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將櫻花比作少女,寫下一首小詩,寓意美好,宛如童話

2020-12-20 草夕寸品文史

櫻花,開在春季,顏色粉豔,美麗無比。櫻花令人喜愛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是櫻花的顏色,白如玉蘭、粉如桃花、紅似臘梅,特別是淡粉色的櫻花令人如同置身於童話般浪漫的花海。另一個方面是櫻花的花期非常短,前後只有短短的十天,而且花朵集中開放,集中凋敝,美麗轉瞬即逝。錯過十天就等於錯過了一年,正是因為如此,才會令人心中憐惜,想要一睹芳華。

又到櫻花開放的季節了,武漢大學的櫻花應該開得很美吧,只是今年看花的人少了,不同於往年人山人海。既然不能出去賞花,不如讀一讀詩裡的櫻花,感受這短暫又美好的生命吧!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不僅擅長寫梅花,留下了「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這樣的名句,他也曾經寫過一首詠山櫻的詩,同樣寓意深刻。

《山櫻》 宋 王安石

山櫻抱石蔭松枝,比並餘花發最遲。

賴有春風嫌寂寞,吹香渡水報人知。

櫻花因為花期不同,開放的時間也不同。王安石筆下的櫻花是山櫻,開在山裡,因為溫度較低,開得相對要晚一些。「山櫻抱石蔭松枝,比並餘花發最遲。」在這裡王安石獨樹一幟,把櫻花比喻成了一個嬌羞寂寞的少女。

聯想櫻花粉嫩淡雅的顏色,這個比喻真是恰當。這個名叫「山櫻」的少女很是嬌羞,她扭扭捏捏躲在石頭後面,松樹底下,不敢張揚,也不敢露面。當其他的花都已經開放的時候,只有山櫻開得最晚。

「賴有春風嫌寂寞,吹香渡水報人知。」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美麗的山櫻少女也一定會釋放自己的美,總會讓人看到的。深藏不漏的山櫻,散發出淡淡的香氣,櫻花開了,香氣襲來,多虧了萬能的春風怕她寂寞,把香氣帶過河岸,讓人們知道了她的存在。仔細想來,這首詩真是浪漫又美好,宛如一了童話故事。

這山中的櫻花,就像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灰姑娘,自然賦予了她純真與美麗,沒有矯揉造作,沒有張揚浮誇,但是自身的美好不會因為低調而被人遺忘,在春風的作用下,依然讓人欣賞到她的美麗。

三毛說:歲月極美,在於它的必然流逝。櫻花就是如此,美得不可方物,美得轉瞬即逝。她有香氣卻不濃烈,她有美貌卻永遠低調。櫻花開了,擁抱春光的日子也不遠了。待山花爛漫時,我們一定可以走出家門,享受春暖花開的美好春天。你喜歡櫻花,喜歡這首詩嗎?歡迎留言,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收藏和關注,願所有人都能有美好詩意的生活!

