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這首哲理詩,選入高考語文試卷,人人都值得一讀

2020-07-27 詩妹說

古代詩人千千萬,我們還未正式進入校園,便已經對很多詩人的作品開始接觸了。要說唐代著名詩人,一定要算李白杜甫了,而提到宋代詩人,那最著名的便是蘇軾王安石了。

其中,王安石的詩我們在小學階段就學過不少,自我感覺,王安石是一個比較有思想且比較理智的詩人,除了我們熟悉的王安石變法之外,在他的作品中,也有很多能體現他思想、且富有哲理性的詩句,廣為流傳。

王安石的這首哲理詩,選入高考語文試卷,人人都值得一讀

比如說,《登飛來峰》中的「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表現了高瞻遠矚的道理,再比如「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給人柳暗花明之感。

那麼,今年的全國語文高考2卷中又出現了一首王安石的哲理詩,我們一起來看看——

王安石的這首哲理詩,選入高考語文試卷,人人都值得一讀

王安石的這首哲理詩,選入高考語文試卷,人人都值得一讀

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的大概意思:自古以來能成就功名大業的人,必然都要經歷千辛萬苦,但是能把他們這一路走來的磨難和偉大記錄下來的工作該交給誰呢?

因而,很多時候,歷史都無法清晰地還原當時的真相,而是以訛傳訛的流傳下來,代代相傳便出現了很多以假亂真的現象。

那些低俗的東西就算是經過後人怎樣的洗禮潤色也不會成為精華,就如同一個真正的繪畫大師,最能區別於普通人的,是能畫出人的精神和氣質。

話說回來,一大真正聖賢之人的品格及學問,又豈是點點滴滴的文字能記錄完整的呢,但是往往俗儒們就只會抱著那些成堆的史書,把那些糟粕之物當成寶貝。

王安石的這首哲理詩,選入高考語文試卷,人人都值得一讀

這首詩作於公元1085年(元豐八年),在這一年,神宗去世之後,舊黨勢力又得到鞏固,王安石看到了很多與現實相背離的社會狀況,感到內心無比痛苦,於是根據當時社會上真實存在的一種盲目跟風、歪曲歷史的情況寫的。

前四句講得是建立功名的不容易,後四句講得是後人對於經典的褻瀆,以及拿糟粕當經典的可笑,字裡行間可見世人心中的怨憤,同樣也能引發很多讀書人的思考,同時也具有強大的現實意義,在哪個時代都不過時。

不說當時,就看看我們當下的狀況,已經有很少的人能沉得下心來,好好去讀史書了。而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查資料的途徑越來越方便,就算是一些真正研究學術的人,也懶得去仔細地尋 一尋源頭材料了。

王安石的這首哲理詩,選入高考語文試卷,人人都值得一讀

除此之外,在當下這個資訊時代,也有更多的人所接觸到的社會信息是以快餐的方式,媒體人為尋求關注,惡意曲解事實,觀眾讀到什麼便相信什麼,導致一些惡俗文化成為主流,而真正真善美的東西卻被雪藏,此時想想這首《讀史》,是不是與當下的狀況驚人的相似呢?

不得不說,王安石的覺悟及對文學精華的感悟非常有自己的見地,尤其是在那個科技和資源都不夠發達的年代。讀罷,著實能給人醍醐灌頂之感。

那麼,這一首詩選進高考語文考卷中,真的也是特別用心和應景了,有心的考生們,在完成測試答卷的同時,收穫的還有心靈的洗禮。

王安石的這首哲理詩,選入高考語文試卷,人人都值得一讀

再來看一看這首詩後面的題目,便也清清楚楚了。

選擇題中的錯誤項顯而易見,一定是B,因為詩人強調的是歷代高人賢士的功績被記載下來的失實性及當代讀書人讀史的錯誤性,而並非強調聖賢功績被淹沒的可能。

全詩一直在說明的觀點及告訴我們的道理就是,因為諸多原因,史書沒有辦法做到完全還原歷史,因而史書所記載的和真實的歷史是有所差異的。

而對於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讀書的時候要有自己的思考,加入自己的判斷,要保持一定的批判精神,而不是去盲目跟從,人云亦云。

王安石的這首哲理詩,選入高考語文試卷,人人都值得一讀

這樣帶有明顯的哲理性的、能引人深思的作品,才可謂真的是非常經典且有深度的作品,不僅僅是高考,細細思之,其中的道理及教誨,真的值得我們現在的每一個讀書人去反思。

其實除了此詩之外,在古詩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具有哲理的古詩,相信你們也一定也曾被某一句震撼,那麼,歡迎也把它分享給給大家哦!

