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母病重入院兒子5年不曾看望 稱母親偏心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庭審結束後,母子、兄妹對罵,讓人唏噓不已。

  本報佛山9月3日電 85歲的母親病重入院,同城居住的小兒子卻5年不曾看望,老母親怒告不孝子。可法庭上,小兒子卻稱,對母親已無責任和義務。今天,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人民法院對外發布消息,這起備受關注的贍養糾紛案件有果。法院判決被告陳六向原告黎婆婆支付醫療費647.53元,每月支付贍養費200元。

  不孝還是另有他情

  黎婆婆育有兩子六女,其中一個女兒已過世,丈夫也在2006年底去世。6個子女均對黎婆婆孝順有加,唯有小兒子陳六卻視老母親為陌路人,從未盡贍養義務,甚至連一個問候電話都沒有。黎婆婆兩度患病住院期間,大兒子陳大數次打電話要求陳六來看望,都被其拒絕了。

  面對小兒子的麻木冷漠,黎婆婆將其告上了法庭,請求法院判令小兒子陳六支付醫療費及贍養費,並向其每月支付贍養費500元,直至其身故。

  然而,母親的起訴讓陳六非常憤慨。他認為黎婆婆完全是無理取鬧。

  原來,早在1994年,黎婆婆和丈夫陳大爺就召集子女和一些叔伯長輩齊聚一堂,在眾人見證下訂下了一個口頭「養老協議」:黎婆婆未來由陳大贍養,而陳大爺則搬到縣城與陳六同住,由陳六負責陳大爺的養老。陳六認為,按照農村習俗,兩個兒子各負責一位老人的生養死葬,協議既合了風俗,又合了法律。現在父親亡故,已履行完了贍養義務,對母親不再有贍養的責任和義務。因此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請求。

  當著母親的面 他們大打出手

  「小兒子讀書最多,那時候那麼辛苦,將他撫養成人,他從來沒有照顧過我,也沒來探望過我,電話都沒有打過。」黎婆婆覺得,當初雖然口頭約定了養老協議,但小兒子也沒有好好照顧父親陳大爺,陳大爺一個人在農村孤獨生活。而對自己,更是連基本的母子親情都不顧。

  「父親住不慣,才回到農村居住。後來我自己生病,負擔不起兩個家庭,才給他很少的贍養費。我父親本來是個很暴躁的人,我後來沒有辦法了,只好把鄉下的房子賣了,賣了400元,給父親作為生活費。」對此,陳六則認為已經完全盡了義務,自己不去看望母親,完全是因為母親偏心,沒有幫自己帶小孩,並且在處理父親1萬元的遺產時偏幫大哥。

  聽到小兒子這樣說,黎婆婆非常生氣,當庭指責其說謊,「我幫你帶了五年的孩子只吃了你四年的飯,如果不是我幫忙帶,你的老闆會讓你帶著孩子上班嗎?」

  法庭上雙方互相指責對方。在庭後,雙方更是一言不合大吵起來,然後發展到互相推搡,被告甚至試圖拿法庭上的椅子砸向其兄弟姐妹,現場的法警及時制止了這場鬧劇。

  法官經過多次溝通與協調,甚至特地到雙方家中做工作,希望雙方能不計前嫌,重新和睦相處。讓人遺憾的是,雙方最終未能達成一致。

  (文中當事人均為化名)

  ■旁聽手記■

  被撕裂的溫情

  林勁標

  旁聽庭審時,感覺有塊巨石壓著筆者的心,有種被撕裂的疼痛。法庭上,左邊的是白髮蒼蒼的母親,右邊的兒子也已步入中年。歲月的累積並不會讓每個人都去感悟到這生命的意義,講求理性的法律顯然也不一定留得住溫暖的親情。

  「想我小兒子打電話跟我說說話」,母親的訴求如此簡單,讓同為人子的旁聽人員都想起該給母親打個電話了。然而,黎婆婆的孩子卻無動於衷。為了不多的贍養費,他們甚至要拳腳相向。

  每個人都是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成長,無條件回報這樣一份恩情,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孩子長大後,也會為人父、為人母,也會走向衰老。尤其對於步入中年的人而言,身邊有父母的陪伴是多麼幸福的事,珍惜這份真情,真要子欲養而親不待,那將是多麼痛苦的遺憾。

  ■法官說法■

  養老協議能否對抗贍養義務?