相關焦點

  • 黃庭堅前腳批評王安石的詩,後腳就效法寫下一首詞
    用這種方法所作的詩就叫做集句詩,所作的詞叫做集句詞。集句詩最早出現於西晉傅鹹的《七經詩》,盛行於宋神宗元豐年間。而集句詞則隨集句詩的盛行出現,一般認為王安石是集句詞的最早作者。公元1082年,也就是宋神宗元豐五年,王安石營居半山園時,就作了一首集句詩《示元渡》,不過當時卻遭到了詞人黃庭堅的批評。
  • 王安石被罷了官職,內心失落不已,遊玩長江寫下一首很傷感的詩!
    王安石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同時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學家,他寫過了很多優美的詩作,以及纏綿悱惻的詞作,另外他在散文上的成就,也是令他還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可能有的朋友會認為,入選這八家的那都是詩寫得好,其實並非如此。這位大家的排名,還是以散文來排,並非詩歌,或者是詞作。
  • 2歲女兒夭折,30歲王安石在墳前寫下一首詩,安慰了世人一千多年
    今天小解講述一個王安石中年葬女的故事,一首悼念詩把人讀得肝腸寸斷,千百年來卻安慰了無數人。 未過多久,王安石行政期滿而歸,即將離開鄞縣的他內心滿是苦澀,因為他害怕再也無法與女兒相對而立,靜靜地隔空溫存,哪怕只是一小會兒。 於是在離開鄞縣前的一個肅殺秋夜,王安石獨自啟程前往明月松岡處打算看望女兒最後一次。他沒有攜夫人一起,或許是怕眼淚控制不住。秋風蕭瑟,月明星稀,草木枯黃,這真是符合半山的心境啊!王安石獨立女兒墳前,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
  • 王安石夜裡出門散步,看到夜色中的美景,即興寫下一首唯美的詩!
    王安石是一位比較含蓄的人,儘管做事情雷厲風行,可是在現實生活中沉默寡言,所以晚年他時常是一個人出門遊玩,每到一個地方,還要題寫一詩;這個時期在文學上迎來了爆發期,接連寫下了無數經典的名篇佳作,以這首《鐘山晚步》來說,那就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雖然這首詩不如那首《梅花》有名,但也是寫得生動有趣,寥寥數語之間便是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美。
  • 王安石第一次拜相,為了表達遠大的志向,為此寫下一首詩以此言志
    所以對於那些負面的評價對於王安石來說,那都是有失公允。以他的學識和為人,他的的成就足以媲美聖人,達到了一個很高的境界。其實對於王安石負面評價最多的全部集中在明清兩朝,特別是清朝的乾隆皇帝,當他從史書上看到王安石在皇帝面前的那種態度時,他可謂是義憤填膺,給出了很負面的評價,認為他就是一個奸詐的小人。當然這種帝王的評價,我們大可不必當一回事。
  • 王安石一首描寫過年風俗的詩,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
    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相,主持變法,同年的春節,王安石看到家家戶戶準備過年的快樂景象,聯想到變法改革已經有了起色,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充滿過年快樂氣氛的詩篇。《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⑴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高瞻遠望,就不用畏懼浮雲遮眼
    十六歲,王安石跟隨父親進入京城,在京城中結識了好友曾鞏,曾鞏將王安石的文章拿給歐陽修看,歐陽修對其稱讚不已。五年後,王安石高中進士,任淮南節度使,後又為鄞縣縣令,在任期間,政績顯赫。公元1050年,王安石三十歲,而立之年,心懷壯志,鄞縣縣令的任期已滿,他辭了縣令回臨川,路過杭州,登上了飛來峰,一覽眾山小之際,抒發自己的情感,成就了一首千古名作。
  • 櫻花的花語和象徵寓意,原來是這樣的!
    櫻花宛如懵懂少女的,安靜得在春天開放,滿樹的白色粉色的櫻花,是對情人訴說愛情的最美語言。心中的某個人,就如那場寂寞的櫻花雨,緩緩消失在時光的深處,留下永恆的記憶。下面就和楓葉花語一起來看看櫻花的花語及其象徵寓意吧!
  • 蘇洵連生兩胎女兒,友人笑他沒用,寫下一首「弄瓦」詩,令人噴飯
    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足以令人噴飯的詩作,巧合的是,這首詩所調侃的對象正是蘇軾的父親蘇洵。蘇洵26歲時,已經有了一個女兒,而其妻又生下第二胎女兒,朋友劉驥前來赴宴道喜時,滿含幽默地寫下了一首「弄瓦」詩,令人忍俊不禁。不過首先,我們需要清楚「弄瓦」的意義。古人普遍講究美好的寓意,因此便為生男生女之事起了兩個好聽的名字。
  • 王安石改革心願不成,也要寫首小詩述情懷
    《梅花》宋朝.王安石。這是王安石所寫的一首借喻梅花,表達自己心情的小詩。先從詩的字面上分析:在牆角不引人注目,不為人知的地方,有幾枝梅花孤單在那裡。這幾枝梅花不懼天冷正寒,依然可綻放花開。單從詩的字面上分析,這首小句就寫的流暢自然,雖有些沉重,但把牆角上數枝梅花,迎寒仍花正開,潔白如雪,清香自來的景色,寫的生動有詩情畫意,是一首詠梅的好詩。再從王安石的這首《梅花》的喻意來分析:王安石是宋代的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
  • 蘇軾與王安石,政見不同,各自登山寫下名詩,你喜歡哪一首
    蘇軾哲思《題西林壁》先來讀這一首眾所周知的《題西林壁》,那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是出自於此詩。這首詩是中年蘇軾登廬山而作,這一篇詩作,充滿了哲學的意味,更是將辯證思想融入其中。理性的思考和美好的山色相得益彰,看似寫景,卻是表意。蘇軾觀山並不是普通的看景,他表達的是一連串的關於哲學的提問。蘇軾此時將詩作已經看成某種工具,他思考人生甚至是世事,在登山之時,不禁自問,為什麼山景從不同的角度看起來完全不同?
