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首關於鄉愁的古代詩詞,讀後不知是否觸發您的思鄉之情?

2020-12-18 六甲番人

鄉愁是中國人獨有的情結,故鄉是每個人心中的樂土,只是我們都身不由己,漸行漸遠,所以在某個明月夜,在某次鄉音響起,甚至某個秋天葉落時,就會莫名憂傷,淡淡的憂傷,想來,這就是鄉愁吧。

關於鄉愁的詩詞太多了,現代詩中有餘光中的《鄉愁》,很是有名,在此不過多介紹,且以五首關於鄉愁的古詩,與諸君一起望遠懷鄉吧。

一、唐代張九齡《西江夜行》

遙夜人何在,澄潭月裡行。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

外物寂無擾,中流澹自清。 念歸林葉換,愁坐露華生。

猶有汀洲鶴,宵分乍一鳴。

六甲番人解讀:張九齡被譽為「嶺南第一人」,對於嶺南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他的故鄉在韶州曲江,也就是現在的廣東韶關市。這首懷鄉之作素練質樸,而思鄉之情,切切難忘。頭兩句描寫夜裡出行,然後因月思鄉,五六句寫四周清寂,想來詩人正望月沉思,七八句是換季帶來的愁意,最後一聲鶴鳴作結,也不知詩人是否獨坐了一晚?

二、唐代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六甲番人解讀:這首詩創作於開元二十二到二十三年,李白大約三十五歲,當時正旅居洛陽,春夜人靜,忽聞《折楊柳》笛曲,從而觸發鄉思。此詩的「玉笛暗飛聲「、「散」與「滿」,都恰到好處,必須多次朗誦,才能體會其中神韻。

三、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六甲番人解讀:王建是潁川(今河南許昌)人,他並不能算是唐代的一流詩人,然而這首詩卻非常有名,「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放在千年以後,也一定會有人在月夜裡低聲誦讀,然後黯然銷魂吧。

四、宋代範仲淹《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六甲番人解讀:範仲淹是蘇州吳縣人,他並不是宋代詞人的代表,但這首詞卻可稱得上宋詞的代表作之一,詞中充滿了悽清、悲涼、壯闊、深沉,還有一些傷感,每個人思鄉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中年男人想來應是「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五、清代納蘭容若《長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六甲番人解讀:納蘭容若是清代詩詞界的奇蹟,他是滿人,出生在北京,然而這首詞的鄉愁卻與漢人無異,此詞填於康熙二十一年,當時他隨康熙帝祭陵後出山海關,在塞上風雪夜無眠,想起了北京。這首詞很耐讀,每次讀後感受都不盡相同。

