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0寧夏省考行測解題技巧:加強削弱快速答題「口訣」,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國家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微信公眾號(ningxiaht),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加強、削弱型題目在公務員考試行測邏輯判斷中佔了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寧夏華圖給大家準備了加強削弱的10條最常用的解題「口訣」,希望大家2020年公務員考試成功!
了解「口訣」,並不是為了去死記硬背它們,而是學著去用去理解。「口訣」是根據已有的豐富經驗總結出來的解題規律,是為了告訴經驗還不夠豐富的考生:這道題,可以用這個思路解,因為題目一般這樣出這樣考。
但最後你敢不敢用?不是記住了就敢,而是一定要去題目中試過、確認過,自己心中有數了,這些知識真正是你的了,才會敢的。所以一定要做題,用辯證和歸納的思維去分析這些規律,理解並認同後的規律,才能為你所用。
【例題1】
一項對某企業基層工作人員的研究報告是示,使用社交軟體的基層工作人員罹患糖尿病、精神疾病、缺血性心臟疾病的概率均顯著低於不使用社交軟體的,據此,該企業管理人員認為,社交軟體的使用有利於基層工作人員的健康。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管理人員的結論?
A.長時間使用電腦或者手機會引發包括精神疾病在內的多種健康問題
B.該企業基層工作人員沒有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鍛鍊身體
C.該企業基層工作人員壓力大,身心健康的人才在工作之餘使用社交軟體
D.該企業基層工作人員普遍在四十歲以上,相當一部分人不使用社交軟體
【分析】
根據提問中的「最能削弱結論」確定是一個削弱題。先找結論,根據「據此、認為」很快可得管理人員的結論:社交軟體的使用有利於基層工作人員的健康」(可以理解為一個因果關係,使用社交軟體是因,有利於健康是果)。
前提:使用社交軟體的基層工作人員罹患糖尿病、精神疾病、缺血性心臟疾病的概率均顯著低於不使用社交軟體的。
再看四個選項,C選項是典型的「因果倒置」,身心健康的人才在工作之餘才使用社交軟體,即健康是使用社交軟體的原因。基本鎖定答案為C。
但還是看一下其他三個選項,A項,使用電腦或者手機並不代表在使用社交軟體,話題不一致,不能削弱。B項,有無時間鍛鍊身體,與題幹論述的話題不一致,不能削弱。D項,沒有提到社交軟體與健康之間的關係,話題不一致,不能削弱。
【例題2】
內啡肽是人體大腦中含有的一種化學物質,它可與大腦中阿片受體結合,產生天然的止痛效果。研究人員發現,在人群中,那些擁有更多朋友,社交網絡更廣的人往往耐受疼痛的能力也更強。因此,研究人員認為社交活動會讓人產生更強的耐痛力。
要得到上述結論,需要補充的前提是:
A.人們的疼痛感往往和疼痛閾值有關,而疼痛閾的個體差異極大
B.當人們壓力較大或者情緒低落時,機體的內啡肽系統會被打亂
C.社交行為的數量和質量使人心情愉悅,從而讓人們更願意社交
D.社會活動會促進大腦分泌更多的內啡肽,產生積極良好的情緒
【分析】
根據提問中的「需要補充的前提」快速確定本題為前提假設題。結論是「社交活動會讓人產生更強的耐痛力」,前提是「內啡肽有天然的止痛效果」,前提和結論中出現了跳躍性概念「內啡肽」和「社交活動」(即差異關鍵詞),所以補充前提需在二者間搭橋。
快速閱讀四個選項,D中同時提到內啡肽和社交活動,優先分析。「社交活動促進大腦分泌更多內啡肽」,結合 「內啡肽具有止痛效果」,可得:社交活動—>分泌內啡肽—>止痛,說明了為什麼社交活動會讓人產生更強的耐痛力。需補充D,故答案為D。
A討論的是人們的疼痛感與疼痛閾值的內容,沒有提到與社交活動之間的關係,無關項,排除。B,討論的是情緒與內啡肽的問題,沒有提到與社交活動之間的關係,無關項,排除。C,討論的是社交行為的數量和質量,並未提到社交與耐痛力之間的關係,無關項,排除。
前提假設題,一般考「補充前提」,說明題幹中的論證是有漏洞的,題幹中已知的前提和結論中會存在某一步讓人覺得有跳躍,因此解題的突破口就在於找到「跳躍的點」,即差異關鍵詞,再優先分析具有差異關鍵詞的選項,代入題幹,若能串聯起有跳躍的點,即正確答案。
【例題3】
研究表明,適當休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當完成一項複雜艱巨的任務時,人們可以適當休息一下,做點簡單的其他事情,之後繼續工作,這可以讓工作業績提高40%。一家公司老總將這一理論應用於公司,增加了員工休息時間,但生產業績卻沒有上升,反而明顯下降。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解釋上述矛盾現象?