  • 王安石早年最經典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王安石不僅文章寫得好,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另外他的詩歌也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尤其是晚年寫下了很多令人驚豔的名篇佳作,譬如《梅花》、《泊船瓜洲》、《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這些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屬於一流。而且他的作品自成一派,風格也是多樣,一些經典的作品同樣深入人心。
  • 王安石參透杜甫一詩,模仿寫下一首勝過杜詩的七絕,從而流傳千古
    經過二十六年的漫長歲月,王安石最大的憾事是變法主張未能實現。此時形勢突變,遇到了賞識他主張的銳意變法的新帝,正是龍虎風雲、君臣際遇的良機。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時候,面對良宵春色,翦翦輕風,金爐香燼,月移花影,一派風光,激起了思想上難以抑制的波瀾,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噴薄而出。
  • 王安石的這首詩被嚴重低估了,開篇驚豔,結尾耐人尋味
    王安石是和蘇軾等等人並稱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短小精悍,有著「瘦硬通神」的獨特風格。他在詩歌上更是獨創了「王荊公體」,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曾盛讚他的詩作,「公絕句最高,其得意處,高出蘇、黃、陳之上,而與唐人尚隔一關」。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驚豔了世人900多年,更是無人能出其右
    其實王安石除了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之外,還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學家、詩人、詞人、思想家;特別是他的詩歌完全可以媲美蘇軾,也是達到了唐詩的水平,一首《梅花》更是令他在宋朝的文壇大放異彩,成為了當時最偉大的詩人,而這首詩也是被後世評詠梅第一
  • 杜甫52歲寫下一首詩,短短28字流傳千年,小學生必背
    ,但是今天安久想和大家分享一首小詩,是杜甫心情非常好的時候寫下的。這首詩很短,但是非常經典,小學生都會背。詩歌原文:《絕句》唐·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這首詩是小學生必背古詩之一,也是其中最為經典的一首。相信很多人都會背,因為這首詩很短小,讀起來朗朗上口。情感基調很是歡快活潑。此詩寫於什麼時候?這首詩寫於杜甫52歲之時,當時的杜甫在成都草堂生活下來。人生已經到了暮年,為何杜甫此詩中沒有憂國憂民之心呢?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因其中一個字而名傳千古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絕句,其中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至今還廣為傳頌。尤其是詩中的「綠」字,歷來為人稱讚,它將本是無形的春風,轉化為一個鮮明的形象,極為傳神。相傳王安石曾就這一個字,就改過不下十次,從「到」、「過」、「入」等,最後才到「綠」字,可見古人寫詩所花的工夫,真是到達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界。但確實是這個「綠」字最符合詩的情境,某種程度上來說,王安石的這首詩也可以看作是因為這一個「綠」字而名傳千古。全詩如下: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 68歲的陸遊一晚上寫下兩首詩,一首家喻戶曉,一首可愛呆萌
    古代文人總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比如蘇軾愛吃肉,還自己創作出了「東坡肉」這一特色菜,還曾寫下了《豬肉賦》;比如王安石不愛洗澡,竟然因為太髒遭到妻子的嫌棄;再比如陸遊,我們一直以為他是一個愛國詩人,豈不知他既愛國更愛表妹唐婉,一邊寫著「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另一邊寫著「
  • 劉禹錫被貶夔州,寫下一首詩,最後7字一語雙關驚豔千年!
    李白曾三過夔門,寫下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千古絕唱。杜甫也曾在夔門的最高處寫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千年一嘆。夔門所在的古代夔州,也就是今天的奉節,無疑成了一座被千年文脈築就的詩城。
  • 王安石與蘇軾,課本中每人一首哲理詩,誰才是「宋朝第一才子」?
    一般認為,論政治成就,王安石在蘇軾之上,論文學成就,蘇軾在王安石之上,但是,這種結論也只是就總體而言。 雖然王安石的官職更大,但並不代表他的所有政見都優於蘇軾。同樣的,雖然蘇軾的才華更勝,但也不代表他的每一類文學造詣都高於王安石。比如寫哲理詩的水平,二者就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