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然結束,大部分考生進入了一种放飛自我的狀態,但是,家長的焦慮,並沒有隨著高考結束而減輕。
原因很簡單:孩子的高考志願怎麼報,是個大問題!
奇怪的是,來諮詢的家長紛紛表示,孩子自己是一點也不著急的,有的家長甚至自嘲:真是皇帝不急急那啥!
東哥安慰:這都是正常情況,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並非你家是特例。
不過,今年河北的高考志願填報,還真是不同往年:因為河北一本二本批次合併了。
家長談及河北一本二本批次合併問題,一個個的愁眉不展。
東哥也是心有戚戚焉,站在一個對志願填報多少有點研究,每年幫班裡孩子免費填報志願的一線教師角度:今年河北一本二本的合併,影響真的很大。
有人說,這本一本二合併沒啥大不了的,當初本二本三不也合併了嗎?
其實不然,當初本三本來就是一個獨立出來的批次,與二本合併之後,二本批次雖然相對龐雜,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志願填報的分界點。
也就是說,除去受影響不大的頭部考生,中等考生(原一本線上三十分到一本線)可以在一本院校中「高衝」博一下機率。
甚至,博機率之外,都可以不考慮一本兜底院校,直接到本二批次中去進行選擇性填報——本二批次對這部分考生,形成了緩衝和兜底。
而2020河北本一本二批次合併之後,幾乎所有考生都受到了這種調整的影響。
只有一個本科批次,滑檔就等於是自由落體,直接到補錄的二志願、三志願。
這意味著所有考生在志願填報的時候,都會將穩錄取放在首位——也就意味著,所有考生在志願填報的時候,自己分數與院校投檔線的分差會相對放大。
最主要的,按照這個邏輯,最終志願填報的兜底院校會下探。
頭部考生、中等考生、尾部考生填報志願院校逐層下探,會在中等院校層面造成巨大的填報誤差。
這種誤差,對於招生計劃基數大的省內高校,影響相對較小,但是對於招生計劃少至個位數的省外高校,影響很可能是致命的滑檔。
而一旦滑檔,不僅是分數的浪費,也是志願填報不可逆轉的大損失,補錄院校和直報院校以及相關專業,是有著天壤之別的。
所以,今年河北高考志願填報的梯次配置,變得更加的重要。
我們不妨從考生填報的角度來具體操作一下:
比如一個河北的中等考生(我們將他界定在211院校之外),沒有填報提前批院校,那麼他本科批次所能填報的院校是10所。
10所高校的操作空間,還是很大的,這種數量的增加,顯然是為了考生院校雙向選擇,規避滑檔的風險。
我們依然可以按照高衝、穩妥、兜底這樣的思路來填報,至於每一類幾所院校,基本就屬於考生個人意願了。
東哥的建議:
一是高衝院校基本是以犧牲專業為代價,二是高衝院校一定要夠高(可參見東哥之前的文章),所以是在忽略的基礎上爭一爭。
所以,高衝院校的分析解讀十分重要,功課做得夠足,能夠在高衝院校獲得心儀專業,自然是上上之選,否則服從調劑的話,院校一定要有所值。
心儀院校、心儀專業——這就是穩妥的意義所在了。
基本能去又最想去的院校,一定放在最前面,專業同理,依次排列。
這五所院校之間,拉不拉開梯次都關係不大,一是基本都在錄取的區間內,五所院校三十個專業又服從調劑的話,錄取基本是沒有問題的;二是後面還有兜底院校。
兜底的院校,一定要兜住底,專業一定是熱門有利於就業的專業——雖然這一點貫穿始終,但是在兜底院校尤其重要。
這三所院校之間,又要拉開距離,梯次分布,確保兜底。
這一填報方案的好處或者說目的,是為了有效應對本科批次合併帶來的混亂。
同一批次學校數量增多,人數增多,分數跨度極大——十幾萬考生的意願以及各方面影響造成的差異,填報的時候就會出現混亂了。
這個時候我們再來看原來高衝的院校,就有可能遭到上一層級高分段學生兜底的踩踏。
同理,穩妥以及兜底院校,也會出現同樣的狀況:這也是我們之前提到的兜底院校下探的必然結果。
因而,在填報志願時放低姿態,降低分數效應最大化的心理預期,是很重要的一環。
歡迎分享留言,關注東哥,更多高考志願填報技巧陸續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