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紀英
高考依然是無數人改變命運的跳板,而2020年高考堪稱史上最難高考。
今年高考報名人數達到了1071萬人,超出去年40萬人;疫情、洪災接踵而至,高考延期一個月,原本熱火朝天的高三學業,被迫中斷,改為在家網課自學;多省施行高考新政元年,及時跟蹤考試政策變動成為剛需。
在最艱難的一年高考裡,一位從未參加高考的瀋陽母親,全職在家一年,研究報考學校規則;高考規劃師們粉墨登場,一場報考指導甚至可以收費數萬元;百度等網際網路企業則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幫助前浪和後浪們一起抉擇「人生答案」。
1
網際網路入場,千萬考生不再盲目報考
高考不僅是考生的大考,也是百度的大考——今年是百度上線高考產品第七年。
百度高考產品經理馬程程(化名)告訴《財經故事薈》,每年高考期間,超過95%的高三學生及家長都會使用百度查找相關信息及服務。因此,作為產品經理,儘管已經連續第三年參與百度高考項目,但面對這些龐大的需求,他必須小心謹慎。
今年,直接參與高考項目的百度員工有200多人,百度APP、百度知道、百度文庫、好看視頻、百度百家號、百度直播等等,能發揮作用的部門,幾乎都參與其中。
「我們是窮盡公司所有教育資源,卯足勁在做百度高考這個產品」,馬程程說。
如今,仍有許多學生和家長,被高考問題困擾——部分家長沒有參加過高考,即便參加過高考也是20年以前,當年的高考經驗,其實不適用於今天,這也是大多數考生的第一次高考。
瀋陽考生家長張木木(化名)就是其一。沒有參加高考,沒有走進大學,被她視為終生遺憾。
去年女兒高三時,她辭職一年陪讀,「為女兒丟了幹了6年的工作,我一點不後悔,我沒錢支持女兒出國讀書,我也沒學問能夠指導孩子學業,沒權勢為女兒的將來遮陰避雨。用自己的一年,換取女兒的一生,我還能不捨得嗎?」
今年高考,她的女兒沒發揮好,考了582分,平常摸底在620分左右,今年遼寧文科類本科線是567分,這個成績有點尷尬,高不成低不就的,女兒在家哭了一周多。
分數不行,報考更得上心。16個平行志願,一個都不能瞎報,6個是掂掂腳跟衝的,6個是穩的,還有4個是保上的。
她成為報考專家,主要通過在線學習,比如到各種大學論壇潛水,比如搜索各個專業和學校的理念就業率,比如參考往年分數,以及在百度上學習報考名師直播課。
張雪峰的有個觀點她很贊同,理工類只有專業排名靠前的學校,才能研究前沿技術,專業優先;而文科專業排名靠前與靠後,學習內容差別不大,學校和城市更為重要。
張木木的故事讓馬程程很受震撼,「高考每年關涉到千萬個家庭的切身利益。」
高考報考為什麼這麼難?第一是信息不對稱,第二是不掌握方法。
作為信息和知識的重要入口,大多考生和家長會在高考期間至少「百度」一次,「這個比例挺高的,他們來這裡尋找答案,所以百度有責任做好這個事兒。」
為此,今年上半年,百度發動各業務線力量,聯繫全國百名頂級高中名師、百所名校及百位高校知名教授,提供從考前各科目備考輔導到高校招生計劃、考後志願填報諮詢的千餘場直播,俞敏洪、王金戰、張雪峰、王后雄、李銀河、周國平等眾多大咖齊聚於此,應該是業內規模最大最為權威最為專業的高考直播。
因為受到疫情影響,很多線下招生活動被迫取消,百度又聯動了百家高校進行招生聯播;今年是強基計劃實施第一年,基本上所有考生、家長都對新政一知半解,為此,百度聯合了中國教育在線舉辦「2020年強基計劃試點招生高校網絡直播諮詢會」,邀請20多所強基計劃試點高校相關負責人,在線解讀招生政策、答疑解惑。
為考生和家長保駕護航的同時,百度也毫不手軟的打擊野雞大學。幾乎每年都有懵懂天真的大學生,被野雞大學欺騙,讀書三四年連畢業證都沒有。
但是,打擊野雞大學,既需要決心,技巧也必不可少。
搜索工具本來是中立的,有用戶搜索野雞大學,百度如果直接屏蔽,不能滿足用戶信息需求,也無法真的助力用戶避開野雞大學的圈套,做足提醒才是更優選項。
為此,百度引入教育部,人民日報等機構的權威信息,提醒警示用戶,比如搜索中國郵電大學,百度會有如下提示:「中國郵電大學是一所位於北京的虛假大學。2018年6月26日,人民日報公布392所『野雞大學』,中國郵電大學上榜。」
高考雖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卻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步,作為信息和知識的入口,百度不能缺席」,馬程程說。
2
線下諮詢一次收費幾萬,他們為何要免費?