以上五首鄉愁古典詩詞,不知您最喜歡哪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

相關焦點

  • 鄉愁有多濃?每當思鄉之際,定會吟起王勃這首五言絕句!
    無論是誰,不論何地,只要想起故鄉,便會觸發那一縷鄉愁。鄉愁是一種不可言狀的感情,它無孔不入,卻又拂之不去,時刻縈繞於心。要問鄉愁有多濃?它如同斷腸離人,心裡那一份化不開的情;又像是飄蓬遊子,獨酌月下的那一杯醇厚的酒;亦或是天涯過客,佇立秋風中的那一輪夕陽。
  • 李白最著名的思鄉詩:「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對於古代的士大夫、詩人來說,若想有所成績,必然要遠走他鄉。或為求官,或為求財,或為名利雙收,都需要到更富庶之地。而在古代極不發達的交通與通信條件下,很多人一走就是幾十年,很多人自離鄉之後,都再也沒有回來。
  • 古代詩詞中那些鄉愁的四重境界
    再加上官員每年年假就那麼一兩月,在交通不便的古代都很難趕回家鄉,也就父母過世,能在故鄉丁憂守孝三年,所以古代文人一旦出仕為官,便很少有時間能回鄉,也正因為此,鄉愁便成了古代文人一個比較主流的題材。所以歷朝歷代,無數詩人都寫過與鄉愁相關的詩句,那麼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思鄉題材詩歌中,鄉愁由淺到深的四個境界。
  • 三首落日詩詞,一首嚮往,一首思鄉,一首感傷
    在古典詩詞中,落日是詩人非常鍾愛的景物,經常出現在詩詞中。面對落日,會聯想到很多,伴隨詩人的情感色彩,有的想到暮年,有的想到羈旅,有的想到感傷……其實無論想到什麼,都會寫到落日壯美無限。那麼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三首落日詩詞,有嚮往,有思鄉,有感傷。
  • 鄉愁到底能有多「愁」?王安石這首詩,悽涼孤獨之感讓人難以釋懷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在北宋時期十分知名,而且在整個中國古代文學史中,都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他曾經創作過一首《泊船瓜洲》,這首詩作為宋代詩歌作品中的經典之作。不僅描繪出了醉人的春天之景,而且也是一首蘊含思鄉之情的「鄉愁詩」。這首詩創作於王安石晚年時期,關於這首詩的創作背景目前可謂眾說紛紜。
  • 岑參最著名的一首思鄉詩,讀後令人頓生豪情,鄉愁不在
    鄉愁,是每一個旅途的行人心裡最深的哀傷;故園,是每一個在外的遊子夢裡常見的夕陽。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描寫過對故園的思念,唐詩中更是有無數思鄉詩的佳作。李白在《靜夜思》直抒思鄉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把思鄉之情融入夜泊江邊的景色之中: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邊塞詩人岑參也曾寫過一首著名的思鄉詩。
  • 中國古代著名的8首思鄉詩,飄飄悽涼意,綿綿遊子愁!
    中國古代著名的8首思鄉詩,飄飄悽涼意,綿綿遊子愁。1、《逢入京使》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表達的是深切的思鄉之情。4、《磧中作》岑參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裡絕人煙。此寫西行於沙漠之中的孤寂與思鄉苦情。
  • 這首思鄉古詩詞人人皆知,僅有二十個字,而且被寫進了課本
    皓月當空而古代的一些文人墨客,也是揮筆為我們留下了眾多的思鄉古詩詞,無論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還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當我們在外漂泊為了生活奔波忙碌,感到孤獨無助的時候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剛剛26歲,他寄居於一家客棧,在一個皓月當空的夜晚,他看著這一輪明月,不禁勾起了他的思鄉之情,所以作了這首流傳千古的佳作《靜夜思》。
  • 「初唐四傑」盧照鄰的一首思鄉詩,短短四句28字,寫盡無限鄉愁!
    於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相約三五好友一起遊歷了玄武山,此時漫山遍野的秋色引起了他鄉遊子的無盡鄉愁,《九月九日登玄武山》這首詩正是盧照鄰在玄武山上有感而作的一首思鄉名篇。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唐)盧照鄰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 如何用詩詞來表達對思鄉之情?這三首詩意境太適合
    ——王維這首詩是王維在九九重陽時所作,也是思鄉類的詩詞中,最讓我感慨的一句。每一個人長大過後,便面臨著自身未來發展的問題,此時我們就要做出選擇,是否背井離鄉遠離父母,獨自在外闖蕩。故鄉是一個人的根,父母是一個人最深的牽掛。
  • 思鄉詩詞《題大庾嶺北驛》,愁苦與思鄉之情結合,顯得越發荒涼
    他的詩詞大多都是在歌功頌德,被放逐途中,他的詩詞之間體現的是一些感傷的情緒。在宋之問的詩詞中,有一個叫做《題大庾嶺北驛》這一首詩詞是在農曆十月份左右的時候寫出來的。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己,何日復歸來。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 何人不起故園情,古人筆下的詩詞是如何表達思鄉的?
