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張成傑 程婷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林溪聲 楊順順 陳楊 何婧文
「今年高考變數很大,我特別害怕自己在填報過程中會發生疏漏,所以希望通過專家得到一個最合理的填報方案。」日前,上海考生小銘和媽媽前往某機構進行高考志願填報諮詢。
當天,這家機構線下「一對一」共接待了約40名考生,所有老師諮詢時間均已被排滿。
疫情之下的2020年高考被網友稱為「史上最難高考」。而北京、天津、山東等地因新高考正式落地,往年分數線的參考價值隨之下降,志願填報規則也發生變化。這使得高考志願填報成為不少考生面臨的又一次大考。
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通過走訪多家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機構了解到,今年的高考形勢使得考生對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服務需求顯著上升,而市場上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服務的價格在千元至幾萬元不等。有考生家長購買了包括上海綜合評價面試輔導、高考志願填報諮詢等一系列服務,花費達兩萬餘元。
由於行業內無統一的收費標準,面對高考出分後考生的緊急需求,有的機構還乘機抬價,「兩三天漲一次價」。
而在高昂的收費背後,諸多機構諮詢師被過度包裝,一些所謂諮詢師此前身份為證券行業分析師等,還有些「專家」實則是對志願填報較了解的家長。整個高考志願填報諮詢與生涯規划行業有待進一步規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高考志願填報諮詢與生涯規划行業固然火熱,但臨時抱佛腳式購買的諮詢服務往往只能解決填報志願等一時問題。高中階段的自主選科就已關係到未來的專業選擇,甚至後續的發展方向,考生需要儘早進行整體的生涯規劃,而不是在最後關頭依賴機構為其明確未來職業發展方向。
正因如此,面對長遠職業生涯規劃,學校和家長除了應加強指導外,還應注重引導孩子認識自我,明晰未來發展方向。
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服務受追捧,相關機構數量劇增
記者走訪多家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機構了解到,目前市面上機構推出的志願填報諮詢服務主要有兩類。
第一類是價位和使用門檻相對較低、面向更廣大考生群體的輕型服務,如依託大數據為考生提供志願填報方案的App、介紹志願填報規則或專業情況的線上課程等。多數志願填報App可根據考生高考成績和專業意向免費推薦「院校-專業」志願。但考生若要查看院校專業信息細化後的完整方案,往往需要另付幾百元開通會員。
另一類即所謂的專家「一對一」志願填報諮詢服務。這類服務更加個性化,且服務周期更長,涉及對專業、高校情況的深入解析。
澎湃新聞了解到,線下「一對一」服務收費頗高,但報名依舊火爆。從高考出分後的第一天起,許多機構的諮詢日程始終是排滿的狀態。
「高考出分後的10天時間裡,諮詢老師吃不上飯、電話被打爆都是常事,微信和QQ經常是1000+的信息。」燈塔高考志願諮詢的負責人坦言,從高考分數公布到志願填報期,是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機構一年中最忙碌的階段,也是驗收一年成果的時刻。
贏帆學生生涯規劃(以下簡稱「贏帆生涯」)的邱老師也表示,在這段「密集填報期」,她所在的機構線下每天大約接待四五十名學生,日程往往提前一周就被預定滿了。這在2014年左右是無法想像的。
贏帆生涯上海辦公場所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 何婧文 圖
據邱老師介紹,2013年贏帆生涯成立時幾乎沒有什麼競爭對手,「那時候這種諮詢機構數量很少,可以數得過來」。
2014年《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新高考下,高中生可自主選科,但這也意味著高中生需要早早開始思考未來的專業方向和職業規劃。
邱老師告訴記者,不論是自主招生、「三位一體」,還是「強基計劃」,高校招生時均非常注重考察學生的專業志趣和能力。面對高校多元化的招生錄取渠道,考生需要更加了解所報專業具體狀況,因此一些考生和家長轉而向職業規劃與志願填報諮詢機構尋求幫助。
需求之下,生涯規劃與高考志願諮詢機構順勢興起。
天眼查數據顯示,2014年前,我國志願填報相關企業年度註冊數量僅為個位數。我國超57%的志願填報相關企業都成立於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內。截至2020年7月9日,以工商登記為準,2020年上半年新增相關企業近150家,同比增長60.87%。
有考生為達到最佳錄取結果,花了2萬餘元諮詢費
調查中,記者發現,目前,高考志願填報諮詢市場中無統一的收費標準。如「一對一」志願填報諮詢服務,因諮詢內容、流程和「專家」級別不同,諮詢服務收費大相逕庭。總的來看,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服務的收費一般在5000元以上,多則上萬元。
考生小銘坦言,為了將自己高考分數最完美地轉化為錄取結果,他在某機構報名參加了上海綜合評價面試輔導、高考志願填報諮詢等系列服務,費用總計超過2萬元。
