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是中國人獨有的情結,故鄉是每個人心中的樂土,只是我們都身不由己,漸行漸遠,所以在某個明月夜,在某次鄉音響起,甚至某個秋天葉落時,就會莫名憂傷,淡淡的憂傷,想來,這就是鄉愁吧。
關於鄉愁的詩詞太多了,現代詩中有餘光中的《鄉愁》,很是有名,在此不過多介紹,且以五首關於鄉愁的古詩,與諸君一起望遠懷鄉吧。
一、唐代張九齡《西江夜行》
遙夜人何在,澄潭月裡行。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
外物寂無擾,中流澹自清。 念歸林葉換,愁坐露華生。
猶有汀洲鶴,宵分乍一鳴。
六甲番人解讀:張九齡被譽為「嶺南第一人」,對於嶺南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他的故鄉在韶州曲江,也就是現在的廣東韶關市。這首懷鄉之作素練質樸,而思鄉之情,切切難忘。頭兩句描寫夜裡出行,然後因月思鄉,五六句寫四周清寂,想來詩人正望月沉思,七八句是換季帶來的愁意,最後一聲鶴鳴作結,也不知詩人是否獨坐了一晚?
二、唐代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六甲番人解讀:這首詩創作於開元二十二到二十三年,李白大約三十五歲,當時正旅居洛陽,春夜人靜,忽聞《折楊柳》笛曲,從而觸發鄉思。此詩的「玉笛暗飛聲「、「散」與「滿」,都恰到好處,必須多次朗誦,才能體會其中神韻。
三、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六甲番人解讀:王建是潁川(今河南許昌)人,他並不能算是唐代的一流詩人,然而這首詩卻非常有名,「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放在千年以後,也一定會有人在月夜裡低聲誦讀,然後黯然銷魂吧。
四、宋代範仲淹《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六甲番人解讀:範仲淹是蘇州吳縣人,他並不是宋代詞人的代表,但這首詞卻可稱得上宋詞的代表作之一,詞中充滿了悽清、悲涼、壯闊、深沉,還有一些傷感,每個人思鄉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中年男人想來應是「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五、清代納蘭容若《長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六甲番人解讀:納蘭容若是清代詩詞界的奇蹟,他是滿人,出生在北京,然而這首詞的鄉愁卻與漢人無異,此詞填於康熙二十一年,當時他隨康熙帝祭陵後出山海關,在塞上風雪夜無眠,想起了北京。這首詞很耐讀,每次讀後感受都不盡相同。
以上五首鄉愁古典詩詞,不知您最喜歡哪首,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