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到底能有多「愁」?王安石這首詩,悽涼孤獨之感讓人難以釋懷

2020-12-25 葉三說

鄉愁是一種解不開的心結同時也是一種無法釋懷的愁苦心情。每個人都希望在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但由於多種多樣的原因所致,大多數人又不得不背井離鄉外出謀生。這種現象其實在古代社會中非常常見,所以多愁善感的古代文人才會創作很多,讓人研讀之後不禁潸然淚下的「鄉愁詩」。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在北宋時期十分知名,而且在整個中國古代文學史中,都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他曾經創作過一首《泊船瓜洲》,這首詩作為宋代詩歌作品中的經典之作。不僅描繪出了醉人的春天之景,而且也是一首蘊含思鄉之情的「鄉愁詩」。

這首詩創作於王安石晚年時期,關於這首詩的創作背景目前可謂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創作於公元1068年,王安石應召赴京途經瓜洲時所作;也有人認為這首詩創作於公元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拜相自京還金陵,亦或是次年第二次拜相途經瓜洲時創作。

無論哪種說法其實對這首詩歌的思想內涵都沒有太大影響。《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其實就是典型的思鄉之情的外化表現。一個「又」字說明了詩人為了仕途而輾轉多年,而「明月照還」則表達出了詩人的歸鄉之情。

《泊船瓜洲》中揮之不去的鄉愁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詩人站在瓜州渡口或者客船上,當放眼向南望去之時發現京口與瓜州之間,其實僅隔了一條長江的距離。而詩人的老家鐘山則已經離自己有數重山的距離了。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溫暖和煦的春風再一次吹綠了長江的南岸,但是天上的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家鄉呢?詩人藉助春風以及明月表達出了濃濃的思鄉之情,作為一個已經年逾知天命的老者,王安石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家。

結 語

每個離開家鄉的人其實都有非常濃鬱的思鄉之情,只不過古代詩人相對來說更加多愁善感,他們創作的「鄉愁詩」總會給人一種,無法釋懷的悽涼與孤獨之感。王安石創作的這首《泊船瓜洲》,作為古代鄉愁詩中的代表作,絕對可以讓人體會得到那種欲說還休的鄉愁。

