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手媽媽,在產後第一年大多會感到特別迷茫。每次寶寶遇到問題總會特別緊張,生怕寶寶會怎麼樣,主要還是缺乏帶娃經驗。
其實帶娃也沒想像中那麼難,重要的是找對方法。今天小篩就來總結新生寶寶護理全攻略,學會這幾招讓寶媽們輕鬆帶娃!
01、讓寶寶早點吸吮
產後30分鐘就可以讓寶寶吸奶,母子皮膚接觸並讓寶寶吸吮30分鐘以上。因為吸吮反射在出生10-30分鐘最強,早吸吮有助於母乳餵養成功,還可以減少奶脹的發生,也有利於乳房的健康和子宮的收縮。
02、新生寶寶出現脫皮現象
寶寶出生幾天後可能會出現脫皮現象,這是因為寶寶皮膚最上層的角質層發育不完全,容易脫落。媽媽只要注意對新生寶寶皮膚的清潔護理,避免外來的感染和損傷就可以了,不必為此而感到驚慌。
03、寶寶大小便
新生兒一般會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排尿,也有些寶寶會在出生48小時後才排尿。當打開尿布看到白色的尿布被染成磚紅色時不必擔心,這是尿中的尿酸鹽引起的。
新生兒的第一次大便叫「胎便」,多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排出,呈暗綠色或黑色粘稠狀,這是由消化道分泌物、咽下的羊水和脫落的上皮細胞組成的,3天之後就會轉為正常啦,看到這樣的便便,媽媽們不要太擔心哦。
04、不要隨意處理寶寶的胎毛
寶寶出生後,你會發現在他臉頰、耳朵、背上都有很多細小的毛髮,這是「胎毛」。一般在幾周會自行消失,不需要過多處理哦!
05、及時給寶寶修剪指甲
剛出生的寶寶也許指甲就已經很長了,為了防止寶寶亂動時抓傷自己,媽媽應該及時幫寶寶修剪指甲,不要聽信「月子不能剪指甲的」謠言哦。
06、新生兒乳房腫大是正常現象
無論是男寶寶還是女寶寶,在生後幾天內都可能出現乳房泌乳或腫大,這是因為胎兒在母體內受到母血中高濃度的生乳素等激素的影響,這種情況在2-3周會消失,媽媽們不用太擔心。
一些地方有「要給新生女寶寶擠乳頭,否則乳頭會內陷」的習俗,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盲目擠壓,可能引起乳腺組織發炎、化膿,嚴重時可導致敗血症,其結果非常嚴重。即使不發生細菌感染,用力擠壓,也有可能損害乳房的生理結構和功能。
07、新生兒的「小痘痘」不要擠
新生兒的鼻頭、下巴、面頰處會出現很多針頭大小的小黃點或者小白點,這叫「粟粒疹」,是由於寶寶皮膚還沒有發育成熟,體溫感官差,高溫悶熱時,角質層的水平角蛋白阻塞小汗腺汗管,出汗後導致汗腺淤堵,引起周圍的皮膚出現粟粒疹。對寶寶沒有什麼傷害,會自行痊癒,媽媽們千萬不要用手去擠,一段時間後會慢慢消退的。
08、新生兒乳痂不要摳
寶寶出生後,頭頂上會出現厚薄不等的灰黃色或黃褐色的油膩結痂和鱗屑,在醫學上稱為「脂溢性皮炎」,也被叫做乳痂。
媽媽們千萬不要直接用指甲去摳哦,可以在乳痂上滴幾滴橄欖油,待乳痂軟化後再用清水洗掉。
09、新生兒黃疸
寶寶出生2-3天後開始出現黃疸,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鞏膜發黃,寶寶食欲不振、不安躁動,體溫可能也會有所上升。
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具體又可以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一般出現在2-3天左右,在4-6天達高峰,以後逐漸減輕,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正常2mg/dl,但小於12mg/dl。
而病理性的黃疸出現時間早,於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並且持續時間過長,消退時間過晚,或已經消退又出現,媽媽要警惕起來。一旦黃疸值過高,就要去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必要時可以進行藍光治療。
膽色素代謝功能檢查
·正常膽色素代謝:見黃疸
·正常值:血總膽紅素SB1.7~17.1umol/L
·臨床意義:
1、確定有無黃疸及黃疸程度
(1)隱性黃疸:SB17.1~34.2umol/L
(2)顯性黃疸:SB>34.2umol/L
2、判斷黃疸類型
(1)溶血性黃疸:SB↑、SB¹/SB<20%
(2)阻塞性黃疸:SB↑、SB¹/SB>40%
(3)肝細胞性黃疸:SB↑、SB¹/SB=20~40%
但切忌使用茵梔黃退黃疸,國家藥監局已經明確新生兒禁用此藥物了!
10、寶寶臍帶不能沾水
一般來說,在寶寶臍帶未脫落前,洗澡時都應儘量避免臍部沾水,首先採取擦浴,不要弄溼肚臍,如果不小心沾水,在洗完後快速擦乾。然後用碘伏棉籤塗抹臍部消毒,穿紙尿褲或包尿布時最好將前端翻到肚臍以下,以免摩擦肚臍部位引發感染。
寶寶護理小技巧
1、餵奶後要給寶寶拍嗝,要是不拍出來,寶寶很容易溢奶。可以採用直立式,把寶寶直立抱在肩膀上,以手部的力量將寶寶輕扣著,再用手掌輕拍寶寶的上背,促使寶寶打嗝(為防止打嗝時吐奶,媽媽可在肩膀上墊一塊毛巾)。
2、6個月內寶寶不需要特意餵水,6個月內未添加輔食的寶寶,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都是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的。因為母乳和配方奶中80%以上都是水,額外添加水反而會增加腎臟負擔。
3、出生後,在寶寶清醒,在看護的情況下,每天都讓寶寶趴一會兒,對協助寶寶鍛鍊頸部力量和學會爬行有很大幫助,同時也是刺激寶寶感官的好機會。
4、由於寶寶頭部散熱較多,而心臟力量弱,到達手腳端的血流較少,因此護理嬰幼兒應該注意,允許嬰兒手腳偏涼。
5、媽媽應該經常和寶寶說話,有益於親子交流。
6、給寶寶初添水果,避免味道過重,容易出現厭奶和厭食,同時不能一次添加多種,以防寶寶出現過敏、不舒服等不良現象,而辨不清是哪種原因。最好一次添加一種,最多不能超過三種。
7、不要給寶寶用枕頭,1歲以內的寶寶並不需要用枕頭哦,因為孩子的頸曲還沒有完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