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即將步入中旬,開學季今年大一新生陸陸續續報到。很多家長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生活費給多少合適?給多了怕孩子過於浪費,給少了怕孩子生活質量不好。今天我們從大學生的角度來看看這個問題。
絕大部分的大學生是需要家裡提供生活費的,特別是剛開學大一大二。雖然有少部分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可能從暑假兼職就賺了不少錢,但是基於大多數來說只是個例,因此我們重點談需要給的情況。
大學生生活費支出情況統計:大學生每月生活費用在很多方面,每個人情況不一,但是大致涉及到三餐、副食(水果、零食)、交通、話費、學習資料、社交、生活用品、服飾幾個大方面。這幾個方面基本上大學生都是差不多的。多數的支出也是用在了這些方面。
如果說具體論證每個月多少合適?那麼需要這樣來看。首先定位一個普通家庭的普通大學生來說,不買各種昂貴的名牌商品,也不去高檔場所消費。平時的衣食住行都按普通標準來說的話。
早餐5元、午餐12元、晚餐8元,一天25元,一個月就是750元。話費50元,總計800元,每個周末出去一次一個月四次每次10元路費就是40元,有的同學可能不問出去更是用不了這麼多路費。每月兩次「高消費」50一餐就是一百元。總計940元,生活用品每月100元總共1040元,每周30元水果,一月120元,總計1160,就按1200元。而有的學生比較節約少去了好多內容,可能800就滿足日常所需了。這裡基本滿足正常生活標準的大學生的日常所需了,基本的項目都有,水準一般,既不苛刻也不浪費。許多家長會多給兩三百作為活動資金以備不時之需。很多時候買衣服買車票機票這些動輒數百元以上的話費是單獨給予的。所有這裡不計入生活費。
很多大學生表示2000都不夠花,1200根本沒法過,這是為什麼?如果說2000不夠花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我們一切按照普通標準,城市也設定在普通城市,對於高標準、高消費的城市另當別論。首先基礎三餐費用不同,其實大學期間最省錢的用餐場所就是學校食堂,但是去食堂吃飯有個要求就是得按時去,錯過了時間食堂關門了就沒得吃。而點一次外賣、去外面吃一餐,至少也得16元,兩餐就32元了。這樣消費每天兩餐一個月都快1000了。
不良的消費習慣:每個月網費過高,這裡就不贅述了,其次一些充值消費過多。零食費用過多、一些普通家庭的學生追求名牌商品,如果追求名牌,這就根本不可能夠了。之前提到的基本項目普通消費1200就僅夠,1500比較適合。但是2000如果滿足基本項目完全可以提升一個水準了。
生活費不是工資,無非「生活」二字:生活費是家裡提供給孩子在大學裡面基本生活用的,不是拿來追求生活品質用的,生活費多卻多不出該有的品質。
嘗試獨立、有經濟管理意識是當代大學生該有的能力
很多大學生有提前消費的習慣,而遇到特殊情況就出現了無法償還的現象。大學期間可以追求品質嗎?可以,如果家庭條件好,當然可以。如果家庭條件不允許呢?建議還是踏實做起,只要一天花#大學生#父母錢,就不要想著拿去過奢侈的生活。我們可以通過兼職、努力學習獲取獎學金等使自己有一份收入來提高生活品質,但絕不是去追求物質享受。很多懂事的學生有基礎生活之外想買的東西,就會通過攢錢、掙錢等方式去獲得,這點是值得肯定的。
你認為大學生多少生活費比較合適?如何看待部分大學生追求名牌高端商品的現象?歡迎評論區留言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