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就要開學了,很多大學已經在各自的網站上面公布了開學的具體時間,各個學校的開學時間不統一,不固定,並且大二、大三、大四學生的開學時間和大一新生也不一樣。因為今年大學開學會遵循分批次的錯峰開學政策,為了保障學生的入學安全,避免大批次集中開學所造成的隱患,所以才實行分批開學。
不過,開學之後,大一新生面臨的就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吃飯。那麼9月份開學之後,家長給多少生活費比較合適呢?作為大一新生的學姐,我認為保持在這個區間就行!
大學生進入大學之後,遠離了自己父母和家庭,所以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拿主意,自己做決定。尤其是在省外上大學的大一新生,父母給了他們生活費之後,如何支配這些費用,每個月的生活計劃是什麼,這些都是學生自己需要處理的事情。所以,這也給了學生一個獨立掌握財政大權的機會。大學生活費少則幾百,多則幾千,這些費用如何使用,什麼時候使用,需不需要做理財規劃,這都是大一新生需要考慮的問題。那麼大學生活費給多少才比較合理,這個區間在什麼範圍呢?
學姐認為,大一新生每個月的生活費應該儘量保持在1500元-2000元左右,在這個區間就比較合理。生活費低於1500元,大學生可能就過得比較拮据,每天需要計劃著花多少錢,還剩餘多少錢,夠不夠用,能不能用到月底。而每個月想出去吃一頓大餐可能會受到限制。
如果高於2000元,生活費就顯得非常充裕,學生的生活費用不完,可能就會去消費,這樣就會養成大一新生在消費方面大手大腳的習慣,不利於大學生勤儉節約的養成。生活費超過2000元,對於父母的壓力也會加大,因此我認為大學生費在1500元-2000元左右比較合理。
有不少學生認為,生活費不得看家庭情況吧,富裕的家庭多給一點,哪怕給3000元或者4000元都可以,只要大學生過得開心就好;貧窮的家庭如果拿不出來,可以少給一點,700元或者800元一個月,省吃儉用也能湊合。但是我們注重的不是大學生活費的多少反映出來的家庭貧富差距,而是要讓大學生有一個較高的生活質量,也要讓他們明白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其實1500元-2000元這個區間的生活費,放在哪個城市都比較合理,而且大學生也不會覺得不夠,基本上都可以合理利用。
不管是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大學食堂都有特別的補貼,學生在食堂吃飯其實花不了多少錢,一天40元左右就已經可以吃得很豐盛,剩下的一些生活費拿來做零散開支,其實也是足夠的。大家覺得大學生活費每月1500元-2000元左右合適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