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曉詩歌設題走勢,以讀促考精準作答​——2020高考詩歌主觀解析題掃描

2021-03-01 安東之子

明曉詩歌設題走勢,以讀促考精準作答

——2020高考詩歌主觀解析題掃描

楊順儀

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共有10套試卷,分別是國家考試中心命制的全國Ⅰ、Ⅱ、Ⅲ卷及新高考全國Ⅰ、Ⅱ卷等5套全國試卷以及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自主命題的5套試卷。10套試卷均對古典詩歌進行了考查,題型設置除江蘇、浙江卷只設置主觀作答題外,其它8套試卷均設有客觀選擇與主觀解析題兩類題。梳理10套試卷的主觀解析題,2020年高考詩歌側重考查象、情、理三個點,其它如手法技巧題及鍊字題,所佔比重極小。

一、意象意境題。古代詩歌,不管抒情還是說理,更多訴諸意象,為此,用意象說話,形而上,就是「用什麼寫」,因而意象、意境就成為詩歌考查的一道基礎性的源初題。2020年高考詩歌不避基礎題,有全國Ⅲ卷、新高考全國Ⅰ卷、北京卷、天津卷以及江蘇卷選考了意象類,考查比重大。考查意象,設題不外乎意象信息內涵、意象特徵氛圍、意象意義作用,即由表及裡知內涵,由物及人傳詩情,由象及篇析作用。

 

苦筍     陸遊

藜藿盤中忽眼明①,駢頭脫襁白玉嬰。極知耿介種性別,苦節乃與生俱生。

我見魏徵殊媚嫵②,約束兒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幹霄戰風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飯菜。②唐太宗曾說,別人認為魏徵言行無禮,我卻覺得他很嫵媚。

1.(全國Ⅲ卷)詩人由苦筍聯想到了魏徵,這二者有何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歷史上的魏徵以「犯顏直諫」著稱,其言行常常令人難以接受,好比苦筍的滋味並不適口;②苦筍與生俱來的「苦節」,象徵「耿介」的性格,與魏徵方正的人格相似,應該得到認可。

 

贈別鄭煉赴襄陽     杜甫

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把君詩過日①,念此別驚神。

地闊峨眉晚,天高峴首春②。為於耆舊內③,試覓姓龐人④。

[注]①把:握,執。②峴首山,在襄陽。③耆舊:年高望重的人。④姓龐人:指龐德公,漢末襄陽高士。

2.(新高考全國Ⅰ卷)詩的頸聯寫到峨眉、峴首兩座山,對表達離情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峨眉山位於蜀地,峴首山位於襄陽,二者相距遙遠;②以兩山相距之遠代指自己與朋友遠離,不舍之情見於言外。

 

寄東魯二稚子①    李白

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我家寄東魯,誰種龜陰②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樓東一株桃,枝葉拂青煙。此樹我所種,別來向三年。桃今與樓齊,我行尚未旋。嬌女字平陽,折花倚桃邊。折花不見我,淚下如流泉。小兒名伯禽,與姊亦齊肩。雙行桃樹下,撫背復誰憐。念此失次第,肝腸日憂煎。裂素寫遠意,因之汶陽川。

(注)①這首詩作於金陵。②龜陰:地名,與後文的「汶陽川」都在魯地。

3.(北京卷)這首詩多次寫到桃樹。請分析桃樹在詩中的意義與作用。

[答案]①桃樹為詩人親手所種,是家的象徵。②桃樹不斷長高,是時光流逝的象徵。③桃樹是抒情的線索,詩人由酒樓邊的桃樹想到桃樹下的兒女。④桃樹是構造意境的要素,酒樓春景,嬌女流淚,兒女行走,這些畫面都包含桃樹,形成優美的意境。

 

紀村事    [唐]韋莊

綠蔓映雙扉,循牆一徑微。雨多庭果爛,稻熟渚禽肥。

釀酒迎新社,遙砧送暮暉。數聲牛上笛,何處餉田注歸。

(注)餉田:到田間送飯。

4.(天津卷)「釀酒迎新社,遙砧送暮暉」描寫了什麼樣的鄉村場景?