A.公司的有些部門並沒有嚴格執行老總的休息計劃
B.一些員工在休息的時候想工作,工作的時候想休息
C.近段時間公司的銷售業績不佳,沒有出現明顯的增長
D.公司生產都是流水線作業,員工做的都是單一機械動作
【分析】
根據提問中的「解釋上述矛盾現象」可知本題屬於解釋題。簡單閱讀題幹,題幹中的矛盾是「適當休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研究結果」與「理論運用的實際結果:增加了休息時間,但生產業績反而明顯下降」,然後讀題時要注意到研究中有一個前提:完成一項複雜艱巨的任務。
再看四個選項,A中的「未嚴格執行」和B中的「員工休息時想工作,工作時想休息,即員工工作狀態不好」,都能從一定程度上解釋為什麼生產業績沒有上升,但不能解釋為什麼會下降。C中的銷售業績與矛盾雙方都無關。
D中的「流水線作業、單一機械動作」說明這不是一項複雜艱巨的任務,不符合研究的前提,因此,休息後不會提高該公司員工的工作效率,反而增加休息是在減少工作時間,所以生產業績下降。D解釋了矛盾,故答案為D。
解釋題,閱讀題幹時要有意識地去「找矛盾」,解釋矛盾時,有點像我們平時說的「不要生搬硬套」,要靈活應變。同時注意細節,比如題目中的「一項複雜艱巨的任務」,找到細節,這可能就是你解題的突破口,看到它,再結合選項,突然恍然大悟:哦,原來如此。
【例題4】
在一項實驗中,研究者讓大學生回憶他們在高中時期的成績,告知他們研究者將會從高中獲取其真實成績,所以撒謊沒有任何意義。結果顯示:參與者回憶起的成績有五分之一都和實際不符,而不同等級的成績,被誤記的概率也是不同的。分數越高越不容易記錯:得了A的時候總是能準確地被回憶起來,但得了F的時候卻難以被想起。
根據以上信息,可以推出的是:
A.人們記憶中的成績可能比真實的成績更優秀
B.一般來說,人們最擅長的就是對細節的遺忘
C.錯誤的記憶可以保護我們對公平正義的信念
D.錯誤的記憶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利於健康
【分析】
根據提問中的「可以推出」可知屬於日常結論題。簡單閱讀題幹,描述了一項實驗及其結果,但未直接給出結論。再逐一代入四個選項。
A項,是對「得了A的時候總是能準確地被回憶起來,但得了F的時候卻難以被想起」的合理推斷,記得A但不記得F,A代表好成績,因此會使得記憶中的成績顯得更好,所以可以推出A。B項,題幹中並未提及「最擅長」「;C項,題幹中未提及 「公平正義的信念」;D項,題中未提及利於健康。這些都屬於無中生有,所以BCD與原文不符合,無法推出。故答案為A。
這道題的A選項就是典型的「往前一步「,需根據題幹中的已知信息去做推理分析,得出合理的結論,而不是去找與原文一樣的表述。現在的日常結論題更多的是側重考查推理分析,而不是找細節,這一點需注意。
提醒:加強削弱的解題「口訣」,和數學、資料分析的口訣一樣,同樣需要先分析題目,題目特徵符合,才能進一步判斷該題正好匹配某個口訣對應的解題思路,心中自然清楚:嗯,沒錯,答案就是這個選項。所以,最後的最後,你終歸是要回到「做題」中去,在不斷地做題中持續提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推薦閱讀——
招錄信息——2020寧夏公務員考試公告丨職位表下載丨考試大綱
考生通道——2020寧夏公務員報名入口丨準考證列印丨歷年試題
教材資料——時政熱點丨每日一練
輔導課程——2020寧夏公務員筆試課程丨網校課程丨直播講座
(編輯:xied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