(本文完)

相關焦點

  • 王安石與蘇軾,課本中每人一首哲理詩,誰才是「宋朝第一才子」?
    一般認為,論政治成就,王安石在蘇軾之上,論文學成就,蘇軾在王安石之上,但是,這種結論也只是就總體而言。 雖然王安石的官職更大,但並不代表他的所有政見都優於蘇軾。同樣的,雖然蘇軾的才華更勝,但也不代表他的每一類文學造詣都高於王安石。比如寫哲理詩的水平,二者就不相上下。
  • 這首冷門的詩,登上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考生都反應這題太刁了
    人們關心的無外乎語文試題什麼題目?數學難不難?理綜文綜都是哪一科最不好答?等等……其實,除了以上的這些問題,有關古詩詞的考試也被人們討論了一陣子。因為有時候語文試卷的古詩詞考得比較偏,出現的很多題幹詩詞是我們沒有見過或者陌生的,即使熟悉也不會相信它們會出現在高考試卷中。
  • 王安石早年最經典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北宋時期的文壇可謂是群星璀璨,這一時期誕生了無數的名家,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要數歐陽修、蘇軾、王安石、秦觀、柳永、範仲淹、李清照等人,在這些人中很顯然王安石的文學成就是被低估了,現在只要提到王安石,可能大家都會想到變法,反而是忽略了他在文學上所做出的貢獻,其實他的成就完全可以比肩蘇軾
  • 乾隆共寫四萬首詩,我認為一首都不可選入《小學語文課本》你說呢
    乾隆一生寫四萬首詩,我認為一首都不可選入《小學語文課本》你說呢總體分析認為:乾隆寫的詩一首都不可以選入《小學語文課本》您的問題我將從以下兩方面來解答:第一部分:乾隆一生作詩四萬首:乾隆一生作詩四萬首1.乾隆三十六年,遊覽昆明湖的時候,不足一小時就八首,每七分鐘一首。
  • 王安石寫春天的詩,以杏花自比,心態豁達,結尾更是精闢,美極了
    他的詩文寫得非常有趣,也都非常唯美,"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等經典作品有很多都被選入了語文課本之中。而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王安石的一篇詩作,這首詩相比於他一些比較出名的作品可能稍微顯得有點冷門,詩文描寫的是杏花,雖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卻另有一番風味,非常值得細細品讀,《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 朱熹67歲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值得你一讀再讀!
    所以宋詩中要麼是整首詩都蘊藏著哲理,要麼在寫景狀物、抒情言志的同時暗含哲理。而我們品讀宋詩的時候,就不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還能得到人生哲理的啟迪。像蘇軾《春江晚景》中的春江水暖鴨先知,陸遊《遊山西村》中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安石《登飛來峰》中的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都是宋詩中膾炙人口的哲理名句。
  • 王安石這首描寫夏天的詩,雖然只有短短幾句,但寫得很唯美!
    王安石無論是詩歌,還是詞作,以及他的散文作品,那都是別具一格,特別是他的詩歌,同樣非常的經典,完全可以媲美於唐詩,例如他的這首《初夏即事》,看似一首極為普通的作品,但是詩人以一種非常的簡練的表現方式,把這首詩描寫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唯美,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非常值得一讀。
  • ​明曉詩歌設題走勢,以讀促考精準作答​——2020高考詩歌主觀解析題掃描
    高考詩歌主觀解析題掃描楊順儀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共有10套試卷,分別是國家考試中心命制的全國Ⅰ、Ⅱ、Ⅲ卷及新高考全國Ⅰ、Ⅱ卷等5套全國試卷以及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自主命題的5套試卷。(注)①這首詩作於金陵。②龜陰:地名,與後文的「汶陽川」都在魯地。3.(北京卷)這首詩多次寫到桃樹。請分析桃樹在詩中的意義與作用。[答案]①桃樹為詩人親手所種,是家的象徵。②桃樹不斷長高,是時光流逝的象徵。③桃樹是抒情的線索,詩人由酒樓邊的桃樹想到桃樹下的兒女。④桃樹是構造意境的要素,酒樓春景,嬌女流淚,兒女行走,這些畫面都包含桃樹,形成優美的意境。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後人對於宋詩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宋詩失去了韻味,只是一味地偏重於哲理,讀來味如嚼蠟;當然也有人偏愛宋詩,認為裡面的哲理,講述了很多的大道理,這樣能夠明白很多的道理,所要看個人的理解。以我個人而言,無論是唐詩,還是宋詩,那都是同樣喜愛。
  • 餘顯斌十年百篇文章被用於各地中高考語文試卷
    被選入綿陽市2014級二診語文試題,後用於全國各種語文考試試卷48、《剷除心靈的糖皮》被選入龍巖市做為2014年期中語文考題,後用於全國各種語文考試試卷49、《出首》被選入2012~2013學年必修3模塊結業試題(蘇教版),後用於全國各種語文考試試卷50、《江南小品——同裡》
  • 王安石的這首詩比較冷門,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是美得令人心醉
