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是一種特別的思念,它不似戀人間的相思那麼濃烈,卻總是如影隨形,縈繞在遊子心中,揮之不去。正因如此,史上才有那麼多驚豔世人的思鄉之作,這些思鄉之作各有各的特色。詩仙太白的鄉愁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那抹潔白的月光;詩佛王維的鄉愁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中的佳節愁;宰相王安石的鄉愁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明月照歸路。這些經典之作因為感情真摯,每每令人感同身受。
但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鄉愁,他的鄉愁是濃到化不開的牽腸掛肚。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少年有才,且一生義薄雲天,與韓愈、劉禹錫都是至交好友。他的詩感情古樸,但詩風卻是清新峻爽,最有名的就是那首《江雪》。一首《江雪》,僅憑「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14個字,便寫出了孤獨的最高境界;而「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更是被後世評為唐詩最美意境之一。
今天這首鄉愁詩名叫《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與《江雪》一樣,柳宗元用無比峻爽的筆力,寫出了鄉愁的最高境界。這也是柳宗元冠絕古今之作,兩個比喻令人拍案叫絕。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寫這首詩時,柳宗元被貶柳州,這是已過40的他最後一次被貶,4年後他便病死在柳州。在柳州的這幾年中,他思念家中親人和長安的朋友,寫下這首絕唱。詩的大意是:那矗立在海邊的尖山好似鋒芒的利劍,一到秋天便一把一把割斷異鄉人的愁腸。我該怎樣才能化作千千萬萬個我,撒落在每個山峰之巔,讓我能眺望故鄉!
詩的第一句寫海邊的山峰,將峻峭的山峰比作一把把利劍,這樣的比喻是柳宗元的首創。一般看到壯闊的山景,世人都會心胸開闊,但詩人卻更加思鄉。第二句,「割愁腸」與「似劍鋩」對仗,字字啼血,堪稱詩壇最濃的思鄉。詩的第二句詩人再次用極誇張的比喻,希望將自己化身成千萬個,每個山頭站一個,看著遠方的故鄉,他才覺得能解了他這一片思鄉之情。這樣的深情,令人動容。
一首28字的思鄉詩,硬是被柳宗元寫出了千斤之勢,兩個絕妙的比喻更是令人拍案叫絕。大家喜歡這首詩嗎?歡迎在評論區與小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