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留德DIY社區(公眾號ID:LIUDEDIY-Service)
寫在前面:
印象裡從小到大,我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是在高中,因為偶然的一次生病,就再也不是那個名字位列在成績單前面的「尖子生」了。
高考雖然沒有太差,但也沒有去到夢寐以求的高校。大學裡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不甘心來到這裡,可是這裡面有很多人,過著過著,就失去了鬥志了,覺得隨便考個研挺好、本科畢業隨便找個工作也挺好、安安穩穩也挺好…
但是,我一直都是那個愛折騰、對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的人。
高考完填報志願,我想要讀酒店管理專業,但是被家人一口否決,並苦口婆心勸我不要讀管理類專業。然後我說,那我去讀計算機專業吧,有被家裡人覺得「整天對著電腦熬夜很傷身體的,女孩子咱不讀這個」。
在爸爸媽媽的心裡,女孩子就是要安安穩穩。我在拒絕了父母讀金融學、法律的建議後,最後選擇了電氣專業。
我在山東出生,在山東成長。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填報志願選擇大學,是第一次可以為自己做這麼大的決定。從小對書裡的江南水鄉魂牽夢縈,所以我選擇去很南的南方。
大一的時候,剛進入大學。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做比賽、混社團、談戀愛。那個時候以為「我很忙」就是「我沒有虛度光陰」,被一堆亂七八糟的事情壓得每天都很忙但是不知道在忙什麼,後來甚至自己都會用「這是為我好,這能促進我成長」來麻痺自己。後來發現,忙到沒了自己,忙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所以,我將我的大一概括為:迷茫。
大一升大二的暑假,我意識到自己不能這麼沒有目標的忙下去了。畢業了直接工作?貌似不太行的亞子,現在的本科生的學歷沒有競爭力。國內讀研?也行吧,總之一定要拿到碩士學位。出國讀研?好像這才是我最想做的。那去哪個國家呢?離家近的香港新加坡,還是北美澳大利亞?(那個時候的我並沒有考慮過去歐洲)
那既然決定出國,就先把雅思託福 GRE,這都出國必備的考試考了吧。但是,GRE單詞背了一個月就沒堅持下去。大二一開學,我逼自己進了學校的英語辯論隊,每天為了辯題無窮無盡的搜集資料到頭禿,課下時間基本全部用來放在英語辯論了,所以基本就沒怎麼準備各種考試。
大二上學期就這樣又在摸索中快要過完了,可是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我認為改變了我的奮鬥目標的一件事情。
學校裡春季海外訪學項目有了歐洲的合作院校,看到通知後我就去跟父母商量,他們很快就同意了,然後我就趕緊開始準備材料申請學校。
我和學校裡另外幾個同學都順利拿到了外方學校的Offer,然後我們學校國際處的老師就不管我們了,籤證、機票、住宿什麼的自己去想辦法,自己去安排吧…
就這樣,我們幾個從來沒出過國的小土鱉們開始了瘋狂的DIY出國之路:上網找籤證信息、辦理材料的雙認證、跨境匯款交學費、去大使館遞籤、用蹩腳的英語參加遞籤的面談...