相關焦點

  • 古詩詞中最孤獨的7首詩,每一首都無比悽涼,將孤獨寫到了極致!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點評:蘇軾的這首詞突出了一個「涼」字,以清寒的中秋之夜的涼風、明月和孤燈等意象,營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意境。詞人借節氣之「涼」,抒寫人生之「悲涼」,在中秋節這個合家團圓的日子,他只能孤獨的舉著酒杯向著遠方的故鄉悽然而望。
  • 古代詩詞中那些鄉愁的四重境界
    鄉愁而古時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文臣七十致仕,武將可至八十,也就是說,在外做官,要等到七老八十才能致仕回鄉養老,七十古來稀,又能有幾人能熬到油盡燈枯時回鄉養老呢?其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唐·李白李白是個豁達而兼具浪漫主義情懷的大詩人,他的心思並沒有那麼細膩,所以對於鄉愁,似乎也只是淺嘗輒止,給人以一種豁達之感。
  • 王安石半夜被凍醒,這首七律寄寓深遠,尾聯更是含蓄不盡
    如此悽涼的場景,讓遊子們也倍感悽楚。一次外出公差,王安石半夜被凍醒,這首七律寄寓深遠,尾聯更是含蓄不盡。葛溪驛宋代: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悽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皇祐二年,當時30歲的王安石從臨川去錢塘,途經弋陽,宿驛站中,秋聲擾攘,悲從中來,作了這首詩。 當時王安石還是舒州通判,但是他勤政愛民,治績斐然。雖然只是小吏,但他位卑不忘憂國,體現了廣闊的胸襟。
  • 縹緲之愁如有形之樂曲,餘韻繚繞,該詩抒發了戰士久戍思家之情
    其中的這兩首所抒之情相似,都寫了徵戍戰士的鄉思離愁,但兩首詩在表現手法上又各有特色。前首三句寫景,一句寫情,通過對環境的描繪,將氣氛烘託至極,最後看似輕輕一筆,情已至濃;後者則恰恰相反,前三句先層層深入地寫情,當情已到極致似無語可續之時,再以開闊悽之景作結,情景相襯,餘味無窮。從這樣兩首同中有異的詩歌中,可以窺見詩人在取材抒情方面的高超本領,也可以看出詩人傑出的藝術表現力。
  • 王安石這首詩,短短四句話,無一生僻字,卻美得讓人心醉
    雖然優秀的詩人有很多,但是時勢才能造英雄,有很多詩人一生都很不得志,強如李白杜甫這樣的詩人,也沒有在仕途上有一個很好的造化。而宋朝有一位文人在仕途上可以說得上是順風順水,這位文人就是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他21歲的時候便進士及第,這是非常誇張的。要知道詩人孟郊年過五旬方才考取了一份功名,還有許多文人窮盡一生都無法謀取個理想仕途。
  • 你說自己孤獨?如果你沒有讀過這3首詩,就不要說自己懂得孤獨
    孤獨和悽涼是古代詩詞中經常出現的情感,這無可厚非,因為人在失意時總是會有很多的情緒,需要找個出口宣洩。這樣的詩詞不少,但是能讓後人銘記不忘的,卻不多。今天給大家推薦的3首古詩,簡潔凝練,卻意境悠遠,實數詩詞曲界的精品之作,更是描寫孤獨最好的詩詞。可以說是每一首都無比的孤獨,把孤獨寫到了極致。
  • 王安石的這首詩很冷門,最後14字卻是離別經典贈言,如今仍然適用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送項判官》,就是王安石筆下一首動人心弦的送別詩。不過相較於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贈汪倫》等送別名篇,這首《送項判官》就要冷門很多了。但王安石這首詩的最後14字,卻是離別經典贈言,即便千年後的今天看來,也依然適用。
  • 李商隱一首描寫鄉愁的詩,充滿了濃濃的鄉愁,通篇卻沒有一個愁字
    相信很多人讀過他的詩作,當人們問起李商隱這個人來時,可能絕大部分的人,都會把他說成是情詩詩人。也的確是這樣,他的很多詩作裡,那都是描寫愛情。而且把愛情描寫的纏綿悱惻,讀了令人感動不已。其實李商隱除了寫情詩之外,他還有各種不同形式的題材,在他的眾多詩作中,便有這麼一首描寫鄉愁的詩,充滿了濃濃的鄉愁,通篇沒有一個愁字,卻把鄉愁描寫的酣暢淋漓。
  • 作客他鄉,李商隱寫下人生最孤獨的詩,短短4句讓人動容!
    自古以來,情感的需求讓我們時常感到孤獨。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因素便是作客他鄉。尤其在古代,交通和通訊的不便,讓作客他鄉的人備受孤獨。所以在詩人的筆下,便有了一首首表達羈旅情思的千古詩篇。譬如,李白最為膾炙人口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張籍的一首鄉愁詩,王安石讀了稱讚不已,如今已被選入語文課本中
    王國維說:「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之焉。」唐詩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詩人輩出,名家紛呈。唐代的詩人們馳騁才力,發抒性靈,他們將非凡的才華和橫溢的才情澆築在詩作中,詩歌所反映的視野和層面也日臻完美。
  • 李白的愁有多愁 這首詩告訴你 他因愁而生的白髮最長無人能超越
    中國的古詩詞裡,有很多傷春悲秋的詩句,其中關於寫愁的頗多。「愁」是一種很抽象的情感,不少文人墨客將心中的愁寫得悽美動人。高適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他詩裡雖有愁字,卻顯得雄壯豪邁,沒有纏綿憂怨的老調!