[答案]為準備祭祀、祈求豐收,農人在忙於釀酒;暮色漸濃,遠處飄來搗衣的聲音。描寫了忙碌而祥和的農村生活場景。

 

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

作客蘭陵跡已陳①,為傳謠俗記州民。溝塍半廢田疇薄,廚傳②相仍市井貧。

常恐勞人輕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輪。殷勤話此還惆悵,最憶荊溪兩岸春。

(注)①蘭陵:古地名,詩中代指常州。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三年詔沈康知常州。②廚傳:古代供應過客食宿、車馬的處所。

5.(江蘇卷)如果你是沈康,通過這首送別詩,你會得到關於常州的哪些信息?請簡要分析。

[答案]由「田疇薄」「市井貧」等可知農事荒廢,民生艱難;由「廚傳相仍」可知官場徒悅過客,不恤百姓;由「荊溪兩岸春」可知自然風景優美。

 

二、情感哲理題。「詩言志」,道明了古代詩歌的功能作用,所以透過詩歌意象、意境,曉知文字背後潛藏的情與理,永遠是詩歌閱讀的任務,也是詩歌閱讀的難點之一。用閱讀學概之,就是問「寫了什麼」,「要寫什麼」,一表層,一深層,實際上考問的就是「讀懂沒」。從讀懂與否考查詩歌通過意象傳達了什麼、抒發了什麼,是詩歌考查的著力點與重頭戲。2020年高考10套試卷,就情感,就有全國Ⅰ卷、江蘇卷、浙江卷、上海卷4套試卷對之加以考查,設題樣式有直接問情感的,有問怎樣表達的,有比較設問的,有單首設問的,有問全篇的,有問部分微觀的,不一而足,呈現出情感考查的豐盈多採。側重哲理概括的,有全國Ⅱ卷及新高考全國Ⅱ卷2套試題,領悟詩歌蘊含的哲理,把握「要寫什麼」的內涵,

 

奉和襲美①抱疾杜門見寄次韻     陸龜蒙

雖失春城醉上期,下帷②裁遍未裁詩。因吟郢岸百畝蕙③,欲採商崖④三秀芝。

棲野鶴籠寬使織,施山僧飯別教炊。但醫沈約⑤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滿枝。

(注)①襲美,即陸龜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內懸掛的帷幕,指教書。裁詩:作詩。③《楚辭·離騷》:「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比喻培養人才。④商崖:這裡泛指山崖。⑤沈約,南朝詩人,史載其眼中有兩個瞳孔。這裡以沈約代指皮日休。

6.(全國Ⅰ卷)請簡要概括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表達了不能與友人相聚,一起賦詩飲酒、飽覽春色的遺憾;②寬慰友人,表達對友人能夠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對以後美好生活的展望。

 

7.(江蘇卷)詩歌后兩聯(常恐勞人輕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輪。殷勤話此還惆悵,最憶荊溪兩岸春)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答案]對常州百姓得到一個優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對常州治理未能盡如人意的惆悵之情;對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許之情;對常州秀美山水的喜愛之情。

 

        (北宋)孔武仲

萬裡長江一葉舟,客心蕭索已驚秋。亂霞影照山根寺,落日光翻水面樓。

淺浦耀金知躍鯉,前灘點雪見棲鷗。少年壯氣悲寥廓,未忍滄江下釣鉤。

8.(上海卷)全詩是怎樣表現作者情感的?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分析。(5分)

[答案]首聯以「萬裡長江」映襯「一葉舟」傳遞出羈旅的寂寞蕭索,而秋天觸動詩人,讓他心緒難平;中間兩聯描繪秋光爛漫,一片生機的景象,這樣的景象消釋了作者的寂寞蕭索;尾聯寫廖廓江天激發慷慨昂揚的少年壯志,以不願垂釣滄江、歸隱江湖表達積極入世、兼濟天下的志向。

 

秋江送別                                送柴侍御

 [唐]王勃                                     [唐]王昌齡

歸舟歸騎儼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9.(浙江卷)這兩首送別詩在情感上,《秋江送別》突出________;而《送柴侍御》突出________,與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情懷類似。

[答案]感傷       達觀

 

讀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終欲付何人。當時黮闇猶承誤,末俗紛紜更亂真。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區區豈盡高賢意,獨守千秋紙上塵。

(注)①黮闇:蒙昧,糊塗。②糟粕:這裡用來指代典籍,也作「糟魄」,《莊子·天道》:「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0.(全國Ⅱ卷)這首詩闡述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對我們有何啟示?

