,而對於長相、身材的關注並沒有預期中的高,婚姻裡,顏值高不代表就是女神,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好的性格。
男神的畫像也不同於以往的形象,此次在「女生最喜歡的男人」選項中,直爽、愛運動、會做飯的男性被封為「男神」,其中80%的女性喜歡性格直爽的男性,70的女性希望另一半會做飯,80%女性希望找重事業、重家庭,出外能賺高工資,進家能換尿不溼的完美男人,7%的女性希望找居家好男人,而對於那些長相英俊的長腿歐巴,在現實的婚姻中並沒有那麼受歡迎。「兩人結婚還是更看重對方的性格一些,身高長相畢竟只是外在的東西,年輕時也許會對帥哥犯花痴,但結婚還是要找個踏踏實實過日子的人」,來自江蘇的徐小姐說道。
張佳芮表示,婚姻遠遠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婚姻不像戀愛,需要面對的是柴米油鹽的平淡日子,「外貌在婚姻中並不起決定作用,男人女人都不會找個花瓶當伴侶,同樣的女人也不需要找個花瓶當老公,在婚姻裡,不論長相如何,只要滿足自己條件的,都是男神女神」。
離婚率逐年上升 80後不善「修補婚姻」
根據2013年中國民政局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結婚對數1347萬對,離婚對數350萬對,粗離婚率為2.59‰,粗結婚率為9.9‰,離婚對數呈逐年遞增的態勢,增長勢頭超過結婚對數的增幅,預計2014年結婚對數1317萬對,離婚對數357萬對,2014年的結婚對數將低於2013年,離婚人數卻直線上升,其中80後最不善「修補婚姻」。
從2013到2014,「一生一世」的流行語寄託了人們對白頭到老的祝願和期盼,然而離婚數卻逐年遞增。世紀佳緣調查報告顯示,離婚的人群中80後成為了主力軍。如今,80後漸漸都步入而立之年,走向婚姻的殿堂,可他們對待婚姻的態度與老一輩不同。他們自立、自強,個性鮮明,對於工作壓力以及日常的家務瑣事等方面的處理都特立獨行,也正因為如此,一些「80後」的離婚理由也很雷人:女方不會做家務;男方過度沉迷於網路遊戲;「閃婚」之後發現相互了解不夠……世紀佳緣情感專家張佳芮分析,伴隨著城市化發展進程的加快,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婚姻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感情破裂、性格不和、第三者插足成為離婚的三大原因。
「現在的年輕人對待婚姻中出現的問題,不是解決而是逃避,跟我們這一代完全不同,婚姻出了問題要修補而不是扔掉。」剛剛和老伴慶祝了30年結婚紀念日的認為瀋陽劉先生說道,「現在的年輕人應該對婚姻抱有更嚴肅態度」。
對於結婚率下降,張佳芮則表示這主要與人們的婚戀觀變化有關,由於社會的進步,人們整體的素質有所提高,思想也更為開放,「晚婚族」、「丁克族」逐漸增多,特別是現在的年輕人,大多20多歲才從進入社會,迫於車子、房子的壓力也會選擇晚婚晚育,「進入2015年,第一批90後已經慢慢進入晚婚晚育族了,晚婚晚育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整體的結婚率」,張佳芮說。
來自湖北的小亮,是90後的小夥子,現在獨自一人在北京打拼,至今仍是單身,當被問及婚姻問題時,小亮顯得很坦然:「我今年已經25歲了,家裡人也會逼婚,但我有自己的規劃,我才剛畢業兩年,工作都還不穩定,沒有能力和資本去成家,我希望等到30歲左右結婚,那時候也能給對方一個幸福安穩的家」。
北京單身屌絲男PK優質女 廈門單身小資「臉」傳統「心」
此次調查發現,各地區的婚戀觀特色鮮明,地區差異較大。北京單身人群中,屌絲男和優質女居多,廈門看似小資情調濃厚,婚戀觀卻最為傳統,深圳在快餐文化的影響下,女性普遍缺乏安全感,西安男女結婚最講究門當戶。
北京,一座高速發展的城市,工作生活的壓力使得剩男剩女的比例逐年上升,晚婚晚育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是普遍現象,但據世紀佳緣此次的調研發現,北京單身男女的質量卻有很大的區別:北京的單身男性目前生活大多比較單調,安逸,雖然空閒但是卻沒錢,十分「屌絲」,「休息時間要麼一個人去外面逛,要麼在家玩電腦」是大多數北京單身男的真實寫照,相對而言,北京單身女性則十分優質,她們大多是公司白領階層,有較高的學歷和獨立的經濟能力,興趣廣泛,對自己的生活有精心的安排,單身男女差異較大。
北京單身男士目前最大的期待就是希望通過交友,使生活充實豐富一些, 「一天忙忙碌碌,回家可以有人陪著一起吃飯,閒的時候有人一起出去玩兒,旅旅遊,不用老是一個人抱著電腦玩遊戲」 ,來自北京的28歲單身小夥小磊說道。而北京單身女性,雖然自身條件比較優越,對現在的生活狀態沒有什麼不滿意,但是在考量未來時,她們有著比男性更多的來自父母、生育、精神追求上的顧慮,「追求從容、優雅的生活,該享受的享受,該努力的時候努力,但現在感覺就是哪一步都差一點」,在北京一家大型上市公司工作的劉小姐在談到未來時,充滿憂慮。
同樣作為東部沿海發達城市的廈門,婚戀觀也很出人意料,廈門的單身男女生活看似小資新潮,但骨子裡卻相當傳統,婚戀觀較為保守,對廈門的調查數據分析發現,先成家再立業的觀念非常強烈,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表示剛邁出校門,通常家裡就開始催促和逼婚,「特別是閩南一帶,一畢業家裡基本都會催著結婚」,因此適婚年齡明顯低於其他城市,廈門的單身男女也更加年輕化。對此張佳芮表示,閩南地區雖然經濟發達,但家族觀念相對比較強 ,而且傳統的婚禮習俗保持的比較好,訂婚到結婚,男方都要給不菲的彩禮,加上廈門高消費高房價的現狀,讓男性有著非常大的壓力,因此雖然在一個女多男少的城市,身邊有著不少小資優雅的女性,但大多數單身男性仍然毫無優越感。
世紀佳緣每年定期採集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婚戀群體,對當下婚戀熱點話題的觀點進行研讀分析,同時引用「佳緣大數據」和「懂你」系統形成系列報告。截止2014年中國男女婚戀觀年度調研報告已連續6年成功發布,調查樣本量大,涵蓋範圍精確,包含各年齡段、各社會階層有婚戀交友需求的男女,他們的婚戀價值觀也具有廣泛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