  • 王安石最有格調的8首古詩詞,清靜幽雅,意境蒼茫!
    《書湖陰先生壁二首》宋·王安石茅簷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這首詩是王安石描寫山水的名句。靜坐於茅簷之下,默默地欣賞感受著這春日的景致,覺得一鳥不鳴之時山林更顯清幽靜謐。《商鞅詩》宋·王安石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語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 王安石的這首詩,僅僅開頭兩句便很壯觀,通篇描寫得氣勢磅礴!
    那說起王安石的詩,可能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是他的那一首《梅花》,這首詩描寫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抒情,同時還充滿了高遠的意境,成為了宋詩裡的千古名篇;除了這首《梅花》之外,他的另一首《登飛來峰》,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詩人描寫的氣勢磅礴,僅僅是開頭的兩句,便是寫得很壯觀。
  • 王安石為他寫詩10多首,想邀他來家不惜撒嬌賣萌
    提到「湖陰先生」,首先讓大家想到的應該就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的詩作《書湖陰先生壁》了。這是一首「題壁詩」。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詩作中,題壁詩也可佔據一席之地。題壁詩,顧名思義,這首詩不是由詩人寫在紙上,而是寫在了牆壁上。
  • 王安石這首懷古詞,思想境界令常人難以企及,蘇軾大為讚賞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號半山。他詩、詞、文皆工,散文尤其具有特色,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參與引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為宋詞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其一生作詞數以千計,但是傳送至今的卻並不多,首首皆為精華,格調高峻清奇。
  • 鄉愁最高境界是什麼?柳宗元冠絕古今之作,兩個比喻令人拍案叫絕
    鄉愁是一種特別的思念,它不似戀人間的相思那麼濃烈,卻總是如影隨形,縈繞在遊子心中,揮之不去。正因如此,史上才有那麼多驚豔世人的思鄉之作,這些思鄉之作各有各的特色。他的詩感情古樸,但詩風卻是清新峻爽,最有名的就是那首《江雪》。一首《江雪》,僅憑「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14個字,便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而「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更是被後世評為唐詩最美意境之一。今天這首鄉愁詩名叫《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與《江雪》一樣,柳宗元用無比峻爽的筆力,寫出了鄉愁的最高境界。
  • 杜甫筆下最孤獨的一首詩,尾句10字最悽涼,道盡世間酸楚
    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多會用秋天的蕭瑟來表現,用月亮來代替自己的情感抒發方式,正是因為如此時至今日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才會如此絢爛多彩令人豔羨!月亮代表我的心之前網上很多人討論出了古詩中最孤獨的意境為《江雪》這首作品,但是筆者本期鬥膽為大家分享一首杜甫筆下最孤獨的一首詩歌,這首詩歌可能很多人都聽過甚至能背誦的過。
  • 十首羈旅詩: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宿建德江》孟浩然 〔唐代〕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此詩寫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懷。全詩核心是一個「悲」字。首聯即對,起句點地,次句點人,氣象闊大;頷聯寫除夕客居異地的孤獨;頸聯寫親眷遠離,僮僕成了至親,再烘託「獨」字;尾聯點出時逢除夕,更不堪漂泊。全詩流露出濃烈的離愁鄉思和對羈旅的厭倦情緒。
  • 王安石的這首哲理詩,選入高考語文試卷,人人都值得一讀
    要說唐代著名詩人,一定要算李白杜甫了,而提到宋代詩人,那最著名的便是蘇軾王安石了。其中,王安石的詩我們在小學階段就學過不少,自我感覺,王安石是一個比較有思想且比較理智的詩人,除了我們熟悉的王安石變法之外,在他的作品中,也有很多能體現他思想、且富有哲理性的詩句,廣為流傳。
  • 王安石的這首詩被嚴重低估了,開篇驚豔,結尾耐人尋味
    論詩歌,成就最高的一定是唐朝,這一點毋庸置疑,而宋朝雖然是詞的天下,但也有不少詩作流傳。蘇軾就不用多說,他的很多詩歌同樣膾炙人口,而以黃庭堅、陳師道等人為首的「江西詩派」,是兩宋影響最大的詩歌流派。這三人在詩歌上都頗有成就,但是嚴羽卻認為王安石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