  黃誌慶 杜 楠

  「該案是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實施以來佛山的首例案件。」主審法官吳衛華介紹說,正如本案被告陳六所言,在農村,籤訂這種養老協議的事情非常普遍,法律也認可這種模式。

  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經老年人同意,贍養人之間可以就履行贍養義務籤訂協議。贍養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的規定和老年人的意願。」根據協議規定,被告及其兄長陳大協議由被告贍養父親、陳大贍養母親,並經父母同意,協議在被告及其兄長陳大之間發生法律效力。陳六因此才堅持自己已無贍養母親的義務。

  2012年12月,黎婆婆明確不同意按原贍養協議履行。吳衛華解釋,任何贍養協議都不能損害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在父母同意的情況下,被告及其兄長陳大可按協議履行贍養義務。當黎婆婆明確表示不同意時,根據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規定,贍養人不得以放棄繼承權或者其他理由,拒絕履行贍養義務,陳六不得以原協議來對抗法定的贍養義務,主張無需履行贍養義務。

  吳衛華說,母子對簿公堂令人揪心,拒絕贍養的背後究竟孰是孰非已無法查清,但顯然,無論是養老協議早有約定,還是母親偏心,抑或是父親的遺產分配不公,這些都不能成為子女拒絕贍養老人的理由。

  吳衛華認為,法律只是一種懲治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孝順父母的問題。法官呼籲,真正解決這類問題,還要呼籲人人都行動起來,重新構建「百行孝為先」的社會道德體系,真正構建和諧社會。

