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寫春天的詩,以杏花自比,心態豁達,結尾更是精闢,美極了

2020-12-13 每天讀文史

說到王安石的名字,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作為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為後世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比如說他對於改革這件事情就有著非凡的見解,一生幾次拜相,堅持推動變法的進程,使國庫日益變得充盈起來,而且還使軍隊的作戰能力也有所提升。

只不過變法這件事情註定會動別人的奶酪,自然也就得罪了許多人,因此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最終變法失敗。不過雖然結果是失敗,他所產生的影響卻是不可小覷的,尤其是他那濃厚的愛國情懷,更是影響了後世許多的讀書人。當然了,他除了在政治上面有著非凡的功績之外,在文學上面也有著非常了不得的成就。

他的詩文寫得非常有趣,也都非常唯美,"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等經典作品有很多都被選入了語文課本之中。而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王安石的一篇詩作,這首詩相比於他一些比較出名的作品可能稍微顯得有點冷門,詩文描寫的是杏花,雖然只有短短四句,但是卻另有一番風味,非常值得細細品讀,

《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要想了解一首詩,我們就一定要知道這首詩的寫作背景,並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這樣才能對一首詩有著較為全面的認識。王安石的這首詩寫於晚年,那時的他已經經歷了無數官場沉浮,早已沒有了年輕時鋒芒畢露的鋒銳,而是更加的睿智與沉穩。儘管他的變法失敗,但是這卻並沒有影響他對於生活的態度,他隱居於江寧,過著悠哉遊哉的獨居生活,心態非常豁達。

在這首詩文的前兩句中,他為我們表達的是自己眼前所見到的景象,只不過他的文筆實在是太唯美太細膩了。詩人在詩文中說到,遠處的杏花現在已經開放了,看起來非常的美麗,那一池的春水就圍繞著杏花,水面上全是杏花的倒影,看起來他們都想要爭奪春天的那抹春意。詩人僅用了非常簡短的兩句,就將春日裡杏花與春水的樣子描寫的活靈活現,尤其是那種盎然的春意,更是讓人感覺暖洋洋的。

而這首詩的後兩句知名度就比較高了,可能很多朋友都聽說過,在這兩句中詩中詩人進一步的描寫了春天的景色,其中也蘊含著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就算眼前著盛開的杏花被春風吹落在地上,可是它們也是飄飄揚揚的緩緩落於地面,十分唯美,縱然這些杏花落於地上被碾作塵土,可是它們依舊保持自我,散發出獨屬於他們的幽香。其實在這裡詩人也是以杏花自比,他是在表達自己無論何時經歷什麼事情,都不會忘記自己的初心。

