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年伊始,在西安發生了一件高三學生故意傷害老師致死的惡劣事件,事件起因是老師沒收該學生手機,學生幾次討要未果,於是發生了故意傷害老師,事情發生後全網一片譁然,我們無法想像因為一部手機,讓這個高三學生能走上行兇的道路,因為一部手機,讓這個高三學生從此葬送他的前程。
引述警方情況報告稱:2020年1月2日,西安北郊66中高三學生李某某在上晚自習期間玩手機,被值班老師金老師發現並給予沒收,其間學生李某某兩次去辦公室找金老師索要手機,因金老師不在返回教室。
21時50分左右,學生李某某第三次來到老師辦公室,隨後學生聽到呼救聲,發現與金老師同在一個辦公室的周老師倒在辦公室門口,並有大量血跡,而學生金某某則從校門翻出逃離學校。
一個17歲的高三學生,馬上就要高考了,本來應該爭分奪秒,刻苦努力用心複習迎接考試,在晚自習玩手機影響學習,老師沒收手機無可厚非。
可是這位學生卻絲毫不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為了討要手機,竟把對含辛茹苦教育他們的老師殺害,真的讓每一個有良知的人心寒啊!這個孩子因為一部手機從此也就算葬送了他自己的大好前程。
怒其不爭!哀其不幸!
近年來,因為老師和學生發生衝突暴力事件時有發生,其中因為學生玩手機,老師沒收手機管教學生,造成了學生跳樓或老師被學生毆打傷害的事件尤其發生居多。
這類事件的發生歸根結底是手機,它是影響孩子學習,造成學生和老師衝突發生的罪魁禍首。
目前國家已經進入了網絡時代,網絡的發展日新月異,智慧型手機的出現大大加快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業務往來信息交流,我們可以從手機裡獲得訊息學習知識,購物訂餐玩遊戲看視頻等;一部智慧型手機可以通過微信和支付寶支付,完成各種線上線下購物,可以不誇張的說,如今社會,一部智慧型手機幾乎能解決我們生活中大多數的問題。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智慧型手機功能如此強大,也造成了很多未成年人趨之若鶩,未成年人本來就心智不全,自控能力差,造成長期玩智慧型手機嚴重影響學習,也出現了很多孩子玩物喪志的不良後果。
學生玩智慧型手機只是表象,最深層次的則是家長對孩子教育管理的缺失,缺乏良好的和孩子溝通的能力,讓孩子沉迷在手機不能自拔,最終做出不可挽回的悲慘後果。
我也是一個孩子的父親,我根據自己的情況做一個總結,同時也分析了目前家長們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幾種問題,希望各位家長能對號入座,找到自己的教育的不足,從而改進孩子的學習方式。
1.父母親在家裡沒有做好榜樣,天天當孩子面玩手機,潛移默化影響孩子,讓孩子從小開始就迷戀手機,更甚者有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鬧人,專門給他一個手機玩,在手機裡給孩子下載各種遊戲和視頻,讓孩子小小年級迷戀其中,傷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2.父母親工作忙,沒時間管理教育孩子,所以就一味的溺愛,對孩子要求有求必應,給孩子配上高檔手機便於交流,甚至手機裡充上錢,讓孩子消費無憂。家長這種溺愛行為,極大助長了孩子對手機的依賴,玩網路遊戲網絡交友,如吸毒般上癮不能自拔,從而造成在學校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3.父母親發現了孩子玩手機成癮的苗頭,非但沒有及時教育孩子,反而在孩子玩手機被學校老師沒收訓斥時,家長卻找到學校說老師的不是,甚至有的家長還毆打謾罵老師,這種事情在新聞上曾經有所報導,家長的這種行為和做法極大了加深了孩子對老師的牴觸情緒,於是就發生了類似西安66中高三學生因為手機被沒收傷害老師致死的惡劣事件。
2018年教育部等8部委在《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中就提出: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的要求,這次在「減負三十條」中進一步強化,說明國家對中小學使用電子產品的態度已經明確:不再以「疏堵結合」草率搪塞,而是禁止中小學生將手機帶入課堂。
然而,教育孩子單靠學校和老師遠遠不夠,老師更多是「傳道授業解惑」,而關於孩子其他方面行為習慣的影響,更多的應來自父母親的家庭教育,家長的作用至關重要,不可忽視。
據了解,殺害老師的高三學生李某某是單親家庭,長期寄宿學校,事發後,李某某很快翻過學校大門逃跑了,目前還沒有任何消息。
我們不禁感慨,本是青春年少的年齡,本應該有大好前程,本應該把心思放在學業上,可是僅僅因為一部小小的手機仇恨老師,甚至做出了如此衝動魯莽的行為,草草地把自己的人生定格在這一時刻,李某某未滿18歲,從刑法量刑上應該不會是死刑,但等待他的必將是在牢獄之災,他勢必會為自己的衝動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