相關焦點

  • 八旬老母告四兒子要贍養費追蹤:長子稱母親不缺錢
    兒子拒付贍養費,八旬母親申請強制執行  母說兒不孝 兒說孝難盡  村委會調解數十次無果,稱「很難說清楚」  「八旬老人為贍養費狀告四個兒子」追蹤  因養老費問題,八旬老人廖惠群法院判決,老人的兒子們每人每月支付老人100元生活費。但當老人找到多個兒子要贍養費時,卻再次遭到拒絕。  11月3日上午,華西都市報記者在崇州街子鎮天順社區見到了84歲的廖惠群老人。說起贍養費問題,老人直抹眼淚,連說幾個兒子「不孝順」。而老人的大兒子則稱,母親「不缺錢」。  為了調解這個大家庭的關係,當地村委會已經出動了數十次,但效果甚微。
  • 懷疑老母親偏心,兒子拒不支付贍養費?
    懷疑老母親偏心,兒子拒不支付贍養費?八旬老人為贍養費狀告兒女方阿婆今年86歲,老伴兒走了30多年,身邊有一兒一女。長期以來,小女兒林妹的照料使喪偶獨居的方阿婆頗感欣慰。但煩心事也有,那就是大兒子林明對自己不聞不問,甚至連居委會調解確定的每月400元的護理費也幾年沒付了。2018年4月,方阿婆不慎摔倒,造成顱腦損傷及腰椎骨折。
  • 父母偏心,母親為兒子娶親卻要女兒出12萬彩禮,不給就別回娘家
    父母偏心某一個孩子,也有其背後的原因。基本上可以歸因於兩點,一是某個孩子從小身體脆弱或者頭腦聰明,更得父母歡心;二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作祟。比如,我們鄰居家兩個兒子,相差8歲,朋友就是更偏心小兒子。因為小兒子性格聰明伶俐,大兒子老實木訥,朋友認為小兒子以後前途會更好。所以平常生活中,總是偏向小兒子。
  • 中越戰爭傳奇烈士:兒子打仗犧牲,母親20年後才掃墓,原因催淚!
    1949年,伴隨著歷史巨人雄渾的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滄桑與苦難的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祖國從此像一隻騰飛的巨龍,開拓著歷史的新篇章。在軍人的眼中,祖國的尊嚴永遠高於一切,人民的利益永遠重於一切!
  • 76歲母親稱遭兒媳烙鐵燙胸 5根肋骨骨折
    京華時報訊 昨天是76歲老人於愛英在山東省東營市人民醫院住院的第17天,其小兒子範某奎及小兒媳司某霞仍未到醫院看望一眼。於愛英稱,自己遭小兒媳用烙鐵燙傷胸部,當時小兒子也在一旁。範某奎對此另有說法。當地警方已介入調查。母親指小兒媳施虐昨天,於愛英仍躺在東營市人民醫院住院部17層神經外科的病床上。
  • 兒子失聯5年母親才知道,14年後父親報案:沒有愛,他寧願拾荒
    兒子說:「我跟我爸,你沒錢,跟著你會餓肚子,我爸有錢。」就這樣,1998年兩人離婚後,大兒子何江寧跟著父親生活,小兒子何小寧跟著母親生活。對兒子的心結加上跟前夫之間已經勢如水火,並且後來劉迎梅再婚,也為顧及再婚家庭,她再也沒主動跟父子倆聯繫過。
  • 八旬老太靠賣野菜給老伴買藥?真相在這裡
    大河網訊(記者 蔡長偉 通訊員 喬培珠 趙貝貝)近日,「84歲老太太賣野菜給老伴買藥」的視頻在網絡平臺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不少網友被八旬老太對愛的執著深深感動,甚至發出捐款倡議,希望能幫助老太太。感人視頻背後的真相究竟如何?
  • 媽病了,兒子呢
    養老,靠女兒還是靠兒子?作者:徐俊霞農村父母一直主張養兒防老,媽病了,兒子呢?!母親因心臟不適住進了縣醫院,縣醫院以收治農村患者居多,有的病人住八人間,有的病人住四人間,當然也有經濟條件好的病人住單間。剛入院時,母親住的是四人間,臨床病友是一位年近七十的阿姨,因為眼睛不適,引發了心臟病。
  • 八旬母親含淚送嫁21歲養女,對子女是血緣還是養育之恩,更重呢?
    八旬母親含淚送嫁21歲養女,對子女是血緣還是養育之恩,更重呢?近日安徽阜陽,一位八旬母親含淚送嫁21歲抱養女兒的視頻感動了無數網友。在視頻中,八旬母親扒著汽車一直落淚,女兒深情呼喚母親。不是親生女兒,卻勝似親生女兒據說60多歲的時候,夫妻倆收養了一名女嬰,悉心的把她養大,女兒結婚了,老人已經80多了,內心是太多的不舍。
  • 母親來京看望讀研兒子被遣送回老家勞教一年