縱觀整首詩,雖然並沒有採取什麼特殊的寫作手法,所描寫的景物也是非常常見的杏花,但是在他那絕美的文筆下,一切卻都變得不普通起來,絕對值得大家細細品讀。

相關焦點

  • 王安石的這首詩被嚴重低估了,開篇驚豔,結尾耐人尋味
    王安石是和蘇軾等等人並稱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短小精悍,有著「瘦硬通神」的獨特風格。他在詩歌上更是獨創了「王荊公體」,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曾盛讚他的詩作,「公絕句最高,其得意處,高出蘇、黃、陳之上,而與唐人尚隔一關」。
  • 王安石這首描寫夏天的詩,雖然只有短短幾句,但寫得很唯美!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詞人、思想家;雖然後世對於王安石的評價一直是褒貶不一,尤其是在明清兩代,更是出現了各種的負責評價,一些人直言他就是奸臣,如果不是由於他的變法運動,也不可能使得北宋最終滅亡;直到民國時期的學者梁啓超,他專門為王安石寫過專記,
  • 蘇軾被貶後,看到梨花,寫了一首小詩,最後一句寫出了豁達瀟灑
    蘇軾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散文寫得非常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蘇其實都在在「唐宋八大家「之中。」蘇軾是宋詞豪放派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他曾寫過大江東去、挽弓射月的豪邁,也寫過千裡嬋娟、天涯芳草的柔美。他的詞風獨具一格,宋詞上有很高造詣。這樣一位大家其實詩作也寫得非常優秀。
  • 程千帆 略論王安石的詩
    在蘇轍晚年寫的《詩病五事》中,就因此對王安石大加攻擊,他說:「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貧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貧民。……方其未得志也,為《兼併》之詩;及其得志,專以此為事。……源其禍出於此詩。蓋昔之詩病未有若此之酷者也。」這一來自反面的意見,證明了新法對於裁抑豪強是大有效果的,也證明了這些詩篇,乃是王安石整個事業的一部分。
  • 春天是首詩:初三女生寫的詩《致春天-我的戀人》《猝不及防的春天》
    「春天是一首詩」走出門,去欣賞滿城春光滿湖山色;打開書,去感受文字裡的春色,詩歌裡的春天。為春作一首詩,讓這個春天裡的人,花 草,蟲鳥……定格在美妙的詩中 再來讀一讀2首初三同學寫的詩,仿佛春天裡,放飛了一朵雲、播下了一顆詩的種子。   同學們的作業,詩意盎然,陳老師的修改,使詩歌更有表現力,姚老師的評語也如春雨沙沙,潤物無聲。         你的詩,你的畫無不體現了「詩意盎然」,猶如春花繁盛,春雨如織,春風如畫。
  • 王安石縱被春風吹作雪詠的什麼哪種花螞蟻莊園?梅花還是杏花
    王安石「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詠的是下列哪一種花?這是螞蟻莊園11月6號今日莊園小課堂的問題,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本文小編會為大家詳細介紹11月6日今天螞蟻莊園課堂小雞飼料答案。
  • 溫庭筠的《杏花》是一首表達什麼的詩?借杏花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杏花》,原詩如下:杏花細雨長安道,鶯花正及時。將這首詩選錄為開卷詩,或者作為首選,是非常不錯的。這首詩是五言絕句,全詩沒有一個字眼著筆與杏花二字,卻寫出了杏花在鶯歌時節開放,與百花爭春的嬌豔與美麗,也寫出了嬌豔的杏花經不起雨打和風吹,表達了詩人無限的憐惜之情。
  • 「杏花春雨」出自哪一首詩?如何成為描寫江南風光的佳句?
    明媚的春天令人思緒萬千,以至於千百年來探春、詠春、惜春、戀春、懷春、愁春的絕美詩詞不斷湧現,而在描寫春天優美風光的詩詞佳句中,「杏花春雨」是古往今來最常見的詞語之一。作為詞的結尾。虞集是當時著名詩人,並且這首詞刻畫傳神,凝練雋永,因而被廣為傳頌。同時虞集還有一首詩《臘日偶題》:「舊時燕子尾毿(sān)毿,重覓新巢冷未堪。為報導人歸去也,杏花春雨在江南。」,其中也用到「杏花春雨江南」,因而到後來,該句成為人們讚美江南而紛紛引用的典故。
  • 王安石最精妙的一首詩,通篇寫懷人,卻沒有一個相思字出現,真高
    以前在寫蘇軾詩詞賞析的時候總會提到王安石,這個北宋大文豪,從政治的角度來說,與蘇軾勢不兩立,一個守舊、一個創新,乃水與火不相容。
  • 蘇軾一生的豁達都寫進了這首詩,讀完最後一句,都釋然了
    寫月亮的詩太多太多了,但是能讓世人記住的不多,而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卻流傳至今。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更是千古絕唱,為何這樣的詩句,只有他寫得出?這就要從蘇軾的經歷講起了。直到1070年前後,也就是王安石變法後,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被御史謝景在皇帝前陳述過失,無奈下蘇軾只得出京任職。雖然他在之後將近十年的時間裡,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革新除弊、頗有政績,但他總歸還是一個想要再入朝為官的失意者;雖失意,可蘇軾天性豁達,所以他是失意中的樂觀主義者。《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寫在這時。蘇軾一生的豁達都寫進了這首詩,讀完最後一句,都釋然了。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王安石的詩就比較接近宋詩,這一點他做得最好,而且他的作品題材豐富,風格也是很多樣化,一些儘管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也是寫出了新意,以他這首《燕》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特別是開篇的兩組疊字句,有一種渾然天成之的美。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驚豔了世人900多年,更是無人能出其右