[答案]①史書是由人編寫的,難以做到絕對客觀,所以歷史記載與歷史真實之間存在差異。②在讀書時必須保持批判精神,善於分辨,切忌盲從。

 

贈趙伯魚   韓駒

荊州早識高與黃,誦二子句聲琅琅。後生好學果可畏,僕常倦談殊未詳。

學詩當如初學禪,未悟且遍參諸方。一朝悟罷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注)韓駒(?—1135),字子蒼,兩宋之際著名詩人。高與黃,指前輩詩人高荷與黃庭堅。參:領悟,琢磨。諸方:各地方,各方面。正法眼:這裡借指事物的訣要或精義。

11.(新高考全國Ⅱ卷)作者主張什麼樣的學詩途徑?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

[答案]①先要「遍參諸方」,以前人為師,經過長期艱苦的學習;②然後「一朝悟罷」,領悟到詩歌藝術的真旨,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

 

三、手法鍊字題。如果詩歌意象題指向「用什麼說話」,情理題指向「要寫什麼」,那麼手法鍊字題則指向「怎麼寫的」「寫得怎樣」,側重於效果作用。手法鍊字題是詩歌閱讀基礎上長出的花枝,是本上之末,最能見出讀者的鑑賞評價水平,所以手法鍊字題也是詩歌考查的常考之點。2020年高考詩歌10套試卷雖側重指向詩歌基礎性閱讀的意象、情理考查,但也不乏手法鍊字題,這分別是浙江卷的第20題及天津的第16題,且浙江卷還是比較賞析題。

 

12.(浙江卷)前人評《送柴侍御》「翻新脫妙」。比較《秋江送別》與《送柴侍御》兩詩的後兩句,分析後者寫法的妙處。

[答案]①意象運用上,王勃詩的意象隱於句內;王昌齡詩將青山、明月兩個意象前置,形象鮮明突出,富有象徵意義,意境開闊。②空間處理上,王勃詩化近為遠,強調心理距離之遠,為送別詩傳統寫法;王昌齡詩則化遠為近,強調心理距離之近,是創新性的表達。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詩以議論直接表達,意盡句中;王昌齡詩融情入景,反詰收尾,餘韻悠長。

 

13.(天津卷)「數聲牛上笛」有人覺得「一聲」更佳,你同意嗎?請結合詩句說明理由。

[答案](1)不同意。「數聲」好。「數聲」動靜結合,突顯了環境的優美、牧童的悠閒快樂,營造出鄉村熱鬧、輕鬆、愉悅的氛圍。

(2)同意。「一聲」好。「一聲」以動襯靜,突顯了環境的寂靜清幽,營造出鄉村寧靜和諧的氛圍。

 

掃描2020年高考詩歌主觀解析題,可以梳理出下列備考信息:

1.詩歌選材。主打近體詩,輔以古體詩。選考古體詩的,只有北京卷,選考了李白《寄東魯二稚子》,近體詩中,多選考律詩。同時,主打單篇精讀,輔以雙篇比較閱讀。雙篇比較閱讀的,只有浙江卷,選考了王勃《秋江送別》及王昌齡《送柴侍御》兩首詩。

2.設題傾向。設題指向「寫什麼」「要寫什麼」,側重於考查基礎閱讀理解的意象意境領悟及情感哲理把握,至於「怎麼寫的」「寫得怎樣」的評價鑑賞性閱讀,雖有,但比重不大,只有天津及浙江卷分別設置了一道鍊字題及手法技巧題。

3.考題設點。呈現一樹多枝、一枝多花的面貌,如2020年重點考查的意象、情感題,不是以單一固定的題型出現,而是沿題設問,縱深開掘,一題多樣。考查詩歌情感,有考全篇把握的,有考部分把握的,有考直接概括的,有考怎樣體現的;考查意象意境,有直接概括意象氛圍特徵的,有揭示意象深層內涵的,有解析意象意義作用的,多方演繹,深化詩歌閱讀,以考檢測閱讀的真假。

