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吃飯前都喜歡拍照留念 本報記者 黨運 攝
火鍋店剛開張時,位置偏,客人少,老闆娘曾徭堯給門口架起一個200瓦的燈泡,整夜整夜亮著。
11年過去,當年的燈泡不在了,但火鍋店似乎成了食客們念念不忘的「據點」——店裡的一面牆上,貼著300多張照片,大學時光、青春過往、人與人的信賴與真情,被定格在方寸之間。
每張照片的故事都記得
雨下個不停,西安南郊康杜村的這家重慶火鍋店,熱氣蒸騰,香辣味四溢。與火鍋店一路之隔,就是西北大學和西安外國語大學。昨天下午1點,正是午飯時間,食客幾乎都是大學生。兩個女孩坐在桌前看菜單,在鴛鴦鍋和麻辣鍋之間糾結,曾徭堯走過去,邊倒水邊聊,「姐給你們做主了,今兒冷,吃個麻辣鍋,排排溼氣。」
曾徭堯是四川人,丈夫周蒙生來自重慶,2007年結伴來西安,在南郊大學城開店賣火鍋,「和學生打交道,簡單、省心。」有學生來店裡做兼職,不管人手夠不,曾徭堯一律接收,一天50元,管兩頓飯。有學生吃飯忘了帶錢,她也允許賒帳,時間久了,就和大家生出了感情。
2008年汶川地震,大學生們來火鍋店門前的空地上避震,曾徭堯給大家送來一箱冰鎮礦泉水,並聯繫四川籍學生,組織募捐。這次經歷之後,她和丈夫有了一個想法,「把這些照片收集起來,做成照片牆,算是一段特殊的記憶。」
11年過去,牆上的照片越來越多,從畢業散夥飯、考研慶功飯,到戀愛紀念日、畢業聚會、謝師宴。照片中的人,有的是在校生,有的是畢業生,但每張照片背後的故事,曾徭堯都能清楚地記得。
捨不得離開這些學生
這幾年,城中村陸續拆遷,很多當年同時期開店的人都轉行了,保留至今的,寥寥幾家。周蒙生說,店裡的鍋底都是他親自炒的,生意也不錯,期間也曾想過,換一個地段好點的地方,但想來想去,還是捨不得,「把照片牆保留至今,並且不斷地增加新照片,就是幫助學生們保留一份記憶,告訴大家,人和人之間原來可以這樣相處。」
一些畢業後離開西安的學生,也都將自己當年的照片,通過網絡提供給曾徭堯。今年夏天,一位當年的男學生給曾徭堯打電話,邀請她參加婚禮。「我一去,全場一半的人都眼熟,都是當年在這裡吃火鍋的學生。」某某同學變胖了,某某同學出國工作了,某某同學與當年的女朋友結婚了……火鍋店就像一個交流信息、重敘友情、追憶往事的「根據地」,經常有人給曾徭堯打電話,「姐,學校門口那家烤肉店還在嗎?」
23歲的黎星輝在火鍋店打工近4年,他告訴三秦都市報記者,在每個人關於大學的記憶中,除了師生情、同學情之外,應該還有對某種味道的懷念,「這種味道其實是一份念想。」
編輯:王瑋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