    安石的一生可謂是轟轟烈烈,雖然北宋人才濟濟,無疑他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他在政治上更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他主持的「熙寧變法」,更是改變了北宋的歷史,也影響了中國後世的歷史走向;雖然後世對於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人們無論怎麼評價,王安石在歷史上的地位那也是無人能夠撼動。
  • 王安石的兩首七絕,膾炙人口,展現出悠閒自得的心境
    攀過無數座的山,淌過無數條的河,也經歷了各種人間冷暖和喜怒哀樂,有些人依然心緒難平,而有些人卻變得恬淡豁達。辛棄疾月夜慨嘆,「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蘇軾卻酒後醉言,「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其實很多人事都如浮雲、飄忽不定,命運也似江流、波瀾起伏,不必為一朝一夕的得失而糾結不安。下面介紹王安石的兩首七絕,膾炙人口,展現出悠閒自得的心境。
  • 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名句,關於春天的詩句鑑賞,唯美經典的句子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語,寫盡了詞人的愁懷。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出處】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鑑賞】詩題中惠崇:北宋時以繪畫出名的一個僧人,他的專長是畫水鳥。蘇軾特為他的「春江晚景圖」題了兩首詩,此其一。原詩中的蔞蒿:是春天生長的一種野菜。蘆芽:蘆筍。
  • 王安石這首詩用詞最為講究,對仗也最為工整,更是表達了一種願望
    ,無疑王安石是可以排到第四的位置,前面依次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接下來便是王安石,再就是蘇軾等人。當然這也是個人的一種看法,只是認為王安石完全有這樣的實力。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王安石在這方面,最為講究,也最為工整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元日》,相信很多人對於這首詩,一定是不會陌生,而且這也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詩,詩人寫得無比的巧妙,也非常的有講究。《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 王安石的一首詠梅詩,美的讓人心醉,細細品味更是意義深刻
    我們對於王安石的了解,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豪放派詩人,一生有很多的代表作。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他為王荊公。他是中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牆角」這兩個字突出了這幾支梅花生長在如此的環境下,為下文寫梅花傲然盛開作下了鋪墊,側面上反映出詩人在當時所處的惡劣環境中,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保持自己的態度。「凌寒獨自開」,「凌寒」兩個字突出了梅花生長環境的寒冷和惡劣,"獨自"兩個字,從字面意義上看是梅花不顧自己所處的環境依然綻放出自己的美麗。
  • 王安石詩中寫了一件事,蘇軾說不可能,後看見一物,這才心服口服
    據《誠齋詩話》等史料記載,歐陽修讚嘆他說,「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甚至還說,「我應該退避一下,好讓他出頭。」宋仁宗趙禎很欣賞蘇東坡和蘇轍兄弟,說他們都有宰相的才能;宋神宗趙頊更是喜愛蘇軾的文章,讀起來廢寢忘食,稱讚他是天下奇才。既然是奇才,未免都會有點恃才傲物,灑脫不羈,不然反而說不過去了。
  • 王安石詩「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字是最好的選擇嗎,有人不同意
    杜甫有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賈島也寫「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而被人津津樂道的鍊字實例卻並非出自這兩位詩人,而是出自北宋王安石筆下的《泊船瓜洲》一詩。眾所周知,「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因「綠」字將無形的春風化為鮮明的形象,極其傳神,歷來被人稱頌。但這並不是靈感突至、妙手偶得的結果,而是苦心孤詣、反覆修改的成就。
  • 蘇東坡喝了一杯茶,隨手寫下這首詩,結尾7字卻被傳誦了千年
    主人擺出了嫩綠的山間蓼芽和蒿筍,作了一盤春天的素菜。真是讓人難忘的感覺,原來人世間最美好的不是濃湯肥味,竟是這清淡如茶的歡愉。寫這首詩的時候,蘇軾大概正處在不惑之年,而此時,他的人生已經歷了大起大落,先是王安石變法受到的波及,又差點因為「烏臺詩案」丟了性命,雖然僥倖保住腦袋,但還是免不了被貶謫。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因其中一個字而名傳千古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絕句,其中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至今還廣為傳頌。尤其是詩中的「綠」字,歷來為人稱讚,它將本是無形的春風,轉化為一個鮮明的形象,極為傳神。相傳王安石曾就這一個字,就改過不下十次,從「到」、「過」、「入」等,最後才到「綠」字,可見古人寫詩所花的工夫,真是到達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界。但確實是這個「綠」字最符合詩的情境,某種程度上來說,王安石的這首詩也可以看作是因為這一個「綠」字而名傳千古。全詩如下: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