展望新一年高考,備考詩歌,就要基於2020年詩歌設題走勢,回歸閱讀能力本位,以讀促考備戰詩歌。高考對古代詩歌的考查,主要指向「分析綜合」「鑑賞評價」,而「分析綜合」的第一步就是正視文本,給什麼讀什麼,怎麼給怎麼讀,設題問情感也好,問手法、問作用也好,都少不了對「用什麼寫」「寫了什麼」「要寫什麼」的追問。一首詩下來,如果連「要寫什麼」都不清,後面還怎麼作答。回歸閱讀能力本位,就要重構閱讀能力系統,不只追求「怎麼寫」「為什麼這樣寫」這樣鑑賞評價性的閱讀高度,更重視「寫什麼」「要寫什麼」這樣基礎層級的閱讀能力。為此,備戰詩歌,戰略上,從「寫什麼、要寫什麼」「怎麼寫的」「為什麼這樣寫」的能力層級出發,步步推進,做實閱讀,久久為功,提升詩歌閱讀能力。操作中,既有宏觀領略、中觀把握、微觀精作,多方面錘鍊詩歌把握力,又有單篇突進、縱深開掘,多篇比較、縱橫推進,豐富閱讀經驗。戰術上,實行三緊盯,一緊盯「寫什麼」「怎麼寫的」「為什麼這樣寫(或寫怎樣)」,做實閱讀,以讀應考,以考促讀。二緊盯「寫了什麼」「要寫什麼」,抓實基本閱讀,突破閱讀難點,提高閱讀本領。三緊盯「怎麼問怎麼答」,適應設題多樣化,具體問題具體作答,提升解題能力。

楊順儀,供職於江西省崇義中學,中學高級教師,江西省第二批中小學高中語文學科帶頭人。在《語文建設》《語文月刊》《中學語文》《讀寫月報》《高中生之友》發表教研文章上百篇,2019年一年指導學生在《全國優秀作文選》《作文通訊》《作文》上發表習作十多篇。

聲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觀點,與本公號立場無關。配圖源自網絡,版權歸著作權人所有,如有侵犯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圖片。

 敬請您關注公眾號"安東之子","安東之子"是《中國教師報》《語言文字報·語文周刊》《作文合唱團》《語文報》《鮮素材》《學語文報》《課堂內外·創新作文》《讀寫天下》《現代寫作》《作文與考試》《學習報》《學習周報》《中學生閱讀》《新銳作文》《三悅文摘》《佳作》等報刊的採稿基地,其中原創的教研論文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用稿來源地!敬請您轉發,歡迎您關注,更歡迎大家賜稿!真誠地感謝您,祝您工作順利,闔家幸福安康!(賜稿郵箱:1506669337@qq.com)