2018年2月7號,我們抵達外方學校,開啟了我的大二下學期。國內的大二下學期有很多很重要很重要的課:例如電機與拖動、單片機、自動控制、電力電子等,所以在國外我也選了很多相似的課,來保證回國後學分能全部置換過來不至於耽誤正常畢業。但是那個時候英語真的不好,每次參加考試猶如「上斷頭臺」。
國外的半年,上課、旅遊、做飯填滿了我的生活。除了廚藝長進了不少,學業卻沒怎麼長進。所以後來準備APS我真的想鯊了我自己。倒時差很痛苦因為天天下午就犯困凌晨被餓醒、西餐真的很難吃自己也不怎麼會做,但是過得很愉快。
這半年,去了很多以前嚮往的地方,例如維也納、布拉格、威尼斯;這半年,認識了很多不一樣的人,例如會七國語言的土耳其姐姐;這半年,嘗試了很多不一樣的事情,比如一個人去旅行;這半年,過了很多個以前從來不會在意的節日;這半年,學了以前從來沒想過要學的語言;這半年,結識了許許多多的良師益友;這半年,我學會了認真生活……
在國外學習的時候,我的一個室友是巴基斯坦女孩,我看到她每天都在學德語,出於好奇,我就去問她為什麼。然後她就給我講了很多關於德國學校的信息,包括申請方式、錄取條件、以及不要學費,再加上我的電氣專業在德國更有優勢。所以,這半年的學習,也讓我找到了未來的方向:去德國讀研。
一開始,我從未考慮過德語授課,所以大三上學期就在準備雅思考試和專業課中度過了。第一次雅思只考了6,心裡很難過,可是媽媽的那句「你才 20歲,怕什麼」爸爸的那句「考不好再考一次嘛」給了我莫大的鼓勵。在我們出國的路上,爸爸媽媽總是這樣默默地支持我們,擔心我們在外面受苦卻又無條件的支持你的決定。
大三下學期為了匹配度瘋狂的修學分,一個學期修了40+學分。這段時間裡,我掙扎過,迷茫過,也懷疑過自己,但是好在一切都堅持了下來。學期還沒結束就提交了 APS的材料,大家都知道,APS過了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沒過就是個大麻煩,所以每天都極度焦慮。
我在焦慮該如何複習,準備APS。因為大二下學期那些學那些很重要的課的時候我在國外,天天玩耍做飯都快成了米其林大廚了,然後大三下學期還修了 40+學分的課,很多都不是本專業的課。
大三的那個暑假,我在家裡準備APS,一邊看書一邊流淚哭泣。不小心被我媽看到了,她心疼的問我要不要別出國了太累了,可是越是這樣越想努力一把證明自己。
大四開學後,我又開始了猶豫。在國內的話,我有機會保研,所以,那一陣子心神不寧。但是最後,我還是勇敢的選擇了放棄保研。
德國的申請季和錄取時間晚於國內的保研錄取時間,真的會讓能保研的應屆留德華們糾結要不要放棄保研。但是請你相信我,如果你決定了出國,那就毫不猶豫的放棄保研,不要浪費精力在別的事情上,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不要擔心自己去不了德國,不要給自己留一個所謂的後路,你要相信自己,我也相信你。
雖然複習準備的前期真的很痛苦,但是好在最後 APS以sehr gut順利通過。
雖然都21世紀20年代了,但還是有人對出國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偏見:國內考不上研才出國的吧?家裡有錢出去混個學歷吧?為了鍍個金吧?考研太累了,出國一定很輕鬆吧?
可是,我們在國內也能保研,我們也不是個個都是富二代。知識在哪都一樣學,但是不一樣的是你處的環境、你認識的人、你體驗到的生活。一個人來到異國他鄉,語言不通,文化背景不同,依然堅持著過好每一天。
考研有考研的苦,出國有出國的不易。備考的心酸只有體會過才知道,每一次考試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更何況萬惡的資本主義動輒 2000+軟妹幣的考試報名費。德國留學是一個相對來說較小眾的選擇,所以我們大家都抱團取暖、互相鼓勵互相幫助。
如果說留學生真的有什麼優秀的地方,不是因為他們本來就有多優秀,而是因為他們在努力準備出國的過程中和留學的過程中變優秀的:雅思託福GRE對英語水平的提升、學德語又掌握了一門新的語言、APS把大學所有的課程複習整理了一遍、自己查資料找學校辦籤證、遇到了一群一起努力的人、擁有了能在異國他鄉獨自生存的能力……
無論是為了愛情還是為了事業,無論是自己的夢想還是家人的逼迫,所有的小海龜們都經歷了這些艱難但是幸福的過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不停地成長。
如果現在正處在你覺得很艱難的時刻,請你不要放棄。借用《主持人大賽》劉慧凝的一句話:「在夢想裡,最難的從來都不是努力呀,而是期望後失望,等待後還是等待,是突然看不清未來的方向,甚至自己都開始懷疑,我的夢想是不是只是一個夢啊……」我想,這就是夢想的魅力吧。
一路走來,選擇德國,我從沒後悔過。
小編語:
是什麼機會讓你了解到德國大學?又是什麼原因讓你選擇去德國留學?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原因和想法,但是唯一相同的就是:大家都始終堅信著自己的當初的選擇,並努力的朝著同一個目標而奔去。
他們都是一群努力的人!
-end-
文案 | Samantha 校對 | Bettina 排版 | Stein
//留德DIY社區運營團隊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留德DIY社區」,如需轉載,請聯繫首發平臺授權
留德DIY社區 | 德國留學最大社區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