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網上突然流行起一個兒童「身高預測公式」,據說特別靠譜、精準,很多家長也都紛紛給寶寶進行了測算。
玲玲的兒子今年4歲多,每次看到年齡差不多的小孩,她總喜歡讓兒子和人家比一比身高,如果兒子比別人高,玲玲就會很高興,而如果別的小朋友比玲玲兒子矮,玲玲就會特別焦慮。
玲玲之所以如此在意兒子的身高,其實也跟自己的經歷有關。畢竟玲玲從小個子就比較矮,為此還常常感到很自卑,而玲玲老公的身高也不佔優勢,因此玲玲才擔心萬一兒子將來也長不高可就糟糕了。
正巧看到網上有一個兒童身高預測公式,玲玲趕緊套用公式算了一下,結果沒想到預測的結果是兒子將來可能會長到180cm左右。
雖然這樣的結果令玲玲有些許興奮,但她還是很糾結:這個身高預測公式真的可靠嗎?
01,什麼是身高預測公式
身高是體型特徵中最重要的一項指標,因為大家的關注,專家們研究出了很多種預測身高的方法,比如足長預測法,比如兒童當前身高預測法,又比如父母身高預測法等等。
目前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根據父母的身高來估算孩子將來的身高。公式如下:
男寶寶將來身高(cm)=(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08÷2
女寶寶將來身高(cm)=(父親身高×0.923+母親身高)÷2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遺傳(父母身高)對孩子身高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這個公式也基本上符合「高+高生高、矮+矮生矮、高+矮生高」的遺傳法則。但用這種方法預測孩子身高真的靠譜嗎?
02,身高預測公式真的可靠嗎
因為身高確實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以上這個方式也是根據父母的身高來進行預測的,看上去似乎有些道理,但身高預測公式僅僅是個預測,可以作為孩子身高的一個參考值,但還是不夠嚴謹。
著名兒科醫生崔玉濤崔大夫針對身高預測公式這個問題,這樣說道:
孩子的身高受多種因素影響,既有遺傳因素,又有後天因素,疾病、身體發育、營養、運動,以及生活的環境等都會對孩子的身高有影響,因此不能單純看遺傳因素。
也就是說,除了遺傳,決定孩子身高的後天因素還有很多。比如,孩子特愛運動,平時吃飯也比較好,很少生病,那這個孩子成年人後就將會有更大的機率長得相對高一些。相反,如果一個孩子不愛運動,也不好好吃飯,還經常生病,那他最後的身高可能就不如預測那麼理想了。
03,評價孩子身高,家長要學會看骨齡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這樣一個誤區,即孩子現在長得矮,將來就一定矮。其實在不同時期,評價孩子生長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結合寶寶的骨齡來看。
一般情況下,兒童的骨齡與其實際年齡是一致的,但也有的孩子骨齡比實際年齡小。
也就是說有的孩子即便個頭不高,但也有可能屬於骨骼晚長的情況,這時孩子還有長高的潛力,家長也不用太過於擔心。
04,如何幫助孩子長高
想要孩子以後個子不矮,父母除了尋找身高更佔優勢的另一半以外,也可以從後天因素入手。
①、充足的睡眠
要知道,人體80%的生長激素都是在睡眠中產生的,而且生長激素的分泌量在夜裡12點左右達到高峰,早晨5點以後生長激素分泌量逐漸下降。因此家長要儘量要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②、合理的運動
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經常打籃球的孩子身高一般都不會矮到哪裡去。這是因為合理的鍛鍊可以促進骨骼和肌肉強壯,從而促進孩子的生長。
③、快樂的心情
想讓孩子能長得更高,其實父母的關愛也不可缺少。一個生活在充滿關愛的家庭,整天快樂沒有心事的孩子,比那些整日精神緊繃,心裡壓力大的孩子,更能夠吃好、睡好,個子自然也就會更高了。
④、均衡的營養
除了運動、睡眠和好的心情,孩子成長過程中得到全面的均衡的營養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每天攝取的食物不健康、不全面,那也有可能會影響孩子長個子。
05,結語
總之,孩子的身高以及生長快慢確實都跟遺傳因素有很大的關係,但是遺傳不代表結果,後天的努力也同樣重要。如果家長個子比較矮,又想讓孩子長得高,就一定要在護理、營養、運動等方面努力給孩子補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