相關焦點

  • 高考古代詩歌閱讀題之「名句鑑賞題」的命題特點及解答技巧
    高考詩歌鑑賞題從設題的指向性上來看,大致可分三類:第一類是以一聯或一句詩中錘鍊得最精彩的某一個字或兩個字為考查對象設題,第二類是以詩中錘鍊得最精彩的某一聯或某一句詩為考查對象設題,第三類是針對整首詩的特色而設題。
  • 「詩歌鑑賞」2018年高考題和高考模擬題詩歌鑑賞彙編
    2018年高考題和高考模擬題詩歌鑑賞彙編一、【2018年高考新課標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試題點評】詩歌鑑賞採用客觀題的形式命題,涉獵的知識點範圍廣了,難度也比主觀題難度大。考生在做題時,可以先根據逗號,判斷一個選項有幾個知識點需要判斷。再通過詩歌鑑賞知識點進行判斷,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句子作用、表達技巧等。
  • 「創作開運禮」2020高考:回歸高考真題,掌握詩歌鑑賞的景與情
    2020高考:回歸高考真題,掌握詩歌鑑賞的景與情高考詩歌備考,如果能夠懂景賞景悟情,高考詩歌得高分就難度不大。2019年高考全國卷與地方卷客觀選擇題側重於逐句解讀,鑑賞寫景手法,分析景與情的關係,主觀題常規題與創新題都側重於用詩歌情感分析意象、名句、語言。詩歌賞析,抓住了景,找全了情,就抓住了詩歌賞析的牛鼻子。高考真題實戰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
  • 高中語文詩歌鑑賞:如何分析詩歌中的景物形象,專題演練!
    今天小文老師給大家分享如何分析詩歌中的景物形象。詩歌鑑賞是高考語文中的一個必考題型,一般設置一首或兩首詩歌(比較閱讀),設置2至3題。難度較高,失分率也相對較高。一、【2019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注]①此詩作於公元762年。通泉縣在今四川境內。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東漢末年詩人,曾為躲避戰亂離開長安,往荊州依附劉表。【答案】描繪了一幅山色蒼茫,空曠遠寂,夕照增輝,江水滿溢的寥席壯美的畫面。【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形象的鑑賞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看是鑑賞景象、物象還是人物形象。
  • 高考語文複習專題——詩歌鑑賞之對比閱讀
    我們2020年高一的語文新教材,現在非常重視全文閱讀和對比閱讀,這一點其實在我們的語文高考中早就有充分的體現,比如詩歌的對比閱讀。2020、2014、2012、20075和2005年等的浙江高考卷都是出現對比閱讀,這一章節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詩歌的對比閱讀。
  • 細雨課堂|詩歌鑑賞「鍊字」與「鍊句」題解題方法
    【解析】這道題是一道鍊字題,答題時首先要整體把握詩歌,張巡雖不以詩名,但他的這首《聞笛》卻是可以傳世的佳作。作為睢陽保衛戰的親歷者和主帥,他的這首作於保衛戰後期睢陽城已危在旦夕時的詩,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也具有強烈的人格感召力量。閱讀時要注意結合詩作背景理解詩歌的的內容和情感,最後依照答題規範組織答案即可。【模擬練習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 2018年高考詩歌押題密卷瘋狂訓練與解析之1
    點睛:詩歌的情感分析的題目一直是考試的重點,但是考核的難度並不是太大,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知道答題的突破口,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近,還要注意詩歌的抒情方式,根據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題時情感都要求結合詩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棄詩句。
  • 2020高考備考之 鑑賞古代詩歌的語言——鍊字詞
    2020高考備考之 鑑賞古代詩歌的語言——鍊字詞(二)高考頻度:★★★★☆ ┇ 難易程度:★★★★☆01真題研究【2016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這道題有兩問,學生在回答的時候要按問作答,表述清楚。第一問在回答意境的時候,要從兩句詩中找出描寫的意象,「殘星」「雁」「長笛」「人」,從這些意象的特點中體會景中含情。第二問在回答時要注意聯繫景物描寫的特點,一般有動靜結合,以動襯靜,點面結合,視聽結合,借景抒情等。「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態。
  • 衡中老師:吃透這份答題「秘訣」,我班56人49人詩歌鑑賞滿分
    詩歌語言反對直白,提倡幽微,往往是「用意十分,下語三分」,而大多數同學平時解題又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不注意規範答題,就造成了在考試時常遭遇兩大得分障礙:讀不懂詩,又不會表達,自然考試也就很難拿到高分了。但儘管如此,在詩歌鑑賞部分上也有能夠突破的空間,其實不管詩歌鑑賞考什麼,都是有一定的答題套路在裡面的,雖然鑑賞術語內容龐雜,如果平時注意搜索,注意整理歸納,臨場就能打開題目問題與對應術語的通道,取得高分了。文末有word版完整資料的獲取方式!
  • 搶分策略:詩歌閱讀選擇題如何做得又快又準?識別選項陷阱是關鍵