    「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託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悽涼之情。後兩句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此詩抒發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之情,其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後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合理運用想像和誇張,感情直率真摯又有餘蘊,令人回味無窮。詩的第一句是猜測性的問句。
  • 十首思鄉詩詞,送給在他鄉的你
    詩詞君:作者在欣賞風景、吟詠詩歌的時候,突然發現眼前村莊裡的小橋和原野上的樹木,與自己故鄉的十分相似,因而產生了思鄉的愁緒。有多少人有這樣的經歷,一點與家鄉相似的景物,都會引起深深的鄉愁。詩詞君:這首詩是寫詩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長安的東行使者,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也表達了詩人慾建功立業而開闊豪邁、樂觀放達的胸襟。旅途的顛沛流離,思鄉的肝腸寸斷,在詩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 這位古代詩人僅傳世一首詩,卻寫出了最直白的思鄉之情
    古詩詞當中,思鄉詩有很多。古人為了生計,為了理想抱負,為了功成名就,大都要遠離家鄉。而在外久了,或者在外遭遇困境,大都有思鄉之情。到了詩人那裡,這種綿綿情感就變為思鄉詩,流傳下來。思鄉詩思鄉詩,我們最熟悉的就是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了,詩人把月亮和思鄉情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成為很長時間以來詩人們作詩必有的一個意象。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國的詩歌向來含蓄內斂,思鄉詩多數也是如此。但並不是全部,比如這句「三千裡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可能是最直白的思鄉詩了。
  • 經典唐詩《楓橋夜泊》是在訴說思鄉之情,還是表達躊躇滿志
    傾訴思鄉之情是文學創作的重要主題,故鄉是每個人心頭最美的地方,那裡有親人、有好友、有熟悉的一草一木。思鄉之情是人類共有的情感,以此為主題的文學作品能夠激起大家的情感共鳴。唐詩中有一首《楓橋夜泊》,將對家鄉的思念表達得含蓄內斂而又充滿真摯情感。
  • 李白寫夕陽精彩唐詩,30字寫夕陽山泉美景,更寫思鄉情無限惆悵
    這樣的情緒、這樣的人生挫折,讓他的詩詞內容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豐富展現。在我們眼前,這更是一個無論在詩詞內容,還是在詩詞技巧上都有卓越成就的古代最著名的詩人。公元740年,39歲的李白來到了河南南陽。這一片土地在古代是山清水秀之地,自然也吸引了李白的目光。一個夕陽西下的下午。
  •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思鄉之情悠然而生
    王維因信封佛教,他思想超脫,在王維四十歲之後便決定開始過著半做官半隱居的生活,也是響應了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在晚年之後,王維寫的詩主要是以山水為主,而且曾經當年的蘇軾也對他寫的詩做過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也是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這首《雜詩》也是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雖然簡短,平淡,卻寄託出濃厚的思鄉之情。
  • 詩詞裡的雁,既可以代指書信,亦是思鄉的代名詞
    著名愛情詩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是詩人有感於生死相許的大雁而發出喟嘆。為何?因為大雁是一夫一妻制,即使一方逝去,寧為孤雁,象徵著忠貞不渝。所以古代婚禮從議婚到完婚大雁是不可或缺的。而寓意如此好的大雁,在古人筆下又是怎麼樣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品讀詩詞裡的雁。
  • 100首思鄉詩詞中最經典的100句,說盡思鄉之情!
    —— 李白《渡荊門送別》 9、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 10、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 韋莊《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 11、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
  • 五首宋詞小令:關於明月,四位名家,一位無名氏,不知您讀過否?
    月亮是中華文化獨有的意象,數千年來,不知寄託了多少人的幽思鄉愁,與月亮相關的古詩詞也是數不勝數,以下五首小令篇幅較短,容易記憶,在此推薦給大家:一、蘇軾《減字木蘭花·春月》:(把酒問青天」太出名了,幾乎大家都讀過,在此不再介紹,這首《減字木蘭花·春月》作於元祐七年,當時夫人王閏之見到春夜梅花盛開,月色動人,便勸蘇軾邀友飲酒賞月,此詞清幽恬靜,意在勸人珍惜美好。二、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