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春雨後,成樂綿沿線、和潤路邊的麥冬長出來了。附近的居民楊凡突然發現,以前家門口的髒亂差變成了令人心怡的綠地。這是成都市市域鐵路(高鐵)、高速公路、地鐵周邊環境衛生質量提升工作現場會上與會人員看到的場景。記者從會上獲悉,鐵路(高鐵)沿線、高速公路沿線和地鐵周邊發現的環境衛生方面問題共2027個,目前已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完成了部分整改。
會上曝光點位「髒亂差」 實行臺帳管理
錦江區成自瀘高速入口處積存垃圾渣土、金牛區成灌線兩側車輛亂停亂放、新都區滬蓉線高架橋下亂搭建……這些是會上曝光的點位情況。
在梳理排查時,市數位化監管中心組織市數字城管信息採集監督員,對中心城區「5+2」區開展了專項普查,共發現問題333個,其中高速公路沿線70件,鐵路(高鐵)沿線137件,地鐵站點126件,鐵路(高鐵)、高速公路沿線問題集中表現為積存垃圾、渣土,地鐵站點集中表現為綠地髒亂。
記者了解到,會上公布了2027個髒亂問題的具體情況。4月以來,市城管委(市治理辦)對各區(市)縣政府、市級相關部門(單位)開展排查,建立問題臺帳,實行銷號管理,做好加減法。截至5月6日,這2027個問題,其中鐵路(高鐵)沿線發現問題510個,高速公路沿線發現問題625個,地鐵周邊發現問題892個,現已完成部分整改。
截至目前,市交通局排查高速公路沿線環境問題87個,全部完成整改;市商務局排查主要交通幹線周邊廢品收購站問題60個,全部完成整改;成都軌道集團分時段、分區域加強了168個車站、587個出入口及周邊日常衛生檢查頻次,排查問題共計555個,已全部整改完畢。
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形成工作合力
據了解,這項工作涉及市城管委(市治理辦)、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等多個部門。為建立健全鐵路(高鐵)沿線環境衛生管控協調機制,有效銜接鐵路部門和區(市)縣政府職責,建立健全日常管理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由市城管委(市治理辦)牽頭,建立了市域鐵路(高鐵)沿線環境衛生提升整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
形成聯席會議制度後,重點開展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開展鐵路(高鐵)沿線鐵路部門管理範圍內環境衛生提升整治。有效解決垃圾亂傾亂倒、廣告亂貼亂畫、商販佔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等問題;改造提升鐵路站房、管理房、圍牆等建築物外立面;大力推進鐵路客運站和沿線「廁所革命」;積極推行列車垃圾集中處理,加大對隨意拋灑、隨意填埋等行為的處罰力度;嚴格落實在建鐵路項目汙水垃圾處理責任,規範處理方式,嚴禁施工汙水和生活汙水直排河道,棄渣場嚴禁傾倒不可降解的施工廢料和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不得就地填埋;在建鐵路項目要嚴格落實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另一方面,實施鐵路(高鐵)沿線鐵路部門管理範圍外環境衛生提升整治。(鐵路<高鐵>用地紅線外可視區域,城鎮100米、農村500米)完善鐵路沿線生活垃圾收轉運設施建設,提高收儲運能力;加大亂堆亂倒垃圾的查處力度,有效清理鐵路用地紅線外生活垃圾、建築垃圾及「白色汙染」等輕飄物品;大力整治焚燒垃圾、秸稈等行為;依法整治鐵路用地紅線外廢品收購站等場所;依法拆除鐵路(高鐵)周邊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加大揚塵治理力度,防塵、防護網(布)設置規範並採取加固措施;對鐵路用地紅線外的閒置地及拆除違法建設後的地段實施綠化美化。
同時,市城管委(市治理辦)建立健全暗訪督查、周臺帳及通報等制度,對成都市域高鐵沿線實施拉網式普查,並對突出薄弱區域進行了重點巡查,通過暗訪片、督辦通知的形式交辦所屬區(市)縣限時處置。
本報記者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