    導語初中古詩閱讀目前採用選擇題加簡答題的命題形式,選擇題是新題型,近幾年才開始採用,是古詩考查題型的變化,但不是考查實質的變動,不過由主觀考查變為客觀考查而已。古詩鑑賞選擇題,其考查落腳點仍是考綱規定的幾大考點(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容和觀點態度),只不過變完全由考生來鑑賞的主觀題形式為命題者加入相關鑑賞信息(正確信息和錯誤信息)的選擇題形式,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降低了詩歌鑑賞的整體難度,而且間接降低了詩歌閱讀的難度,解決了閱讀理解上的部分障礙,但選擇題對考生也有不利的一面,就是選擇題一旦選錯,就意味著整題沒分。不像表述題即使答不完整也能蹭到一二分。
  • 賞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古詩詞寓意順口溜
    10.詩歌后六句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人生態度?(5分)【答案】10.獨抒己見,不隨大流;但求盡力,不計結果;貴在實幹,無意顯名。【解析】10.本題考査學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這類題目,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同時也考查對詩句內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對詩歌思想感情的鑑賞。
  • 賞析詩歌的思想感情,速看得分要領
    10.詩歌后六句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人生態度?(5分)【答案】10.獨抒己見,不隨大流;但求盡力,不計結果;貴在實幹,無意顯名。【解析】10.本題考査學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這類題目,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同時也考查對詩句內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對詩歌思想感情的鑑賞。
  • 《贈別鄭煉赴襄陽》:2020新高考1卷(山東卷)詩歌鑑賞命題解析
    2020年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出了5套,分別是全國卷一、二、三,新高考一(山東用),新高考二(海南用)。另5套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5省市自主命題。杜甫的《贈別鄭煉赴襄陽》是新高考一(山東卷)的古詩鑑賞材料。下面就命題情況做一下簡單分析。
  • 高考備課|如何做好詩歌鑑賞中的選擇題
    以下文章來源於鵬鳥先飛,作者廖鵬飛語文工作室廖鵬飛語文工作室高三備考系列原創:肖桂蘭如何做好詩歌鑑賞中的選擇題01教學目標:通過複習,掌握通過選擇題讀懂詩歌的方法,提高選擇題準確性。02 教學內容:如何做好詩歌鑑賞中的選擇題。03 教學重點:如何根據選擇題讀懂詩歌。
  • 高考語文詩歌鑑賞:詩歌的表達方式(三)
    考語文專題複習學案:古代詩歌鑑賞(三)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  (三)修辭手法:比喻、借代、誇張、對偶、比擬、排比、設問、反問、起興、虛實結合  第3課時  一、高考原題詳析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按要求答題。
  • 詩歌鑑賞|賞析詩歌中的分析鍊句
    【解析】15.此題考查把握詩歌句子含意、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結合詩歌題目、作者、注釋、詩句,整體理解詩歌內容,重點分析指定句子,組織答案。詩歌翻譯:畫作望去,滿眼都是長江水,山體蒼翠。萬裡江山,如今都在尺牘之間。白雲飄蕩在傍晚的樹木上空。畫作裡蘊含著美好的詩句,但是怎麼吟誦也難以與畫意相合,也吟不盡畫作包含的豐富意蘊。
  • 2018高考語文專題十八:地理氣象類詩歌意象解析
    【公眾號文章快速連結】議論文寫作指導(原創課件)近20年全國卷古詩鑑賞命題特點與備考建議2018高考專題十七:詩歌動物類意象歸納解析2018高考專題十六:詩歌草木類意象歸納解析2018高考專題十五:常見詩歌類型歸納解析2018高考專題十四
  • 一線名師權威解析2018湖南高考語文試卷
    一線名師權威解析2018湖南高考語文試卷紅網時刻6月8日訊(記者 胡曉春)6月8日下午,2018年高考順利落下帷幕,紅網時刻記者第一時間聯繫長沙資深語文老師,對今年的高考語文試卷進行評析。從設題的角度看,守正出新,穩中有變。注重篩選、理解、分析、綜合等能力的檢測,設題平和精準,沒有偏題怪題。論述類文本閱讀,與去年相比,設題形式穩定和難度係數相當。
  • 「詩歌鑑賞」如何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詩歌的創作講究含蓄、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注重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託物言志。這裡的所寫之「景」,所詠之「物」,就是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即為主觀之「意」。因此意象也就是作者的主觀感情與客觀物象的完美結合,是詩人情感顯現的載體。把握詩中的意象,就能參悟意境,理解詩中蘊含的情感。
  • 法考主觀題考試時間安排及科目2020-法考
    一、2020年法考主觀題考試時間安排2020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主觀題考試時間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