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書寫一直使用雅致的古文、日夜吟詠,詩詞數量浩瀚如海。在這些詩詞中寫出了孤獨和高冷的最高境界當屬以下兩個。
其一是柳宗元的《江雪》
江雪作者: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翻譯:
千重山、萬重山,都在雪天中渺渺茫茫,偶然有幾隻鳥飛過、一瞬間便消失在茫茫的群山中。雪地裡依稀可辨的鄉野小路已經沒有了人的蹤影,只有天地、群山、風雪、孤舟。白茫茫的江面上有一葉扁舟,動也不動,舟山有一個披著蓑衣獨自垂釣的老翁。白雪蓋滿了蓑衣,白雪也落滿了他的白頭。茫茫天地中,他巋然不動、獨自感受著這種無人之境界。
我們無需去猜測他在想什麼、畫面直接告訴我們:孤寂、高冷。
《江雪》背景分析:
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805—815)。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推行內抑宦官、外製藩鎮、維護國家統一的政治措施。但由於反動勢力的聯合反對,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實際上過著被管制、軟禁的「拘囚」生活。-----引用百度百科
極高的政治抱負突然遭遇了失敗,從政治生活的角度來看,何嘗不是四面環山?雪代表著固守節操的高潔,獨釣則折射了內心巨大的孤獨。
其二是蘇東坡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作者: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翻譯:
一片殘月掛在稀疏的梧桐樹梢,葉已落盡、秋涼已重。世人都已睡去,唯我獨醒。誰見我獨行月下,猶如天地間隱隱約約的、一隻失群的飛鴻。
這隻飛鴻,受驚飛起,回顧來路,心有悔恨、無人能知。它獨自在月下挑揀寒冷的樹枝,不肯落下,最後甘願在冷冷的沙洲中品味寂寞。
創作解析:
該詞是蘇軾遭受小人讒言,經歷了「烏臺詩案」,險些喪命之後,被貶黃州,寄居定慧院時所作。可以說是完完整整的自身寫照。
上闋寫他月下獨行如孤鴻,下闋則把心事通過孤鴻隱喻交代出來——驚起卻回頭(烏臺詩案險些喪命、隨即貶到黃州,最近險情歷歷在目),有恨無人省(心中有恨無人能懂,因為他在乎的不是丟官、而是更高的追求,讀過蘇軾的策論則知道他是如何的憂國憂民),揀盡寒枝不肯棲(仍舊不甘心失了氣節、依附他人),寂寞沙洲冷(好吧,我就選擇這高冷孤寂的心中綠洲,潔身自好吧)。
我特別敬重柳子厚和蘇軾,不僅僅因為他們的才情,更多的是因為他們沒有畏首畏尾、一直敢於為蒼生說話。
敢於擔當真國士,獨守高冷是高人。