上海一家高考志願諮詢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對一」志願填報諮詢服務定價6500元,總費用包含前期、現場、售後三個部分。
另一家名為聚銘師的北京機構也有類似的「一對一」服務。其官網顯示,聚銘師的服務周期長,高三期間就開始提供考生定位、深度溝通、心理輔導和分數提升等前期服務。志願填報「一對一」服務原價為19800元,限時優惠價9800元。
對於這種「天價」收費,該機構負責人表示,9800元是面向北京考生的收費標準,北京的單量只佔該公司總業務量的4%左右;面向其他省份和地區考生的價格在5000元左右。
該機構負責人還表示:「網站上標明的價格高能顯得公司定位高,利於宣傳,但是真正執行的時候價格都會降下來。」
聚銘師官網上志願填報「一對一」服務 網頁截圖
記者採訪的機構中,有負責人坦言,服務收費會根據考生報考志願的緊迫程度而調整,相比高考出分前,出分後的服務價格會更高一些。
此前據新華網報導,由於「養閒十一個月,衝刺幾個星期」等行業特性,臨近高考志願填報節點,有些機構拼命「割韭菜」,兩三天漲一次價,甚至直到志願填報完成時仍存漲價空間。
諮詢師隊伍中「魚龍混雜」,行業亟待規範
在高考志願填報諮詢市場上,除「天價」收費問題外,諮詢師隊伍中魚龍混雜的問題也十分突出。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作為新興行業,目前尚缺乏統一的高考志願填報諮詢師從業資格認證體系,從業者並無高含金量的專業證書。各家機構的師資構成「五花八門」。
內蒙古的三有選學機構有關負責人稱,其所在機構師資隊伍中大部分老師都具備心理學專業背景,受過職業規劃訓練和政策相關培訓。
贏帆生涯的邱老師稱,其機構內的五名諮詢師都出自985高校,所學專業覆蓋文、理、工各個領域,均為全職在崗。
內蒙古三有選學規劃師專業團隊 受訪者 供圖
而燈塔高考志願諮詢機構的諮詢師部分為兼職,有的曾從事過證券行業分析師等職業。
對此,該機構負責人解釋,諮詢老師本身需要有豐富的職場經歷,對各個行業及其匹配的專業情況都要有所了解,而這些領域的人士正好符合這種要求。
不久前,澎湃新聞曾報導,有人假借貴州師範大學教師的身份,出席了數場高考志願填報講座和諮詢活動,指導廣大考生填報志願。後經查證確定,此人已在17年前被貴州師範大學除名,但仍以貴州師範大學教授的身份在多家教育機構任職。
此前新華社的報導還指出,有些打著招辦退休人員旗號的「專家」可能只是幹後勤的,還有很多「專家」其實是對志願填報比較了解的家長。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表示:「缺乏權威的、有信度的行業認證體系和評價體系的話,並沒辦法區分誰有資格誰沒有資格。」
統一資質認證與評價體系的缺失,使得志願填報諮詢師從業缺乏規範,也阻礙了專業人才的深度培養。
燈塔高考志願諮詢的楊老師坦言,事實上,高校專業、就業前景等信息需要諮詢師去深度分析和了解,但目前市場上很少有諮詢師熟知如此廣泛而龐大的信息。
上述新華社報導中,曾湘泉及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高考志願填報是學生生涯規劃的重要環節,失敗成本高,應正視考生和家長需求,採取多種舉措規範高考志願填報市場,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如何改變「臨時抱佛腳式職業規劃」現狀?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的另一個問題是,無論是通過數據系統,還是面對面的個性化填報諮詢,高考後的志願填報諮詢服務始終是有限的、短期的。
多名生涯規划行業從業者指出,儘早進行整體的生涯規劃、體驗各個專業的思維,對學生至關重要。
這一問題在國家層面已受到重視。2017年,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其中明確,高中課程應當切實加強學生發展指導,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向,提高生涯規劃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
然而,在「學業優先」的觀點下,很多家長更願意將錢用於孩子的課業培訓,缺乏長遠生涯規劃意識。所以孩子生涯規劃的意識培養會因學業壓力大等因素而被擱置。
浙江寧波某重點中學的曾老師也指出:「中小學生涯規劃應該儘早成體系開展。但目前中高考『太強勢』,學生和家長普遍覺得,先考個好分數再『規劃'也不遲。」
這種現狀從機構各項服務的需求量中也能略窺一二。
贏帆生涯的邱老師告訴記者,他們面向高一學生推出了生涯規劃服務,但購買這類服務的家長並不多,且集中在具備高等教育背景或曾親身經歷過志願填報失誤的這類家長中。
因此,不少高中生直到臨近高考、甚至高考結束填報志願時才發現自己陷入了迷茫的深淵。
「高三這一年,我突然發現不知道自己未來應該做什麼。我想賺錢,除此之外,我一無所知,覺得很迷惑。」2020屆浙江考生樂樂向記者感慨,「我現在終於知道,若不趁早進行長期生涯規劃,想想自己的未來,高考結束後就會像沒頭蒼蠅一樣四處打轉。」
針對現狀,曾老師指出,生涯規劃不應該只是簡單由培訓機構或者學校提供的課程和講座。「從成熟的國家經驗看,生涯規劃更多是體系化地引導學生『探索自我,認識自我,了解職業』的實踐體驗活動。」曾老師說。
(小銘、樂樂為化名)
責任編輯:蔣晨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