    那在這些人當中,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便是王安石,作為北宋時期最為著名的改革家、詩人、文學家、思想家,王安石在這900多年來,一直是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儘管後世對於王安石有過不同的評價,但總體上來說,還是肯定了王安石的功績,從這一點來說,王安石無疑是一位成功人士,也是值得大家尊重的一位大文豪。
  • 李商隱的這首詩並不知名,卻發人深省,值得一讀再讀
    眾所周知,李商隱的詩以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最為人所傳誦,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如《夜雨寄北》中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錦瑟》中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等。其實,作為一個關心政治的知識分子,李商隱還寫了不少詠史詩的佳作。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夢澤》,便是李商隱諸多詠史詩中的代表之一。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驚豔了世人900多年,更是無人能出其右
    王安石的這首《梅花》,相信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那都是非常的熟悉,它不僅收錄在了《全宋詩》、《千家詩》這些經典的詩集裡,另外在我們小學的課本裡也是頻頻地有收錄,所以對於一個三歲小孩來說,也是能夠通篇背誦下來。
  • 陸遊給兒子寫下一首詩,通篇還充滿了哲理,每個人都應該去讀一讀
    晚年的陸遊一直生活在故鄉,很少出門,也不與人交往,整天只是在家認認真真讀書,這時的陸遊思想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種精神其實是最值得我們學習,儘管當下很多人是不願意讀書了,認為只要能夠賺錢就行,其實這樣的一種想法是錯誤的,至少即使是會賺錢,那也應該還是要去多讀一些書,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自己更加優秀
  • 王安石的這首詩被嚴重低估了,開篇驚豔,結尾耐人尋味
    王安石是和蘇軾等等人並稱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短小精悍,有著「瘦硬通神」的獨特風格。他在詩歌上更是獨創了「王荊公體」,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曾盛讚他的詩作,「公絕句最高,其得意處,高出蘇、黃、陳之上,而與唐人尚隔一關」。
  • 孩子假期讀什麼書,決定開學的差距!沒讀這5本書,試卷都做不完
    」這是何等美妙的場景啊!讓孩子從小讀詩詞,不僅僅是滋養孩子的內涵、格調這麼簡單,因為從這兩年的語文教材改革來看,不讀詩的孩子,今後可能連試卷都做不完!「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話:「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這可不是嚇唬人,因為新學期陸續推行的「部編本」小學教材,已經朝著這個方向改變了!
  • 經典:18首最美哲理詩
    哲理詩是表現詩人的哲學觀點或事理的詩。哲理詩內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於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
  • 王維一首充滿哲理的詩,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值得我們一讀!
    王維被後世稱為「詩佛」,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寫得非常唯美,所以他的詩可謂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很是有畫面感。這主要還是由於王維,在寫作自己的那些詩歌時,比較留心於觀察,這才能夠寫出那麼唯美的詩作來。當然王維的詩除了是描寫田園風光之外,那麼他的一些詩中,也是同樣的充滿了對於人生的哲理,很是值得一讀。小編要為大家推薦一首王維最為有哲理的詩,那便是他的《終南別業》,這也是王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在這首詩中,王維把對於人生的看法,全部融入進了這首詩中,只要讀懂了,也就明白了何為人生。
  • 王安石這首詩用詞最為講究,對仗也最為工整,更是表達了一種願望
    當然這也是個人的一種看法,只是認為王安石完全有這樣的實力。王安石的詩文便是這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他的很多作品,那都並非泛泛之談,而是表達了自己內在的一種情懷,以及自己內心最真實的世界,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的詩文別具一格,無論是在用詞,還是在對仗方面,那都是屬於一流的佳作。
  • 王安石的這首詩很冷門,最後14字卻是離別經典贈言,如今仍然適用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到唐詩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一首首送別名篇,無不動人心弦。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送項判官》,就是王安石筆下一首動人心弦的送別詩。不過相較於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贈汪倫》等送別名篇,這首《送項判官》就要冷門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