在百度提供的諸多高考產品中,AI志願助手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一款。
報考就是在全國幾百個城市、幾千所學校、幾千個專業之間排列組合,對於沒經驗的家長和考生,這是一道沒有正確答案的難題。
馬程程告訴《財經故事薈》,為了給家長和考生更準確的參考答案,百度整合了全國2600餘所高校、1400多個本專科專業、近8年共700多萬條招生數據,推出了AI志願助手。考生輸入今年的高考分數,AI志願助手就會給出今年在省內排名參考,然後對應去年同位次考生的分數及錄取情況,為考生擇校、選擇專業提供參考。
這款產品也是天津考生家長陳大海(化名)的最愛。
輸入女兒的成績,他就得到一個學校名單,可衝擊的92所,較穩妥的83所,可保底的258所,「自己翻看招考指南,不可能會匹配到這麼多學校,這個數據可以做個參考,我們也從裡面挑了一些學校。」
馬程程透露,上線這款產品時,項目組也有壓力,「怕這個產品提供的報考建議出現偏差,回頭會不會對用戶產生誤導」?
但後來,項目組達成了共識,「我們不做,別家也會做,而且很多公司是為了賺錢,我們不賺錢,能儘量保證專業和權威。」
市面上同類的產品,收費都極為高昂。有個新加入項目組的百度同事,曾在群裡發了個截圖,顯示別家的高考報考軟體一次收費數百元,但是群裡無人回復他。
馬程程猜測,同事可能有些疑問,百度的高考產品能不能也做一些商業化嘗試,「我們其實已經達成了共識,這就是個公益,還要持續投入。公司對我們這個項目沒有任何盈利要求,考核得是我們的產品能不能做到權威、全面、科學、專業、懂用戶。」
與此同時,很多網站和機構都把高考當作生意。
劉行兵(化名)是其中之一,他過去曾是中學老師,也當過班主任。三年前轉行,成為高考報考規劃師。他告訴《財經故事薈》,高考諮詢,一次收費最低的幾千,也有好幾萬的,「一下午掙得錢,可能頂過去當老師好幾個月。」
很多家長覺得花費幾萬塊,換取孩子更好的未來,並不算昂貴。
但其實,這個行業魚龍混雜,專業性可疑。很多機構,承諾「保過」、「託底」、「衝進理想學校」、「幫忙佔位」,大多都是營銷手段。
有些機構聲稱「保底」,收費3萬,考不上不收費。但這背後有個小套路,為了拿到這幾萬塊預付費,規劃師給出的建議都過於保守,「穩上的學校讓你衝一把,能上985建議報考211。畢竟,萬一考不上,不但幾萬塊拿不到,家長還會跑來算後帳」,劉行兵透露。
劉行兵曾發現,有所某著名師範大學建了個學業規劃研究中心,但中心主任是工商管理學教授,不是教育學教授,「所以這種培訓就是個生意」。
看出了其中端倪的陳大海,最終選擇了百度的AI志願助手。
第一是免費,「百度的高考產品,都不付費」。
其他很多高考應用或者小程序,必須付費成為會員才能使用,根據交費多少,還有探花通、榜眼通和狀元通等多個級別,價位不等,還有一對一的線上線下專家指導,更是要耗費上萬元。
「我也不是不捨得花錢,但他們是做生意的,一錘子買賣,能上心嗎?為了拿到錢,他們讓孩子高分低就,報差學校,孩子的前途就這麼被隨隨便便交代了,這是不是很不負責任? 」陳大海義憤填膺。
其次,他認為,百度的大數據、人工智慧是專業的,百度的AI志願助手是和專業教育機構合作推出的,比較權威,可信度比較高。
今年天津高考能報考50個平行志願,在百度AI助手的助力下,他讓女兒填滿了報考表格,「一個機會都沒浪費」。
雖然這項業務不賺錢,但參與其中的馬程程,卻覺得這比很多賺錢的業務更有價值,更有成就感。
在百度,像馬程程一樣的小鎮青年很多,高考也是他們改變命運的主要出路。
馬程程出生在高考大省,父母都是農民,完全沒經歷過高考。
當年班主任的報考建議是,一個班級同分數段的同學不要內部競爭。比如都是620分左右,你報考人大,他報考復旦。
當年,他原本打算報考北京某大學,但一個女同學比她高出3分,也想報考這所大學,老師就建議他改報上海某學校,後者上一年錄取分數比前者低了6分,這是很多80後印象中的盲報考模式。
很不幸,馬程程就成為了盲報的犧牲品。這一年,上海這所大學反而比北京那所高校錄取最低線高了7分,馬程程差3分落榜,無奈之下只好復讀一年。
「要是當年有現在這麼全面的信息,有AI志願助手這樣按名次指導報考的工具,或許當年的我報考北京那所大學,反而能錄取」。
這樣的經歷一直留在記憶裡,儘管高考過去十二年,但他每年都會夢回考場,那種迷茫和遺憾仍然歷歷在目,他不希望考生們再走他親歷的彎路,「讓高考的每一分都用得漂亮」,這是馬程程的心聲,也是百度高考產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