    北理工研究生郭大軍的母親趙梅福來北京看望兒子,卻被當地蘭州警方遣送回老家,家裡接到她被勞教一年的處罰通知書,只因她有20多年上訪的「黑底兒」。  事發  母親帶著家鄉土特產來京看兒子  「我叫郭大軍,在北京某高校讀研,2012年11月,五十多歲的媽媽背著家鄉的油餅、核桃來北京看我,查身份證後,由於曾經上訪過,被認定再次上訪,被甘肅省蘭州市公安局帶回蘭州,勞教一年並拒絕親屬探望。」
  • 臺政治人物和母親的故事:宋楚瑜母親出身名門蔡英文母親沒有名分
    ▲陳水扁很少看望自己親媽▲蔡英文和母親長得很像▲宋楚瑜母親家世顯赫▲柯文哲母親是公務員▲蘇貞昌退休陪母親臺海網5月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薛洋)明天就是母親節,這是我們感恩、孝敬母親的日子。陳水扁當上臺北市長乃至「總統」後,陳李慎並沒有沾多少光,一直居住在臺南老宅裡,而春風得意的兒子,則老是愛往丈母娘家跑,卻很少來看望自己的親媽,扁一度遭批「不孝」。2008年,陳水扁身陷囹圄後,陳李慎經常以淚洗面,多次拖著老邁的身軀前往看守所或監獄探望。
  • 養老院把八旬老人捆綁在床頭 稱防其夜間摔下床
    前日上午,李先生到養老院看望父親,吃驚發現,老人的雙手竟在夜間被護理人員捆綁在床頭上,「感覺在受刑」。  昨日,院方負責人解釋稱「只是約束老人」,防老人半夜摔下床。目前,養老院已取消了這一不人性的措施。
  • 母親來京看望讀研兒子 遭蘭州警方遣返勞教一年
    郭大軍說:「我要媽媽平安」  北理工研究生郭大軍的母親趙梅福來北京看望兒子,卻被當地蘭州警方遣送回老家,家裡接到她被勞教一年的處罰通知書,只因她有20多年上訪的「黑底兒」。郭大軍通過發微博的方式希望母親能儘快回家。「只要媽媽平安回來就好,我養著她在北京好好過日子。」
  • 事後老人不希望兒子獲重刑!
    5月3日23時許,張某梅到靖邊縣新莊派出所報警稱:自己的婆婆王某芳(甘肅省慶城縣人,79歲高齡)於5月2日20時許被自己的丈夫馬某寬(靖邊縣天賜灣人,58歲)從家中用人力車拉走,5月3日凌晨2時許,馬某寬一人回到家中,告訴其妻子張某梅說:自己將母親王某芳送到靖邊縣新車站,僱傭了一輛麵包車送往甘肅省慶城縣親戚家中。
  • 母親偏心,兄弟相殘,《鄭伯克段於鄢》給現代人帶來什麼啟示
    在幾千年前的中國,就因為母親的偏心,導致兄弟相殘,兒死孫跑的人倫慘劇!春秋初期,有一個諸侯國鄭國,國君是鄭武公,他的妻子姜氏在睡夢中產下了第一個兒子,因為在睡夢中產下,醒來方知,所以取名寤生,也就是因為她在睡醒後才知道,大吃一驚,從此便不再喜歡這個大兒子。以我們現代人來看,生子沒有產痛的折磨,是多少懷孕母親的奢望,姜氏因沒有被折磨她而討厭大兒子令人不得其解。
  • 陝西男子活埋79歲母親,一審獲刑12年,目前老人已去世,生前擔心兒子被重判
    11月2日,陝西當地法院對馬某某故意殺害其母親一案進行公開審理,馬某某一審獲刑12年。被埋近70小時後獲救生還2020年5月5日上午,馬某某的妻子張某報警稱,5月2日晚上,其丈夫將婆婆用手推車拉出去之後,至今未歸。
  • 煙臺八旬老人有家難歸 被兒子「趕」出家門20年
    煙臺齊魯網6月5日訊(記者 梁楠)「我的母親20年前被兒子趕出家門,老人今年80歲了想要落葉歸根回到家裡住,兒子卻再次狠心將其推出門外,置之不理。」
  • 【關注】男子「活埋母親案」判了!其母親已去世,獲救後曾擔心兒子被重判
    【關注】男子「活埋母親案」判了!其母親已去世,獲救後曾擔心兒子被重判 11月2日,陝西靖邊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馬某寬涉嫌故意殺人罪一案。今年5月,58歲男子馬某寬將79歲母親活埋進墓穴,被埋3日後老人獲救,馬某寬涉嫌故意殺人被捕。
  • 被活埋母親已去世,獲救後曾擔心兒子被重判
    今年5月,58歲男子馬某寬將79歲母親活埋進墓穴,被埋3日後老人獲救,馬某寬涉嫌故意殺人被捕。一審宣判,馬某寬獲刑12年。6日18時30分許,平安靖邊官方帳號發布了案情通報,稱5月5日,靖邊縣公安局偵破一起故意殺人案,並成功營救被害人。
  • 父母偏心雖然不對,但不要把過錯都推到偏心上
    再看她二兒子,此時正搶別家小朋友的玩具車,還推了別人一把。心下瞭然,這位媽媽,對待倆孩子有些偏心呀。後來馬某的母親帶著身體多病的二兒子,又回靖邊居住。由於二兒子身體原因,母親從去年起改跟馬某居住。在去年冬天不慎摔傷,生活不能自理。馬某對警察自述作案動機,是由於母親經常大小便失禁致使家裡臭烘烘,給他造成較大心理壓力,所以將母親活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