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20日消息(記者周益帆)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本周開始,各地將陸續發布2020年高考成績。今年繼上海、浙江之後,北京、天津、山東、海南也迎來了「新高考」,全國高考報名人數比去年增加40萬人,多重因素影響下,很多學生、家長為如何填報志願而壓力倍增。
最近社會上一些收費的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機構生意火爆。這些機構的諮詢費從幾千到上萬元不等,有一些機構號稱可以將所填報學校的錄取分與學生的高考成績分之間的差距控制在個位數以內。那麼,各地高考成績公布時間進入倒計時,花高價諮詢,為孩子填報高考志願到底靠不靠譜?
對於學生來說,高考是通往大學的第一關,能不能填報一個適合自己的高考志願,是進入心儀大學、心儀專業同樣重要的一環。江西九江的程女士在孩子高考結束後,就已經開始研究填報志願的問題。
程女士說:「我之前買了一本關於高考志願報考的輔導書,書中按照每5分一個區間,在多少分可以報考哪些學校,我研究了這些學校近幾年最低的錄取分數線,以及對應的全省最低排名。」
當然,還有很多提供報考付費志願諮詢服務的機構。程女士也加入了不少這樣的微信群和QQ群。程女士介紹說:「我加入了江西高考志願填報的QQ指導群,這個群裡有一些負責人,如果我在群裡提問題,就會有人私聊我,說可以提供『一對一』的指導,因為那時是高考結束還沒有幾天,對方說這個時候指導大概是幾千元,可以打八五折,分數出來以後要增加15% 。」
記者發現,在全國範圍內,提供類似高考志願填報諮詢指導的機構有很多,價格從幾千到上萬元不等。某連鎖教育機構的北京市石景山區填報志願諮詢人員說,往年收費一萬多元,今年的價格還沒出來。
諮詢人員:我們可以提供高考志願填報的諮詢服務,我們做了有19年了。
記者:你們的收費標準是怎樣?
諮詢人員:我要跟總部高考志願組那邊聯繫,才能確定最終的費用是多少。因為成績沒出來,具體的我們不是特別清楚。
記者:往年的價格是多少?
諮詢人員:1萬多元,我們會給一個詳細的方案。
另一家全國性機構提供網絡「一對一」服務,諮詢老師說,現在是高峰期,收費統一6800。
諮詢老師介紹說:「我們全國統一價是6800,現在是報名的高峰期,沒有任何優惠。購買成功之後,把購買成功的截圖發給我,這邊就馬上建立『一對一』的服務群,為考生提供專屬的『一對一』服務,進行服務的幾位老師都會在這個群裡,我們會通過語音會議或視頻會議等形式進行服務溝通。」
此類機構提供的服務一般有兩種,其中一種是根據考生的預估分和往年的錄取線給出學校選擇。
諮詢老師說:「現在還沒有出分,我們老師要做好提前的準備工作,因為北京市今年也是『新高考』,我們要先根據考生的一個預估分做模擬填報,以及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幫考生找到可能存在的一些好的機會,包括一些可能存在的風險。」
北京市石景山區的一位諮詢老師在19日下午還開了一場直播。該培訓機構的老師承諾,等正式出分之後,進行的判斷會更加準確。
程女士表示,此前她諮詢的指導老師甚至表示,可以將填報和錄取線的分數差距控制在個位數。「指導老師說考生的分數控制在6分之內,不會讓考生『高分低就』。」她說。
用適合的分數進心儀的學校,是所有考生和家長的希望,程女士表示,如果孩子的分數線處於可選擇範圍很大的區間,那麼真的能像諮詢機構所說的能夠精準匹配,也算物有所值。
而從行業來看,志願填報諮詢也算是一片「藍海」。有媒體報導,來自工商信息平臺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共有954家高考志願填報相關的企業,其中42%的企業成立時間尚不足一年,成立10年以上的企業僅有28家,而現有高考志願填報市場滲透率不足10%,仍有90%的市場有待開發。
但作為一個應市場需求而生的行業,志願填報市場也有一些問題值得探討。比如,記者發現不少機構還推出了大數據匹配服務,花幾百塊錢買一張卡,輸入考試信息,號稱就可以匹配出適合的志願。
雖然價格比人工諮詢便宜很多,但是從試用結果來看,準確度比較差。比如記者輸入的考生分數為550分,網站分「衝」「保」「穩」三個組別推薦,客服人員說,「衝」是指有點風險的好學校,「保」是比較保險的學校,「穩」是屬於十拿九穩的。
據客服介紹,考生購買服務後,他們根據分數推薦學校給考生,後續的填志願方面,他們沒有人工指導。但是,記者試用的結果顯示,機構推薦的風險較大的「衝」組學校,有不少甚至不如「穩」組的學校。
人工諮詢填報的不可控性同樣也有很多:首先,動輒上萬的諮詢費是否合理;第二,如何對行業從業人員進行約束,哪些人有資質提供如此專業且重要的諮詢服務;第三,如果出現了誤差甚至因填報建議導致落榜,誰來承擔責任,誰來約束諮詢機構,在這幾方面的問題無法落實的情況下,盲目依賴志願諮詢服務,似乎是不理智也是不負責任的。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在考生填報志願的過程中,學生、家長和老師應把握基本的兩點:了解自己、了解學校。儲朝暉說:「填志願的確有專業性,特別是對各個專業的了解,對各個高校的了解,但是有沒有這個必要付費諮詢,還是要看具體諮詢服務的個人。過高的諮詢費,我認為是沒有必要的。實際上這個環節最關鍵的是考生要認識自己。很多考生沒有認識到自己,誤報了,每年高考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另外一個方面,孩子的知識、經驗和對社會的了解都是有限的,所以容易產生一些誤差。這兩個方面了解的透徹了,通過多種途徑的獲得信息,對比較完整的填報志願的誤差就會相對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